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求常態
這幾天的文章寫下來,還是很想再說一下不要追求刺激的問題。
這個話題我以前多有涉及,但感覺還是有必要單獨拿出來理一理。
我越來越體會到,非淡泊不能真正享受生命。以前我出去玩的時候,第一次吃到西安飯,覺得好吃的不得了;後來玩到了四川,又覺得川菜是天下頂級美味,隨便找一家當地的小館子味道也不會太差;再然後雲南、貴州一路走一路吃,各有特色;最後到了廣東,才發現粵菜才是天下第一,為了這美味,好幾次專門跑到廣東。我總結,我的口味是越來越淡了,以前非重油重辣不可的嘴,慢慢品出了清淡飲食當中更為豐富多變的層次。而這一兩年,到了農村工作,自己種了塊菜地,餓了就摘個西紅杮煮個玉米,感覺這原生態的食物也是無比美味,實在餓的時候,嚼塊饅頭也能嘗出甜味。
我不由想起老子的那句話:聖人為腹不為目。聖人不追求強刺激,才能將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智慧和全性命之上,才能對自己的肉體和精神實現更高程度的自控。
遠離強刺激的生活,不但不寡淡,反而更多了些適意和從容,更多了些享受和滋味。
現代生活中,刺激無處不在,人的感覺系統和身體狀況實際上是不堪重負的。原始的身體,沒有想到現代社會中有這麼多刺激,還依著原始的設定,拚命的追求更高的刺激,拚命的響應更強的刺激,本來是應激性的超常反應,成了吸毒式的常態。於是,身體崩潰了,精神壓抑了,對什麼也沒有感覺了,活著也不覺得享受了。身體吸毒吸慣了,總是要求更強烈的刺激才能滿足。但更強烈的刺激,又在無時無刻的傷害著人的身體,透支著人的精力,讓人失去對生活的正常感覺,讓身體失去正常循環的自然節奏。
暴雨不終朝,強刺激帶來的非常態,最終由人的身體買單,讓人的精神一片灰暗,生活陷入困境和迷茫。而自然之道,則是相反,是追求常態。應激態是偶然的,少量的,這才是正常的。
因為追求這些低級的強刺激有個很大的副作用,就是腦子不會轉了,因為寶貴的精力、注意力資源都耗費在這些不自控的應激反應上了。而我們生活中大部分有長遠意義的事情,都是低刺激的,習慣了高刺激的感覺驅動系統,就很難回落到低刺激水平上享受生活。
所以我還是喜歡過得寡淡點,把這種唾手可得的低級刺激推得遠遠的。
這正應了一句古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整天處在這種低級刺激里,人哪裡會有什麼高級的求真之智呢?
智慧在淡泊中,迷失在縱慾中。
推薦閱讀:
※抑鬱症:一個經常被誤解的常見疾病
※讓別人理性思考會讓你最終成為一隻公雞
※總喜歡對一些問題死鑽牛角尖痛苦的想死,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