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地狂風(四)

戰爭中的「狂風」

「狂風」在設計時是準備同蘇聯在歐洲中部進行交鋒的,不過隨著冷戰形勢的緩和和結束,「狂風」始終未能同這個當初預定的對手進行交戰。它首次披掛上陣,是在世界的火藥桶——中東,而且這裡也是「狂風」最主要的戰場。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軍隊只用了數小時便控制住科威特,數天後又相繼宣布在科威特成立臨時政府和宣布將科威特合併到伊拉克,成為其第19個省。沙烏地阿拉伯對此很快做出決定,同意以美國為主的國際聯合部隊進駐,英國和義大利也是這個聯軍中的一員,並迅速派遣海軍艦隻和空軍部隊前往該地區。「狂風」式自然成為其派遣的空軍部隊的主力被部署到中東地區,截止到1991年1月17日「沙漠風暴」行動開始時,皇家空軍一共派出60架以上的「狂風」GR.1和GR.1A型,18架F.3型,義大利則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部署了8架「狂風」IDS。此外,皇家沙特空軍此時也有72架「狂風」(48架IDS型,24架ADV型),可以參加戰鬥的「狂風」各型超過150架。在部署期間,皇家空軍的一架「狂風」F.3在1990年10月21日進行訓練時因發生事故迫降而損毀。

皇家空軍是波斯灣戰爭中「狂風」部隊中規模最大、經驗最豐富的一支,同美國不同的是,皇家空軍部署在波斯灣的航空部隊並不是整個中隊進行部署,而是從其部隊中調派部分飛機參加行動,他們的「狂風」來自於17個中隊,其中「狂風」F.3來自6個中隊,「狂風」GR.1來自9個中隊,「狂風」GR.1A則來自兩個中隊。其中「狂風」F.3負責戰區的防空任務,而「狂風」GR.1和GR.1A將對伊拉克境內的機場、交通線路、兵營等目標進行攻擊,此外,部分「狂風」GR.1還將負責執行防空壓制任務。負責防空壓制任務的「狂風」部隊來自皇家空軍第20中隊,但是他們的飛機並不能都執行這種任務,因此他們執行該行動的飛機中有部分是從具有更豐富經驗的第9中隊借來的,不過負責防空壓制的「狂風」機組對如何使用「阿拉姆」反輻射導彈作戰的訓練不足,20中隊在進行實戰前僅僅進行過一次實彈射擊。

1991年1月16日晚間,「沙漠風暴」行動正式拉開帷幕,當天晚間駐紮在沙烏地阿拉伯的皇家空軍的「狂風」在第一波次攻擊行動中出擊,在稍晚電視節目中報道「沙漠風暴」行動開始的新聞中,人們可以看到滿載著彈藥的「狂風」噴著藍白色的尾焰升空的場面。

1月17日凌晨0238時,美國陸軍的兩支AH-64A攻擊直升機對兩座伊拉克雷達站進行攻擊,打響了「沙漠風暴」行動的第一槍,隨後美國空軍的F-117A戰鬥轟炸機對伊拉克南部防空指揮中心投下的炸彈爆炸,正式宣告空襲行動的開始。

「狂風」在第一波的攻擊行動中的主要目標是伊拉克西部的機場,2架負責防空壓制的「狂風」GR.1以60m的高度接近目標,於0350時使用4枚「阿拉姆」導彈進行攻擊,隨後跟進的4架攻擊飛機以同樣的方式進入目標區,對目標進行了臨空轟炸,在第一輪攻擊中參加戰鬥的「狂風」全身而退。不過當天天明後,「狂風」就遭受了第一個戰鬥損失,皇家空軍第15中隊的「狂風」GR.1在對茹馬亞機場進行攻擊時遭到了地面火力的猛烈還擊,一架飛機在脫離時被導彈擊中,飛機右側機翼油箱泄漏並起火,這架飛機勉強飛行了幾分鐘後墜落,飛行員約翰.彼得斯上尉和領航員約翰.尼克斯上尉跳傘後被俘,數天後他們同1月19日被擊落的美國F-16戰鬥機飛行員傑夫.泰斯中校一起被放在伊拉克的電視節目中示眾,以圖藉此打擊聯軍飛行員的士氣,不過這一招數並未管用。在戰後這兩名「狂風」機組繼續服役並駕駛「狂風」飛行。

當天傍晚時分,皇家空軍的「狂風」機組繼續執行對伊拉克的攻擊行動,其中8架對阿爾.阿薩德空軍基地進行攻擊,4架使用JB233布撒器攻擊了H-3基地,攻擊取得了成功,目標被擊中,但是攻擊H-3基地的機隊在以超低空返回的途中遭到地面火力的猛烈攻擊,其中一架飛機未能返回,有其他飛行員看到這架飛機在脫離時撞到了地面上,機組未能跳傘。在這次攻擊之後數小時,「狂風」再次對H-3機場進行了轟炸,擔任防空壓制的「狂風」成功擊毀了目標,但是由於地面火力過於猛烈,使用JB233轟炸的目的沒達到,任務被迫取消。

