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之教:人當有獨立之精神
人當有獨立之精神。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我們擁有獨立的思維和由此演變而來的智慧;正常人與行屍走肉的區別在於,我們擁有獨立的意識和由此演變而來靈性。
智慧與靈性,才是我們作為一個「正常」的「人」的標誌,而智慧與靈性的產生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必須要擁有獨立之精神。擁有獨立之精神,我們才能獨立去思考;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才能去探索,才能去發現,才能去創造,才能進步和成長。
小鳥試飛時,模仿成鳥;我們呀呀學語時,模仿大人。模仿,對於智慧尚未覺醒的嬰兒來說,是最重要的一種學習手段,但它同樣也是一種最為初級和低效的學習手段。模仿是為了學習,學習是為了開創,但如果學習變成是為了模仿,那就完全是捨本逐末了。
但在中國從來都不缺乏這樣的人,「小人」模仿「大人」,「大人」模仿祖先,一模仿就模仿了一輩子,卻從無建樹,為何?因為他們缺乏獨立之精神。
我們不是一直到現在都還熱衷於樹立「模範典型」,推崇「以身作則」,奉行「上行下效」嗎?那什麼樣的人會需要有模範來參照模仿?沒有自己獨立意識的人;什麼樣的人會需要有大人來以身為教?始終覺醒不了智慧的低能兒;什麼樣的人會人云亦云,人行亦行?不會獨立思考的人。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這種理念,僅適用於教育和管理低能兒。而如果始終以「言傳身教」來教育人,卻不懂得啟發他們的獨立思維,那麼教育出來的就是一群不會獨立思考的弱智;始終以「以身作則」來管理人,卻不懂得啟發他們的自主意識,那麼管理出來的就是一群只認頭羊而不能實現自我管理的蠢羊。
語言所能傳達的東西,並非真知;我們所能模仿的東西,只俱其形。通過言傳身教來學習,得到的也就不是真知真神。如此,除了知識量的累加而最終變成一個人形圖書館之外,又有何益?
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我想答案也就昭然若揭了,因為我們自幼兒開始,就在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中,被泯滅了獨立之精神。
在我們還小的時候,會敬畏「聖人」所言,聽從「大人」們的看法,遵從他們的指令,把他們的認知當成是正確。在我們成長為「大人」之後,就可以把自己「正確」的認知灌輸給其他「小人」了。小可以「推己及人」,大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用自己的思想去揣度、替代他人的思想;用自己的行為去干涉天地、他人的自然狀態。
每個人都是從「小人」成長為「大人」的。如果在「小人」的時候就被約束思想,培養成一隻井底之蛙,那麼即使終於變成「大人」了,擁有了自己的獨立空間,然而思維也早已經僵化,又能有什麼創新和建樹呢?不過仍然是在井底徘徊罷了。
因此,只要「遵從大人」的口子一開,就會因為繼承性的權威崇拜而形成封閉式的循環。在這個循環過程中,個人的獨立思維被泯滅,而只知承襲前人,遵從大人。所以思想永遠也不會有進步,創造力永遠也不會有提升,只能在一個固定的圈子裡面打轉。
讓民眾喪失獨立之精神和自主之意識,從而失去獨立思考和辨識真相的能力,只知道盲聽盲信盲從,這,就是「愚民」。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交流探討歡迎關注公眾號「道家大師兄」,歡迎互動留言!
推薦閱讀:
※天使寶寶養成記(2):規律作息養成理論篇
※捅向老師的二十六刀告訴我們:邪惡不可怕,可怕的是邪惡得毫無道理。
※孩子的成功和快樂,要麼同時擁有,要麼一起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