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17-09-27】說法很多,信不信由你
一 新華社:委內瑞拉「饑荒」並不像西方媒體描述的那樣
新華社加拉加斯9月27日電(記者徐燁 王瑛)
最近,委內瑞拉推出了一項「兔子計劃」,政府為貧困社區送去一批兔子,希望老百姓通過養殖兔子增加肉類的攝入。但一段時間過去了,該計劃的實施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礙:人們對這些兔子十分喜愛,不僅給它們取名字當成寵物,在它們耳朵上紮上國旗色的彩帶,還和它們睡在一張床上,根本不捨得吃。
對此,總統馬杜羅也坐不住了,專門在電視講話中勸大家克制對小動物的喜愛,該吃吃吧。
這幾天,不少國內外媒體對此冷嘲熱諷,順便大肆渲染委內瑞拉目前面臨的嚴重「饑荒」。比如說,超市都是空的,什麼吃的都沒有,人們天天在街上抓流浪狗吃等等。不過,在看完這些「精心策劃」的報道後,我們或許可以進一步思考,如果「饑荒」真如此嚴重,為什麼這些貧困社區的百姓不吃政府白送的兔肉還把它們當寵物養?
需要說明的是,委內瑞拉人並非從來不吃兔肉,而是一直有吃兔肉的習慣,不少餐廳的菜單里都有兔肉,吃的人不少,價格也不算便宜。因此,不吃兔肉絕對不是因為沒吃過、吃不慣。
(新華社圖片,高級西餐廳的烤兔肉,擺盤精緻,土豆泥還做成了兔子頭的形狀,連兔耳朵都是胡蘿蔔做的。)
(新華社隨拍加拉加斯的超市連鎖,雖然產品種類不算豐富,但貨架絕對不是空空的,也沒有排隊搶購的人群。)
因此,可能合理的解釋是:
第一,委內瑞拉人善良淳樸,即使在條件比較艱苦的情況下也不願宰殺兔子換肉吃;第二,所謂的「饑荒」根本沒有一些西方媒體描述的嚴重。【勒緊褲腰帶的高福利社會】由於持續的貨幣貶值和高通脹,近兩年來委內瑞拉人的生活質量確實下滑嚴重,但也遠遠沒有西方媒體描述的那麼慘。這與委內瑞拉的特殊國情和政策是有關的。首先,政府為了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溫飽問題,每月將享受政府補貼的食品袋送到400多萬戶家庭,覆蓋了全國40%以上的人口。食品袋中裝有大米、麵粉、義大利面、糖、食用油、牛奶、乳酪和食品罐頭等,一般重10公斤左右。而最關鍵的是,食品袋售價僅0.5美元。
記者在當地的很多朋友家裡每月都能按時收到食品袋,他們告訴記者,靠這些食品可以維持半個月的伙食,吃完了再到市場上去買市場價格的食品,維持基本生活是可以做到的。
第二,由於政府的大幅補貼,普通家庭每月的水、電、煤氣費總合不會超過0.5美元。老百姓使用的公交、地鐵等也只是象徵性收費,長期虧本運營。而擁有汽車的家庭每月的加油費約0.2美元,與白送無異。第三,公立學校從學前到大學都是完全免費的,政府為了鼓勵老百姓送孩子上學還加送營養午餐,所以孩子的教育費和午餐費用也免了。另外,公立醫院也是免費的。最近記者當地同事的父親被檢察出癌症晚期,在公立醫院做了兩次手術,還住了幾天院都幾乎沒有收錢。她告訴記者,她家人在醫院做手術時不需要排隊,醫生也很負責任。除此以外,政府還推出了一系列社會民生計劃,比如給公立學校學生送平板電腦、給低收入或危房家庭送住房、以遠低於成本的價格向有需要的家庭出售汽車、家電等。可以看到,在衣食住行中,除了衣服真的需要老百姓自己買以外,其他該管的政府都管了。但這裡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這些做法違反經濟規律,特別是在高油價時代過去後,政府財政面臨嚴重的入不敷出的局面,導致經濟基本面不斷惡化。【到底是誰在替委人民叫苦】在委內瑞拉麵臨嚴重經濟困境的時候,美國跳出來了,不僅對委政府所有高層進行個人經濟制裁,還對委內瑞拉進行金融制裁,禁止委政府在國際上融資。同時,西方國家媒體也一邊倒地抹黑委內瑞拉,大肆宣傳委內瑞拉存在嚴重人道主義危機,以證明國際干涉的必要性。