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當代藝術中材料形式的多樣構成

近些年來,材料作為裝置藝術創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一直是大家關注和熱議的焦點。材料作為媒介,始終伴隨在藝術家的創作之中。隨著藝術的發展,材料在藝術中的功能、地位有著很大的轉變。

丨當代藝術材料形式的發展丨

在當代藝術中,材料形式被藝術家當作最為直接的表現思想與觀念的媒介廣泛運用,不僅種類範圍越來越廣泛,而且有越來越個性化的趨勢。

早期常見的藝術形式與材料無非是架上藝術會涉及到的常規藝術材料,如紙張、顏料、木材、銅鐵等等,每一種會有細分,但基本的材料形式是不會有大的改變與創新。

▲ 揚?費爾貝恩-愛德華茲(法國)《威爾斯的故事》;材料:紙

而這樣的狀況到了二十世紀開始有了改變,藝術家們因不滿足於傳統模式下的創作,進而進行了一些大膽的嘗試,藝術觀念與藝術材料也因此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樣化。同時,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也極大豐富了藝術創作的手段及內涵,藝術家引用了當時的先進科技成果並運用到自己的藝術創作實踐中,推動一個又一個新的藝術運動而改變著人們的審美方式。

材料形式為什麼能以一種藝術形式出現在當代藝術中呢?藝術形式的發展與歷史的演化、社會的變遷有著密切的關係。藝術是一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有的視覺形式。在物質上,當代藝術創作不論是作為運用的藝術形式還是藝術媒介,傳統的材料形式手段已不能滿足需要。在精神上,藝術觀念的發展就像發動機,促使藝術創作中一切造型因素獲得新的動力的源泉。隨著物質文明的發展,社會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屬性、質地各異的材質,這就給藝術家們的創作帶來了更多的表現形式的選擇,去更好的表達他們的思想,理念,以及情感的發泄。

▲ 艾未未《重疊的自行車》;材料:自行車

20世紀初,起源於歐洲的表現主義在藝術、文學、文藝諸多領域中有明顯的反映表現主義的成員多為青年知識,對機械文明壓制人性和個性反感,對保守傳統的藝術形式表示反抗,尋求新的藝術形式與風格。他們強調藝術本身的表現力,提倡形式的重要性,表現精神的美和傳達內在的信息。藝術家們雖然從不明確發表表現主義的觀點,但我們在分析他們的創作動機和設計理念時,卻能發現表現主義藝術精神的內在影響。此時,材料形式的當代藝術應運而生。藝術家將現成品引入繪畫中,這種新的藝術形式使繪畫的表現空間更為寬廣。

在當代藝術的材料運用中,美國波普藝術家勞森伯格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勞森伯格於1955年推出了「結合繪畫」,即實物與手繪結合,也就是將各式不同的材料運用到其藝術創作中。在勞森伯格的作品中,這種形式的藝術作品有三種代表形式:一種是平面性材料形式拼貼在作品中再加以手繪;一種是用立體性材料形式與手繪相結合;再一種是以實物裝配加以手繪。他的作品《床》,包含了一個真實的被窩和枕頭,在作品上半部滴灑了一些。在他的《組字畫》作品中把一個剝製的公羊,套在一個汽車輪胎里,站立在一個拼貼繪製的底盤畫面上,畫面是自由筆觸的抽象繪畫,在公羊的臉上也滴灑了顏料。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表現出,波普藝術家反叛現代主義,摒棄現代主義「崇尚自我,蔑視大眾文化」的意識,他們要求藝術應回到現實,回到物體。後來,這種綜合材料藝術也被稱之為是當代藝術的材料形式語言。

▲ 勞森伯格《組字畫》;材料:羊頭、輪胎等

丨什麼是材料形式語言丨

所謂材料形式語言,是指非繪畫性物質材料形式(如雜草,木塊,報紙,纖維質地的物品等等)直接拼貼應用到創作中,使它成為闡述作品的一種形式語言。材料形式語言是當代藝術表現形式新的擴展,因為它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繪畫和非繪畫的界限,同樣傳統的繪畫和雕塑的界限也打破了,藝術貼近了人類的生活。在傳統形式語言的基礎上,加入了肌理語言和材料形式語言,表現形式更加豐富有力,是人類視覺、觸覺、和心裡感受的綜合的抽象表達。在當代藝術中形成全新的藝術觀念和全新的形式語言。

▲ 安塞姆?基弗 作品;材料:油彩、稻草

伴隨著藝術的發展,可用於藝術創作的材料範圍被擴大了,藝術家對表達作品觀念的材料選擇也更加重視起來。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質,不同特質的材料又會對作品的最終效果產生影響。就藝術家而言,對材料認識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利用材料進行藝術創作,使每一種材料都能達到最恰當、最理想的表現效果。藝術家選擇合適的材料,通過自己獨特的藝術手法,將思想觀念表達出來,進而呈現給觀眾。在藝術創作中,藝術家接觸的各種材料,其物質屬性不僅具有自然特性的一面,還具有社會屬性、人文精神的一面。在藝術發展過程中,一些藝術流派和藝術家的作品使我們強烈的感受到材料在藝術作品中所傳達出來的力度。

