《CMO首席物料官》- 我在Selex的四年-知乎連載之二

作者:程曉華(John Cheng),全面庫存管理諮詢獨立顧問

以此獻給那些,像我一樣,每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戰鬥在供應鏈、物流管理等戰線上的人們 ……

--- 嚴重聲明:本故事純屬虛構,請勿對號入座! ----

接下來整合的一個比較關鍵的流程就是關於production control (生產控制)的。

搞了半年我才知道,我們的work order (W/O工單)都是後補的!什麼意思呢?按照MRP的正常邏輯,每個周跑完MRP之後,根據客戶的實際訂單情況以及每天的生產進度、物料可得性等,由生產計劃員定期開出W/O,以控制生產進度、物料耗用。而我們當時的實際情況則是,生產部先把貨做出來,然後由生產部的文員根據實際產量、品種、物料耗用情況,後補一個W/O,目的是做back flush (MRP回沖),然後做成品或者半成品入庫。更為可笑的是,那個系統的設置簡直愚蠢之至!即使不做back flush,也可以做成品入庫!

我又一次被shock (震驚)了,儘管我知道很多已經實施了MRP/ERP的公司確實在這麼做,但那都是些什麼公司啊?沒想到號稱世界500強的Selex也是這麼「農民」!

我越來越明白為什麼這個公司的確是需要我了。

接下來的review 更讓人震驚。

因為W/O是後補的,所以back flush可能就做的不及時,甚至是忘記了做。問題是如果你沒有做back flush,按照MRP正常的邏輯來講,你應該做不了GR-goods receiving(入庫)啊,更不用說出庫了。但實際情況是,即使不做

back flush, 他們也一樣入庫,而且是通過系統入庫!到現在我也沒有搞明白,這到底是BAAN的問題還是我們實施的問題。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一做back flush,成品或者半成品會「自動入庫」!也就是說,你從WIP(work in process )做了1000個成品的回沖,你實物還沒有收到倉庫,你的成品倉庫存就「被增加」了1000個的庫存!這簡直就是神了!也可能是我無知,但不管怎麼說,我聞所未聞!這不是典型的物流與信息流人為地分開了嗎?這可是犯了大忌啊!當我發現了這個問題之後,我立即把我的物流經理、計劃經理喊到我辦公室,我說:

第一:我們的成品倉、半成品倉一定會有差異;

第二:這些倉庫裡面一定有實物入了庫,而系統沒有入庫的庫存,反之也可能存在;

第三:針對倉庫與WIP之間,同樣的問題就是,有些庫存做了back flush而沒有入庫,而入庫了的可能還沒有做back flush,反之也可能存在。

最後,我說,我們成品倉、半成品倉管理的一踏糊塗!

改吧!

阻力隨之而來。

我們自己的PP(Production planner生產計劃員)說,老闆,有必要這樣嗎?我們都這樣做了很多年了,也沒出啥事啊?而且這樣做會增加我們的工作量啊,PP既要看客戶需求,還要看產能、產出,還要看物料的齊套率,甚至是alternative

parts(可選件),這多麻煩啊!

我說,你做生產計劃的,不開W/O,生產部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那還要你們這些PP幹嗎呀?

生產部說,這樣做很明顯沒有必要嘛,這每天要多少次back flush啊?不做back flush還不讓入庫!耽誤了出貨給客戶,誰負責啊?

我說,back flush 必須時時做,至少是每批貨入庫之前,必須把back flush 做完,否則就是入不了庫。耽誤了發貨當然是你負責!你做生產的,沒有完成入庫的所有手續,你不負責誰負責?

他們說,我們實物已經做出來了啊,你就是不讓入庫啊!

我說,實物做出來了,僅僅是完成了你的工作的一半,所謂入庫,不僅僅是實物入庫,或者說,實物入庫僅僅是個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你還要完成邏輯入庫,否則你就是沒有完成你的工作。

我們這麼做了很多年了,也沒出過事,就你事兒多!他們對我很不滿意。

我對他們更不滿意,但沒有辦法,我是所有物料管理流程的責任人(materials management process owner),我怎麼說的,您就必須得怎麼做!我說我其實這是在幫助你們,你想想,連ERP系統最起碼常識都不懂的「生產經理」,離開了Selex,你怎麼可能吃得上飯呢!

