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粉絲角度講,《那年花開月正圓》才是《甄嬛傳》傳承者

文/滿囤兒

囤兒的家庭是一個典型的「甄嬛粉絲之家」,雖然囤兒的媳婦和丈母娘沒有一般粉絲的那種燒錢舉動,但無論哪年哪台,只要重播《甄嬛傳》她們就會看;每逢電視台播新劇,無論其類型、題材、風格、定位,統統拿來和《甄嬛傳》比較,並感嘆「拍得不如《甄嬛傳》」。這種心理已經體現出嚴重的「粉絲向」。那,在《甄嬛傳》之後,對於這倆粉絲而言,唯一能夠被接受的新劇是哪部呢?出乎囤兒的意料,竟然是目前在江蘇衛視幸福劇場熱播的《那年花開月正圓》。

可能有人會說,這並不意外啊,畢竟《那年花開月正圓》也是由娘娘孫儷主演的嘛。甄嬛粉絲接納起來很容易。那你就把事情想簡單了。同樣是孫儷主演的《羋月傳》在她們娘倆那裡可是遭罵的啊。究其原因,既然粉絲是一種心理狀態,那麼他們評判劇集也更多的是從心理體驗層面來的。《羋月傳》雖然延續了《甄嬛傳》的班底並進行了大幅度的升級,但都只做到了「表面文章」。在粉絲心理體驗上,就算是有鄭曉龍+孫儷,《羋月傳》也和其它那些古裝大女主一樣屬於價值不高的跟風作。

迷戀《甄嬛傳》的觀眾,絕不僅僅是迷戀古裝大女主或鄭曉龍+孫儷這種能夠輕易被複制的套路,而是其劇集帶給他們的體驗。因此,雖然《那年花開月正圓》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和《甄嬛傳》八竿子打不著,但它真的讓人再次獲得了《甄嬛傳》曾經帶來的追劇體驗,對主人公的喜愛、關心,對故事背景的揪心。還有劇集傳達出的文化氣息,雖然從宮廷文化變成商場文化,但是這種文化勁兒才是觀眾認可的逼格啊。

再來說孫儷,甄嬛這個角色那麼成功,一方面是角色本身很豐滿,另一方面是孫儷的甄嬛打破了她自己的傳統形象。觀眾看到的是孫儷的演技,是一種觸摸到了「活物」的交心感。羋月延續了甄嬛的影子,角色不可謂不成功,但觀眾並沒有看到一個全新的孫儷。《那年花開月正圓》就不一樣了,孫儷飾演的周瀅渾身上下江湖氣,大咧咧的做派能令甄嬛的老觀眾們嚇掉下巴。這又是一個全新的孫儷,又是一個演技爆發、突破印象的孫儷。囤兒在和家人一起看劇的時候,聽到她們倆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孫儷演得可真好。

國內影視創作者的原創力很低,其中一個根源便是對成功經典的分析深度不夠。當你對經典的成功分析只停留在表層,那你在學習、借鑒後所創作出的作品,很可能顯得特別「跟風」。只有你能深入到經典給人帶來的體驗層面,才能借另外一個殼、另外一些套路來實現經典傳承。不知道《那年花開月正圓》是真的挖到了《甄嬛傳》的深層經驗,還是誤打誤撞,反正它真的是目前市面上對《甄嬛傳》觀劇體驗傳承最好的作品,沒有之一。


推薦閱讀:

徐浩峰武行三部曲之三《師父》

TAG:那年花开月正圆 | 孙俪 | 影视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