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入門乾貨丨為什麼一片葉子可以畫上3天?
【只聊2件事】
1、第一件事:為什麼一片葉子可以畫上3天?
看了這個標題也許有一部分躁動的網友會評論說:「因為閑著沒事幹唄!」、「畫了3天看看也就一般嘛!」、「你以為很厲害啊,藝術不是逼真,逼真還不如拍照;」。
其實為什麼這樣一片葉子可以畫上3天,平均每天5小時左右呢?原因很單純,就是這個風格所決定--寫實!
水彩花卉我們常見的風格有2種,寫實和寫意;說實話,這2種風格我都很喜歡,但目前我還只涉略在寫實,原因也很單純,因為寫意的手上技能還跟不上自己的審美;
我個人的觀點,覺得寫意的意境是高於寫實的,加之水彩顏料那夢幻般的特性,兩者結合相得益彰,可若不是高手,其中任意一個出了差錯,那整幅畫便會亂成一團;
對於繪畫我一向保持的原則是質量高於數量,每一幅畫用盡自己當下最大的能力把它畫下來,不追求速度,從畫前那戰戰兢兢深怕自己不能駕馭這個難度係數的花卉到畫完以後看到自己竟能挑戰成功如此栩栩如生的成品,那感覺就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裡面的那些神仙歷完劫飛升上仙的感覺,我知道自己的階品上了一個檔次!
而對於從零開始自學的我而言,這種飛升感,寫實花卉可以給我,它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花朵怎麼樣,你就怎麼畫,你只需要時間和耐心的投入以及不斷重複而熟練的那幾個技法而已!
在未來,由於時間的堆砌,寫實花卉幫我對線稿的把握、對色彩的敏銳、對意境的審美、對耐心的磨練提升到一個界點的時候,那麼,我便會輕輕的敲開寫意的大門,踏入一個更加色彩斑斕的未知世界!
畫畫是一輩子的事,不急,慢慢來,先把眼下的寫實手藝練好,當然也許我所謂的寫實在專業人士眼中也未必稱得上真正的寫實;
但畫畫既然是一種原始衝動,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力把自己認為美好的東西通過自己的雙手和解讀把它捕捉下來!
2、第二件事:如何看一片葉子的構成?
上面巴拉巴拉講了這麼多,我只是想說,寫意和寫實都各具魅力,但寫意得等到我技法和審美都到達一定程度才會涉及,因為我不想看到自己狗刨式的寫意畫,所以當下著力於寫實練手,但寫實的確費時!
下面我就開始講講一片葉子到底費時在哪裡?
首先,如果你是從來沒有學過畫畫的人,看到這樣一片葉子,要你畫出來,你會怎麼畫?
如果是一年前的我,我會畫一個圈,然後再加一個柄,再高級一點就是圈中間加幾條葉脈線;如下圖;
別笑,難道你不是?得確,我是看到了這片葉子是綠色的,上面還有亮有暗的地方,可是我壓根不知道怎麼去表達這片葉子;
但是現在的我看到這片葉子,眼裡是這樣的;
因為我知道了一片葉子上色可以由4部分構成:
1、葉脈;
2、底層(高光+淺灰層);
3、第二層(中間深);
4、第三層(最暗);
我們看下圖這片葉子從平面的線稿到有立體感,是不是包含了以上四個部分;
雖然我們知道了把一片現實世界裡的葉子畫到紙上,只需要畫出上面這4個部分色差層就會逼真了;
但有個問題,現實中的葉子整體色差不明顯,看上去通體都差不多深淺;而畫到紙上,這個色差挨的太近,不好調配,容易畫出來的葉子是黑綠黑綠的一整坨;
所以想個辦法,我們在紙上把它們拉開一點距離;比如現實的葉子,底層綠色深度是6,第二層深度是8,第三層最暗的深度是9;
我們稍微拉大一下距離,底層綠色調淺成5,第二層深度變8,這中間差3個色度,淺綠和深綠人眼總是能明顯區分出來的吧,那層次感就會立馬出現,最暗深度調成10,也能加深立體感;
像上面這張畫里的葉子每一層色差感是不是很明顯,淺綠是淺綠,高光是高光,暗部是暗部,我想這片葉子在現實中應該還是和下面這片葉子一樣的,色差度沒有畫出來的那麼明顯;
但做了這樣的色差調整,畫出來很美的,也很逼真,所以最難的問題解決了——如何看一片葉子的構成?
即找出這片葉子的4個組成部分,然後在紙上稍微拉大一點彼此的色差層,搞定!
別慌,我說的搞定是概念性的東西搞定了,接下去才是乾貨,和大家講一講,這4個部分如何去一一破解!
【上乾貨】
一片葉子上色的4個部分:
1、葉脈;
2、底層(高光+淺灰層);
3、第二層(中間深);
4、第三層(最暗);
1、葉脈;
【茅茅細語】第6期第4問:下圖毛筆所指處的葉脈是用何種技法畫出來的?