以畢加索、勃拉克為首的立體主義首先在畫面上引入了現成的物質材料,如報紙、壁紙、織物等,創造出拼貼畫技巧。開綜合材料繪畫之先河,其後的恩斯特、米羅等藝術家,繼續用綜合材料進行著自己的繪畫實驗,在多方位及多層次上嘗試著各種觀念及材料運用的可能性。

▲ 勞森伯格《紙板箱》;材料:紙板箱

畢加索的《靜物和滕椅》是現代藝術中第一副加入材料形式的作品。畫中的藤椅用印刷漆布拼貼,而外框用的是草繩。這種將日常用品拼貼在作品中的手法,在後來的波普藝術中成為主要手法。畢加索還用金屬片和金屬絲做成一個裝置雕塑品《吉他》。而名叫《公牛》的作品是用自行車座和車把做成的,至今堪稱經典。這些實驗直接影響了棄物雕塑和裝置藝術。由於不同的材料形式帶有不同的屬性,肌理和表面觸摸感,而這些材料形式的自身語言,不斷被藝術家發掘引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 畢加索《靜物和滕椅》;材料:草繩、漆布

▲ 畢加索《吉他》;材料:金屬

從立體派到未來派到當代,許多不同流派的藝術家對不同的肌理、粗糙的顆粒或光滑的表面的材料形式有著濃厚的興趣。材料形式語言作為一種藝術語言的出現是必然的,並且會繼續發展,因為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越來越多的新材料形式也在隨之產生,豐富的材料形式語言也將在藝術中充當越來越廣的角色。

材料形式語言所具有的獨特的表現力,使藝術家們的作品更具有真實性、描述性、以及充滿生活情趣,材料形式語言的存在,不僅創造新的藝術形式,創造新的視覺造型,表達比並傳遞新的精神觀念,還製造出新的觀賞方式,達到與大眾交流的目的;而材料形式語言自身的特質和外界賦予它的更深一層的內涵,又使人類能夠更加自由的釋放自己,從而對生活、對環境、對世界產生新的認識,這些都預示著材料藝術還將在藝術長河中繼續發展,繼續綻放它的光芒。

丨傳統材料的當代運用丨

由於材料在藝術語言中功能的轉換,使得材料在藝術創作活動中顯現得非常活躍,對於材料的關注和探索,也成為當代藝術家的首要任務之一。

在今天,藝術家對材料的關注不只是停留在材料的外部形態上,而是更加註重材料的內部蘊含。材料在藝術中的運用也由幕後走到了台前,從配角變成了主角,由藝術表現的載體變成了表現的主體,從藝術家用材料說話到藝術家讓材料說話的轉變,賦予了材料藝術表現的新意義。

▲ 邁克爾?邁普斯(Michael Mapes),17世紀荷蘭大師「分解」肖像作品;綜合影像;材料:昆蟲針、膠囊、玻璃小瓶等

「紙」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發明之一,在歷史的長河中,一直以媒介的身份出現在大眾面前。隨著藝術形式的不斷變化,紙質材料在藝術創作中也在發生變化。它不僅僅是作為當代藝術的創作材料,更是成為一種當代藝術的新形式。

中國當代藝術家徐冰的成名作《天書》系列,就是以「紙」作為材料的裝置藝術。他親自設計刻印數千個「新漢字」,以圖象性、符號性等議題深刻探討中國文化的本質和思維方式,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的經典。1988年,《天書》的第一部分在中國美術館展出,輿論一片嘩然。那些誰也不認識的「偽漢字」被視作對中國千年文化的嘲諷和挑戰。有觀察者認為,徐冰在前衛藝術時代敢於首先說出官方語言的空白和傳統文化的無力。在《天書》中,徐冰將紙作為載體媒介,大型的紙裝置營造出震撼的視覺感受,又因為紙本身就具有傳統性的緣故,更好的銜接了文字與傳統文化兩者的關係。

▲ 徐冰《天書》

除了徐冰之外,藝術家葉永青也以紙為材料在自己最新的展覽「紙遁-來自勞森伯格的禮物」上,展出自己創作的80餘件紙上作品,其中27件直接創作於著名美國藝術家勞森伯格上世紀八十年代來中國定製的特殊紙張,還有一件大型紙上綜合材料作品將由葉永青在展覽現場完成。

