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相處才能談一場不分手的戀愛?

此文首發在張德芬空間(ID:tefenchangpublic)

愛情一直是我們生命中精神優美的追求,也是醉心快樂的源泉,談一場永不分手的戀愛,就是一種雄心壯志般的愛情夢想。然而在夢想的另一邊,愛情的現實卻是令人困惑不解的,你會發現,戀愛存活的期限往往很短,有時只有一、兩個月,愛情的命題也是陰差陽錯,我愛的人不愛我,愛我的人我不愛。

戀愛永遠是一個談不透的話題,對於現代人來說,戀愛已經成了易開花難結果的一件事,彼此看對眼了就在一起,不合適的就一別兩寬,各自歡喜。想要「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幾乎是愛情神話了。

伊娃的外表出眾、個性活潑,大家都以為她會和大學時代的戀人一直走到最後,但是男友的家人認為她不是本地人,不太認可他們的關係,所以伊娃也沒有再堅持,選擇分手,隻身去了大城市闖蕩,擁有很好的工作,人際關係熱鬧,有不少的異性對她心生愛慕。

在四處奔波的工作氛圍和單調的生活內容催眠下,她也談了幾次短暫戀愛,她是這麼理解的:「世界真的很大,遇到的人也很多,因為寂寞,還有那麼幾分虛榮的需要,我選擇了談戀愛這項活動,來幫助自己度過平淡的年輕歲月。我並不濫交,相處過後,覺得不太合適的人,我是不會和他發生性關係的,以免大家心生牽掛。雖然兩個人以男女朋友相稱,想到未來,有那麼多的不確定性,還是不要誤人誤己的好。」

我讚歎伊娃這樣的女生,在愛情上有自己的遠見卓識,在行動上有自己的一套的行事標準,既把愛情放在心上,又不讓愛情統治了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心智,比起「想清楚自己要什麼」又要深刻豁達很多。

對於很多處在後青春期的年輕男女,特別是二十歲出頭的人來說,由於生理和自我意識的不夠成熟,對自己所欣賞和鍾情的對象,感情特點是泛化的、不穩定的、缺乏專一的,戀愛關係會因為一些風吹草動,就變更風向。

比如家人的反對、密友有偏見的勸分、異地戀、對方的心意不定、自己對戀人的挑剔和苛責。這些因素都會讓一段尚處在萌芽階段的戀情迅速夭折。

談戀愛不合適就分手,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在很多人眼裡,也許又會覺得這種對待感情的態度過於草率。其實進入戀愛的人們,就象新生兒一樣,對愛情沒有那麼多老道的經驗,幾乎是憑感覺來摸索,感覺好就繼續嘗試,感覺不好就打退堂鼓,所謂的不合適,是不是真的不合適,就要細究了。

相親、朋友介紹、聚會、旅遊艷遇總是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戀愛的可能性,但是經過相識與相處,我們經常會感到煩惱,為什麼感覺對方總是不理解自己,為什麼自己說的話,對方總聽不進去?

這個時候就會懷疑自己找到的這個人是不是不合適自己?是不是不夠愛?

通常來說,我們每個人在想像中,對戀人的形象都有一個標準,也許這個標準不見得客觀和清晰,但在戀愛溝通的時候,我們會不由自主地使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戀人,一旦感覺對方沒有符合自己的標準,就會難過失望,就會猶豫不決,覺得兩個人不合適,就會想到分手。抱怨自己找不到伴侶的人也是如此。

這個標準就是愛情研究中提到的期望心理,就是我們內心早年形成的對異性的概念和認知,真實的人和概念中的人是有極大的區別的。

比如女孩子從小到大,喜歡聽到的童話故事是高貴的王子和公主如何快樂幸福地生活,長大以後,夢中的白馬王子形象就成了潛意識裡擇偶標準,再把這些籠統的印象具象化,就有可能變成偶像劇里的歐巴的形象。

最近熱播的《我的前半生》中的賀涵,就是一款被許多迷妹追捧的標準男友,身高、衣著、品味、外表、能力、財富、智慧、體貼這些符號,構成了一個完美的異性形象。當我們用帶著這種標準有意無意地去尋找符合的人,就會發現,能夠讓我們滿意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

李子就是一個經常為相親相不到合適的對象而苦惱到失眠的女孩子,她說在相親的頭兩次見面,就能看出對方的很多缺點,第一時間就把對方給pass掉了。

我並不會說李子太挑剔,眼睛長到額頭上,她對相親對象的態度,正是以她內在的擇偶標準來衡量的,也許這是一種保守謹慎的做法,但同時也會喪失讓他們了解自己、和他人真實接觸的機會,相親就變成了用來感慨的低效率的社交活動。

