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自行車去日本騎是一種什麼體驗?

終於下定決心要利用出差各地的業(職)余(務)時(之)間(便),帶著自己的自行車,去到哪兒騎到哪兒。最好是能實現海外騎行。

其實當我一拍大腿做了決定之後,反而對這個一閃而出的火花相逢恨晚:我應該早點想到自己可以這麼乾的。畢竟因為工作的關係,我一年能飛三十趟,去十來個地方不重樣的。

有的人覺得為什麼非得大費周章自己運車呀,去到當地掃碼騎走一個共享自行車不行嗎?

我覺得不行。這就好比方說,你一個人去了一個你覺得很贊的地方,你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和你最愛的人一起分享這一個瞬間,而不是隨便拉個路人過來了事吧;你一個人住進一個設施很好的酒店,你肯定是想著和愛人共浴愛河,而不是打個電話電召個「臨時工」吧?

咳咳,你們怎麼選我管不著,反正我肯定不找臨時工。

騎車也是一樣的,我看到一個很適合騎行的地方,我寧可不騎車,也不會選擇共享自行車。因為我的騎行體驗裡面,我和我的車是一體的,沒有了我的車,我的騎行體驗不可能完整,甚至不能夠稱之為騎行體驗。

我如果帶著這份殘缺的騎行體驗回家,看著掛在牆壁上的車,相信我會覺得對不住它,還是會默默念叨「如果是你就好了」。

所以,為什麼不擼起袖子就干呢?趁著自己還有這種騎車的激情,留下一點不是那麼輕易就能獲得的記憶,不是很好的一件事么?

雖然回程繳納了1000塊人民幣的「超規行李託運費」(在國內暢通無阻,在資本主義國家就得用錢,我愛你,中國),平攤下來每公里的成本超過10元,但我還是覺得不枉此行。

第一站是日本。其實我更嚮往在法國、義大利、西班牙這三個世界三大環賽所在地,或者丹麥這個世界上自行車文化最發達的地方騎車。不過既然我是看《飆速宅男》進的公路坑,那就去這個宅男聖地,算是一次「謝謝你帶我見識到了公路車這個廣闊的世界」的一次感謝之旅吧。

大家都跟著我的隨拍照片,看看在日本騎車是一種什麼體驗吧。

在日本,指定是吃吃吃,不吃就白來了。所以騎車就是一個可以讓自己心安理得不斷吃吃吃的心理安慰啊。

初來乍到,就模仿很多日式街拍那樣,先拍一張標準的便利店停車照吧。(似乎一點都不日式,反而挺中二的)

Ys Road是日本一家大型連鎖自行車店。在名古屋算是市區地帶,開了這家目測佔地面積超過400平米的名古屋總店。這在寸土寸金的日本,絕對是個大手筆。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日本騎行文化還挺發達的,能養活這麼大的店面。

手嶋純太代言佳能戴爾!二次元和三次元在這裡和諧融合!沒毛病!店鋪外有這樣一個「烤鴨架」,給車友放好車之後進店瀏覽。店裡面自行車不多,騎行服反而超級多,設計很騷氣。奈何只收現金,彈藥不足啊。PS:日本本地人放車之後還是會上鎖的,我還以為日本治安好成這程度,沒上鎖大踏步地往店裡走,後怕啊。

在日本,停放自行車是很方便的,有專門的架子免費使用,對沒有停車架的各類高級運動車很友好,也杜絕了亂停亂放。

自行車鎖在日本的意思大概就是「這車有主人,別亂拿」的意思,甚至都不用真的上鎖!當然也不排除小混混和醉漢會搞事情。

從名古屋市區騎大約11、2公里就能到海邊,名古屋港-名古屋水族館就在這附近。這裡是海邊的平台,時不時地有人來散步。

這裡是名古屋水族館。初秋、早間的日本,有一種讓人心曠神怡的寧靜。

別人家的近海海域啊。雖然說名古屋是個工業城市,人口也不少,但是在近海處海水乾淨得不要不要的,也沒有工業廢水導致富營養化養出來的各種藻類,也沒有腥臭味。哎。

這次是在不影響大部隊行程的前提下抽空騎車的。所以都是調早上5點半的鬧鐘,騎一個半小時,然後回酒店洗漱更衣幹活。這裡是名古屋港附近。這樣也好,能看到久違的日出。

媒體人的職業習慣不能丟啊,這次的騎行經歷會出視頻,在公眾號「大家車言論」推出。敬請期待哦。

飯後也可以騎車散步,比走路覆蓋範圍廣,比開車要更能夠融入環境。經過名古屋繁華的酒吧街,路上也是各種妝容姣好的女性(和男性),各種「無料案內」,懂的人自然知道這是什麼娛樂項目啦。