整個生產控制流程的改進持續了大約三四個月的時間,總算是讓大家有些習慣了。還好,沒有因為這個改變而影響出貨。

這其中一個最基本的經驗就是,對付那些只知道埋頭生產的「農民」,最好的辦法就是天天review他們的產出 – 我們定義的生產日是今天早晨8點到第二天的8點,所以,我的計劃員養成習慣,每天早晨8點01分,讓系統自動下載生產入庫數據,差一分也不行!達不到產出的,下午開會就得挨罵!你不來開會,我就打你電話罵你!

接下來做的一個比較大的改變就是master data (主數據)的設置。

在BAAN這個系統裡面,所有的內部處理時間(internal process cycle

time)都被歸類到所謂的safety days (安全天數)這個主數據裡面。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很愚蠢的做法,怪不得人家說BAAN是Buy Another Application Notice(購買另外一種應用軟體的通知)

呢!蠢到這種程度!因為這從根本上混淆了幾個概念:

- Safety

days 安全天數,很容易被誤解為設置「安全庫存」

- 安全庫存不是緩衝庫存,但實際上在BAAN裡面,這個主數據起到的作用卻是為設置「緩衝庫存」而設;

- Internal

process cycle time,內部處理時間,如GR(收貨)、IQC(進貨檢驗)、Storing (儲存)、GI(發貨)等等,本來就不可能衡量、設置的很準確,再考慮到不同物料的delivery term (交貨條款)不同,交貨地點不一樣,這個所謂的內部處理時間就更變得模糊不清。而把它跟所謂的緩衝庫存混為一談,很明顯是個誤導。

正是由於客觀上存在的以上ERP本身的邏輯問題,再加上那些似懂非懂的ERP實施、應用,我接手的BAAN系統裡面,垃圾到處都是。尤其是這個safety days, 當時數據顯示,大多為4天,有的則是多於4天,問大家為什麼,幾乎沒有人說的清楚。普遍的解釋是,從香港集貨後,貨物乘船到我們公司所在的港口,一般是兩天,然後再加上兩天的真正的內部處理時間如收貨、IQC等等,於是就設了4天。

我無話可說。

改吧!

DDU Selex 工廠交貨的統統改為 A: 2天,B:3天,C:7天

DDU Selex H.K. Hub 交貨的統統改為 A: 4天,B:5天,C:9天

…………….

從那之後,我們的approval matrix(審批矩陣)裡面增加了一條,所有master data的改變必須經過我們SBM(suppliers base management)經理的親自批准,同時鎖住所有計劃員、採購員維護主數據的許可權,統一集中到SBM。

最後不得不講一下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供應商管理庫存)與JIT(Just In Time-及時交貨,也有人意譯成零庫存)。

我自始至終認為,我們中國人不太適合搞VMI,更不適合搞JIT,這裡沒有瞧不起自己同胞的意思,大家看到這裡也不要激動,聽我慢慢道來。

那是2004年年底了,我正在另外一棟樓的辦公室里搞一個free consignment(來料加工)項目,

我那面負責包材的採購經理給我打電話說,某某供應商的VMI包材庫存快沒了,原因是他們年前提前放假了,工人都放假回家了,設備也打包了,但放假前他們也把Max(最大)庫存給建立起來了,可是由於我們這一陣子接到的實際訂單比預測要高不少,所以庫存已經到了Min(最低)庫存了,但他們還需要兩個周后才能開工生產。所以,我們年後第一個周可能會出現包材短缺。

我問那個採購經理,那可能影響到的產品有幾個?

她說只會影響SA這個客戶的四五個型號的出貨。

我說,還不錯,第一,你還知道提前報警,儘管是快要出事了,你才知道,但是,還好,Never is too late(從來就沒有太晚),你做得儘管很差,但不是非常的差,也不是特別的差;第二,你還能知道這個問題可能導致的問題及其影響,說明你不是非常的笨,儘管在我看來你的確是屬於比較笨的那一種;第三,你覺得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當然,您千萬不要告訴我,我們實際的訂單接的太多。

她想了一下說,老闆,我覺得至少供應商是沒錯啊,他們停工前也把最大庫存給我們建立起來了啊!

我說,大妹子,那我問你,VMI與供應商的生產安排又有什麼關係呢?

