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仁波齊:宗教背後的神化和世俗化

一個人默默地看完了《岡仁波齊》,今年的大熱片子之一。

如果是影評,各路媒體上是已經鋪天蓋地,幾乎把每一個動作,每一處景觀都做了或細緻入微,或鞭辟入裡的分析,再寫似乎也寫不出什麼花樣來,不過,不寫的話,又總覺得什麼東西堵在胸口,不吐不快。

片子無疑是部好片子,即使跳出了國產電影這個平台來看,無論是整體完成的質量還是導演心中的立意,都是值得稱許的。而且這麼一部小眾清新的冷門片子,票房過億也算是一個令人小小的驚喜,對於所有默默耕耘,礪礪前行的中國電影人來說應該是一種具有很強現實意義的鼓勵,畢竟人家導演也沒有跪著四處求人排片,目前小小的成績足以證明片子獲得了無論是評論界還是圍觀群眾的雙重認可。

導演或無心或有意的抹去了紀錄片和劇情片的界限,大量的中遠鏡頭跟拍,盡量精簡的台詞,原生態群眾演員的自然演出,以及長達一年的製作時間,構成了影片特色的基本元素。就一個觀眾的直觀體驗來說,片子拍得看似風淡雲清,似乎有點漫不盡心,但是這種漫不盡心的背後凝聚著更加周密的計劃,更加精準的控制以及更加辛苦的努力,以及導演張揚不容小覷的野心。

從《愛情麻辣燙》成名,到《洗澡》,再到《向日葵》,以及口碑最好的《昨天》,張揚就這麼若即若離的和中國主流電影圈保持著一種默契,融入但不被同化,獨立但不獨行,在商業性和藝術性之間努力尋找自己的平衡點,絕非易事,值得鼓勵。

影片拍得很西藏,按照一個漢族人的品味來說。雪山,草地,瑪尼堆,318國道本來就是一條流動的風景線,朝聖,轉山,磕長頭,藏民司空見慣的行為對於外人來說確實充滿了神秘的美感。在這條漫漫征途上,他們經歷了風雪,低溫,出生,死亡,意外(不管是好是壞),所有的這些都不能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

雖然最開始的時候,有的人是為了救贖,有的人是為了還願,有的人僅僅只是為了「我也想去」,大家就這麼義無反顧的上路了。這樣一種貌似任性,實則虔誠,出於至誠至性的行為恐怕才是打動絕大多數人的人最大理由。畢竟對於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現代都市的人來說,連看條新聞都在擔心二十四小時之後會不會出現無厘頭式的反轉反轉再反轉,這種大道至簡應該會直擊心底深處不為人所知的秘密角落吧。

所以,影片拍得確實不錯,對得起你手中的電影票和花去的兩個小時。

在現代人的觀點看來,宗教的誕生,起源於古代人類對於未知世界的恐懼。當人們由於自己的知識局限,無法解釋生活中的遇到的種種現象,自然而然的想要一種寄託或者準確的說,一個解釋。從這個角度來講,古人看到風雨雷電,覺得莫名恐懼和今人百思「宇宙的邊際到底在哪裡」而不得其解是一樣的困惑,之所以今天我們對於此類自然科學問題不再像先祖那樣依賴於宗教,是因為科學的進步賦予了我們更加強大的工具。

自然科學如此,但是人文情感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借用一下佛家的說法,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盛,簡單說來,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我們常常會有一種這樣的感覺,為什麼我已經拼盡全力,生活卻依然如此艱難?這個時候,人類往往是虛弱的,孤單的,無助的,宗教的精神寄託作用在此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對於個體無法對抗,難以解決的挑戰和困難,抱團取暖是不是會好一些?如果還有理解,關懷,給出指導性意見,且不說有用沒用,會不會更好一些?或者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給你一個借口,可以說服自己,是不是很好?