隔天移動到富山縣(日本BBS輪圈大本營所在地)附近的一個溫泉酒店,酒店外就是一個湖,看日文,湖邊還有綠道(cycling road)。

第二天一大早5點鐘鬧鐘起床去湖邊看日出,一看,的確是一條綠道。

可惜當天多雲,看不到太陽緩緩從群山中探出頭來的樣子。日本綠道的鋪設標準也好高啊,騎個30時速一點都不顛簸。

湖面平整如鏡,偶爾有幾隻野鴨打破清晨的寧靜,遠處的山丘像抹上一層水粉一樣,古人的山水畫畫得朦朦朧朧的,誠不我欺也。

在這裡吸幾口清冷的空氣,看著紋絲不動地湖面。各種事物互相知道對方存在,卻又不相互打擾的狀態,很日本,很適合放空自己。

這是「柴山瀉」的最後一眼,然後我就進入了「鄉村暴走模式」,一個人在空無一人的村道上一路狂蹬……話說日本的基建很完善,就算是人煙稀少的鄉村,路況也平整得出奇。

暴走歸暴走,職業習慣一來,還是會乖乖停車街拍一把的。騎車就是這麼好:走路太慢,而開車太快,騎車速度剛剛好,不會錯過任何風景。

嗯,好像差不多是這樣子了。去到東京就開始下雨。大家都去買買買,可是我這二刺猿,肯定不能錯過和獨角獸合影的機會吧。雖然還未正式對外開放,換個角度說也算是先睹為快呢。

總的來說,這次的日本「自騎游」除了收穫滿滿,還感觸頗深。在日本騎車很舒服,馬路鋪設得很好,所有交通指引也都足夠清晰、文明,機動車會離大老遠就停著讓行,也沒有逆行電動車這一說。行人、騎士、機動車,各行其道,互相禮讓,這不就生命大和諧了么。地上也很乾凈,沒垃圾,路面沒揚塵,車騎了一天,輪子上基本也沒多少灰。各種大車也沒有什麼冒著大黑煙的屁眼,全程不需捂著鼻子皺著眉頭詛咒「排毒」的大卡車。哎。這差距啊,實事求是地說出來,就要變日吹了。

如果你也同意我的瘋狂想法,並且也覺得我的這次「自騎游」頗為有趣,心痒痒想帶車出外騎行,可以繼續向下拉,看看我這次總結的心得吧。

雖然說我就是沖著出國騎車去的,但是第一站的出埠騎游,我還是理智地選擇了國內的城市。因為我自己理了一下自己的外地騎行經驗是零。沒走過託運自行車的流程,不知道自己打包自行車牢不牢靠,帶著自行車往返機場要克服什麼問題,酒店對於房客自帶自行車的態度如何,等等等等。很明顯不應該押寶日本之行來尋找這些課題的答案。

剛好出差日本之前還有一個在成都連續待一周的成都車展,嘿嘿,天助我也,剛好可以利用成都車展來試水。

提示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帶自行車出外,勇氣和魄力很重要,但一定也要做好充分的調研和準備,將不確定性降到最低。

成都之行具體怎麼樣就按下不表啦,反正驗證得到的幾個經驗就是:1,自行車走超規拖運通道,一定要給自己預留充足時間,因為不排除要排長隊;到達目的地也要第一時間確認超規行李的出口。2、雖然我並沒有遇到壓壞的問題,不過打包自行車還是不要完全相信裝車包,可以用衣物填充邊角位,尤其是變速器這些比較脆的部件。3、出入機場,最無可爭議的方式就是打專車,選MPV,一般的計程車真塞不下我的裝車包。4、自行車上房問題,最好可以在出發前先和酒店溝通好,這樣會減少很多矛盾。強調自己的車不防盜(全身快拆)且價格不菲。車鎖最好帶上,但這是做最壞打算的。和酒店協調的最後絕招:要麼讓酒店準備好車價等同的現金,車子被盜馬上賠付;要麼我馬上退房離店。(這兩條不是用來威脅酒店,是遇到衝突,無可調解之後的切實解決方法)

提示二:車燈一定要帶,電池不可託運,記得提前拿出來放隨身行李;車輪記得放氣,所以一定要帶著打氣筒,補氣和從零開始往裡打氣是兩回事,打氣筒別相信「省力」「迷你」,能量是守恆的,帶你可接受範圍內最大的。

對了,我說說我怎麼選的裝車包。如果你自己帶的就是摺疊車就可以忽略這一條。市面上的裝車包有很多款式,但大多是這樣的思路,體積小的,車要拆得比較徹底;體積比較大的,車不用拆那麼多零件,拆裝比較方便。

不過裝車包體積再怎麼小,一來還是得走超規託運,二來重量還在那,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拆龍頭、卸座管(我是一體座管,臣妾做不到啊)、拆腳踏,不僅安裝麻煩,還得帶一大堆的裝車工具,龍頭裝車時還得校正,太麻煩。所以我是選了一個只需要拆前後輪的裝車包。事後發現我的決定非常正確,相當省事兒啊。

反正包大一點兒,上管下管之間、後叉、下管和前叉之間,還可以塞幾袋衣物,外加一雙鎖鞋,一個頭盔,足夠一周穿著的了。

提示三:所以除非你去到當地有自行車店已經約好可以接車和調試,否則都不要考慮那種超級緊湊的裝車包

好了,到了當地,車子組裝好,剩下就是各種浪各種騎了。我的建議是,找一些當地有特色的騎行線路來體驗,或者就往當地比較知名的景點騎去。這樣你一路都會有一些專屬於這個地方的獨特的騎行體驗,而且通常能收穫還不錯的照片。例如成都的龍泉驛啊,例如名古屋的水族館啊,例如東京的秋葉原(誤)啊,例如各種沿海國道啊等等。

提示三:我不反對隨意晃悠,但是我們體力是有限的,時間也是有限的並且寶貴的,大家都不應該排斥更高質量的騎行體驗對不?

推薦閱讀:

能給我一杯神奇的「電氣白蘭」嗎?
騎士精神與武士道精神有何異同?

TAG:日本自由行 | 日本文化 | 长途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