有一個被西方媒體炒作了兩年的「經典案例」就是,由於委內瑞拉貨幣貶值太快,以至於一張小額鈔票比一張餐巾紙價值更低,於是委內瑞拉人拿鈔票包著玉米餅吃,因為這樣更「經濟」。事實上,當記者問起委內瑞拉當地人,他們都覺得這則新聞匪夷所思,他們從沒看到過身邊有人這樣做,但很多從未到過委內瑞拉的人卻相信這是真的。客觀來說,「查韋斯主義」的經濟模式過於突出公平和政府管制,扭曲了價格和供求的關係,導致了經濟運行效率較低、物資短缺頻發等一系列問題。但這些,對於在貧富差距極大的分配體系下生活了近50年的委內瑞拉百姓來說,「查韋斯主義」具有更重要的意義。所以,即使在今天,雖然反對和批評聲音不斷,查韋斯主義和目前的執政黨仍擁有為數不少的堅定支持者,馬杜羅政府仍具有相當的執政基礎,不會輕易被反對勢力推翻。(文中所有圖片均由前方記者提供)【新華國際客戶端】
二 外交部提醒在委內瑞拉中國公民注意安全
駐委內瑞拉使館
2017/09/01(本提醒有效期至2017 年9月30日)
7 月30 日委內瑞拉舉行制憲大會選舉,8 月4 日制憲大會正式成立,預計10月將舉行地方選舉,委政治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近期,委各地示威遊行、罷工、封路等活動雖有所緩和,但總體社會治安形勢仍不容樂觀,搶劫、綁架和敲詐勒索等案件時有發生。中國駐委內瑞拉使館提醒在委中國公民和機構密切關注局勢發展,合法有序經營,加強防範和應急準備。遇到緊急突髮狀況,請保持冷靜,妥善處置,向當地軍警部門求助,並聯繫中國駐委內瑞拉使館。委內瑞拉緊急求助電話:911駐委內瑞拉使館領事保護與協助電話:0414-3669883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協助應急呼叫中心電話:0086-10-12308或0086-10-59913991
相關內容:
馬前卒:同為石油國家,委內瑞拉等南美國家為何貧富差距巨大?而沙特等中東國家卻是全民皆富裕?
三 俄最後一公斤化武毒劑被銷毀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俄羅斯於烏德穆爾特共和國「基茲涅爾」化武設施,銷毀現存的最後一公斤化武毒劑。
俄總統普京稱,俄羅斯最後的化學武器彈藥被銷毀,這是歷史性事件。普京指出,美國沒有履行自己銷毀化學武器的義務,3次以資金不足為由推移了相關期限。
四 國台辦回應《中國新歌聲》台北演出風波
本月24日在台灣大學舉行的2017《中國新歌聲》「上海·台北音樂節」,因受到蓄意干擾破壞而被迫提前結束演出。馬曉光27日在國台辦例行發布會上回答相關問題時作上述表示。
他稱,《中國新歌聲》受到台灣學生和青年的歡迎和期待。樂見兩岸青年人以音樂的名義相約,共享音樂夢想所帶來的歡樂。但是這項音樂活動日前在台舉辦時遭到一些攜帶「台獨」旗幟和標語的人有組織的衝擊,引起各界關注。衝擊行為也受到島內輿論的批評和質疑。馬曉光表示,這是一場兩岸青年人喜愛的、單純的、正常的音樂交流活動,在台灣已經舉辦了三屆。把這場活動泛政治化的人,可能是缺乏自信或是出於特定意識形態的偏見。
對於有台灣媒體聲稱《中國新歌聲》赴台演出是「文化統戰」,馬曉光說:「這種說法是毫無根據的,也是昧於事實的。」他還說:「我也注意到台灣媒體在發問,是誰挑起這場衝突?是誰在幕後指使?是誰企圖讓這一場正常的音樂交流活動泛政治化?我想大家心中都有答案。」馬曉光強調,大陸支持和鼓勵兩岸民間特別是兩岸青年學生加強交流的政策措施不會改變。相信兩岸交流合作的民意和趨勢也不會改變。據他介紹,暑假期間兩岸的各項交流,特別是青年學生的交流活動出現了高潮。接下來圍繞兩岸開啟交流30年,大陸方面有關部門和地方還將舉辦一系列的交流活動。
五 國民黨台北黨部被查封
「行政執行署」預計在27日下午查封台北八德路四段319號3樓、3樓之1的國民黨台北市松山區黨部辦公房舍。另外還有台北市南京東路五段291巷19弄30之1號、32之1號2樓,以及台北市嘉興街181巷9弄30之2號3樓的黨工宿舍。松山區黨部人員已經貼上「民進黨政治追殺」、「抄家滅族、天里何在」等抗議布條,並表示已號召黨工與支持民眾集結抗議查封行為。