按照預想,「沙漠風暴」的第一天聯軍可能會損失70架左右的飛機,不過在頭24小時里所付出的代價是1架美國海軍的F/A-18C、一架自由科威特空軍的A-4KU和2架皇家空軍的「狂風」GR.1未能返回,損失遠遠低於預期,不過這也就使得「狂風」的損失顯得有些引人注目。隨後在1月18日,「狂風」再次遭受損失,義大利空軍的一架「狂風」IDS被地面火力擊落,這架飛機也是義大利空軍在這場戰爭中唯一的損失。

「狂風」的厄運並未就此結束,1月19日夜間又有一架以超低空對伊拉克機場進行轟炸的「狂風」GR.1被地空導彈擊落,兩名機組跳傘時受傷,隨後被俘獲。儘管這一天聯軍最大的問題是代號為Q的攻擊編隊對巴格達周邊的晝間空襲的失利,2架美國空軍的F-16在這次空襲中被擊落,但是連續損失了4架「狂風」也令人開始有些懷疑它是否能勝任自己的任務。不過,「狂風」在對伊拉克機場和防空系統的壓制攻擊中還是取得了良好的戰績,被其攻擊的機場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隨後幾天里,「狂風」繼續進行著超低空轟炸任務,在1月21日傍晚的攻擊中,皇家空軍的「狂風」同美國空軍第4戰術戰鬥機聯隊的F-15E一起對伊拉克的「飛毛腿」存儲設施進行了轟炸,負責防空壓制的「狂風」GR.1發射了10枚「阿拉姆」導彈對伊拉克的雷達系統進行攻擊,隨後F-15E將該設施炸毀。

聯軍在第一周的時間中的空襲取得的效果很明顯,伊拉克空軍被成功壓制,少量升空的伊拉克戰鬥機也基本上未能形成嚴重威脅。儘管如此,伊拉克的防空系統和指揮系統還是具有一定的威脅,除了1月17日晨被擊落的F/A-18被懷疑可能是伊拉克MiG-25PD的戰果外,其他的損失均是由地面火力造成,尤其是進行低空和超低空進行攻擊的飛機的損失數量大約佔了70%左右。為此聯軍方面開始逐漸改變戰術,攻擊的高度開始調整到中高空的高度。這段時間裡,皇家空軍又分別在1月22日和1月24日損失了2架「狂風」GR.1,2名機組被俘,2名陣亡。後來在對1月22日損失的飛機進行調查時發現,這架飛機很可能是由於飛行高度過低,結果被自己投下的炸彈所傷而墜毀。

從1月25日以後,「狂風」的主要作戰方式改為從6000-7000m的中高空進行,同時從英國本土緊急調派了12架「掠奪者」S.2B前往波斯灣,這些飛機將使用機上的激光指示裝置協同「狂風」使用激光制導炸彈進行轟炸。從2月2日開始,「狂風」GR.1和「掠奪者」S.2B的組合便開始進行戰鬥任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時「狂風」的任務也改為對伊拉克的橋樑等目標進行轟炸,以切斷伊拉克的交通線。由於更改了飛行高度,伊拉克的防空火炮的威脅大為減輕,而其防空導彈系統由於防空壓制行動和電子干擾,對中高空飛行的飛機威脅也很低,因此在這個高度進行戰鬥的「狂風」安全性大大提高,只在2月14日有一架被防空導彈擊落,其飛行員受傷後跳傘被俘,領航員陣亡。而「狂風」和「掠奪者」組合對橋樑的攻擊取得了很大成功,伊拉克境內的70餘座橋樑被攻擊,其中42座被徹底摧毀,而「狂風」就擊毀了其中的37座。

在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中,「狂風」一共損失了8架(一說是9架),其中義大利和皇家沙特空軍各損失一架,其餘的均為皇家空軍的損失,該型號飛機也是這場戰爭中聯軍損失數量最多的一種型號,因此「狂風」是否是一種合適的作戰飛機一度引起質疑。不過應該看到,「狂風」在這場戰爭中所執行的任務是非常危險的,它主要用於對嚴密防護的目標進行臨空攻擊,進入目標區時必定會遭到大量防空武器的攻擊,但是其取得的戰果也是很明顯的,美國飛機在這場戰爭中攻擊機場主要使用制導炸彈進行轟炸,摧毀了很多堅固的機庫堡,但是卻達不到癱瘓機場的目的,而JB233攻擊機場的效果明顯好於制導炸彈,數百顆反跑道炸彈和地雷的子彈藥可以將機場跑道炸毀並且遲滯對機場的修理工作。而且從其損失數量而言,同其執行任務的出動架次相比也是能夠接受的。另外,造成「狂風」相對損失較大的一個原因還在於伊拉克的戰鬥環境同所預想的歐洲環境的不同,伊拉克屬於沙漠地帶,相對中部歐洲地形更為平坦,並沒有較大的山谷和丘陵地帶使其可以得到地形掩護,否則「狂風」的攻擊效果可能會更好。

