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來看升值的崗位是什麼?
自從開了知乎「咩咩說」小號後,被Q了很多問題
其中有把我問的一臉黑線的:請問房貸(違約)斷供是什麼體驗?
有問的賊嚴肅的:金融這個行業對社會有啥意義?
今天借著下面的提問,寫篇2017年求職季專欄,聊聊行業選擇、職業選擇、公司選擇、業務選擇、今年行業的新變化、銷售還能不能做和喝酒
我以前寫了不少篇找工作的文章,都列在文末了,拉到底就有
形勢比人強
金融在變天
我前兩天聽節目,說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觀點:
小錢靠「道兒」,大錢靠「命」
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老北京講你要想糊口或者甚至說過上個有點體面的生活,你攢各種各樣的「道兒」就行。換到金融里,就是比如說你做投行的,跳跳這家,跳跳那家,或者自己「攢」點私活呀,錢肯定是能掙到的
但你要想掙大錢,或者說是年入數百萬吧,那是「命」,是大勢所然,這叫形勢比人強
行情在變,遊戲規則也在變
2016年券商債券投行的牛市
2014-1015年A股二級的牛市
2010年創業板股票投行的牛市
2010-2016年一級股權的牛市
2014年以前信託的牛市
還有2017年資產證券化的牛市
這些誕生了太多的「千萬」「億萬」富翁,是他們比同時期的其他金融行業更出色,更努力?
未必吧,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預測金融行業長期走勢是徒勞的
金融靠的從來都是風,風起風停,都是政策使然,是黑匣子
比如原來限制地方政府融資,就火了非標,但後來又說「開正門堵偏門」,於是債券又猛發了一把。錢必須得拿,就是錢讓信託還是券商掙的區別
這就叫風,這就是命
還有這麼多年房地產的繁榮,你說便宜了誰,最大受益者裡面肯定有金融。要是房地產不行了,你以為金融還能火?
很多人總希望能指出一條康庄大道,然後沿著這條路安穩的走一輩子就可以,錢也掙到了,社會地位也有了
但金融更像游牧民族,是從一個草原遷徙到另一個草原,永不停歇
殊途同歸的職業夢
第二個我經常遇到的問題是:我個人最終目標是進入PE從事併購項目,那我現在應該去做啥
且不說你這個夢想是怎麼出來的,我們先想想做併購想做的好需要啥:
首先你需要懂產業懂行業懂公司
其次你需要懂金融很多技術性的問題,特別是用來應付監管的
你還要懂法律和會計,知道坑在哪
併購往往需要融資,找錢刷的是臉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你需要在這些領域有你「可信任」「可調動」人脈
那麼問題來了
放到10年後看,我是應該從小朋友就進入一個併購團隊摸爬滾打還是先成為上面任何一個領域的專家後再去做併購?
這是個偽命題
如果你是小朋友時就進入併購行業,P都不懂,對行業完全沒有貢獻,很有可能就餓死了,最終被淘汰了。但如果你先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再轉行,10年後你應該會想,為啥還要去做併購啊?
很多人喜歡講「勿忘初心」
但在我眼裡,沒有什麼初心值得執念,形勢比人強,選擇一條賽道跑到第一遠比總是糾結換跑道要重要的多
糾結對於人生選擇毫無意義
大平台VS小團隊
我們聊完了行業選擇、職業選擇,現在說說公司選擇
很多人跳槽的時候都會拿兩個其實不可比的offer
前者是大平台,後者是小公司,問我該去哪個
我記得以前有篇文章叫啥不要把平台的資源錯當成了你自己的能力
在做投資的金主中,其實也是分三六九等鄙視鏈的。其中位於頂端的肯定是銀行。但銀行錢多人的工資卻低,一撒錢至少幾個億,這導致了其中很多管錢的人真的特別把自己「當甲方」,那牛逼的嘴臉已經直逼某實權部委處長了
你厲害,誰也惹不起你,都寵著你,供著你,乙方比照顧老婆照顧爸媽還上心的伺候您
我想這個狀態是每個想進大平台的終極夢想
但你想想,這對於個人真的好嗎?
假設你是一個大平台的入職新人,平台大意味著位置少,如果你是贏家,上去了,變成那樣,我沒話說
但是如果你是輸家,內部沒上去,結果脾氣變成了這樣,能力還沒有,你覺得你還有市場價值嗎?