此外,「行政執行署」10月5日上午10時,將查封台北市富民路145巷33弄1號、3號、5號,以及新北市新店區文化路30巷2弄8號3樓。10月5日下午2時30分,查封台北市景仁街82巷8號2樓;景興街120巷2號2樓、3樓;秀明路112巷1弄12號3樓等國民黨不動產。
(國民黨最後一道防線已在今天破碎,秋天了,殉黨終究水太涼……)
六 特朗普修牆運動開始 美墨邊境牆雛形動工
美國聯邦政府周二表示,承包商已經開始按照特朗普總統的要求,修建美國與墨西哥邊境牆的雛形,這標誌著特朗普兌現了一個關鍵的競選承諾。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稱,美墨邊境牆的雛形包括8段牆體,整個工程將持續30天左右。大概每段牆體都是30英尺高30英尺長。招標文件說,其中4段牆體用混凝土構建,另外4段用其他材料構建。修建地點靠近聖地亞哥邊境。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稱,這八段牆體將為未來的邊境牆提供設計標準上的參考,「如果它們能達到邊境巡警的要求,就可以繼續建設下去」。在宣布工程建設開始時,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的代理副專員羅納德·維特(Ronald Vitiello)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致力於保護我們的邊境,包括建造邊境牆。我們採取多管齊下的戰略,以確保美國人民各方面的安全,包括邊界、基礎設施、技術和人民。隨著邊境牆建設的推進,我們可以繼續整合所有必要的工具來確保邊界安全。」。
七 印軍一天內兩線作戰
9月27日,印軍在印巴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開火,致數名巴基斯坦平民傷亡;同一天,印軍還在印緬邊境開展「重大軍事活動」,向邊境武裝組織開火。
9月27日,印軍在印巴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對巴基斯坦地區開火,造成一名平民死亡,6人受傷。報道稱,印軍從上午7點15分就開始重火力打擊,當地居民都躲在屋中不敢出門。一名25歲男子被印軍投入院內的炮彈當場炸死,還有幾名婦女兒童在流彈中受傷,被送往醫院治療。巴基斯坦軍隊隨後對印軍予以回擊。而就在同一天,印軍還在印緬邊境開展了一項「重大軍事活動」,突襲了那加山區的卡普蘭武裝組織(NSCN-K),打死數名武裝人員。印軍官表示,此次軍事行動從凌晨4:45開始,印度軍隊沒有出動空軍,但也沒有印度士兵在此次事故中受傷,反之,武裝人員被大火力壓制,傷亡慘重,隨後「逃散」。有媒體報道此次軍事活動為一次「跨界」打擊,不過,印度軍方立刻否認了這種說法,「這次軍事打擊全程都是在印度的土地上進行的,印軍並沒有越過印緬邊界」。印度軍方宣稱,此次行動是出於對印緬邊境武裝組織的「報復」。
八 家屬「碰瓷」索要衣物 上海醫院用監控自證清白
醫生介紹:事發當晚21:20 患者由急診搶救室轉入重症監護室ICU,因搶救需要,即脫去患者衣物;而當時患者出現反覆嘔吐,將衣服弄髒。隨後,醫院醫護人員加班全力搶救,將他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讓所有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頗感欣慰。
