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從孝文帝遷都到六鎮之亂

連著更了兩篇,畢竟這麼久沒更新了。封面是扯淡電影《花木蘭》的截圖,我、拓跋宏、打錢。前文銜接自36.佛狸祠下,神鴉社鼓。

無論文科生理科生,對孝文帝這個人絕對是不陌生的,縱觀中國的歷史課本,你都會發現在講完三國之後,五胡十六國的東西幾乎一帶而過直接就跑到了孝文帝,初中的時候我接觸到這一點就挺懵逼的,為啥前面還在講「游牧民族南遷」,突然就蹦出來一個北魏已經統一了中國北方,開始和群臣商量遷都的問題,當時我還認為漢人真好說話啊,直接說遷都就遷都了。

而且,孝文帝的遷都,真的一定是個好事么?

歷史課本一般涉及到民族問題,是十分慎重的,甚至影視作品關係到「封建王朝的對外侵略戰爭」,那一般是碰不得的,這也就是我為啥後來學了理科,卻還是心心念念想搞清楚這些問題。

(霧)上回書說到了到了北魏和南朝宋終於結束了十六國東晉,開啟了南北朝的時代,而南朝劉裕壯志未酬身先死,北方的拓跋燾正是意氣風發。

南朝的劉宋皇帝劉義隆一直想完成他老爸劉裕的野心,能夠滅掉北魏這個已然統一北方的大帝國,奈何自己確實不咋會打仗,加上還體弱多病,就在他病重令弟弟劉義康攝政的時候,直接殺掉了劉裕時代的大將軍檀道濟,這哥們最後留下了一句「乃復壞汝萬里之長城」,做過「五年高考 三年模擬」的語文卷應該都知道他。

這麼一來,病好的劉義隆沒有看清楚自己國家的形勢,貿然北伐,深宮長大的劉義隆任用的大將,還是出自外戚——蘭陵蕭氏的蕭斌,這哥們後面會提到,也不是啥好東西。總之這場戰爭最後鬧了個「贏得倉皇北顧」,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於建康不遠的地方,修建行宮,也就是後來的佛狸祠。這之後的劉義隆更是性情大變,就先拿搞死檀道濟的劉義康開了刀,至此劉宋的皇族內鬥就來開了序幕。

453年,也就是劉義隆元嘉三十年,太子劉劭與劉義隆次子劉濬被老爸臭罵了一頓後,劉劭搞了個真正實實的巫蠱之禍,找巫師弄了個小人偶埋起來咒他爸早死。劉義隆氣的和小老婆潘淑妃說想要廢了太子,沒想到這個天殺的潘淑妃又告訴了兒子劉濬,按理說劉濬應該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沒想到這哥們又告訴了他哥劉劭,劉劭直接就找到了前面說的那個蕭斌商量跑路之類的事情,結果這個蕭斌直接勸劉劭殺了皇帝自立得了,至此可以看出來南朝宮廷之混亂。

深夜,劉劭與蕭斌發起叛變,劉義隆這老糊塗還在和大臣討論廢太子的事呢,據說劉義隆為了自衛五指都被砍下,最終被慘死。只不過劉劭的皇帝夢還沒做幾天,他弟弟武陵王劉駿就發起了討伐他哥哥的戰爭,閃電般的佔領首都誅殺了劉劭和蕭斌,隨後繼皇帝位,也就是劉宋的中興之主——宋孝武帝。

而北方的太武帝拓跋燾,打仗打得沒得說,但是這結局還不如劉義隆,劉義隆好歹是被正常人給殺了的,拓跋燾確是被中常侍宗愛給搞死的。

拓跋燾可以說是奠定了北魏基本盤的存在,他在位期間取得了對北方同胞柔然的巨大勝利,也拉開了北魏同柔然的拉鋸戰開端,要說這個柔然咋說也是北魏的鮮卑同胞,但是因為北魏已經從一個游牧政權逐漸轉為中原王朝,所以生產方式不同導致的分歧,和民族早已沒那麼大關係。

而除了南征北戰,太武帝拓跋燾有個更著名的事情,他就是「三武一宗滅佛」裡面的第一個「武」。

北魏有個從拓跋珪時代就任職的元老崔浩,這老頭是個半仙兒,通透易經,崇信道教,在北魏南征北戰的時候就經常卜上一卦,而且算的還都特別准,官至司徒,太武帝十分寵信他。

在史書上,滅佛的主意就是他出的,太武帝下令滅佛,燒毀伽藍、迫僧尼還俗,導致——「一境之內,無復沙門」。

滅佛事件的原由當然不是崔浩篤信道教這麼簡單,前面也講過,人類文明在進入3世紀之後,大大小小的戰亂就沒有停止,下層人士剛長大沒準就被拉去當兵,大量農田被拋荒無人耕種,絕大多數人看不到人生的希望。而上層的人,正如上面所說,從皇族到士族,各種各樣的仇殺奪權從未停止,人人自危。這麼一來,宗教自然就找到了生根發芽的土壤,這樣一個絕望的時代,大多數人又無法如浪漫主義的阮籍窮途之哭,人們把寄望寄託於宗教的來世觀,再加上北朝外族居多,利用宗教來對漢人固有制度和宗族進行衝擊,也是一個最好的武器,這才有了石勒、姚興對佛教的大力推崇。同樣,西方的基督教在中世紀達到統治地位,同樣如此。

