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i Driver:身在全英建築「No.1」的巴斯大學,我卻更嚮往AA
寫在前面的話 :「知識的價值在於分享」,一直是康石石個人信奉的一句話,也是指引康石石個人實踐的一句話。其實,知識所蘊含的「廣度」遠遠不止於學術體系之內,它還包含有人生經驗所積攢的豐厚閱歷,與看待世界、分析世界、認知世界的角度與深度。 世界豐富多彩,康石石希望能夠為藝術留學生推開更為寬闊的大門,讓藝術留學生的知識與經驗能夠於康石石公眾號匯合交織:你能在倫敦租到高性價比的住房,就能幫助經濟並不充裕的家庭前往倫敦留學;你了解UCL的建築設計課程體系,了解AA的授課方向,就能夠給不知何為A校B校的學生指引方向;自己當年年輕吃過的虧,上過的當,後人如何避免...
所以,康石石將為中國藝術留學生開放周三「藝術留學知識共享」欄目,集合大家的藝術設計認知與藝術留學經驗,為藝術留學生&預備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機會。分享你的留學經驗,請聯繫康石石小助手(微信號:hanyi_jianqing2)。
本期分享人:Taxi Driver
英國巴斯大學(Bath)
Architecture,本科
———————————————————分割線———————————————————
我是一個想法比較多、不願意歸於安逸的人,所以求學生涯也一直在折騰。當時高中畢業申請了巴斯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但由於更喜歡建築,轉專業讀了建築學。發現巴斯的建築學不太適合我,所以大二暑假在漢藝準備作品集,想要直接transfer到AA讀大三。
我眼中的巴斯大學
1. 校園「氣質」
Bath是一個非常「安靜」的學校,因為Bath的本科只提供一年的宿舍,所以我在大二的時候是自己租房子住的。學校在山上,我又住的比較遠,每天從我住的地方到學校要坐40分鐘的巴士。有時候半夜沒有車自己走路回家,街上一個人都沒有,連燈都是黑的。不過這也證明了這座城市的安全係數之高,至少我讀書的這兩年里,基本沒有聽到過任何犯罪事件。
而且因為Bath工程和商科是優勢專業,學校里一般都是比較聽話的好孩子,整個學校的校園氣息比較濃郁,與倫敦的學校很不同,反而有點像是美國的大學校,但沒有他們那麼open。
2. 校園「設施」
在設備資源方面,Bath的基礎性設施還是比較不錯的,我們大一的時候要求做手工模型,能夠使用到的基本工具都比較齊全。而且我們最近建了一棟新的studio,雖然大二沒有去新樓上課,不過我還是去看了一眼,整體風格是比較現代的。
3. 城市「資源」
巴斯是一座小城,它的生活節奏很慢,很多資源都比較匱乏,展覽、講座等基本都沒有。但學校還是會經常邀請一些設計領域的人來做講座,不過講座內容主要是涉及建築材料、結構科技等一些客觀性較強的內容,而對於主觀的見解類講座比較少。另外,巴斯是一座旅遊城市,這裡遊客比較多,所以消費也算比較高。
巴斯申請之路
因為英國申請要通過UCAS(大學和學院招生服務中心),所以我申請本科的時候,是從UCAS上查詢每個學校和專業的申請要求,再根據要求對照自己的目前學術背景。
因為我不是藝術生,對於portfolio方面不了解,而且我數理化成績比較高,所以當時沒有考慮藝術類大學,而是選擇申請不需要作品集的綜合類大學的工程類專業。這類專業對數學和物理方面的成績要求比較高,也能夠發揮我的優勢。
UCAS允許申請5所學校,在學生拿到預錄取結果之後再選擇2所學校。因為我比較喜歡結構和建築相關的東西,所以我當時報考了帝國理工的電子電器專業和巴斯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最後被巴斯大學錄取。
建築學轉系歷程
1. 土木工程
因為巴斯大學的建築學是土木工程的下屬分支,第一學期除了地質學課程建築學不需要學習之外,幾乎所有課程完全一致。我當時轉專業的契機是,我在土木工程專業的時候,與建築學專業一起做了project。因為一直抱有轉專業的想法,所以把項目拿給department的leader看,也跟他討論了轉系的事宜,比較順利地就轉系成功了。
Project Review
2. 建築學
巴斯大學的建築學專業,在第一個學期基本學習的都是比較簡單的高中物理,對我來說壓力不大。但由於我沒有藝術背景,沒有做過project,高中也沒有學習過portfolio,而我又是個不甘於現狀的人,非常想要更多地去攝取設計方面的東西,所以這方面的自學稍微有些吃力。
大家都把巴斯大學當做英國建築屆的大牛,不過雖然它的建築很強,但與設計的掛鉤不大。比如老師在為作業打分的時候,評分標準分為五個欄目,學生需要按照老師給定的設計方法進行創作,比如說一定要畫幾張分析圖,平面圖、立面圖,在設計中一定要加入某幾個diagram等等,主要是對技能方面內容的評判。
Studio
但與之相悖的是,在軟體的學習上,對於一般的基礎性軟體,比如sketchup、3Dmax等,基本是直接從課上學習。對於rhino、grasshopper等軟體的學習,雖然晚上偶爾會有專門的軟體課,但一學期只有一次,基本上沒什麼幫助。所以我的rhino、grasshopper之類的軟體基本都是自學的。
巴斯的建築學與工程結合非常緊密,包括對於保溫、通風、電暖等內容的學習也比較多,主要以現實中的實體建築為基準,它的應用性非常強。這些東西確實是必要的,但我認為它更多的是需要在工作中總結的技能經驗,而不是在學校中學習的內容。巴斯大學在建築學上主要以量產設計師為準則,注重模塊化思維。因為工程有它自己的邏輯,前人已經總結好了,你只需要根據這些固有的內容去使用它就好。
轉學想法的萌生
1. 對建築理解的變化