她說當然有了,他們要安排生產補貨啊,但現在的問題是他們提前放假了,而且我們接的單又恰恰比較多,所以

所以我說你笨呢!我接上她的話說。我告訴你:

第一:VMI與供應商的生產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繫,跟PO模式相比,供應商可以按照自己的生產產能隨意排產,這就是VMI帶給供應商的最大好處;

第二:供應商「隨便安排」生產的前提是,它必須時時刻刻保證它在我們HUB裡面的庫存是處於Min/Max之間,高了、低了,都不行;

第三:正因為以上兩點,你供應商要放假、要停工,甚至是要破產,都與我們沒有關係,我只關係你有沒有保持VMI的庫存,也就是說,你可以隨便安排生產,我當然可以隨便用!當然,這個「隨便」也不能太離譜。那麼什麼叫離譜呢?譬如說,你的正常的補貨周期是5天,而我在某一個周的實際訂單突然遠遠超過原先的預測,如四倍、五倍,但即使這樣,你如果能夠每天監控實際庫存的變化,迅速組織補貨也應該來得及,因為幾乎不可能,你一天的實際訂單大於你幾個周的需求!即使這樣,你的生產也是有產能約束的,所以實際消耗不可能那麼大。

所以,我說,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供應商放假了,但沒有人值班來監控我們的庫存消耗,而不是提前停產!

我的採購經理似乎明白了些什麼

還好,我們的第二供應商還沒有放假,突擊給我們補了一批貨。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呢?

我們的採購補明白什麼叫VMI,我們的供應商壓根兒玩不起VMI!

當然了,更不要提我們目前出現在國內的所謂「寄售」,這是我所一直不明白的

JIT就更不應講了,搞什麼2到4小時的庫存,純粹是TMD的形式。庫存控制不是這麼控制的,2到4個小時看起來是「零庫存」了,實際上呢,供應商那裡一堆!最終的麻煩事還是要我們去處理!

整個2004年,歸納起來就是兩個字,「改變」,還有一點就是lean!

那是大概在11月份的時候,peak season還沒有完全結束,全球的人就開始瘋狂地推廣lean,要求總監級的必須親自帶隊,至少完成一個lean項目。於是老闆召集管理層的人開會,專門研究怎麼搞,同時把誰該做什麼項目給定義下來。說實話,我對Selex的lean很討厭,嚴格上來講是討厭這種lean way(搞精益生產的方式),聽他們講是請了個日本的什麼lean 專家,每天得付給他兩萬多美金。每個人的項目要搞兩周,第一周是準備,第二個周則是一邊做,一邊等待那個小日本鬼子的指導。大家的抵觸情緒都很大,因為畢竟peak season還沒有結束,每天還是五六十條的SMT(表面貼裝技術)生產線,加上幾百條的成品、半成品組裝線在跑,誰都擔心一搞lean出點事兒啥的,那個責任可是擔待不起呢。老闆說,沒有辦法啊,這是from top

to down(從上往下)壓下來的,大家不得不做啊。那個馬來西亞的生產總監喊得最響,做!做!堅決做!這個生產總監實際上對lean的認識僅僅局限於5S還是6S,沒事就檢查辦公室的S,再加上長得又黑,人送外號,「黑貓警長」。那幾個專門搞lean的閑人更是激動不已,這下子可有事做了!甚至還講,誰不做lean,誰就是態度有問題!弄得跟文革似的。那個斯里蘭卡的品質總監說(此人漢語說的比我的普通話發音還要准!),那就做吧,唉!John你呢?你的看法呢?老闆跟那幾個搞lean的幾乎同時問我。我知道他們的意思,就跟到後來我那老闆講的,擔心我想法太多,不能按照lean的要求死板硬套下去。但我還是說,做吧,不做又能怎麼辦呢?!但我有個問題是否可以問一下呢?老闆說,只要你能答應親自去做lean,什麼問題、什麼要求都可以提!我說老闆其實我也沒有什麼要求,只是想知道,既然我們是full time(全職)做lean,那在這兩個周之內,其他的事情包括日常運營,我們是否就不管了呢?老闆說,你日常運營會出什麼問題呢?我說估計應該也不會出什麼大問題,但偶爾停停線啥的也是可能的,您知道直到現在我們每天的出貨量也在20萬台成品手機左右,我擔心一不小心,那個地方卡個小殼啥的,那可怎麼辦呢?尤其是我們的WIP,數據準確性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這是唯一目前讓我夜不能寐的地方啊。那個馬來西亞的生產總監說,John,我這次搞lean就做這個WIP

