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風光攝影
多圖預警,網圖侵刪。
之前在專欄里寫到的東西,多是某個拍攝題材門類下的小項,是具有針對性的主題攝影。今天我們來說說大項,這些攝影中的門類。
從攝影術發明至今,差不多170多年的歷史,風光拍攝都是無法迴避的主題,細分下來則有天文攝影、城市景觀、廢墟攝影等,而拍攝山河湖泊的自然景觀則可謂最常見了。我們時常把風光二字掛在嘴邊,那麼,什麼才是風光攝影呢?
基礎理論
風光攝影,是以展現自然景色和城市建築之美為主要創作題材的攝影門類,是攝影中最重要的拍攝題材之一。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簡單地把風光攝影分為自然景色與城市建築兩個大類。自然景色多為展示自然中景物的線條、色彩、紋理,美感往往表現在形上;
城市建築則展示建築或建築群的幾何、形狀、結構,美感通常表現在質上。
風光攝影是廣受人們喜愛的題材,它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最全面,從作者發現美開始到拍攝,直到與讀者見面欣賞的全過程,都會給人以感官和心靈的愉悅,能夠在一定主題思想表現中,以相應的內涵使人在審美中領略到一定的信息成分,由此也將使人平添些過目不忘的情趣。一般而言,我們在一張風光主題的照片中,應該囊括了以下幾個點:
- 時間:這裡的時間既可以是較大層面上一年中的春夏秋冬,也可以精確到一天中的清晨傍晚。風光攝影中,兩個意義上的時間往往是共同表現的。
- 環境:即使是風光拍攝,它依然是處在一個更大的環境中的,我們通過照片表現了自然或人類社會中的一個切面。
- 主題:在拍攝中我們具體要表達和記錄的對象。
一直以來,風光攝影都是以展現宏闊、廣袤為主旨的。歸結起來,就是知其時,表其質、觀其勢,現其偉。
器材選擇
風光攝影經常跋山涉水,需要爬高上低,有目的地攜帶器材,不疲累自己的同時也不留遺憾。
- 機身:風光攝影追求精細的畫面表現,一台高像素的機身是必不可少的。早些時候,全畫幅相機拍風光是不夠格的,起碼得是中畫幅起步。隨著製造技術的發展,全畫幅相機的像素級也是逐年拔高。主流相機廠商中,符合要求的分別是SONY的α7R系列(α7RⅡ)、NIKON的D800系列(D850)和CANON的5Ds系列(5DsR),均達到了4000W以上的像素級。如果資金充裕,Hasselblad、Alpa、Linhof 等傳統中大畫幅相機會是你更好的選擇。
- 鏡頭:風光攝影師幾乎人手一到兩支廣角鏡頭。焦段選擇從14mm到35mm,此間都是屬於廣角的範疇。大光圈廣角鏡頭有利於夜景拍攝和星空題材攝影。當然,如果是像西藏、新疆、內蒙這些環境遼闊的戶外,720這樣的長焦鏡頭所能發揮的作用會比廣角鏡頭大很多。
- 腳架:大多數好的風光攝影都是在腳架上完成的。一支穩固的三腳架在風光拍攝中尤為重要。好的三腳架可以確保相機在風中保持平穩和安全。
- 濾鏡:CPL鏡和ND鏡都是風光攝影中的利器。一套完整的濾鏡系統是風光攝影必不可少的工具。(濾鏡相關內容:新手燒品向:濾鏡使用指南)
- 清潔工具:風光拍攝並非永遠晴空萬里,無論是雨雪還是風塵,大部分時間自然氣候都會影響到器材表現。鏡頭筆,氣吹,一樣都不能少。
- 備用電源:長曝光幾乎是和風光攝影捆綁在一起的,這對器材的電量消耗也是不小的考驗。有兩到三塊備用電池是絕不會錯的。現在市場中的一些相機可以USB供電,這可以說是風光拍攝者的福音了。
- 保暖服裝:戶外風光動輒上山下水,城市建築爬樓也是常態,一件便攜的保暖服很是關鍵。同時,過低的環境溫度會使數碼相機的耗電量大大提高,器材失靈停擺是常有的事,所以很多時候,不光得給自己保暖避免凍僵,還得注意器材的保暖
- 攝影包:為了可以更舒服地拍攝,你看,上面那麼多東西都得裝到包里來。一個擁有出色的背負系統的攝影包可以讓我們在拍攝過程中減輕不少負擔。如今有不少風光攝影師選擇專業的戶外背包作為攝影包使用,甚至是可完全密封的器材箱。
拍攝要點
作為存在時間最長的攝影門類,風光攝影在無數攝影人的經驗中總結出了非常多有用的理論和訣竅。先來說一些常規的設置。
首先是光圈值的設定。在風光拍攝中,我們要滿足一個條件,較深的景深範圍,來讓整個拍攝環境都儘可能處於清晰對焦範疇內,以小光圈獲得大景深。絕大多數鏡頭的最優光圈都是f8。為了保證大景深的拍攝效果,光圈一般都較小,常在f8到f16之間。
其次是拍攝模式的選擇。為了達到精確控制的目的,風光攝影中常使用全手動拍攝模式。數碼相機並非我們想像中那麼智能,對焦點不在自己想要的點位上是自動對焦的常態。我們會儘可能地使用手動操作相機進行合焦。新手可以嘗試光圈優先拍攝。
再次是照片格式的選擇。通常來說,風光攝影中是不會使用無損格式以外的照片格式來進行拍攝的。數碼相機普遍較高的像素級非常適合風光攝影。使用RAW無損格式進行拍攝,為後期處理留下了較大的創作空間。
再來說具體落在拍攝上的。
第一是注意多種構圖相結合。
基礎的幾種構圖中,好幾種和風光主題契合度都非常高。例如水平線構圖,衍生開還有垂直線和軸對稱構圖,可以很好地和黃金分割比構圖、中心構圖以及框架構圖相互結合在一起來進行表現,更不用說引導線、對角線這些常見的構圖技巧了。
第二是創造前景點綴畫面。
上圖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圖中右下角空空如也,整張照片是否會失色不少?風光攝影中,尤其是戶外風景,畫面中有一個前景尤為重要,這是我們在觀賞整張照片時的視角落點,並為畫面拉出了層次和空間感,避免了過於直白和單調的畫面表現。我的老師曾說,有前景,找前景,沒有前景,哪怕硬搬也要想法子弄一個前景出來。這話不見得毫無瑕疵,但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第三是注意畫面的物理水平線。
這裡並不是說,我們把相機里的水平儀打開就萬無一失了。把相機端正了固然重要,然而更多的,我們還需要注意拍攝畫面整體的平衡性。每個城市的格局都各不相同,在城市風光中,常會遇到建築群一邊比另一邊更密集、更高大的情況。要麼調整拍攝機位來避免畫面重心失衡,要麼將密集的部分壓低一些。
第四是嘗試以人為畫面亮點。
現代很多攝影作品中,增加了不少「人」這個元素的權重。之所以稱其為元素,「人」出現在風光攝影中,並不需要呈現具體的面貌特徵,它籠統地象徵了這個元素在畫面中的社會意義,會予人以代入感,能很好地帶動觀賞者的主觀情緒,比之單純記錄風光美景,這賦予了照片更多的人文寓意。當然,區別於環境人像,在這裡風光依然是我們拍攝的核心所在,其它元素儘可能做到不喧賓奪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