我一開始對建築的理解比較膚淺,就是單純認為它很cool,它能讓人非常有成就感,但沒有具體了解。對於設計了解也不深,僅限於之前學習畫畫的過程中,我總是願意去觀察生活中的人或者事物,得到靈感,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發現設計很有趣。
Rome Pantheon
Bruder Klaus Field Chapel
但真正開始理解建築設計,更多的是在大學接觸了設計之後。尤其是大一暑假,我參加了一場建築設計競賽,在兩個月的競賽時間裡,通過與小組成員的交流與討論,開闊了自己的思路,算是我重新理解建築設計的一個契機。
2. 實習後的想法確定
我開始考慮想要transfer到AA,是因為去奧地利實習的時候,覺得如果未來兩年一直不能做自己喜歡的設計,實在過於乏味無聊,所以想在學習生涯中製造一些改變。
實習的時候,我們是5個人一起為藍天組協助製作一個投標項目,我是從前期準備就開始在做,大概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然後在項目的前半部分,由於每天都有新的concept出來,所以主要是做模型。後期設計比較成熟之後,主要是繪製diagram和製作3D模型之類。
當時我在藍天組實習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實習生,是一個義大利的在讀研究生,我在與他的討論過程中迸發出了非常多的設計靈感。也是因為這份實習,讓我認識到,在適合自己,能夠表達自己的地方學習非常重要。
AA&Bath對比調研
AA在我眼中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學校,他能接受「壞人」,能接受天馬行空的人,但這種天馬行空是有一套自己的邏輯的,雖然可能表面上看比較亂,但是亂而有序。同時它更能夠著眼於設計方面,包括從我AA的朋友那裡了解到的,他們的設計會更加概念化,比如給你一個命題讓你去做,更能夠融入自己的想法。
相對而言,巴斯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學校,但我做的設計,不是單純從建築角度出發,我更多的是想要從人與人或人與事物出發,考慮建築與人的溝通等等,創作出一些融入我更多個人想法的設計,而不是中規中矩的東西。
包括我平時看書都比較雜亂,我更喜歡看小說、歷史、哲學、符號學等等,很多書都是淺嘗輒止,但也能對我的設計靈感有所幫助。所以如果一直在巴斯這樣一個不適合自己的環境學習,可能過於平淡,或者說束縛,不是我想要的。
比如,巴斯的教授在講課的時候目的性很明確,他這節課要教給你什麼,你需要掌握什麼內容,都會非常清楚系統地傳授給你。很多文科課程的教授會跟著PPT一頁一頁讀,巴拉巴拉,有時實在是覺得有些無聊。
而從我的朋友那裡聽到的,AA更多的是會給你一些內容讓你獨立完成,比如這周需要完成一個research,然後拿到課堂與老師討論,這樣的方式我會更喜歡。
一開始,我給UCL發郵件詢問過transfer的問題,他們不接受中途轉學,必須通過UCAS重新申請,再從大一開始讀。但暑假通過詢問同學、官網手冊等一系列調研之後,我發現AA可以中途轉學。可能是相比公立大學的成熟系統,私立大學相對開放一些。所以在這個暑假決定來漢藝準備作品集,正式攻陷AA。
後記
我初到英國的時候,是新奇大於迷茫的。恰好我大一的室友是中國人,因為Bath的本科生里中國人非常少,我們全系七八十個人中只有三個中國人,所以感覺自己還是很幸運。而且我在Bath讀到了想讀的專業,它指引我走上了建築這條路,也算是我的一個轉折點。對一個非藝術生,在對設計的理解比較淺顯的時候,Bath規律的授課方式與生活環境,能夠更加快速地適應初到英國的生活。
雖然在更多地接觸到設計之後,我覺得Bath可能不適合我,而打算transfer到AA。但至少但是相比於倫敦UCL這類課業壓力非常大的學校,Bath相對輕鬆許多。所以總體來說,Bath的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一些個性沒有那麼強的同學可能會樂在其中。但如果是像我這種比較喜歡在設計中融入個人想法的,或者說更加喜歡設計,而不是工程、結構的同學來說,可能並不合適。
往期「藝術留學知識共享」欄目
第六期:SX.Chen:我在ACCD一年的「血淚史」告訴你,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設計專業」與「企業實習」?
第五期:暖心回歸:給藝術留學的「你們」,一個互訴衷腸的機會!
第四期:Xiaorui:「聖馬丁」褪去光環後,那些努力成痴的日子
———————————————————分割線———————————————————
康石石現已推出個人微信公眾號——康石石(kang-shishi)
除每周二、周五發布專欄文章外,康石石公眾號將每日推送1-3篇文章,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盡解答,敬請關注
訂閱方式:微信搜索 康石石 即可
投稿內容:藝術留學經驗、國際藝術院校資訊、藝術設計海外求學心得等皆可,詳情諮詢下方
投稿方式:聯繫康石石小助手(hanyi_jianqing2)即可
推薦閱讀:
※【作品集】最全的作品集排版秘籍
※院校指南|皇家的藝術體驗,時尚的藝術享受
※院校資訊丨美國Cornell院校專業全解析Part3
※【3-7-20 ART-TRIP】藝術創作分享會
※Parsons 帕森斯設計學院| 我像寫論文一樣寫這篇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