數據準確性提高這個項目吧!兩個周之內見效果!你不是要求我達到99%以上嗎?我給你做到!我說黑貓啊,不用說兩個周,兩個月!我給你兩個月的時間,您能在WIP上做出點成績來,我就佩服你了!他說看我的吧!老闆說John你也不能瞧不起別人嘛!halve the bad! 一個搞lean的台灣人叫YY的喊了一句。我說OK, OK, 我態度有問題,呵呵。那你做什麼項目呢,John? 那個YY問我。我說都可以,實在不行我就找個看板倉搞搞吧,老闆前一陣子去看過幾個,不是說比較亂嗎?我就搞這個了,然後YY做我的co-leader(副組長),行嗎?我看行,老闆說。就這麼定了!我說。那個叫YY的臉上的笑容突然就僵住了,然後,很明顯地、很痛苦地看了我一眼 - 他知道跟著我干,當我的副手,他是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的。

事後才知道,這是一次很隆重的運動,連我們的全球的幾個SVP(Senior Vice President, 高級副總裁)們都來了好幾個!而且他們也是每天下午4點半參加我們的日彙報!

我抽調了很多人加入到我的項目團隊,我是組長,YY是副組長,我的物流經理是項目組成員,同時也是我的back up,我又抽調了幾個生產計劃員、物料計劃員,3個採購員,還搞了一個專門做IE(工業工程)的經理,以及我部門專門負責物料管理系統支持的兩個工程師,同時把負責園區中央倉的一個助理經理喊了過來,儘管那小子很是不情願。

第一天主要是強調紀律、明確目的

– 我們選的那個看板倉是我的辦公室所在樓的3樓的包材倉,裡面的材料由於尺寸比較大,物料編碼達幾百種,而且因為做的CTO-configure to order(按照訂單配置),經常換線,所以看起來確實比較亂。

針對這個情況,我們小組的人有不同的意見。

我的物流經理的意思就是,進一步擴大看板倉,原因是倉庫面積不夠大,所以看起來很亂,交通失控;

我們IE經理的意思是,多搞一些立體貨架,讓那些小印刷品尤其是如標籤之類的上架,這樣可以騰出很多空間;

我的計劃員、採購員們說,我們應該考慮減少Min/Max,以從根本上減少庫存,從而省出存儲空間;

我問那個YY,你是lean的專家,你說應該怎麼辦?

YY說大家的意見都有道理,就按照大家說的辦吧。

我說你那叫人話嗎?說了跟TMD沒說一樣。

我問那幾個搞系統支持的工程師,你們覺得呢?從ERP角度我們是否可以想點辦法啊?

他們說,老闆我們還沒有想好。

我說OK啊,你們至少是比較實在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比這個YY強的多,但以後你們沒事啊,不要總是坐在辦公室裡面打遊戲,多到下面倉庫、生產線來轉轉,你就會發現很多問題,的確有很多值得改善的地方。

他們說,老闆,你覺得這個看板倉的根本問題出在哪裡呢?

我說儘管我沒用數據在手,但我相信這裡的關鍵問題是over-pull(多叫料),也就是叫了很多不該叫的或者早叫的料在這裡。

對對對,還是咱老闆厲害,那個中央倉來的助理經理說道。

不可能啊,老闆,我的人在嚴格地按照IE制定的Min/Max從中央倉叫的料啊,怎麼可能over-pull呢!那個物流經理有點急了。

我說你能告訴我你們從中央倉叫料的具體流程嗎?

他說掃描啊,老闆。

我說我知道啊,他們根據什麼掃描呢?

Min/Max啊,物流經理跟IE經理幾乎一口同聲地說。

很好,你們至少不是啥也不知道。到目前為止你們的回答還是對的,我說,那麼,Min/Max又是根據什麼定的?

根據生產計劃啊?他們覺得我問的問題很愚蠢,但又不敢說我愚蠢。

我問那幾個系統支持工程師以及計劃員們,生產的需求,倉庫的人是怎麼知道生產計劃的?知道了以後,又是怎麼確定的Min/Max?

他們說這個我們不太清楚,反正是目前我們的ERP是系統支持不了auto-pull(自動叫料),我們在SA項目上跟全球IT的人搞了半年了,也沒有搞定。但是,看板倉的人是知道我們的生產計劃的。

我問那個物流經理,你知道每天的生產計劃嗎?

