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與高手的三個差距
這段時間更新很少,主要原因是工作確實有點忙,所剩不多的時間都在閱讀一本書:《朋友圈的尖子生》。
買它的原因是背書的作者:小馬宋。
人就是這麼奇怪。
在書店淘書時,必須「貨比三家」,看框架,審內容,評文風,哪個不合適就放回原地。但如果是一個喜歡的人出的,那就另當別論——買買買。
這就是認同感作祟吧。
這本書主要講了十三個人的故事,他們的名字我們都不太陌生:李叫獸、李倩、馮鑫……
從這些故事中,總結了三點比較值得借鑒的地方,整理如下:
(一)如何讀書:延伸和運用
我看書的時候,每看到一個有用的知識,都會停下來去尋找聯繫——看看有什麼其他的現象能夠被這個理論解釋。——李叫獸
類似的方法也出現在李倩的成長經歷中:
比如這個書裡面談到了「名人背書」或者企業的品牌資產評估,我就拿著跟我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去對,我覺得能對上,那好我就信了。——李倩
很多人喜歡看書,看很多書,給自己一個很努力的幻想。但結果是,書合上的那一刻,裡面講的內容便與自己沒有了關係。
這就是假努力。
而高效的方法反而是笨辦法:讀讀停停。
比如李叫獸在讀到「人的爬行腦更加喜歡視覺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時,便花了一個小時,尋找生活中哪些現象可以被解釋:
- 把 1000 首歌放進口袋裡。—— iPod 文案
- 在風口上,豬也會飛。——雷軍
- 「一石二鳥」比「同時實現多個目標」好,「槍打出頭鳥」比「不要第一個出風頭」好。——成語/諺語解釋
- wifi 會殺精。——謠言(為什麼傳播力度大)
- 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馬丁·路德金
一旦新知與既有的認知產生了聯繫,那相當於多了一系列接觸點,點連成線,匯成面,便形成了自己的知識體系。
引申:觀察學習法和讀書的內容篩選
這個方法其實可以做兩個層面的引申:
第一,觀察學習法。
對我們大多數職場人來說,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那麼不妨從周邊人入手,看他們如何應對工作難題,再思考自己的解決方案。例如:
- 如何做一個高質量提報。
- 如何準備一場會議。
- 如何優雅地拒絕他人。
第二,書不用讀完。
不是每一本書都是黃金屋,可能裡面就幾塊金子。
所以先通過目錄把這些金子找到,集中閱讀,進行聯想,便收穫了 8 成。
(二)如何創造鏈接:價值交換
在這本書里,我們可以發現,每個牛人的成長經歷中,核心轉折點都有貴人相助。
我們都渴望遇到伯樂,但要讓他在人群中發現你,並不是容易的事。這涉及兩步:
第一,引起注意。
1.自我介紹
最傳統的方法是自我介紹。以小馬宋吸引羅振宇為例,在一次小型交流會上,他重點突出了三點:
- 經歷:前奧美副創意總監,前藍標策劃總監。
- 榮譽:戛納廣告節獲獎。
- 聯繫:(當時)有 3 萬訂閱的公眾號,賣了 1 萬本書。
這三點乍一看沒什麼,但仔細分析,它傳遞了兩層信息:
- 我很牛。有一系列硬的人生經歷做背書。
- 我對你有價值。因為羅輯思維當時也賣書,而小馬宋當時在這個粉絲量級下,賣到了 1 萬本,實屬奇蹟,那將來是否有可能合作呢?
你看,要想從人群中突出,一方面是需要強調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則要強調對他人的價值。
引申:平時的自我介紹
在平時的自我介紹時,如何來運用呢?
- 經歷:大家好,我是曹將,現在在保利地產總部做研究分析工作。
- 榮譽:之前寫過一本書叫《PPT煉成記》,目前賣了 7 萬冊;也被評為 2015 年年度演示設計師。
- 聯繫:大家以後做 PPT 時有什麼困惑,可以找我哈。
2.創造影響力
李叫獸則是另一種策略:不主動出擊,而是打磨自身實力。
其實獲取人脈,意味著你要對別人施加影響,但施加影響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關係,朋友之間往往更容易辦成;另一種是通過某些知識,讓別人看到,便可能會主動聯繫。
對李叫獸而言,社交不是他的強項,那麼揚長避短,選擇自媒體作為自己的陣地,磨練內功,輸出思想,吸引他人,實現鏈接。
引申
乍一看李叫獸的方法給很多內向性格的朋友指出一條明路,但這裡有個核心點:雖然他不擅長面對面社交,但他擅長思考和寫作啊!也就是說,你總要有一個能讓別人發現的渠道!