A、手動留白法; B、擦色法;
答案是B,因為你會發現這個葉脈的顏色不是很白很白的,而是帶有淺淺的綠色,因為它是先上顏料,然後趁濕擦去葉脈上的顏料留出淺淺的葉脈!
【茅茅細語】第6期第5問:下圖藍線圈出的那塊裡面的葉脈用是哪種技法畫出的?
A、手動留白法; B、擦色法;
答案是A,因為你看到這幾根葉脈是很白的紙白,而且輪廓清楚,擦色是擦不出來這麼幹練的,所以它是手動留出來的,即畫的知道這裡有條脈避開上色;
所以畫葉脈我們一共有2種方法:擦色法、手動留白法;
具體什麼時候用哪種方法呢?
比如看到下面這片葉子的葉脈,我會用擦色法,因為每一小片的葉脈數量不多,走向清楚,用擦色法我駕馭的了!
上色後再擦去顏料留出白色的葉脈;
但這片葉子的葉脈走向複雜,而且主葉脈、支葉脈根根分明白皙,所以不能用擦色法,一個你來不及擦色,另一個也擦不出這麼白;
但是這片葉子也是有地方用到擦色法的,比如這些支葉脈再分散出去的細小葉脈,紅圈內的,她們的特點是不需要根根分明,而且排列不需要非常整齊,最重要顏色可以不需要很白;
你會問那我也可以用留白法來畫這些嗎?可以是可以,可是又會是一場惡戰,要非常小心,耐心一根一根空出來,可最終你還是會發現這種細碎的脈紋倒還不如擦色法畫出來的自然,不僵硬;
每種技法的存在都有它的價值,可以偷懶借用,但始終不及原配來的妥貼!
下圖中的支葉脈和中間輪廓清晰的葉脈用的是手動留白法,兩端的葉脈用的是擦色法;
紅圈內葉脈:手動留白法;藍圈內葉脈:擦色法;
葉脈技法使用總結:
用擦色法:葉脈長度短,數量少,走向簡單要求不高,顏色不需要很白;
用手動留白法:葉脈狹長彎曲,輪廓清晰,根根分明,顏色白皙;
2、底層(高光+淺灰層);
底層也就是第一層,顏色是三層里最淺的,這一層它完成了2件事,即畫出了高光,也畫出了淺灰層;
技法就一個:濕底點染法——先刷水,再點上顏色;只是配合上面畫葉脈的兩個方法即可;
下半片也一樣,沿著畫好的葉脈,一小塊一小塊先刷水,再點染顏色,只是注意高光最亮的地方避開不要上色;
3、第二層(中間深);
這一層加深暗綠色,我用的是吳竹顏彩裡面的蓬+鶑綠+少許紅調和;
但是我畫的急躁了一點,這一步畫好沒有拍照,直接畫第三層最暗的了,就是下圖;
你能看到每一小塊最邊緣的一條線黑黑的就是最暗的第三層,其餘地方對比第一層的圖,但凡加深的地方就是第二層的顏色;
技法:干疊+柔邊——先一小塊上面塗上深綠色,塗一半即可,然後用乾淨的水筆暈開柔化邊緣;
4、第三層(最暗);
下圖便完成了第三層的疊加,也就是邊緣處少許暗綠黑的疊色,千萬不要多,不然就髒了;
但顏色不是直接用黑色,用的是植物灰,花卉我從不直接上黑色,會很醜,用蓬+鶑綠+紅+少許黑;
紅和綠是對比色,彼此混合顏色就會邊灰黑,再加一點點黑深度到位,少許疊加在每一小塊的邊緣處,作為陰影提升立體感;
技法:干疊+柔邊——顏料便干,少許畫在邊緣處,用乾淨9成乾的毛筆輕輕撫平邊緣處;
四步曲的葉子畫完了,但是為了更加鮮活,再做一件事,調一個黃色,薄薄的干疊加到葉片上面,不用全部都塗,部分即可,包括葉片中間的那根主脈,這樣綠中透著黃,更好看;
到這裡這片葉子便全部搞定啦 , 想必現在大家應該理解為什麼一片葉子可以畫上3天啦,雖然耗時,但畫完你會久久仰視自己的右手,問它一句:「你吃啥長大的,咋這麼厲害啊!」
當然有些寫實葉子脈紋走向沒那麼複雜的也就不需要耗時這麼久,咱們最重要的還是去理解這個畫的過程,那麼最終畫簡單的還是複雜的,耗時的還是省時的,還不都由自己說了算;
全文思路總結:
1、寫意寫實各具魅力,寫實耗時,但可以練紮實基本功;
2、一片葉子上色要看四個構成部分:1、葉脈;2、底層(高光+淺灰層);3、第二層(中間深);4、第三層(最暗);
3、具體每一部分的上色技法:1、葉脈:手動留白法、擦色法;2、底層:濕底點染法;3、第二層:干疊+柔邊;4、第三層:干疊+柔邊;
下一篇預告:玉清崑崙扇,對,就是白淺上神的那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