所以「太武帝滅佛」怎麼看對這片土地是一個幸事,在寺廟、僧尼集團利用人們的信仰把握了絕大多數生產資料,鮮卑貴族利用佛教成為新貴的時候,太武帝、崔浩是非常希望利用滅佛運動削弱這撥人的勢力的。只可惜崔浩會算那麼多卻算不明白自己,他非常希望北魏能夠回到魏晉時代漢人士族進行統治的機制,而太武帝卻單純的想搞掉一些佛教大戶以及拓拔宗族而已。

  • 滅佛之後的崔浩越發的搞不清自己的位置,他非要去編寫北魏的《國書》,在這本史書里,把人家拓拔列祖列宗全都寫成了野人,再加上這哥們言語中一直透露著人家南朝人長得真美啊,可比你們這些沒開化的大臉盤子強多了的感覺,最終引起了鮮卑貴族的群體性仇恨,太武帝這時候表示,你看不是我想搞死你,大家都想搞死你啊,然後這位大神就這樣被砍了。

崔浩被殺,其實也是廣布北魏大地的胡漢矛盾的一個縮影,這樣的混亂幾乎在各地都有上演,也有大量的流民逃亡南朝,尤其是因為崔浩的死,漢人才意識到鮮卑人看重你那是用得著你,等你沒用了分分鐘把你像狗一樣拋棄了,鮮卑本來的漢化就這樣陷入了死局。

後來,拓跋燾因為聽信和太子不和的宦官宗愛的謠言,開始猜忌太子拓拔晃,等到太子被逼死後太武帝才緩過來,宗愛怕皇帝知道一直是自己在使壞,先下手為強利用職務之便殺了這位勇武一生的皇帝,第二年,南方的劉義隆也被自己的兒子給刺殺了。

這之後的宗愛,因為即位的拓拔余想要鏟了自己的權利,又把拓跋余給搞死了,這位太監光榮的成為連著殺了倆皇帝的神人。其實按理說殺個宦官無非就是叫進來找幾個侍衛砍了這麼簡單,只可惜北魏的這些草原皇帝卻在這時候畏首畏尾。即位的拓拔濬立刻殺了宗愛,皇室的危機算是暫時剷除了。

拓拔濬和他兒子拓拔弘,政治智慧都一般,他們在位期間,鮮卑和漢人的矛盾異常尖銳,尤其是地方的鮮卑豪強大肆壓榨漢人百姓和宗族,導致了小型叛亂此起彼伏。拓拔弘為了緩解這個矛盾,反倒把大量鮮卑人遷往中原山東,導致了前面說的惡劣情況變本加厲,雖然後世大家大力讚美他兒子孝文帝的漢化,可這著實是因為北魏的漢化實在是太爛了,別說比不上當年慕容家的燕們,就連充滿著血腥的後趙的石家都比不了。

而南朝的宋孝武帝在,早期算是個明君了,為了緩解南朝貧富分化的弊病,也嘗試削弱士族提拔寒門抑制兼并等等,但是一切只不過是頒布的行政法規而已,往往治標不治本。不過奈何自己的對手北魏太豬,他統治期間,竟然取得了對北魏的大勝利,收回了民怨沸騰的山東(青州)大部分地區。

不過劉駿這個皇位本來得的就不正,他那些叔伯兄弟什麼的一直就不太服他,劉駿也自我感覺一直不好,所以在位期間狂殺宗室。他爺爺劉裕出身不怎麼樣,住的用的一直都很簡樸,劉駿狂妄到表示,我爺爺那種耕田的有這享受就不錯了,我老人家可不能這樣。

不過類似這樣的記載,都是出自《資治通鑒》的,也就是個帝王術教科書。真實的劉駿是否如此我們不知,但是晚年的他確實大興土木搞得國力透支,而北方隨著孝文帝拓跋宏的出生,南北朝的命運就這麼出現轉變了。

  • 劉駿死後劉子業即位,謚號「宋前廢帝」,從這裡就看出來劉宋國祚不久了,劉子業在位1年半,平均1個月就能殺一個人,皇族的威儀基本就沒啥了,後來湘東王劉彧殺掉劉子業,這哥們是劉義隆的小兒子,即位之後,因為劉駿兒子劉子勛割據淮北,劉彧重用以蘭陵蕭氏的蕭道成代表的大將,打敗劉子勛,還因為這事殺光了劉駿所有的兒子,導致曾經忠於劉子勛的淮北高官們因害怕被牽連,紛紛投降北魏,劉宋疆域幾乎全部退回淮河以南,這也給後來北魏的遷都、漢化打下了基礎。