3.借力
如果自身影響力不行,那麼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借力。這個力分兩類:
第一是已有人脈。如果你的朋友認識那誰誰,那麼由他引薦成功幾率自然就大了很多。
第二是公司資源。如果剛好公司有項目存在合作機會,那麼以商業的方式來連接,也自然順理成章。
例如,馬文亞結識張庭賓(《21世界經濟報道》創始人),就是因為公司有請這位大牛來交流,馬文亞自告奮勇說我了解他的著作,便有了這個機會。
又或者,剽悍一隻貓為了見到更多牛人,便找到了簡書的 CEO 和主編,跟他們創造了一個新頭銜:簡書首席採訪員。就這樣,接觸時便有了名號。
引申:我們的資源
對我們每個人而言,在面臨問題時,第一步是明確目標,第二步是梳理自身資源。這個資源無外乎是三類:
- 公司資源。這包括領導資源、同事資源、合作方資源。
- 私人資源。這包括親戚朋友。
- 網路資源。即公開信息渠道。
把資源梳理清楚,便知道了該怎麼行動。
第二,建立聯繫和持續見面的理由。
在吸引注意後,下一步就是強化聯繫。人和人強化聯繫的基礎是良性溝通。
社交的本質其實是資源和價值的交換,你不能幫別人,別人也就沒法幫你,陌生模式下的社交就是這麼純粹。——小馬宋
小馬宋和羅輯思維之間的價值互換即是:合作出書和節目策劃。通過自然和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接觸,靠自身的專業能力證明值得信賴。
這個可以聯繫到我們平時和同事的溝通上。
引申:新人如何獲得老員工幫助
職場新人普遍會抱怨:為什麼沒人帶我?
我們習慣了讀書生涯有老師指引,一步步解決問題。但發現來了公司後,即使有所謂的引路人,但對方也無暇顧及你的存在。
我們換個角度來想:為什麼他要來帶你?
公司是有這個規定,但說實話,他的績效考核永遠是業績完成情況,而不是是否把你帶好。
所以,要想對方帶你,那必須是你對他的業績完成有幫助。
明確這一點後,那麼價值交換便明確了:你多幫助他的工作,保質保量地完成,他自然會對其中涉及的工作細節給出指引。
好了,我們用一張圖總結:
(三)找到自己的價值點:切口要小
知乎上有人提問:
為什麼李叫獸選擇用文案這個事情來分析營銷策略的問題?
畢竟,看李叫獸的文章,可以發現,他的知識面不止於文案這個小領域,更多在於戰略層面。那為什麼自己要「深耕」這個方向呢?
對很多人來說,一開始講戰略,難以讓人相信。畢竟大部分人,特別是有資歷的人,不願意承認自己不懂戰略或者低估自己戰略的價值,也不願意相信一個「90後」年輕人懂戰略。相比之下,「一個擁有文案特長的人」,就顯得容易接受多了。
這讓我想起了秋葉大叔。
很多人對他的印象是「PPT」,甚至有人會直接說「那個做PPT的秋葉」。但說實話,你覺得一個只會做 PPT 的人能做到這個規模,集結這麼多人脈嗎?
他擅長的,還包括「社群營銷」「人脈管理」「結構化思維」等多個領域。但如果一開始就從這些角度切入,面臨競爭對手多,自己也難說馬上建立核心標籤。
那從 PPT 這個當時還不被很多人注意的小領域入手,一方面打造個人品牌,另一方面也藉此認識一大波牛人,創造鏈接。後期再以核心點往外拓,便省力不少。
引申:職場中如何讓自己儘快脫穎而出
我們都怕自己成為隱形人。畢竟,這意味著自己不被發現和不被重視。那麼有兩條路可以走:
第一是打造一個核心優勢。比如部門裡寫作最好的,那自然這一塊工作就非你不可。
第二是打造一個交叉優勢。比如公司營銷策劃中最會數據分析的,數據分析牛人里最會營銷策劃的。交叉優勢意味著很多時候能一人頂倆,那麼對老闆來說,你的價值就是 1.5 倍甚至 2 倍於普通人。
好了,說了這麼多,最後再次推薦這本書。個人感覺適合 20 -30 歲的朋友閱讀。
我是尾巴
這本書里涉及了很多人生選擇,很多都是辭職創業,對這一點我發表兩個個人見解:
第一,我們需要明確對方擁有的核心資源。這個資源包括家底,比如書里大多數人的家境都還不錯,那這意味著即使失敗也可以東山再起。還包括人脈資源,這個東西是早期發展的核心優勢。例如別人可以發一篇文章,被意見領袖轉發,引起轟動,但普通人呢?石沉大海是大概率。
第二,我們需要知道自己的性格是否適合。大多數辭職創業的人都是領袖型人格,他們最大的優勢是擅長整合資源。舉個例子,面對一件事,匠人心態是我要做好;領袖型人格則是,我要找到能做好的人,認識他們,並聯合他們一起做好。不同性格對最終的結果影響不同。
所以,保持冷靜,不要盲目,方法論可以學,但選擇還是要基於自己的優劣勢。
推薦閱讀:
※春節團聚後,卻與家人無話可說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如何讓自己迅速發展成為嘴巴甜如蜜 爸爸疼上司愛的寶貝兒?
※交際技巧:教你拒絕遇到的「無理要求」
※職場上女性該如何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