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個開始,都要有結束
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做蔡格尼克效應。
這個效應指出: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對於未完成的事情,人們總是傾向於把它補全,否則心裡便會不舒服。
你拿出圓珠筆,在白紙上面畫一個有缺口的圓,然後你再看一眼那個圓,你會發現,你有一種隱隱的要把它補全的衝動。
蔡格尼克效應只是一個效應,它本身並無好壞,重要的是,我們應如何利用。
好的方面當然是利用它去完成各種未完成的任務,以獲得心理上的舒適。
但壞的方面呢?
要知道,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值得我們去完成的。
不是每一個任務,都是值得我們花費精力去完成的。
盲目地去完成事情,本身並沒有任何意義。
那種要把每件事情都要做完,每一件事情一旦開始就要有個結束的做法,
只會消耗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而人的時間和精力,又是極其寶貴的。
怎能浪費在那些已經發現不值得繼續做下去的事情上面呢?
不是每一個開始,都要有一個結束。
一旦我們發現事情不值得去做,一旦我們發現回報已經遠遠趕不上投入,
那現在就是結束的時刻了。
那就要立刻結束了。
而不是被一種「一定要把事情做到底」的衝動所綁架,繼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你一定要明白,你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寶貴的。
放棄,本身就是一種選擇。
果斷的放棄,永遠是一個睿智的頭腦所必備的品質之一。
不要被「一定要做到底」的衝動所綁架,
要學會果斷地放棄,果斷地割捨,果斷地停止不值得繼續做下去的事情,
果斷地終止消耗你大量精力和時間的項目。
然後,你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始終保持充沛,
才能被慷慨地投入到最值得投入的地方去。
————————————————————————
知乎專欄: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有些技巧,只被少數人掌握,從未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
新浪微博:秘傳心理學 Sina Visitor System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公眾號「秘傳哲學」
秘傳哲學、心理學,為你解讀世界的元規則
推薦閱讀:
※迷路的人
※哲學的第三課——第一大定律因果律(一)
※怎樣從哲學的角度去理解「一切皆對象」?
※中二哲學導論
※既然神無所不能,那為什麼還要人來幫他們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