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啟蒙:從鸚鵡學舌到理解習得
這是軟實力英語的第277篇文章。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首先體現在語言學習上,就是幼兒通過不斷地模仿,從單個字,到兩個字,再到簡單的句子。
這跟鸚鵡學舌的過程是一樣的。母語學習如此,外語學習也是如此。
在語言學習領域有一個理論非常有名,即「可理解性輸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它是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的語言習得理論的核心部分。他認為,只有在略高於學習者現有語言技能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第二語言輸入,才能形成語言習得。
這其實已經到了語言習得的第三個階段,即理解習得階段。傾聽是語言學習的第一階段,屬於語言學習的沉默期;鸚鵡學舌是語言學習的第二階段,是英語學習的模仿期;理解習得是第三階段,是語言學習的發展期。
大多數成人學習英語,都是直接從第三個階段開始的,跳過了前面兩個階段,導致聽說技能遠遠落後讀寫能力的提高,最終導致聾啞英語。
01
理念先行
以理論為指導,使英語啟蒙少走一些彎路。
聽說領先。任何語言學習,都必須遵循聽說領先原則。語言是交流的重要的工具,沒有聽說,則無法交流。
模仿為主。無論是母語還是外語,模仿都是學習的第一步。,從理論上說,任何一門語言,只要不斷模仿,就能最終掌握。
擴大閱讀。對於語言學習來說,閱讀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是提高語言能力的有力手段,是了解一門語言的歷史,以及相關文化的重要窗口。
可理解性輸入。逐漸增加語言學習的難度,不能跨度太大,否則會產生挫敗感,影響學習興趣。語言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每日清單。語言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僅有理論指導,沒有可操作指南,是很難堅持下來的。每日清單則解決了堅持的難題。
02
鸚鵡學舌
學習任何一門技能,都離不開先死後活這個過程。即先是機械地模仿,就如鸚鵡學舌一樣,直到熟能生巧。英語是一門技能,當然也不例外。
我們小時候背唐詩的時候,根本不理解詩的意思,只是一遍又一遍的模仿,直到背誦為止。然後,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逐漸明白詩境和句意。
武術學習也是如此,剛開始先是機械的模仿,一招一式先記心中,在今後的訓練和實戰中,慢慢體會了招式變化之奇妙。
小孩子練習鋼琴,也是在不斷地模仿老師,隨著閱歷的增長,對曲子的了解更加深入,演奏也就有了情感的流露,乃至餘音繞梁!
臨摹書法也是以簡單模仿起步的,先求神似,再求神似。王獻之在七八歲開始跟著父親王羲之學書法,歷經10年臨摹,依然不能達到神似。最終,在用盡了18缸水之後,王獻之的書法達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水平。
英語學習,先從模仿開始,學習每一個母音和輔音,同時模仿語調、重音和連讀,要學習王獻之10年磨一劍的精神,靜心模仿,直至神似。
03
理解習得
在「鸚鵡學舌」一年之後,就要開始深入學習,即理解習得階段。
機械重複只是使我們的口腔肌肉變得更靈活,更適應新的語言的學習,但是,這只是一種單方面的輸入,是交流的基礎。
理解習得的理論基礎就是「可理解性輸入」。為了深入學習,我們需要逐漸增加語言學習的難度,主要是從句子結構和辭彙量這兩個方面增加難度。
以前有寶媽問我,孩子不懂的地方應不應該翻譯成漢語?
因為語言環境的限制,在國內成長的孩子,學習英語,很難達到母語自然習得的水平。所以,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漢語翻譯和語法教學。但是,在啟蒙階段,千萬不要逐詞逐句地翻譯,只需要翻譯每一個句子的關鍵詞就可以了。
以吃飯為例,媽媽不要把飯嚼得太爛,而是稍微咀嚼一下,再餵給孩子吃,鍛煉孩子的咀嚼吃飯能力,否則孩子永遠學不會吃飯。
04
立刻行動
拖延症是學習的腫瘤,英語學習尤其如此。
外語學習需要大量的時間輸入,哪怕是語言表達能力滯後的孩子,只有堅持大量輸入,也能修鍊成「英語高手」。但是,前提是笨鳥先飛。
必須馬上行動起來,在行動中改正錯誤,而不是觀望和猶豫。
英語是一項語言技能,而任何技能的熟練掌握,都需要10000小時的千錘百鍊,沒有任何捷徑,不能有任何偷懶。英語學習不是一場智商的比拼,而是一場毅力的較量。
連續10年,每天3小時,或是連續20年,每天1.5小時,你準備好了嗎?
推薦閱讀:
※Anki安卓助手新功能----滑動取詞和日語制卡
※怎樣培養優秀的英語遣詞造句能力?
※[第126次聽寫] 咱們裸熊 真相大白,原來只是誤會一場!
※[第118次聽寫] V字仇殺隊 V先生大展身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