不料,2天後(9月25日)上午9:10分,患者兒子至ICU門口要求返還衣物及其它財物,醫護人員告知他已經全部歸還,並描述接收衣物的家屬的穿著長相。患者家屬則堅決否認有其他隨行人,並反覆強調:當天只有他一個家屬,絕對沒有其他陪同,沒有收到衣物。而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回憶:當時明明有3名同行人員在場,值班保安證明他親眼看到護士將衣服給了家屬。醫生介紹:患者當時為欠費入院,當時無現金,僅預交費200元入院,患者兒子此時堅稱患者口袋裡有其他現金(約2000元),還有補辦手續所用的身份證及駕駛證等物品,並反覆主張歸還衣物和財物。見口頭解釋無效,院方帶家屬兒子前去監控室調取監控。「然後看到裡面有一位穿白衣服的人把衣服拿走了,然後我們問他你認識他嗎?他就說:哦,這是我同學,就這樣結束了。他咬定只有病人一個人,我們覺得這是有問題的。但我們不能硬說就是這樣的。我們也了解患者這種急切的心情,有時候碰到這樣情況只能做好耐心的解釋。」
事實證明護士親手將衣物一併交隨同另一家屬,患者兒子點頭說哦後默默離開。
九 「卓越才能」免去牛津女大學生牢獄之災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25日消息,因其「卓越的才能」以及擔心「摧毀其職業生涯」,經審理,法院當天決定免去拉維尼婭的牢獄之災。不久前才淚灑法庭的她,滿臉笑意地走出了法院。
24歲的拉維尼婭,就讀於英國牛津大學的心臟外科專業。當時她和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生男友托馬斯(Thomas Fairclough)在自己牛津的宿舍里。
在發生了性行為後,托馬斯懷疑拉維尼婭吸食了毒品,並表示要將這一情況告訴拉維尼婭的母親。這讓拉維尼婭憤怒不已。隨後,她一拳打在托馬斯臉上,用刀刺傷他,隨後將手提電腦,玻璃杯和果醬罐砸向了他。托馬斯立即撥打了999報警電話。根據警方提供的錄音,拉維尼婭在不斷咆哮。「她絕對至少吸食了可卡因」,托馬斯稱。電話里則傳來了拉維尼婭的叫聲,「我沒有!」隨後,托馬斯叫道,「我的手!我被女朋友刺傷了,請來這裡。」拉維尼婭是通過約會軟體結識的托馬斯,後者腿部被刺傷後縫了三針、兩個手指也受傷。事後,拉維尼婭承認了自己的刺傷案的罪行。不過,在5月的聽證會上法官伊恩(Ian Pringle)表示,他正考慮在這一案件中表現出仁慈的一面。他表示,自己考慮放棄按照常規來判決此案,因為將拉維妮婭送入監獄會對她的職業生涯產生負面影響。
在法官伊恩看來,如果拉維妮婭是初犯而且沒有任何前科,那麼將這位有著「非同尋常能力」的女士關進監獄,很可能讓她不能實現長久以來的夢想,實在是太殘酷了。法官當時對拉維尼婭下達了禁止令,她被要求在案件審理期間不可再沾染毒品,不可再犯案。而在25日的法庭上,拉維尼婭在牛津刑事法庭的被告席上,不停啜泣。最終法官以緩刑10個月免去她的牢獄之災。法官表示,拉維尼婭已經努力擺脫毒品和酒精。他甚至忽視了拉維尼婭違反保釋條件,和托馬斯聯繫。「我知道你在事後非常後悔,儘管這違反了你的保釋條件,與你的男友聯繫以懺悔自己的罪行,表示懊悔之情。」「雖然你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但是你有的時候有些和同齡人不相稱的不成熟。」早前,拉維妮婭已在醫學期刊上發表過文章。她的一位朋友還說,老師們認為拉維妮婭是值得培養的,她是一個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天才。拉維妮婭的辯護律師表示,被告十分渴望能夠成為一名外科醫生,但是如果她的判決被公開的話,她這個願望將很難實現。此外,他還稱,其當事人由於該案件變得聲名狼藉,這嚴重影響了她的休閑生活,「她甚至不能去倫敦的夜店了」。據悉,拉維尼婭此前在一個休養院中度過了一個月的時間,律師稱其相當於「受到了監禁」。
此外,拉維尼婭還和自己的家人在米蘭附近,價值150萬英鎊的別墅中度過了一個夏天。而至於她就讀的牛津大學基督教堂學院則表示,現在還不能確定拉維尼婭的未來就學前景。她現在已經暫停學業了。
十 馬前卒專訪滴滴出行CEO程維——玩王者榮耀的八零後 如何規劃2050年的科幻世界?
