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燈光,不一定點亮你的職場前程

許久沒有聯繫的大學同學,忽然有了消息,說要同老公一同回北京發展,到時一起聚聚。

放下手機,屈指一算,至少5年沒見面了。

忽然想到之前在哪裡看到的一個梗:「如果畢業後,你的同學失去了聯繫,那麼概率最大的兩種可能性是:他死了或是他進了華為。」

我的同學,屬於第三種情況,做了華為的家屬。

她的生活,曾是我們剛畢業時羨慕的對象。老公是大她兩屆的學長,聰明優秀,畢業後直接在華為工作,收入確實可觀。她呢,一畢業馬上過上了全職太太的悠閑日子,隨著老公去了外地。這裡需要說明一下,華為對員工的安排很「精心」,他老公是內蒙人,她是北京人,工作常駐地是杭州。聽她說這樣的安排,起碼在他老公的同事里十分常見,因為沒有夫妻雙方的家人朋友,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容易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工作,不被干擾。

婚後,她沒有上過一天班,一多半的原因是,老公太忙了,總要有個人照顧家庭。很快又有了孩子,她的消息,徹底斷了。

這次他們回北京,不是工作調動,是在工作10年以後,她老公終於決定辭職了。

我問她原因:「在華為,你生活中的一切要為工作讓路,你最好不要結婚,生病,死亡,包括你的家人。」

她還說,老公的同事里,很多中層或是業務骨幹離婚率很高,35歲以後離婚凈身出戶重新二次創業。

他們在無數次的爭吵和溝通後,做出了現在的選擇。

作為旁觀者,可能箇中滋味實在無法盡數體會,但情感上的感覺是惋惜卻又慶幸。

華為,無疑是一家偉大的企業,無論從管理模式或是工作方法都在不停的被標榜、學習。但是,對於加班文化的過分強調,和前幾年熱議的《奮鬥者協議》,確實始終持保守態度。

一、關於被動加班

事實上,華為的《奮鬥者協議》也好,58的「996」工作制也好,也許並不足以引起人力市場的廣泛重視,因為就業者比例小。

但是不可忽視的一下現象是:加班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無論出於被動還是主動,職場人似乎越來越能「接受」加班這件事。

年輕,未婚,單身,在沒有朋友聚會的工作日里,加班成為一種消磨時間的方式。比起依靠公司,他們更願意相信自己,在有限的時間裡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競爭力,並在合適的時機跳槽,為自己爭取更好的發展。

這多少也反映出職場人的某些不安全感,經濟下行讓整體的就業環境都變得嚴峻。外企、銀行、500強……這些原來概念里可以待一輩子的大公司,如今也頻頻傳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更不要說那些還在掙扎的創業公司了。

與1980年代的民營企業創業潮和1990年代的「下海潮」相比,如今的這輪創業潮更加全民化,並且集中在技術領域。伴隨著「夢想」和「成功」,一併被提起的還有「生存」——這是所有創業公司都要直面的現實。

2016年,經濟日報社發布的《創業企業調查報告》顯示,資金成為制約創業的首要因素,在所調查的1000多家創業公司中,近一半的公司去年處於零盈利或虧損狀態,這在初創企業中更為常見。用戶量提升了多少、有沒有盈利、bug有沒有修復、競爭對手有什麼新動作、能不能活下去,這些問題驅趕著創業公司一刻都不敢懈怠,這種壓力會很直接地影響到在其中工作的職場人。

公司都喜歡加班的員工嗎?

真相是:

A. 在一些管理者眼中,加班仍然被認為是工作態度積極的表現。

B. 在大部分管理者眼中,效率更高的天賦型選手可能獲得提拔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被動的加班文化,並不是「絕對正確」。

二、關於主動加班

如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互相融合,很難再去用準點下班、不加班來做區隔。加班也不再是一件壞事,創業者為了自己喜愛的事業加班,作家為了自己鍾愛的寫作加班,其實是把時間花到了對自己真正有價值的事情上。

有些人加班是出於競爭壓力,或者是為了趕上別人。有些人是因為工作效率低,上班時浪費了太多時間上網,為了完成任務不得不工作到很晚。還有少數一些人是因為熱愛工作中的繁忙節奏——這可能比現實生活更輕鬆而且更令人滿足。但是,幾乎所有人都至少部分是為了加班可能帶來的地位。

我們所做的事情造就了我們,我們做的越多,我們就越成功。

我們真正要思考的不是自己要不要加班,而是自己有沒有因為工作上的壞習慣而加班。

以下的幾點會造成加班的壞習慣,你應該引起注意:

主次不分

1. 先做瑣事

瑣碎的工作也需要處理,但它們通常都不那麼緊急和重要,完全可以延後去做甚至不做。但很多人的時間被瑣事佔滿,不得不留下加班完成當日最重要的事情。每天的工作時間有限,先把重要的任務完成,如果不想加班了,次要的任務可以留到明天處理。

