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褂:傳承有序的中式禮服的典型案例

本文首發公眾號:「傳統服飾」,作者:「春梅狐狸」

如今的「裙褂」也被稱為「龍鳳裙褂」或「龍鳳褂」。當然,今天特別講它除了作為中式婚禮服飾的重要一員以外,還因為它應該可以算作最為符合「傳統服飾」定義的中式服裝。

「傳,轉授、遞。 統,事物的連續關係。傳統就是事物有連續性的傳遞,到了現代漢語里的解釋一般就被說成世代相傳。——「傳統」是一個相對概念,較之「歷史」更強調它的傳承與發展。

而「裙褂」相對於我們所熟悉的本朝旗袍、唐裝等,更具備這個傳承關係。「唐裝」本身就是一個設計品,而旗袍由於政治原因斷代和設計原因的附會,已經失去了「式」這個概念。如果不同的東西被用同一個名詞稱呼,那麼這個名詞本身就不存在定義了。

▲如今的「裙褂」色彩多樣,形制相對統一

所以在ah婚禮那篇里我才說——從某種角度來說,「裙褂」是南方地區掙扎保留下來的一脈相承的中式禮服。不論現在的模樣與當時有多少區別,至少它擁有幾個很鮮明的特點:

  • ①傳承有序 [傳統],不存在跳脫的腦洞元素;
  • ②廣泛共識 [式],擁有類似規範的約束條框。

目前的裙褂一般樣式為:上衣對襟立領,立體剪裁,袖長略短;下裙筒裙,裝飾裙門,甚至下擺還有流蘇。整體金銀綉龍鳳,甚至還會用上珠片水鑽等。

▲當今穿著「裙褂」的新娘往往還有許多金飾,與「裙褂」流行地區的風尚也有關係。

儘管現在裙褂有各種顏色,非「裙褂」流行地區可能比較喜歡紅色。畢竟「裙褂」本身是從粵地又反向輻射流行的。粵地則靈活許多,可以彰顯富貴的金銀色就比較受推崇了。

▲汪圓圓出嫁時候所穿的裙褂,就不是紅色

儘管如今的「裙褂」主打色是紅色、金銀色等,然而,我們會發現,其實還有一種特別的裙褂顏色存在,那就是黑褂紅裙(黑色上衣,紅色裙子)。似乎在現今的國人眼裡,黑色的出現是是非突兀的,然而這恰恰纔是數十年前「裙褂」真正的官配色。

▲黑褂紅裙,裝飾題材與當下的裙褂差別不大

百鳥、花草、龍鳳這樣的題材,是裙褂常見的題材,尤其如今龍鳳的比例增加,還人為附會了許多級別,甚至還有什麼「褂皇」之類的尊稱(其實還不是為了掙你的錢)。

不過20世紀中期的新娘,顯然更實在一點,裝飾的多是緞繡花鳥,布局也更為簡潔。由於上衣是黑色底的,裝飾圖案也更為分明,紅黑對比也很強烈。

▲20世紀中期,以花鳥為主要題材的黑褂紅裙

而在20世紀中期以前,「裙」的裝飾卻並非如此,而是擁有另外一套極為制式的布局——八團。所謂八團,直白又簡單地說,就是衣服上有八個圈(團花),前後各三個,袖子上各一個,加起來就是八個。

大約在建國前,「褂」就完成了從「八團」(團花)到「花鳥」的裝飾過渡。因為「八團」本身存在了更早之前服飾的痕迹——服飾史的脈絡很簡單,當局者受前者的影響,然後影響後者。而「八團」則很明顯地受到了旗人吉服(吉服是禮服的一種)的影響,包括大家很詫異的黑色也是受到了吉服石青、黑色的風格,所以在大約民國三十年左右遭遇到了整體裝飾風格的換代,也是非常理所當然的事。

▲身著吉服的旗人女子(最左邊兩位是漢人妝扮)

▲左為清代女性吉服,右為民國早期八團褂的形制

雖也不是說「八團」的年代就只有「八團」,因為我很擔心大家以為歷史是公式,然後去套取各種時代。任何時代都有異端,也會有潮流對服飾的影響。「裙褂」的年代婚服也可以穿「襖裙」,「八團」的年代裝飾也可以是潮流的一枝花。

▲一枝花裝飾的「褂」,與後期的花鳥題材區別在於一枝花是居中裝飾,而非左右對稱

▲「八團」淘汰後的對稱布局

而在民國「八團」流行期間,儘管「褂」對襟立領形制沒有大變化,但是儘管只有短短三四十年,儘管是禮服性質的服飾,但是其實潮流的變化也是可以看出來的。

▲@我欲飛飛飛:三代人的八團立水紋禮服。左圖袁世凱五夫人楊氏,攝於1910S;中圖為楊氏兒媳,袁克桓妻陳徵,攝於1930S;右圖為陳徵長子袁家宸與長媳王家瑢新婚合影,攝於1941年。

僅僅在照片里,我們就可以看到,裝飾有變化,袖長、領高、衣長,都有變化。這些細節,才構成了「史」的線索。這些變化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與當時「時裝」可相對應的。

不過1930年代開始,旗袍取代襖裙/襖褲成為了女性服飾的主流,而「裙褂」本質還是兩截穿衣的衣+裙結構,自然孤立地成為了禮服陣地。

▲團花裙褂在民初1912年的《服飾草案》中被定為禮服,照片中人的衣長、領高包括頭上的珠箍都是當時的流行

我們之前分析過的某張被誤傳為冥婚的照片,裡面的新娘穿的就是典型的八團裙褂。

「八團」的基本圖案元素是「團花」。其實儘管先我們在裙褂上看不到它了,但是戲曲里還是大量在用的(戲曲里管這種款式叫「帔」)。

儘管「八團」逃脫不了旗人女性吉服的影響,然而「團花」或稱「團紋」、「多團紋樣」卻是從明代一脈相承下來的。很多人講到文化交流的時候,都很喜歡爭當「輸出方」,好像這樣才叫「強者」「勝者」,然而實際上文化的交流必然是相互的滲透的。

▲身著八團吉服吉服的旗人女子

▲清中期,身著「團花」對襟立領服飾的漢人女子(圖轉自@洛梅笙)

▲清初-清前期身著「團花」立領服飾的漢人女子(圖轉自@洛梅笙)

一個時代一個風尚,哪怕用語言描述出來的基本元素是一樣的,然而本身的風格也是不同的。並且清初的流行也以十二團為主,後來才漸漸以「八團」形式被確立下來。

很多「裙褂」的文章里都把它介紹地「頭頭是道」,神馬必定和皇帝有關的傳說,大家腦洞也是挺大的,挺能一本正經地牽強附會的——

上面的槽點,想必現在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長輩穿黑衣紅裙也不是什麼規定,只是更早的流行如此而已,袖長短也只是因為,本身民國襖裙的袖長就短,也是一種遺風而已。

本文首發公眾號:「傳統服飾」,原文地址:裙褂:傳承有序的中式禮服的典型案例

推薦閱讀:

民國范是哪裡來的?從民國范的男星八到怎麼穿出民國范來……
寫於吳保初《北山樓集》後
民國的暗香---秋瑾
最美名字:民國風人名600個
上官雲珠:狐媚嬌艷的背後,藏著多少辛酸事,一生沉浮,自盡身亡

TAG:民国生活 | 礼服 | 服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