全文點標題,下為選段:
馬前卒:
說到您的朋友,您會不會和他們一起玩電子遊戲?
程維:
會,我玩王者榮耀。(笑)其實我遊戲玩的挺好的。周末同事會去我家裡面打街霸,打實況(足球)。最近玩王者榮耀,我想知道它為什麼如此成功,也因為有一些朋友一直在給我推薦。
程維:
城市化最大的問題之一是擁堵。因為現在城市裡都是樓房,人類在三維空間生活工作,但是交通還得回到二維空間,車輛幾乎都在地平面上運行。就算再加上地鐵高架,也不過是多了一兩個平面而已,依然是二維的。當整個城市的人在某個時間點集中上班下班的時候,大家從三維的空間擁到二維的平面上,人和車的矛盾,車和路的矛盾就不可化解了。這是城鎮化進程繞不過的障礙。限制買車、限制出行,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馬前卒:
如果以10年、20年、30年為尺度,您能直觀地描述一下未來的交通發展趨勢嗎?剛才您說孩子還很小,等他長到您這個年齡,打開窗戶,會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呢?
程維:
30年後市區交通會突破到三維。汽車會飛起來,並建立一套全新的交通規則。這樣的話交通資源會無數倍地增加,完全解決擁堵問題,城鎮化會進一大步。
跨城交通會進化到3倍音速的超高速鐵路,北京去上海十幾分鐘就到,這已經不是科幻世界裡的東西了。Hyperloop正在阿布扎比到迪拜修建第一條3倍音速的高鐵。它並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一個長列車,而是一個一個的小車廂。在環形車站裡6個人或者10個人進入一個車廂,被加速到3倍音速駛入主線,很安全。超高速鐵路和三維市內交通結合,世界會完全不一樣。如果只看10年,有3個趨勢:
第一個是汽車共享。人類會逐步意識到:我要的是出行,而不是要一輛汽車。如果出行能夠被穩定高效地解決,沒有必要每個人擁有一輛車。實際上,個人汽車的使用率只有5%,為了5%的時間有車開,需要付出100%的成本擁有。95%時間被閑置的汽車導致城市變成停車場,很多城市停車位比車賣的都貴,這樣的城市不可能持續發展。而幾百年汽車工業的慣性很大,廣告商還在鼓勵大家買更多的車。過去20年,大城市的機動車每年增加20%,但道路的增加只有1%,供需這麼大的差異,一定導致擁堵。所以要發展共享汽車,大家按需使用,不需要使用的時候不必擁有。汽車白天在城市裡面服務,晚上統一停到郊區去充電,城市裡面大量的停車場可以變成綠地和學校。在那些人口超密集、道路資源更緊張、公共交通相對更不發達的城市,共享汽車將更快變成現實,比如說中國的很多城市,比如說巴西。而日本和歐洲許多城市倒是會慢一些。第二個大趨勢是新能源,3-5年之內新能源汽車的綜合使用數量會超過傳統燃油汽車。全世界都在制定計劃,到十幾、二十年後就不再允許銷售燃油汽車、不允許再開傳統燃油汽車。過去我們在全世界開採石油煤炭,運輸到各個地方,將來我們會建設幾個超大的,基於風力或者太陽能的新能源發電中心,通過特高壓網路給全球輸送廉價能源,大多數地方不需要再建發電廠。過去一兩百年,對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的爭奪塑造了當今世界和城市的形態,這會被新能源的世界規則所改變。全國100萬座加油站,將來可能會變成30萬座充電站。第三個就是無人駕駛和智能時代。汽車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代大規模應用的人工智慧機器人。人這種動物並不很適合開車,人類的可靠視距大概只有兩三百米,但是激光雷達可以看到更遠。