▲「紙遁-來自勞森伯格的禮物」展覽現場

▲ 葉永青創作現場圖

葉永青現場創作的理念來源於他對「紙」的理解。他認為紙意味著便攜,意味著自由,特別是中國傳統中的文人畫經典作品,很多都來自旅途上的「邊走邊畫」。葉永青相信藝術,藝術家和美都應該是自由的,因為思想是自由的。所以他不僅僅自己是一個各類紙的收藏家,也是一個熱衷於把他的最靈動的想法和最微妙精緻的感受隨時表現在紙上的藝術家。

可見「紙」在不同藝術家的創作中,都被賦予了不同的情感與觀念表達,但相同的是,「紙」作為一種傳統材料已不再傳統。

|同一材料的多樣形態|

我們再以「紙」為例,傳統印象中,紙就該是紙的形態,能改變的無非是創作形式,手工剪紙、摺紙、紙質浮雕等。而當代藝術中,紙呈現出了多樣的形態,與多種藝術形式發生碰撞,打破了大眾對紙的觀念。藝術家從對報紙和雜誌編織後物質化的圖文篡改,到對紙上傳媒的毀滅與重構,再到把紙媒通過粉碎打漿而後擠壓堆砌形成平面的抽象視覺的元素,以及把平面的紙,經過疊加和切割形成一種「紙」的雕塑,把平面的轉化成一種3D的想像空間。把對「紙質」不同的轉換邏輯思維構成一種無窮的閱讀性和可視感。

▲ 海倫?特斯卡切爾Helene Tschacher(德國)作品;材料:紙

▲ 王偉 《我們共同的朋友》;材料:紙漿、水墨

很多人覺得剪紙和裝置是兩個不相關的藝術形式,但只要提到這兩個概念,我們就不得不談中央美術學院的呂勝中的剪紙裝置藝術作品,他經過多年對民間剪紙的收集和研究,將民間剪紙藝術和現代裝置藝術很好的結合起來,做了很多在國際上很有名的作品,如:2000在美國紐約《初次見面》、2000在陝西旬邑赤道鄉《再見女巫》、2002在法國格勒諾布爾《由來》、2002在廣州《紅魂一形與影》、2003《太平意境》等。

《招魂》系列作品,便是將傳統的抓髻娃娃造型以小紅人的形態作為創作元素,並將其放大,把剪紙過程中常常遺棄的負形拿來與正形作為對比,做成正負兩種形狀,一陰一陽的視覺效果使其作品不同凡響;在展覽方式上,負形與正形並置形成鮮明的對比,將作品或直立在草地、或張貼於運動著的電梯門,甚至以大小不等、數量眾多的小紅人懸置於列車車箱,作品呈現方式不再是靜止的狀態,從而改變了時間和空間的形態,作品本身具有了運動感。小紅人從小到大、從一個到數以萬計的陳列組合,揭示了生命的原始內涵,生與死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表達了對生命的渴望以及對死亡的恐懼,是中國傳統哲學「天人合一」在剪紙藝術中的一種反映,是本土民俗所具有的地域性原生態文化屬性。而在此基礎上所提煉出來的是民俗現象向當代語境的升華,不僅將具有更加頑強的難以變異性,而且將使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內涵仍然呈現為各自的特點,從而得到長期的延續和保存。打破了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界限,從中國本土到世界各地巡迴展覽,是藝術理念的不斷擴展和延伸,藝術觀念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 呂勝中《招魂》;材料:紙

除了呂勝中先生做的剪紙裝置外,還有一些動畫、燈光和剪紙結合的作品,都豐富了現代裝飾的手法,為我們創造更加優秀的作品提供了素材。也有一些這樣的藝術作品,利用剪紙鏤空或陰陽的特點,把創作的造型和現代高科技材料結合在一起,創作出一些時代感很強的作品。

▲ 呂勝中《人牆》;材料:紙

當代藝術種類繁多,姿態各異,架上繪畫、雕塑、裝置、設計藝術等。其材料也廣泛多樣,同一材料下又有多樣形態產生,「紙」只是作為其中的一小塊。現如今,當代藝術已經成為基於「大材料」的創作,對於材料的認識、利用、發展,正在也必將成為藝術創作中最活躍的因素。多種材料、媒介的發揚擴大,深化了作品的意義,在多種環境、多樣需求、多元表達的大背景下,藝術家必須對藝術材料完整地認識、綜合,本質地考量,進而在美學意義上做深層把握。

結語:

「材料」在今天的當代藝術中,顯現出越來越具有時代性、廣泛性。當然,在歷史的長河裡每一階段的「材料」不僅表達了當時的印記,也為之後的藝術發展奠定了拓展基礎。


推薦閱讀:

為什麼金針菇不好消化,容易以食物原型從腸道排出呢?
神之傑作—智能紡織物發電
回收舊塑料的3D列印筆
溯源 | 做化工產業必看:一張圖看懂我國2005萬噸PP都是誰生產的
上世紀在廚房誕生的超級隔熱材料,究竟是騙局還是地外科技,已經沒有人能知道了

TAG:纸艺 | 艺术 | 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