他說知道啊,老闆,這個我怎麼能不知道呢!嘻嘻。那小子是本地人,滑頭的很。

我說我不相信你,你把你的看板倉主管喊過來,我親自問他。

很快,他們喊過一個小女孩過來,說是這個看板倉的值班主管。

我說小姑娘你不要緊張,你告訴我,你是怎麼根據每天的生產計劃叫料的?

她說老闆我們基本不看生產計劃,我們只是簡單地把所有的物料都設了Min/max, 根據我們的經驗,隨時叫料。

我說很好,你很實在,至少比你老闆(那個物流經理)實在。

我說各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了嗎?官僚主義害死人呢!

我們不需要再進一步討論下去了,剩下的兩個周的時間,do not ask questions, just do it (不要問為什麼,只管做)! OK ?!

第一:由系統支持的工程師George負責,下載目前的庫存,而且每天同一時間下載這個數據,並不得做任何人為改動,我要的是raw data(原始數據),並用白紙做出每天庫存變化的曲線圖來;

第二:由IE經理Ken與生產計劃員、物料計劃員,按照未來可能的產品矩陣,模擬型號、轉線最複雜的情況,依據2~4的Min/Max,分析理論上最大庫存應該是多少。

第三:由IE經理Ken與採購員一起,按照目前ERP庫存數據,識別物料尺寸,並按照尺寸、SPQ(small package quantity-最小包裝)從大到小排序,我要TOP 30;然後用物料尺寸或者SPQ總體積乘以目前庫存數量,再從大到小排序;

第四:由物料計劃員按照BOM矩陣,分析物料使用頻率,按照公用度大小排序,找出最常用的50種物料;

第五,所有這些工作必須在下午3點前結束,我3點半過來跟大家review。

那我幹什麼呢?那個YY弱弱地問我。

你嘛,本來也幹不了什麼事情,就找個相機拍照片、拍成績吧。Lean 不是一定得要求before/after嘛,你就專門干這個,同時幫我準備下午的presentation,我3點過來的時候跟你一起看看。這是你的首要任務,其次呢,如果你實在沒事幹,就動手做幾個FIFO(first in / first out 先進先出)的盒子,最起碼也有個東西拍照片嘛!說完我就去抽煙去了,接著就回辦公室去了。

下午2點55分,我準時回到lean現場,他們已經在那裡等著我了,並且相關的數據也都提前掛出來了。

很好!我說。

我要的結果基本都在這裡了,當天下午1點30分的BAAN數據顯示,在這個庫位的時刻庫存是US$800,000!80萬美金呢!全是包材啊!而按照模擬,我們應該的理論最大庫存(Min/Max=2/4,平均3小時,4小時最大)應該在US$300,000左右,也就是說我們的實際庫存嚴重地超標!嚴重地被over-pull啦!而最大理論庫存發生的概率幾乎為零!也就是說,我們的正常庫存應該低於300K!我問我的物流經理,怎麼樣啊,兄弟,服不服啊?

那個兄弟摸著自己的腦袋說,怎麼會呢?怎麼會是這樣呢?

我說看來是讓那幫搞lean的給TMD蒙對了!我們確實需要halve

the bad! 一個周之內,halve the bad! 我下達了死命令,一會兒我跟YY去做presentation, 你們繼續在這裡討論,今天必須拿出具體解決方案來,我明天早晨跟你們一起看,如果可行,馬上實施。然後我就問YY,你拍的照片呢?他說老闆,我費了一天的力氣,只是做了兩個FIFO的盒子,before就是沒有,after就是有了兩個盒子!我靠!我說你TMD真的是啥也幹不了啊!那你給我準備的presentation呢?

就那兩張照片,YY可憐兮兮地指著旁邊的一張大白紙,上面掛了兩張照片,一個盒子一張!

我說YY今天你上去做presentation吧? 他說老闆還是你上吧!這樣的presentation 會挨罵的。

我說搞lean的人是不是都跟你一樣蠢啊?

4點25分,我們準時到了預定的會議室。進去一看,亂糟糟的,大多數人忙著在掛一堆堆的廢紙,準備做presentation。

直到快4點50分了,那個搞lean的頭兒說開始吧開始吧,然後大家就分頭彙報自己的成績,似乎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因為至少他們都掛了很多張廢紙那裡,而我們只有可憐兮兮的一張!