這一場決定了劉宋存亡的禍亂,又被稱為「泰始之禍」,史書記載劉彧常「載深矜嘆」。可惜劉彧並沒有吸取教訓,他認為造成這個局面,那絕對是我殺的還不夠多,結果又開始瘋狂的殺其他的宗室軍閥,整個劉宋都是上下不一心,人人自危互相猜忌,這也導致了北方剛滅了下佛,南朝瞬間成了佛教的樂土,士族大戶紛紛把自家的大堂捐出來送給寺院當「金堂」供養佛和菩薩,也為後來蕭梁的「南朝四百八十寺」打下了基礎。

等到劉彧病死兒子劉昱即位,這個皇帝基本也就沒啥用了,各地叛亂四起,大將蕭道成率領朝廷軍隊四處平叛,豐滿了自己的羽毛。

劉昱一看這不妙啊,誰是皇帝啊,就打算把權利從蕭道成手裡收回來,蕭道成一看你小屁孩算老幾啊,我們蘭陵蕭氏給你們服務是看得起你,從他家蕭斌的時候就開始叛亂了,蕭道成收買了個皇帝侍從刺殺劉昱,立了個傀儡劉准為皇帝,善戰的蕭道成又迅速地鎮壓了終於劉宋皇室的勢力。

479年,蕭道成被封「齊王」,他一看這個篡位的時機也成熟了,不久就篡位,建立「齊」,史稱南朝齊。

南北朝里的南朝挺好記的——宋齊梁陳。

南朝亂成這個樣子,北朝也不好過,北魏獻文帝拓拔弘本想趁著南朝混亂有點作為,只可惜他老媽馮太后一直摻和朝政,拓拔弘怒而傳為給自己才3歲的小兒子拓跋宏(這名字也是像),拓跋宏也就是後來著名的孝文帝。

這個馮太后本來是後燕的皇族,而且要是說血統吧,他家人長期生活於朝鮮半島,血統也是蠻複雜的。獻文帝拓拔弘對於鮮卑官員橫徵暴斂的解決方式,一直都是靠著以胡壓漢,而大量的漢人為了能使權利不被損害,自願讓自己鮮卑化,說鮮卑語傳鮮卑服飾,並且跑到太武帝拓跋珪為了防備柔然,在內蒙一帶設置的「六鎮」駐守,以獲得軍事貴族的殊榮。

馮太后本身就很不滿他這個養兒子,北魏祖制皇帝的媽必須得賜死,雖然防止了外戚專權,但是也導致了皇帝都沒個親媽護著。在拓拔弘退位自稱太上皇期間,開始著重培養年幼的孝文帝,這太后雖然叫太后,其實才30來歲,如狼似虎,養了相當多的一批「壯男子」作為男寵,男寵往往都被委任要職,而且馮太后明顯喜歡長的更秀美的漢人,孝文帝在這個環境長大,也伸受影響。

馮太后一直把孝文帝培養成人,據說還毒死了孝文帝的爸爸太上皇獻文帝,總之她到49歲死前,剷除了不少鮮卑貴族,也讓孝文帝更深的看到了中原大地的危機,他深刻的知道如果不改革,中原漢地遲早得獨立,柔然的威脅都遠小於此。

490年,馮太后去世,孝文帝親政,首先就把不屬於拓跋珪子孫的鮮卑貴族全部降級,以此加強皇室權利,不過從這裡也能看出來,孝文帝之後的改革,無一不是為了加強拓拔一家能夠集權長治的舉措,孝文帝推行均田,革除因為長年軍閥混戰而林立的城堡性質的塢堡,勸課農桑,讓跑馬場一樣的中原走向穩定,當然更為著名的,就是文章開頭說到的遷都洛陽了。

北魏的都城是平城,也就是現在的大同一帶,熟悉地圖的應該知道,這地方是山西和內蒙的交界,往北邊就是著名的陰山。

悲平城,驅馬入雲中。陰山常晦雪,荒松無罷風。

孝文帝為了遷都能夠不被保守派反對,號稱要南伐南朝齊,結果這哥們到了洛陽之後,已經是秋雨不斷,鮮卑大漢哪能受得了這個氣候,孝文帝就命大軍就地休息待命,並且和鮮卑人說,你看看中原就是這個氣候,等你到了這個南方啊也是很可怕的,咱們要不就在這定都吧,本來鮮卑人就都不願意南伐,這時候也就都知道孝文帝的意思了,事已至此也就沒人反對了。

