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峰《心思刀理》:逝去的武林和消失的武師

紀錄片《心思刀理》,是有關徐浩峰大電影《刀背藏身》拍攝過程的紀錄片。但這部紀錄片,又不似其他的電影花絮式流水賬,而是集中凸顯了徐浩峰身為一名民間武術研究者,在身兼電影的編劇、導演、武指等等諸多身份時,如何將傳統的武術理念,通過自己的悟道,傳遞給整部影片的經過。

戰台烽知曉徐浩峰,還是因為當年的一本《逝去的武林》,以記錄者筆觸娓娓道來的武林舊事,遠比各種噱頭滿滿、天馬行空的武俠小說看起來更加真實,更加驚心動魄,他筆下的人物和故事,仿若就發生在我們身邊,雖經歲月侵襲,卻似乎不曾走遠。因此,執導大電影的徐浩峰,也堅持著自己在寫作中的寫實性傳奇風格,無論是《倭寇的蹤跡》、《師父》、《箭士柳白猿》,還是如今這部即將公映的《刀背藏身》,都是在平凡中窺驚奇,在平淡中起波瀾的個性之作。

徐浩峰一直在用自己的筆觸和影像,來記錄那已經逝去的武林,而徐浩峰本身,就是一部功力深厚、博學多才的中華武林百科全書,這點從他出版的一系列圖書可以感知,他所涉及的武林門類極其龐雜,對各家拳法和各路兵器的了解,也是如數家珍、信口拈來,如果沒有深厚的積累,斷不會有這一點的自信。於是,這個徐浩峰,就與我們在紀錄片《心思刀理》中所遇到的徐浩峰,有著完美的統一。

雖然在《刀背藏身》中,徐浩峰擔綱了多個職能,但相關紀錄片《心思刀理》所呈現的,更多是他以武指的身份,與眾演員的溝通情景。但他又不是一個現代意義的武指,在進行動作設計的時候,不會「因打而打」,而是通過招數,來講述故事,也通過「見招拆招」的解析,來帶出中華武術中所蘊含的情與理,道與義。在片場的徐浩峰,總是以一個和藹可親的師長的身份,指點著求知若渴的演員們,給他們講過往,給他們講原理,給他們講每一件兵器的長短之處,給他們進行一遍又一遍的示範,這一刻的徐浩峰,宛若是一個武師式的存在。

經歷了時代的更迭,文化的變革,與現代化的摧殘,曾經的武林江湖幾乎蕩然無存,曾經的武師大家也四方難覓,唯有徐浩峰,用自己的努力,記錄著曾經的武林軼事,也身體力行的擔當著一名育人不倦的武師之責,在《心思刀理》中我們會發現,那些逝去的武林,消失的武師,都恍若眼前,一招一式,一顰一笑,如此真切。徐浩峰並沒有開設武館,但他對於傳統武學的傳承,卻通過演員,通過電影,揚撒到更遙遠的地方。

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徐浩峰在片場講述用刀的訣竅——「劈、鑽、崩、炮」,短短四字,卻是幾代先人摸索和總結的寶典。而有關使刀的過程中,如何解決好刀刃和刀背的互為攻守的關係,以使刀時身體「有龍鳳」的動作要領,也都道出了出處與概要,讓每一招都有心思在裡面,這才是紀錄片叫做《心思刀理》的原因吧。向來低調的徐浩峰,在片場,卻煥發了別樣的生機,他的韜光養晦與深藏不露,在談到武術時,會放下一切的低調與矜持,成為全場的焦點。

因此,徐浩峰的作品,外行人可以看到更正統的熱鬧,內行人,卻能看到更深奧的門道,一招一式皆有出處。將映的徐浩峰電影《刀背藏身》,是一個看起來不易解讀的片名,但通過紀錄片《心思刀理》可以知道,「刀背藏身」是一個刀法的口訣,指的的是刀不能和身體處在同一條線上,因為刀是一個兼顧了防禦與反擊的武器,進可攻,退可受,就要格外注意不能外傷,再回望徐浩峰,回望《刀背藏身》,莫不都灌輸著這個道理,身體與刀錯開,不僅能防守得當,保護自己,也是為了下一招,可以更順利更有效的發出。

很多時候,武林,也是社會生態,武術,也是人生哲學。有著一口心氣在,武林和武師,都不會就此逝去。


推薦閱讀:

《極致追擊》驚天護寶團大戰逆天魔盜團
從小戲骨到中國唱詩班,他們在做的不僅僅是演戲和唱詩
《至愛梵高·星空之謎》繪畫是靜止的旋律,筆觸是跳躍的音符
如何專業評價劉亦菲宋承憲定情中韓合拍電影《第三種愛情》??
總愛問「XX是否過譽高估」的人不是壞就是蠢

TAG:影视评论 | 徐浩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