這就是宗教的意義。

身為一個無神論者,雖然不信教,但並不會因此而否定宗教的作用。畢竟每個人都有那種「躲得開對酒當歌的夜,躲不開四下無人的街」的時候,沒有長夜痛哭,夜不能寐者,不足以話人生,輾轉難眠之時,不管是祈禱,還是告解,哪怕僅僅是傾聽,也是極好的。

但是橋歸橋,路歸路,一碼歸一碼,有些事還是要說清楚的。

在人類的歷史上,宗教曾經發揮了非常巨大的作用,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只是這種印跡並不全然都是美好的回憶,有些說不定還很醜陋和罪惡呢。

我們今天能夠欣賞到的藝術品,不管是雕塑,繪畫,還是建築,文獻,絕大多數都和宗教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關係,這一點相信去過歐洲的朋友會有更加特別深刻的印象。比方說如果沒有一定的宗教知識基礎,恐怕在盧浮宮裡會有一種身入寶山空手而回的感覺吧。

不過硬幣都是有兩面一樣,光明的背後就是黑暗,宗教帶來的並不總是如人們所願。

十字軍東征,宗教裁判所,滅佛運動,那些釘在十字架上的異教徒,火堆里悲慘死去的女巫,顛沛流離的信徒,以及數不勝數為了「信不信教」和「信什麼教」引起的戰爭,充滿了人類的歷史長河。如果這些由於年代久遠而顯得有那麼一點點模糊的話,看看新聞里的ISIS伊斯蘭國吧,那可是一群哭著喊著要回歸到四大哈里發時期的虔誠信徒呢。所以秉持著這個神聖無比的理由,他們就可以理直氣壯,名正言順地砍下全世界所有人的頭顱!甚至那些包括那些同樣信奉真主安拉,只是不那麼聽話的兄弟姐妹呢!

這是宗教的另外一面,非常真實但是血淋林的一面。

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發展變化的,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基本常識,所以用一成不別的眼光來看待同一件事自然而然談不上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宗教也是這樣的,一樣會面臨從出生到成長,從頂峰到死亡的規律,換句話說,就是從神化到世俗化的過程。

以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三兄弟而言,從羅馬帝國的統治下忍辱偷生,綿延千年,直到邁上中世紀的巔峰,不僅統治了思想,壟斷了文化,甚至直接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權統治,這是它最光耀奪目的時刻,哪怕背後是無盡的罪惡和黑暗。至此以後,隨著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的到來,三兄弟不可避免的從神壇跌落,世俗化的到來是不可阻擋而且無法逆轉的進程,其中有教廷內部的改良,有民眾的覺醒,還有終將到來的邊緣化。

三兄弟如此,猶太教,佛教,道教,莫不如是,更不要說拜火教,薩滿教等其他原始宗教了。至於今天看上去如日中天的伊斯蘭教,且莫得意過早,只是由於你誕生的比較晚,時候未到而已罷了。

宗教,終究只是人類樹立自己信仰過程中的一個中間產物而已。

我們需要信仰。因為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太多的「不知道」,有太多的「不確定」,有太多的「不可能」,有了信仰扶持,這條成長之路也許會輕鬆一點,也許我們可以走的更快一點,也許我們走的可以更遠一點。

但是,這種信仰未必就一定是宗教。

站在這樣一種立場之上,回過頭再去看看《岡仁波齊》,大概也會有一種不一樣的味道。

不過有一說一,《岡仁波齊》是從一個角度,同時也是大眾暗自期許的角度來闡述了一個發生在西藏的故事,如果想從多一個角度更加真實的了解西藏的現狀,以及藏人在當下受到的衝擊,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我倒是想推薦另外一部原汁原味的西藏電影《塔洛》,以及順便替自己打個小廣告《黑白影像背後傳遞的並不僅僅是故事本身》。

當然,沒有什麼比得上親自去一次西藏是更好的選擇呢。

延伸閱讀

知不足方可奮進:《鴻觀》

靜水流深,敦刻爾克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陸犯焉識

一個資深影迷眼中的《地球:神奇的一天》

深深話,淺淺說:白先勇的《紐約客》

不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變形金剛

黑白影像背後傳遞的並不僅僅是故事本身

更多精彩內容,請移步訪問個人微信公眾號 深溪虎堂 (SHENXIHUTANG )


推薦閱讀:

在西藏的草原啊,那裡有氂牛的天堂
十月爸爸想帶一家人自駕游西藏,選什麼樣的車會比較好?
關於羅布泊,有哪些神秘故事?
西藏·吐蕃篇(七)——經典的計謀
關閉獵奇心,拋棄儀式感,《極地》把遠方帶回身邊

TAG:冈仁波齐电影 | 西藏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