圖 北魏遷都。

494年,北魏正式遷都洛陽,可是這群哥們不少都是從來沒說過漢語的貴族,孝文帝立刻招來中原的漢人士族——王肅、李沖等,遷洛之後,一場轟轟烈烈的漢化運動開始了。

同年,孝文帝詔,全民不得傳左衽胡服,全民一律改穿漢人服裝,免遷戶三年的租賦,後來孝文帝發現這個語言不改根本就起不到啥作用,還是披著漢服的牧馬人啊,於是下令

「不得以北俗之語,言於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

鮮卑朝廷就這麼掀起了學漢語運動,不過HSK6級一律不得為官,人們紛紛開辦新北方語言學校大賺特賺(霧)。孝文帝又下令,以後內遷鮮卑人從此之後就是大河南人,死也要藏在河南,隨後就是改姓運動——

拓跋氏改姓元氏,拔拔氏為長孫氏、達奚氏為奚氏、乙奚氏為叔孫氏、丘穆陵氏為穆氏、步六孤氏為陸氏、賀賴氏為賀氏、獨孤氏為劉氏、尉遲氏為尉氏

孝文帝帶頭納范陽盧敏、清河崔宗伯、滎陽鄭羲、太原王瓊、陝西李沖等中原漢士族的女兒為後宮,加上自己的宗族幾乎全部納了士族女為妃子。

這裡就不介紹一些漢化的細節了,總之孝文帝把拓拔家,硬生生的改造成了一個,以洛陽為郡望,以「元」為姓氏的「士族」,他大力扶植曾經不滿的漢人士族,以「洛陽元氏」作為士族之首,其實這個被抬得很高的漢化行動如果更深層次的看,是有著很多的弊端的。拓拔鮮卑作為漢化成都最低的「五胡」,在之前沒有一個平穩過渡的情況下強行進行如此劇烈的改革,孝文帝為了維護漢地的統治,身體力行的為曾經陳腐的士族政治制度招魂續命,果然沒多久,一場斷了北魏國運的運動就展開了。

  • 孝文帝這麼一搞,本身作為全國最高軍事貴族,拱衛六鎮的軍官可就混的越來越慘了,六鎮分別為——沃野鎮、懷朔鎮、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除了最後的懷荒鎮屬於如今河北張家口,其他都屬於現在的內蒙古。

孝文帝在位期間不斷南伐南朝齊導致國力銳減,而本來推行的均田卻因為這群士族的橫行變得毫無意義,朝廷更是沒錢給北方六鎮經濟補助,而當年一百個不願意的,隨著孝文帝南下的同志成為了換了祖宗的新士族,而六鎮已經變為流放罪犯的地盤,這群曾經至為榮耀的六鎮子弟,吸引漢人寧可鮮卑化都要投入的組織,落得這般田地。這個時候只要有一把火,六鎮分分鐘原地爆炸。

524年,沃野鎮的「破六韓拔陵」——聚眾反,殺鎮將,號真王元年,六鎮起義終於被點燃。

這一下六鎮群起響應,孝文帝此時已去世,北魏竟然只能聯繫死敵柔然人鎮壓六鎮,這就很滑稽了,本來就是為了防禦柔然為朝廷賣命的六鎮,被北魏這麼一漢化,當成一個棄子這麼使喚,後來破六韓拔陵戰死,洛陽朝廷六鎮起義軍20多萬人安置到了河北,結果在如今張家口的那個「懷荒鎮」的葛榮的帶領下又一次造反了,雖然最後葛榮也失敗了,但是北魏動用的軍閥爾朱榮在消滅了六鎮起義之後,成了個董卓,使得朝廷自損八千。

而這之後的歷史舞台上,曾經在葛榮手下辦事的,因六鎮之亂而起的——高歡、宇文泰即將登場,而且神奇的是,高歡雖然是個漢人,卻是個全身上下除了血統沒有一點不鮮卑的哥們;而宇文泰雖然是個鮮卑人,但也一直以漢化鮮卑人著稱,他也確為漢地,甚至為中國歷史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局面。

這兩個人就是後來撕裂了北魏,分別奠基了北齊、北周的人物,北齊北周這兩個並不知名的朝代卻給後世留下了豐富的遺產,漢化、宗教化、門閥化所帶來的一切混亂和陣痛,這不僅僅是民族的衝突,更是生產方式、制度的衝突,在這一切的孕育中,中國的下一個時代也即將開始。

南朝的宋齊梁陳,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我們在下一章去看看南朝梁的神人皇帝蕭衍的故事,以及宇文泰、高歡的故事。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北方的柔然也要挺不住了,這時候也要到阿瓦爾人西遷了,時間線終於連上了。


推薦閱讀:

加入我們 | 城與邦
為什麼俄羅斯在敘利亞打仗,土耳其要跳出來。?

TAG:历史 | 政治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