這是大平台最毀人的地方
再說說小公司,小公司視同創業
但你會看到每個行業都有很多大平台的跳槽出來去小公司,但是小公司一般就在小公司之間換了,去大平台的很少,去了大平台能升到上面的幾乎沒有
為啥會這樣
你可以說是因為小公司工資高大平台待遇低,傻子才反著跳。但從另一個方面看,有一個格局問題
這個格局我不是說那些虛的,而是指的做事情的心態
大平台因為待遇和品牌原因,一般會比較守規矩,知道底線在哪
而小公司為了掙錢,賺一把就走的心態特別濃烈
這個呆久了對人思維方式的潛移默化比你想像的大的多
我認為不能用錢考驗人性
你拿10萬試試、100萬試試、1000萬試試
那些「首富們」老跟我們說做個好人,但他們自己是好人嗎?
跟何況,無論是大平台還是小公司,你的領導對你的影響都遠遠大於公司對你的影響。遇到過人渣才會痛徹了解跟對人是多麼的重要
原來不是事錯了,是人錯了
所以對我而言,大平台和小公司不是絕對的,沒有一個答案說哪個一定好,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各自其中的問題
最終是要改造自己
在大平台能耐得住寂寞,能有不依賴於平台的核心能力
進小公司能有創業激情,能用大平台的視野去思考問題
共勉
做數創意搞人
最後我們說說業務選擇。我們常說,工作最好能做你「喜歡的」和你「擅長的」,我把所有的業務分為三類:
做數、創意和搞人
舉個比較純粹做數的職業:四大審計和編程狗。拼的強度和專業度;比較純粹創意的職業就像公眾號寫手;比較純粹搞人的職業肯定就像渠道銷售
但大部分工作往往是兩種的結合
投行是「做數」+「搞人」
券商分析師是「創意」+「搞人」
對了,新財富的季節又到了,你的朋友圈有木有被刷屏呢?
這三種能力本身沒有高下之分,關鍵看你自己適不適合
理論上,如果你在任何一個領域做到極致,都會很偉大
但如果你能做到三者結合,沒有短板,也能是業內翹楚了
今年行業的新變化
今年金融行業哀魂遍野
其中有今年整體大環境不好的原因,也疊加了去年整個行業人員快速增加,導致行業人員未來要「去產能」
股票稍微有些起色,其他的行業在央媽和監管的雙殺下折騰的飛起。過去賺錢的,現在都在忙著寫檢查。過去任性的,現在都已經離開了這個市場
在這個喝涼水都塞牙縫的市場里,今年唯一的爆發性亮點就是消費信貸與資產證券化
Wind數據顯示,ABS發行總額從2013年的279億,猛增至2015年的6135億,2016年進一步增長至8755億。2017年前八個月,ABS發行總額已達7050億,較去年同期增長71%
這都不叫爆發,叫爆炸!
你把他拆開看,會發現消費金融是主要的增長點:
消費金融(小額貸款)ABS 在過去一年迅猛發展,今年前8個月發行1381億,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倍,成為ABS中第一大品種。應收賬款類ABS為650億,規模居第二。
發展最為迅猛的小額貸款ABS中以螞蟻金服、阿里小貸、京東發起的花唄、借唄、京東白條為主
消費金融的爆發是一連串「幸運政策」的產物
1.天下掉下來的信貸牌照
原來理論上非商業銀行不準放貸款的,但是後來不是趕上叫啥「金融創新」「雙創」+一切嘛,就給了這些主流互聯網公司和大量的P2P野雞公司放貸款的資格
但是這種「高利貸」的業務在很長時間內並沒有爆發增長
其實是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融資需求沒有那麼大,誰愛借高利貸啊;第二個是他們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
結果從今年兩個餡餅掉下來了:
2.傳統金融緊張帶來了高利貸繁榮
先看條新聞:
短期消費貸違規潛入樓市,九成流向滬粵冀等6地區:易居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3月以來,短期消費貸款同比走勢大幅攀升,明顯偏離穩中有升的零售額同比,新增加的這部分貸款的確沒有流入社會零售品消費
說白了,現在是正門堵上了,偏門還沒封
那消費金融直接就玩的飛起了
3.資產證券化提供了無限的彈藥
現在市場的潛規則是這樣:
這些高利貸平台放出去的資產大概在年化20%+的利率,然後主要通過信託做渠道包裝成產品,以年化8%左右的成本向機構進行融資,中間的價差被其中的環節賺走,並覆蓋壞賬
資產證券化以前主要的障礙是高息底層資產的缺失,現在有了合法的高利貸,兩方真是一拍即合
「牌照紅利」+「高息資產」+「槓桿融資結構」,這一本萬利的套利玩的6不6
這條產業鏈賺錢的主要就是互聯網金融平台、信託、券商和少部分銀行,爽的很
你說這個有沒有風險,我跟你說個案例:某著名銀行的信用貸產品,利率20%+,人均放貸金額10萬元,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目前違約率不超過2%
你覺得夢幻不?