在波斯灣戰爭結束後,一直到2003年「自由伊拉克」行動開始前,英國和美國一起在伊拉克南部和北部執行了長達12年的禁飛區任務,在此期間數次發生同伊拉克的大規模武裝衝突,皇家空軍的「狂風」均參加了這些衝突行動,包括1993年年初對伊拉克南部的大規模空襲和1998年的「沙漠之狐」行動,在其他時間裡英國的「狂風」也執行在伊拉克上空的巡邏任務。

除了在伊拉克的行動之外,自南斯拉夫解體後,巴爾幹半島陷入戰亂之中,英國、德國和義大利均參加了巴爾幹半島的行動。1999年爆發的科索沃戰爭中,英國和義大利空軍的「狂風」均投入到戰鬥中,而德國空軍的「狂風」ECR型也首次參加行動,使用反輻射導彈攻擊了塞爾維亞的雷達。

2001年在911事件發生後,北約國家參加了阿富汗的行動,英國和義大利均派遣過「狂風」在阿富汗上空執行任務,不過由於在這裡的戰鬥多是較小規模的快速戰鬥,像「狂風」這樣的戰鬥轟炸機並不是一種很適用的對地支援飛機。

2003年「自由伊拉克」行動中,皇家空軍同美國空軍再一次攜手投入到大規模空襲行動中,經過改進後的「狂風」GR.4/4A在這場戰爭中所執行的任務同1991年相似,不過採取的攻擊行動方式則有較大不同,「狂風」GR.4/4A相對於1991年使用的GR.1/1A,具備了使用自身設備為投擲的制導武器進行制導的能力,因此獨立作戰性能更強。不過在這場戰爭中,還是有一架「狂風」GR.4損失。

除了這些戰鬥行動之外,皇家沙特空軍的「狂風」在對葉門的戰鬥行動中也多次執行了空襲任務。

三國聯合研製的「狂風」是為了應對冷戰時期蘇聯的威脅而誕生的,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研製國的能力,「狂風」並不是一種處處領先的機型,它的機身材料和氣動布局的設計也並未太多特別的特點,但是其儘可能地採用了這幾國當時能達到的最高水平的技術,並且在該機大研製過程中,三國進行了很好的協調,使該機的研製過程一直都比較順利,這也為後來多國聯合研製EF-2000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波斯灣戰爭時期在沙漠上空飛行的皇家空軍「狂風」GR.1A和「狂風」F.3編隊

波斯灣戰爭時期的一架「狂風」GR.1機頭上的戰績標誌以及其機頭繪畫

在波斯灣戰爭中攜帶「阿拉姆」反輻射導彈出擊的「狂風」GR.1

1991年1月19日被擊落的「狂風」GR.1A ZA396號

1991年波斯灣戰爭時期在沙烏地阿拉伯基地的「狂風」GR.1

1991年波斯灣戰爭時期的皇家沙特空軍的「狂風」ADV,由於機載敵我識別系統並不配套,英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的防空型「狂風」只承擔沙烏地阿拉伯領空的防空任務,加上聯軍很快就將伊拉克空軍擊潰,因而沒有同伊拉克空軍飛機交戰的機會

1998年在科威特上空進行空中加油的「狂風」GR.1A,在當年年底的「沙漠之狐」行動中,皇家空軍的「狂風」參加了戰鬥

德國空軍的「狂風」ECR,在1999年「聯盟力量」行動中,德國空軍使用該型號進行了德國空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首次實戰行動

在2003年「自由伊拉克」行動中,皇家空軍損失了1架「狂風」GR.4

2011年「奧德賽黎明」行動期間正準備起飛的皇家空軍的「狂風」GR.4

2014年駐阿富汗坎大哈的皇家空軍「狂風」GR.4

義大利空軍的「狂風」IDS,除了參加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之外,義大利空軍的「狂風」還參加了1999年的「聯盟力量」行動、巴爾幹禁飛區任務、阿富汗巡邏任務以及2011年的「奧德賽黎明」行動等

正在起飛的皇家沙特空軍的「狂風」IDS,這些「狂風」多次對葉門進行空襲行動

推薦閱讀:

從日本官方報告看中國科技實力——全球進入中美科技時代|寧南山
11.7良庫活動|一場沒有鎚子只有情懷的鎚子手機新品發布會
國產手機哪個質量最好?

TAG:军事 | 飞机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