人類只能看到前面180°的視角,看不到後面有車追尾,機器可以環顧360°。人類只能靠個體學習積累駕駛經驗,用公里數換經驗,但是機器可以100萬輛車共享一個大腦,去學習沉澱經驗。人類開車走複雜路段,是靠自己的經驗扭方向盤,但是機器可以學習舒馬赫怎樣精準過彎。人類操縱汽車是靠手感,是靠腳踩下去的感覺,機器人可以精確到毫米、微米,去控制機械。機器也不會疲勞駕駛、酒駕。所以,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機器駕駛的綜合安全性會比人類高一個量級。高一個數量級意味著什麼呢?每年有30萬人死於交通事故,未來可能有27萬人因為(機器的)安全駕駛而被拯救下來。當然,機器人駕駛也會有一系列新的問題,比如說很多新的倫理、交通規則。但是如果最終能夠拯救27萬人的生命,我覺得(轉變)沒什麼可猶豫的。
馬前卒:
您之前說自己沒有駕照。那麼滴滴有沒有自備車輛,就是公司內部的車隊?
程維:
政府事務部有幾輛車。除此之外,公司不備車,任何人出門都叫車。
馬前卒:
您認為普通人的駕照還有多少年的「大用途」?什麼時候我們將不在意一個普通員工是否會開車?您有沒有勸說過其他公司放棄自己的車隊?
程維:
這個不用勸說,只用服務好了,出行習慣自然會改變。我相信,20年以後年輕人再買一輛車,就跟今天年輕人去買一匹馬一樣,是很奇怪的事。在200年前買一匹馬出門很正常,沒什麼可奇怪,那是2000年養成的習慣和最優的選擇。工業時代,出行方式變成汽車,馬成為歷史,變成貴族奢侈品和博彩工具。現在到了信息時代,幾十年後私家車就是用處不大的奢侈品。
馬前卒:
由計算機來控制個人的交通,很多時候不僅僅是效率問題,還有法律和道德問題。
比如說知乎網友提問,說在車輛瀕臨失控的時候,前面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人護具頭盔齊全,在自己的車道上行駛,撞他可能只會導致不太嚴重的外傷。另外一個人違規,他沒戴頭盔也沒有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撞到他可能必死。那麼為了減少傷亡,車載AI很可能會盡量讓車去碰撞那個戴頭盔的。但從日常規則來說,這個戴頭盔的人是守法的,應該得到獎賞,至少不應該因為守法而處於更危險的境地。您剛才說滴滴研究院會聘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他們如何看待這種新型的倫理問題?
程維:
為什麼會出現駕駛員一定要二選一撞一個人的情況?往往是因為提前沒有發現路上的人,為什麼沒有發現他?無非是看手機、精神恍惚了,或者視線不能拐彎,沒注意到路邊衚衕里忽然有一輛自行車衝出來。
但實際上,這些問題交給計算機去處理,很可能預先就會消滅那些極端的倫理問題。比如說,電腦不會看手機,不會精神恍惚,即便看不到路邊衚衕裡面的自行車,也可以通過分享街角的攝像頭視角去「看到」,擁有立體的視覺。所以,我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通過技術進步,讓90%的倫理選擇根本就不發生,而不是到那一刻再去做艱難的選擇。其次,價值觀的問題不應僅由技術公司來決定,需要法律、道德社會各界充分討論,暫時還沒到這一步。
推薦閱讀:
※嘀嘀打車的推廣方法有哪些?為什麼比搖搖招車做的效果好?
※#書摘#2016.7.20
※四點理由,為什麼說滴滴和優步合併根本不可能?
※35億美元僧多粥少,能分給Uber中國的可能寥寥無幾
※滴滴,別道歉,我不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