他們拿錢幹嘛去?消費還是買房?
監管不殺,風便不止,一起賺錢的時候誰管怎麼收場
也說喝酒
作為一個酒量與酒膽雙低型選手,今天也說說咱們特有的「酒文化」
喝酒是為了交際,國內國外都一樣
只不過中國人的性格比較內向,老外比較奔放,所以在喝酒的流程上有所不同
外資行舉辦的酒會,沒有椅子,所有人站著捧著一杯酒聊一個晚上。我的感受是:
賊TM尷尬
酒是就喝一點點,但是累的半死,關鍵是全程處在「尬聊」的頻率上
場面非常醉
國內喝酒的壓力主要是走完那套流程。假設8個人吃飯,主人提三杯,一對一正打一圈再回敬一圈就是16杯。在不考慮自由活動的情況下,規定動作應該是19杯
打完這幾圈,原本完全陌生的人也就認識了
按照3錢的白酒杯計算,這就是六兩白酒。這意味著沒有六兩酒量你根本上不了桌
喝酒是門技術活
再說地域,以我有限的經驗,喝酒最容易死人的是以下幾個「雷區」:
山東,東北,內蒙,深圳
山東的特點是這個起步價不在六兩,大概是8兩到1斤,因為BB的規矩特別多
東北喝酒的特別不是多,而且快,以速度擊潰你
內蒙喝酒是用絕對酒量碾壓你
深圳喝崩靠著混著喝和幾場連轉
以上這幾個地方都是我能不去就不去的領域
在金融圈裡喝酒也有鄙視鏈
最能喝的就是銀行,絕對沒有之一。喝酒不僅是文化,是精神,太TM嚇人了
第二梯隊的是券商,那風格是相當彪悍,不浪還叫做投行?
第三梯隊的是信託和基金,跟上面比就是渣渣,一般跟客戶都不往死了喝,往死了喝的都是公司的內戰
如果問國內這麼喝酒的文化是誰帶起來的,那肯定是軍隊和地方政府。至於現在喝酒喝的多不多了,你看看茅台的股價就應該知道答案
場面上的酒,喝的不是酒,那是那股氣勢與滿滿的誠意
機構銷售還能進否
自從我寫了風口那幾篇文章後,有兩個意外的效果
一個是給機構銷售面試提供了個「套路答案」(你們面試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面試你們的人估計也看過這篇文章,所以走點心。。。)
另一個就是不斷有人問我機構銷售今年還值不值得進
我們是該牛市入行還是熊市入行?
直觀上來看,牛市招人多,好入,工資還高,傻子才熊市來呢
但是機構銷售這個行業有一點跟別人不一樣,你的價值是客戶給你的,而客戶與你的交往是需要時間的
牛市的時候,市場再好,但你手裡沒有客戶,那牛市跟你關係也不大。反而是熊市,大家都跑的少了,如果你能積攢起客戶,等到牛市一把變現了
熊市入行交朋友,牛市找地來變現
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只是我們誰都不知道,下一個牛市何時到來
往期找工作文章
我不想做乙方
別了 債券投行的財富自由之路
下一個金融跳槽的風口在哪裡
下一個金融跳槽的風口在哪裡2
下一個金融跳槽的風口在哪裡3
給今年金融業找工作的小朋友支幾招
後記
人生沒有如果
大部分人找不到合適工作都是因為非得一棵樹上弔死,如果能投到100家,怎麼樣最後也有個6-7個offer,到時候怎麼選再去糾結
在運動中思考,不要在糾結中荒度一生
推薦閱讀:
※《國際保理通則》(GRIF 2013)譯註(十一):未承保的收款規則,資金撥付
※在murex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關於【非常專欄】的詳細說明和報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