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五、排名第二
作為來自民間且為數不多的曾經歷過牢獄之災的皇帝,漢宣帝劉病已(為方便臣民避諱,後改名為劉詢)繼位之後兢兢業業,勵精圖治,選賢任能,充分發揮自己了解民情的優勢,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史稱「孝宣中興」。
在對外關係上,宣帝於本始二年(前72年)聯合烏孫大破匈奴,促使呼韓邪單于率眾來朝稱臣,算是徹底解決了這個百年以來的老對手。神爵二年(前60年)又平定西羌,並置金城安置降羌。同年,設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各國,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
此時的漢朝,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被史學家稱為西漢一代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劉詢因匈奴歸降,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於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這就是著名的「麒麟閣十一功臣」。後世往往將這些人與「雲台二十八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相提並論,認為這是人臣的最高榮耀。
十一功臣中,名列第一的是霍光。擁有擁立輔佐之功的霍光排在第一理所應當。但是,因為他的情況特殊,所以宣帝稱姓而不稱名,寫作「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
而排在第二位就是張安世。
張安世是武帝時期著名酷吏張湯的兒子。因為父親的蔭庇,年輕時被任命為郎官。後來,漢武帝發現他記憶力超強,就提拔他做了尚書令,遷任光祿大夫。
和父親張湯的膽大不同,張安世以為官謹慎著稱。謹慎到什麼程度呢?舉個例子來說,他曾經向朝廷舉薦了一個人,於是這個人就得到了重用。投桃報李,人家來到他的家中表示感謝,他竟然萬般推辭。因為在他看來,向朝廷舉薦人才乃是公事,因為公事而受到私人的感謝這是無法接受的。最終他以與這個人絕交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謹慎到不近人情,這就是張安世的風格。
還不僅如此。張安世的哥哥張賀官居掖庭令,曾經和邴吉一起撫養幼時的宣帝劉詢,連劉詢的皇后許氏都是在張賀的張羅下娶的。在和弟弟聊天時,張賀曾多次稱讚劉詢的德行和才能,並且告訴張安世一些有關劉詢的奇異徵兆。但是每到這個時候,張安世都會勸阻哥哥,讓他不要再說。因為當時的皇帝很年輕,這樣稱讚劉詢很可能會帶來災禍。繼位之後,劉詢還專門就此感謝張安世,說他做得對。
繼位之後的宣帝感念恩人的撫育之恩,特別下詔褒揚功臣,張賀和他的養子張彭祖以及孫子張霸都在封賞之列。連年僅七歲的張霸都被封爵為侯。因為張賀早年受巫蠱之禍的牽連遭受腐刑,所以才收養了張安世的兒子張彭祖,而張彭祖幼時和劉詢形影不離共同讀書,所以也被封為侯。
這個時候,張賀已經去世。張安世看到自己的兒子孫子都被封侯,而自己也因擁立宣帝有功而食邑萬戶,一門多侯,功名太盛,所以極力推辭,要求辭去俸祿。漢宣帝不得已,命大司農所屬的都內衙門單獨為張安世收藏這筆錢,很快就達到數百萬。
張安世身為大司馬,參與朝廷機要,但是他從不居功自傲,反而愈加的謙退謹慎。每次參與了朝廷的重大決策之後,他總是稱病修養,等到朝廷政令發布,他又假裝吃驚,甚至派人到丞相府詢問,所以朝中的大臣們都不知道他參與了這些事。這種作風和他的父親張湯比起來還真是判若雲泥。
即使這樣,張安世還是內不自安。深感地位過於尊顯的他,不顧自己年老需要照顧,強烈要求兒子張延壽出任地方官。漢宣帝尊重他,任命張延壽為北地太守。一年多後,漢宣帝憐恤張安世年老,又將張延壽調回朝廷。
張安世為官不但謹慎,還繼承了父親張湯的廉潔作風。但是,為官雖然廉潔,過日子卻是一把好手。據史書記載,他雖然高居公侯之位,有食邑萬戶,卻十分節儉。穿的是粗布衣服,妻子自己紡線織布,家裡七百多僕人,人人都有手藝,治家嚴謹纖毫不遺。因為他善於治家,他們家甚至比霍光家還要富有。當然,也有人因此而評價他「貪」,我們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要不是貪贓枉法,努力營造舒適的生活也無可厚非。這並非是「貪」,作為一個以謹慎著稱的臣子,我們寧可相信,他其實像秦始皇時的王翦一樣,是為了向皇帝先是自己的胸無大志而故意如此的。
這還不是最令人稱奇的。連史學家們都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張安世不僅自己活著時就一門三侯,他死後,他家的侯位一直傳了八代,歷經二百多年沒有失落,也沒有被遣黜,有漢一代,可以說絕無僅有。
謹慎廉潔,不居功自傲,時時畏懼滿溢之禍,這也許就是自身成功且能夠影響後世子孫的秘訣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