這個組,誰是組長?那個global 的lean頭目問道。我是,我說。

你們今天都幹了些啥?那個lean的頭目問道。

我說我們主要是針對目前的現狀做了分析,找出了相關的原因,解決方案正在討論當中。

那你今天的成果呢?他問。

我說就這些啊,我剛才說的那些。

我要看的是成果,而不是你的分析!Actions! Actions! 他有點神經質了。

我說,那裡,那個before/after! 我指著那兩張圖片跟他說。

他說,哈哈!這就是你們今天的成果!

我很平靜地說,是的。

只做了兩個盒子?他問。

我說是的,這兩個盒子還是您的徒弟這個搞lean的YY專家做的呢!

但我說,我已經說了,我們找出了看板倉庫存高的原因是over-pull,然後,解決方案正在討論中呢!

John! 他說,您沒有搞過kaizen吧?!

我說我不懂這個東西。

他說我告訴你,你要dirty your hands(弄髒你的手)!你要Fast! Fast!

我說我還是不懂!

他搖搖頭說,我慢慢地教你吧!但我不希望明天只看到你兩張圖片,我要看你的實際成果!Result! Achievements!

我說好吧!明天我多show給你幾張圖片。

第二天早晨,我們準時開例會。

我說昨天大家已經明白是over-pull了,我讓大家討論的方案呢?

我的物流經理說老闆我們昨天討論的結果是這樣的:

第一:加強call-off(叫料)的控制;

第二:實施double bin(雙箱系統)

第三:多搞點貨架

第四:多搞幾個工人加強Min/Max的巡邏

您覺得如何?

我說你們昨天討論了一大頓,就這些東西?

他們說是啊,老闆,如果能夠做到這些,我們的庫存也可以降低不少呢!今天早晨的庫存已經降低到700多K了,比昨天下降近US$100K。

我說這100K是怎麼降低下來的?

就是採取了上面的措施啊,他們趕緊說。

我說兄弟們,你們長了腦子都是幹嘛的呢?你們說「加強控制」,怎麼個加強法啊?

就是該call的call,不該call的不call唄,有人小聲嘟吶道。

那我說,什麼叫「該」?什麼叫「不該」?老子該不該槍斃了呢?!

按照生產計劃來判斷啊!我們有個生產計劃員很不服氣地說。

好啊,很好啊,我說,你能告訴我你每個月的工資是多少錢嗎?

老闆,我的工資您是很清楚的啊,他說。

我說你知道這些工人的工資是多少嗎?

不太清楚,但估計也就是千把塊吧?那個計劃員說。

我說你們讓一群月工資千把塊的人來「按照生產計劃」判斷「該「、還是」不該」,你們覺得合理嗎?你們TMD還有良心嗎?!

他們都不吱聲了。但那個搞IE的Ken自認為跟我比較熟,就小聲開了句玩笑,「咱們工人階級有力量」嘛!我說對,你應該當工人,因為你只有力量,沒有腦子。

我說我為你們的愚蠢而感到羞恥!我更因為你們是我的手下而羞恥!

他們都低下了腦袋。

這個時候,負責系統支持的那個George說道,老闆,其實我們在馬來西亞做過實驗,就是把生產計劃輸入系統,讓系統自動計算Min/Max並自動call料。

實際效果如何呢?我問。

沒用起來,George 說,主要問題是他們的back flush做的不及時,導致工單不能及時更新,結果系統計算出來的Min/Max都是錯的,要麼就是斷線,要麼就是多call料,比我們現在狀態還要糟糕,所以昨天討論的時候,我就沒有多說這個方案。

看來你這個搞系統支持的就是個搞系統的,而他們這些搞計劃的、物流的,也就是搞業務的,你們之間從來TMD不talk! 我說,我8月份去馬來西亞工廠開會的時候去看過這個系統,你說的沒錯,他們的確是沒有跑起來,但回來一忙也就沒有顧得上考慮這個問題。現在大家正好都湊齊了,你們看這樣做行不行?每天由生產計劃員根據自己的排產情況,手工用Excel設置Min/Max,然後上傳到BAAN,這樣就解決了系統不能及時做back flush的矛盾,同時也避免了看板倉工人的人為行為,你們覺得呢?

大家說,哎呀,老闆,您這土洋結合呢!估計能行!