2. 先做簡單的事

簡單的事與第一個壞習慣同理,如果在時間最充裕的時候先把簡單的事做完了,剩下的時間可能不夠去處理困難的問題。文章作者建議,利用零碎時間、幾件困難工作之間的轉換休息時間、以及下班前的一段時間去做簡單的事。

不善計劃、方法

1. 沒有工作計劃

每天開始工作時,如果不太明確工作重點,就會不小心把時間先花在沒價值的事情上。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前規劃好第二天甚至是下一周的工作計劃和工作重點。

2. 安排不善

排期重疊或時間衝突,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工作做不完,可能是工作量太大,但也有可能是自己把所有的工作都拖到同一天完成(通常這個時候還會有很多意外發生)。提前給每個工作重點做好排期,避免很多工作都卡在了某一時段里。

3. 用沒有效率的方法工作

當你需要加班時,不妨思考下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工作方法、工作流程沒有效率。如果加班是為了完成習以為常的工作,那以前要加班,之後也得加班。如果能改變工作方法,改善流程,也許就可以省出時間,準時下班。

缺乏時間線

1. 想要把工作全部做完

「你可以做的事情,永遠多於可以做的時間。所以時間是一個選擇與捨棄的系統,選擇那些有價值的事,捨棄那些不重要的事。」

工作上這種「想要全部做完」的心態,會讓我們無法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於是沒有把時間花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而只是想要平均分配時間,一旦想要平均分配時間,最後就會發現要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工作上才能完成。

2. 無效時間太多

在工作時回復微信,或者跟同事確認信息時針對某個問題交流了起來,很可能30分鐘就過去了。

3. 把加班當作自己可以用的緩衝時間

當你覺得如果今天做不完,晚上還能做,那你就一定會晚上才完成。當你心中覺得還有周末可以做,那周末就一定會加班。這種心態會導致,面臨一大堆工作選擇時,你會優先挑簡單次要的任務。

如果,一定有什麼總結性的建議,我想說:請把自己當作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只有工作的人。

生活不是割裂似的片段,日子是一天一天的積累,很多事情和要素是並行的。

人生可能會有階段性的主要任務,但是,這並不是單行道。我們不僅要思考工作上的規劃,還要思考自己的家庭、興趣和人生目標。如果只有工作規劃,沒有其他興趣和目標,就會感覺好像所有時間都可以用來加班。

四、早一點,可能比加班更有效

如果說有什麼具體可行的操作,可以讓你儘可能的擺脫「加班成癮」,同時保持在領導眼中的勤奮狀態。

那麼,提前可能比加班更有效。

我們身邊的同事中,一定有這樣兩種人:

A是每天按時起床,邊做早餐邊聽廣播,慢悠悠刷個朋友圈然後踩著輕快的步伐去上班,到了還能給辦公桌上的盆栽澆澆水。當他喝著咖啡看著郵件,梳理一天工作計劃,並且進入工作狀態的時候,其他的同事這才陸陸續續地走進辦公室。

B是在床上賴到最後一刻,踩著點甚至遲到一兩分鐘衝進辦公室,等他去上了個廁所、倒了杯咖啡再吃了個三明治,真正開始工作已經是20分鐘以後了。然後有同事來找他溝通一下事項,他的思路再次被打斷。等一切就緒之後,幾乎一個上午就這樣過去了。他並不是不夠勤奮,也不是不夠熱愛工作,因為下班後他常常還要在辦公室加上一兩個小時的班。

正式開始工作前的十幾分鐘,可以做完很多事,並且直接決定了你一天的工作效率。如果堅持一年甚至更久,你會發現無論工作效率還是你在同事、領導那裡的口碑都得到了「積累」,只待爆發。

舉幾個小細節:

  • 開機,同時清理辦公區域:50秒

將文件、文具分別放好,大概只需花去你50秒時間,卻能為你換來一整天的好心情。

  • 登錄郵箱,查看郵件(不用回復):2分鐘

登錄並查看郵件,知道有哪些需要回復,哪些需要處理,哪些只是知悉就夠了。這個動作需要2分鐘,它能讓你在開會前知道老闆昨天夜裡有沒有給你發郵件,避免開會時一頭霧水,同時對這一天大概的工作任務瞭然於心。

  • 管理當天的待辦事項:5分鐘

查看、添加和完善當天待辦事項,並確定輕重緩急,這個動作需要5分鐘。接下來,你就可以從最緊急的工作開始,進入一天高效的工作了。

而這時候,你的同事才剛衝到打卡機跟前,不同人生的序幕就是如此拉開。

歡迎關注SODO官方微信(搜索:sodo_art)

如有設計求職、專業技法、職業提升、求職作品集方面的問題,可私信宇文妍諮詢

推薦閱讀:

認清老闆的套路和規則,才能避免被「潛規則」
《技術大牛成長史》之:小張和老張的故事
人最擅長的領域,源於有效榨乾自己
不小心搶了領導風頭,怎麼辦?
2018,「人販子」在等你!

TAG:职业发展 | 职场 |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