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數的有用與無用
最近在看NHK拍的紀錄片,讓我發現日本人在與陌生人交流時,為了表示尊敬,似乎都有一種奇怪的點頭的習慣,有時候頻率太高,看起來就像某種印度民族舞蹈一樣。
好幾年前,朝日新聞的記者曾採訪過我,那是我和日本人接觸時間最長的一次。從他身上,我也察覺到了日本人對於禮數的堅持。如果中國是禮儀之邦,那日本就該是禮儀之邦的究極進化版。
問題來了,禮儀、禮數、禮貌,這些東西,究竟是什麼呢?
禮是個很神奇的東西。它之所以起作用,恰恰是因為它本身毫無作用。
假設我們正坐在椅子上,房間突然里走進一個我們都很尊敬的人,於是我們立刻站起身來向其問好,可能還會彎腰鞠躬。然而,「問好」本身就是沒有作用的,「你好」這個問候語並不能真的讓對方變得更好,「我咒你死無葬身之地」也並不能真的讓對方死無葬身之地。
如果我們說的「你好」,真的能讓對方變得更好一些,那這就不是禮,而是魔法了。
禮數的唯一作用,就是它禮數的實施者付出了不必要的成本,來表示自己為了表達尊敬,甘願付出這種不必要的成本。
換句話說,禮就是刻意製造出的一種麻煩,讓某些講禮的人有機會表現自己不怕這個麻煩。
我曾在夜裡收到一份郵件,開頭就是「老師你好」,內容是一位學員因為作業沒有按規定格式發送而向我道歉,說自己沒有講究禮數,郵件最後還有「敬上」兩個字。
這份郵件自然是讓我哭笑不得,因為我平時就是一個最不講究禮數的人。很多人覺得正常的禮數,在我看來都屬於繁文縟節。我關心的是那個真實的作用,而不是通過禮數的不起作用來起作用。
有人以為,人們開始一段交流,一定要使用「你好」等問候語開頭,要求一定要帶「請」字,第二人稱還要用「您」。但這種習慣總讓我很不習慣。我們對待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會這麼說話的。我的學員試圖對我說「您」時,我總是要糾正成「你」的。
不過,對待陌生人或者沒那麼熟的朋友說話太直接,會讓人感到唐突和不滿。假設我好朋友叫我送給他一本書,或者一起出來玩桌游、看電影,我多半是會答應的。但假設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叫 我送給他一本書,或者出來玩桌游、看電影,我多半是不會答應的。
那麼,禮數究竟是有用還是沒用呢?在什麼時候,我們該講究禮數,在什麼時候,我們又不用講究禮數呢?
答案取決於環境。假設大家都站起身來表示禮貌,而你一個人偏偏不站起來,別人就會認為你這個人不懂禮貌。假設大家都很隨便,而你一個人偏偏要講究那些禮數,別人就會說你太死板,拖累著大家都得講那個禮數。
所以,遇到那些不怕麻煩並且愛講禮數的人,那就一起去遵守那些奇怪的規矩,各方都樂在其中。而遇到我這種最怕麻煩並且不講禮數的人,就完全不用講什麼禮數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上課、吃飯全程戴帽子的行為禮貌嗎?能看完描述再答嗎?
※在比較長的走廊里,遠處走來領導、同事,怎麼把握打招呼的時機,且如何打招呼才不尷尬?
※口頭禪里經常帶有「我艹」「尼瑪」「TMD」等辭彙合適嗎?如何改正?
※我們通常印象里韓服、和服搭配現代髮型毫無違和感,漢服搭配現代髮型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