我說OK, George 帶幾個人,選幾個料,馬上做測試,今天下午3點前必須有結果,無論行還是不行;

Ken根據昨天按照物料尺寸排序的結果,把佔地方前20位的物料統統地檢查一遍,把清單列印出來,貼到每台掃描設備的旁邊,所有這些物料的call-off必須經過物料計劃員的批准,否則不準pull;同時把那些小料但其公用度在50%以上的,統統實行double bin系統,以簡化系統操作,也就是說George在手工計算Min/Max的時候,這些料不參與運算。

YY你過來,我說。

你今天的任務就是像一個記者一樣給老子拍照片,譬如他們每挪動一個物料、搬動一個貨架子,你都要給我拍出before/after來,你今天的任務是至少貼滿5張大紙!然後做按FIFO的要求,安排人至少做20個double

bin用的盒子,做不出來,我就幹掉你!

安排完了當天的工作,我沒有像昨天那樣離開,而是找了空地坐了下來,看著他們操作。

當天的成績確實不錯!

按照我的設想,人工在系統裡面設置的Min/Max很好使,唯一的毛病就是如果排產計劃如果需要改變,就需要重新設置這兩個點,但畢竟實現了半自動化而不是完全靠人了;George他們按照物料尺寸的大小重新配置了物料的存放,並做了大量的可視化工作;YY也做了很多的盒子,更令人高興地是那小子的潛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揮,竟然給我拍了50多張照片,貼了30多個before/after!

當天的回報結果您就可以想像了!掌聲雷鳴啊!那個搞lean的頭兒還但為地在我做完presentation之後,發表了一通熱情洋溢的講話!

You see?! Guys! This is a very good example! Dirty your hands! Then the

achievement is there! 你看,夥計們,弄髒你的手,成績就出來了!

我老闆也很高興,會後跟我說,John,你們做的不錯嘛!我說,還好還好!只要有圖片大家就都高興!

後來的不到兩個周的lean日子裡,基本都是那樣做的,實在的東西如改進系統的工作一直在搞,但是弄不出before/after啊,所以,表面功夫也不得不做,挪動貨架子,挪一次拍兩張照片,那些double bin的盒子,也是如此,不斷地改進,不斷地拍照片 …

2005年過的比較舒服、平淡,基本上是在「持續提高」中度過的,儘管我本人也並沒有再搞過什麼lean(精益生產)項目,儘管那幫搞lean的傢伙一直對我耿耿於懷但我還是不去做什麼狗屁lean項目,我告訴我老闆,lean,如同佛一樣,一直在我心中,而不是像很多人一樣,只是在嘴上或者PPT上。

回顧2005年,玩的最「過癮」的就是SA這個項目,玩的最「不過癮」的就是SK這個項目。

SA是家歐洲通訊公司,前幾年風光的時候也是很牛X的,屬於當時業界的NO2或者NO3,也是我們的最大客戶之一,在我們這裡主要是做中低端手機。說對這個項目玩的過癮,主要是體現在對它的需求管理上–它給我們的預測,我基本上只是參考,很少去follow 它跑MRP,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採取的措施是 load less, chase more(放的少,追的多)的策略,也就是說你的預測可能是200K一個周,但我放MPS跑MRP的時候,可能只放150K/周,甚至更少。當時,包括我的老闆們、項目經理、GAM(global account manager-全球客戶經理)、甚至我手下人在內的很多人,都非常擔心,甚至是憤怒。你怎麼可以這樣做呢?forecast back log 你不rolling 也就罷了,客戶的forecast你得follow 吧? 你不能給人家往下砍啊! 缺了料,發不了貨,你負得起責任嗎?就你牛啊?

他們真的有點急眼了。

我跟他們講:

1. 我不是隨便砍客戶的預測,我是有根據的,有數據分析的,而且並不總是de-rate – 下調, 更嚴格來講是 adjustment–調整;

2. 我的調整是建立在大量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的,而不是憑空拍腦袋;

3. 我們還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如供應商的業績表現、供應市場的趨勢分析、不同商品種類的庫存策略設置等等,也就是說,後勤方面,我們是有一定的技術保障的;

4. 我的工作就是既要OTD給客戶,又要提高ITO(Inventory Turn-over,庫存周轉率),還要控制 E& O(excess & obsolete – 獃滯物料),僅僅是所謂的「保證供應」OTD,那公司就不需要我在這裡做,或者我不需要在這裡做了;

5. 我的工作 – 物料管理,本身就是玩矛盾,玩風險,沒有矛盾了,沒有風險了,我的工作也就沒有了。

經過大約半年的時間,大家也都習以為常了,我們的業績也逐漸顯露了出來, OTD基本保持在99%以上,ITO卻是由12提高到了18,按照當時的AR/AP(AR-account receivable, AP – account payable)的條件,理論上,我們做這個有著年銷售收入1B$(10億美金)的SA項目,公司幾乎不需要任何的NWC(net working capital– 凈運營資本),因為AR+DOS-AP是個負數(DOS, days of supply,庫存供應天數,這裡的AR/AP都是指天數)!