所以,在談戀愛的時候,我們要意識到,和一個真實的人相處,就是一個慢慢淡化自己內在既有的形象標準的過程,我們要把對想像中的人的期待,逐漸替換成對真實的人的期待,真實的人不可能那麼的完美,象我們所以為的那樣,事事都做得周全。

也許你的戀人不夠高不夠帥,但他在性生活方面讓你很愉悅;也許他情商不是太好,但他對你誠懇和在乎。這個時候,你就需要調整自己對戀人的期待心理,關注一些在標準之外的他的優點,不要輕言分手,讓自己等一等,縮小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再看兩個人合適不合適。

除了期望心理得不到滿足,假如我們缺乏去愛一個人的能力,也會對愛情感到失望,也會導致一段關係無法走到終點,不得不分道揚鑣。

小茹在給我寫的信中,說及讓她後悔莫及的前男友。按一般的愛情故事展開,前男友是主動追求她,對她百般關愛的人。但是她信奉「女朋友就是用來哄的」愛情教條,無論男朋友對自己有多好,她都會對男朋友使小性子,動不動就伐開心,有時甚至會故意找茬,讓男朋友著急,嚴重的時候,男朋友會因為無法把她哄好而猛抽自己的耳光。

她雖然意識到自己這樣做很不好,但是卻停不下來,沉浸在不斷地被男朋友疼著哄著的享受中,終於有一天,男朋友徹底忍受不了這種不公平的感受,下定決心離開了她。她突然慌了神,不想失去男朋友,反過來懇求男朋友不要走,但男朋友的心已經傷透了,對她說不是不愛,只是回頭太難,不如分手,各自去尋找合適的對象。

小茹的故事不是孤例,不少的人,由於缺乏愛的能力,就避免不了會挫傷擺在自己面前這段感情的積極性。

愛的能力指的是和你愛的人建立一段親密關係的能力,真正有愛的能力的人,既會愛對方,也會愛自己,而不是等著對方來施愛,自己來承受著愛,在愛情現實里,無論施與受,都是困難的。正因為困難,才需要我們不斷地對愛進行學習,對愛進行演練,才有可能克服困難,共同走向成熟。

我們要如何培養愛的能力呢?

要培養愛的能力,有三個方面是要特別留心的:愛的行動,愛的表達,愛的信念,

能力的培養,通常是通過帶有愛的意味的行動來培養的,實踐出來的能力,才能算為一種永遠的技能。比如說,為愛的人做一份旅遊計劃,這就是愛的具體行動。

愛的行動一定要親歷親為,只會說不會做,就不能稱為愛的行動。愛是要通過行動才能讓對方感知到。就象談戀愛,一個人嘴上說有多愛你,但不會為你做任何事,這是說明不了問題的。

關於愛的表達也十分關鍵,言為心聲,當你確認自己在愛一個人,就需要鼓起勇氣、攢足信心,告訴對方你的心意,千萬不要讓對方捉摸不透,陷入猜測中,製造溝通的麻煩。另外愛的表達要表裡如一,千萬不要一邊指責和批評對方,在對方傷了心之後,又反過來說責怪也是愛。

表達對一個人的愛也就意味著要承擔責任。

愛的信念根植於你的價值體系中,是一種保護愛的精神養分。如果你相信你選擇的這個人是美好的,你就能夠在他身上發現與眾不同的地方,你相信這個人會對你好,你也相信自己願意為他付出自己的愛,那你就會看到一段良好的親密關係在你們之間形成。

要付出愛的行動,要擁有愛的表達,要相信愛,在一段親密關係里,你才能不過多地挑剔自己所愛的人,不會看不慣他和自己不一樣的生活習慣,不會嫌棄他做得不夠好。

對小茹來說,要吸取的戀愛經驗教訓就是,學會主動去愛這個愛自己的人,不要成為那個只願意享受而不願意付出的人,愛需要有回應,需要有回報,如果太計較自己的得失,將會失去原本屬於自己的愛情。

談戀愛更象是在一個人在默默愛戀著自己內心的那個影子,隨著情愛體驗的增多,接受情愛挫折的洗禮,我們會在親密關係里看到自己真正的需要,會真正的放開自己,真正去接受兩個人的世界,不再以「不合適」為名,輕易錯過一段本該共同成長的親密關係。


推薦閱讀:

總是嫌棄男朋友個子矮,身材不好,脖子短怎麼辦?
分手 該不該和她複合?
跟男朋友在一起很累 每天沒什麼話好說?
分手了,該不該和這樣的女友複合?

TAG:爱情 | 分手 | 恋爱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