到後來,我們這個項目的經理跑來跟我講,說你是真敢玩呢!多虧沒出什麼事啊,我這麼大的生意,一旦出點事情,你可是吃不了,兜著走啊!我說我還真不知道一旦出了事情我會怎麼辦,我個人也沒能力「兜著走」,但事實是,它沒事啊!

那是你運氣好,那個項目經理講。

可能吧,我說,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我這麼「好的運氣」,不是嗎?什麼叫藝高人膽大?你得有兩把刷子,你才敢玩這遊戲嘛!

不知道是否與這個業績有關,公司在那年的6月份還破天荒獎勵了我個人3000股的公司股票,免費的,只不過需要3年後才可以賣出,但直到我離開公司,也沒有兌現出去,還差兩個月到期,但我等不及,就離開這個公司了。

玩的最不過癮的則是SK這個項目,憋氣,但又無可奈何。

按照協議約定,客戶SK要求我們對半成品準備8個周的buffer

(緩衝庫存),必須要這麼做,否則就是違約,同時原材料還要求我們至少準備2個周的。

這個客戶的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小批量,多品種,所謂的 low volume, high mix, 產品型號多的跟螞蟻似的,但根據我們的分析,這裡並非沒有機會:

第一:其實客戶的原始需求預測並不是很糟糕,預測差異率大約在30~200%之間徘徊,這已經是很好了,尤其是比較起前面提到的項目SA,已經是好多了。根據我們的PLC報告,項目SA的預測數據差異率大概在50~500%之間,但即使這樣我們還是做到了OTD 99%以上,庫存周轉率18次以上。所以,要玩SK這個項目應該說,我們在能力與經驗上是有把握的;

第二:儘管這個項目屬於小批量,多品種,但按照ABC分析法,我們還是發現它只有七八個大model (型號),卻是佔了總銷售額的40%以上。至少這些大model的需求基本是連續的,先不去管它們怎麼波動;

第三:幾十個產品總共用到大約1000顆物料,而每一個產品大約用120~150顆料,這就說明,其中有大量的物料是公用的,也就是說,在原材料的庫存策略方面,有著很大空間去利用庫存的聚集效應。

第四:正是基於以上分析,我們認為該項目就總體庫存來講,成品一個周足夠,原材料庫存按價值不超過2個周即可,WIP兩三天的,那麼其理論庫存天數不超過4個周,理論應該庫存周轉率大約可以做到12左右,甚至更高。

然而遺憾的是,SK這個項目,我們的實際庫存周轉率只有5次左右,這嚴重地影響了我們的整體庫存周轉,而且僅僅這麼一個年產值不到200M$的項目,它所需要的NWC卻是佔了我們整個公司的30%到40%,而其產值卻只有總產值的10%不到!我們的財務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於是我們覺得應該跟負責這個項目的GAM談談了,看能否通過他們跟客戶修改合同條款,因為很清楚,這個項目壓根兒就不需要那麼多的緩衝庫存嘛!

GAM的回答令人吃驚!

這個項目6%的OP(operation

profit – 運營毛利),有點庫存算啥!

我們說您知道這個項目的PAI(profit after interest – 息後利潤)嗎?她說不知道啊,我們也不measure(衡量)這個指標。

我們說其實您這個項目是賠錢的,至少賺的錢連您的工資都付不起。

怎麼會呢?她說。

我們說你看嘛:

- 年產值 200M$;

- 6%的OP,就是:200M*6%=12M$;

- 平均庫存為200/5=40M$

- 假設庫存持有成本為30%,

則年庫存持有成本為 40*30%=12M$

- 那麼,OP-庫存持有成本=12-12=0 !!!

哇! 她說,原來是這樣啊!但是,這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況且庫存持有成本怎麼會這麼高呢?怎麼算的?


推薦閱讀:

說公司壞話也是有技巧的!
領導都這樣嗎?要不要離職?
在職場用這3種方式做事,你領導一定嫉妒地想開除你
低質量的忙碌,不如高質量的專註
你該不該辭職?

TAG:供应链管理 | 职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