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也玩人工智慧?假噱頭還是真科普?

文 | 前方智能 伐木丁丁

這兩年,人工智慧可以說是越來越火熱了。

如果說幾年前的人工智慧還只是出現在象牙塔論文或者各大科技會議中的高深辭彙,那麼現在其可以說是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得益於兩次人機大戰,這兩年來有關人工智慧的新聞可以說是一波又一波襲來,現在普羅大眾如被到人工智慧多少也會表示有所耳聞。

這不,如今都有幾檔綜藝節目也打著人工智慧的名號要上檔了。

但,這些節目真的是認真在科普或講解人工智慧嗎?還是各大節目組只是蹭了個熱點,想要博眼球?抑或是相關企業想要趁機宣傳一波?

帶著這些疑惑,我們調研了目前電視上現有的幾檔與人工智慧相關的綜藝節目。結果如何?讓我們接著看下去。

湖南衛視《我是未來》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由湖南衛視出品、中國科學院特別支持的科技節目《我是未來》。

這檔節目2017年7月30日起每周日在湖南衛視播出,從節目宣傳上來看其號稱「展現酷炫AI黑科技的科技演講綜藝秀」,涵蓋無人機、智能跑車、生物醫藥、柔性技術、仿生技術等諸多領域。

從目前已播出的節目來看,智能君認為節目請的嘉賓還算靠譜。

其他與人工智慧關係不大的領域先暫且擱置,智能君在此想提下兩位嘉賓:

一位是來自科大訊飛的首席科學家胡郁博士,另一位是來自曠視科技(face++)的聯合創始人印奇。

兩位科技界大咖都算是AI領域內的熟面孔,也經常參加各大科技峰會,在節目上可以說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

科大訊飛胡郁 ——語音識別、同聲傳譯

只要動動嘴,語音便能瞬時轉化成文字,並實時進行外語翻譯。

在節目中胡郁博士一邊演講,大屏幕上一邊精準地將其演講的內容變成文字展現了出來。不僅有與語音相同的中文出現,在中文的下方還有「同聲傳譯」的英語翻譯。

如果有參加過相關行業大會的讀者對此應該不會陌生,這裡採用的是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和實時翻譯的人工智慧技術,這項技術目前在各大平台的識別率均不低於90%。

而這些技術在節目中以這樣的方式展現出來,對於觀眾來說其實是相當有震撼力的。這不僅是企業實力的一種體現,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向觀眾進一步普及了語音識別和實時翻譯這項技術。

曠視科技印奇——人臉識別:

在節目中印奇主要展示了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別技術,作為為支付寶的刷臉支付提供技術支持的曠視科技,印奇的團隊可以說開發出了世界上最頂尖的人臉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概率為97.27%。後面展示的天眼系統,不僅展現了企業自身實力,而且也是向觀眾進一步普及了人臉識別這項技術。

中央電視台《機智過人》

另一檔則是由中央電視台和中國科學院共同主辦的人工智慧挑戰類節目《機智過人》。

既然是主打人工智慧節目,而且在國家電視台播出,標準就得相對要設計得高一點。從節目宣傳來看,節目主要的目的是:

普及人工智慧前沿科技知識,展現我國人工智慧發展水平,讓觀眾充分感受到科技給生活和未來帶來的影響。

這個從嘉賓選擇上可以大概看出來,節目主要嘉賓包括:

  • 圖靈獎得主、世界著名計算機學家姚期智
  • 人工智慧領域專家、中科院深圳先進院認知中心主任張建偉
  • 80後中科院博導、北斗導航衛星定位系統科學家徐穎
  • 世界圍棋冠軍、曾對戰人工智慧Alpha Go的棋手柯潔

目前已經播出的第一期節目展示的也是人臉識別技術,山東省公安廳首席模擬畫像專家、國際科學鑒定協會畫像專家林宇輝將作為最強人類檢驗員出場,與頂尖人臉識別人工智慧項目雲從科技「御眼重明」進行兩輪比拼。

比拼分為兒童圖像/視頻近景模糊、遠景模糊、遠景高糊三個難度等級。識別、還原節目組給出人臉圖像只是比拼的環節之一,最終目的是通過還原的人像。

整體看下來,智能君感覺人機比拼只是一個形式,可以說是為了將趣味性和科學性結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過去科普節目的高冷乏味。

江蘇衛視《最強大腦》

提到人機大戰,可能會有不少人想到年初曾在《最強大腦》上亮相過的百度「小度」機器人。(當時吳恩達還是百度首席科學家,嘖嘖嘖)。

作為搭載百度大腦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小度」,該場比賽主要是其挑戰最強大腦的名人堂選手。

在第一輪比賽中,小度和人類選手需要通過分析照片中出現的幼年人臉,來識別出現場20年後的成年人,面對雙胞胎識別這一難題,小度精準識別,以72.99%—高於第二張0.01%的識別率成功鎖定目標,而名人堂王峰則1:0落敗。

在第二輪比賽中,小度和王峰面對照片中出現的人數眾多、現場實時照片傳輸、現場攝像機捕捉晃動、燈光干擾、化妝、微整形等影響,頂住壓力,表現同樣優秀,在30張共近千人臉的小學畢業照中成功選出了主人公。

經過兩小時的鏖戰,「小度」憑藉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深厚積累,以3:2險勝人類最強大腦代表王峰。

不少觀眾在感嘆之餘也對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產生了強烈的好奇,這從某種程度上對AI領域而言其實是一件好事。

結語

過去這兩年年,隨著人工智慧關注度達到頂峰,人機大戰不斷上演。而綜藝節目加上人工智慧元素,確實增強了節目的趣味性。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欄目組也是在博眼球蹭熱點,讓節目有看點,增加趣味性,吸引觀眾的眼球。但捫心自問下,如果沒有這些節目,真的會有大眾去關心人臉識別、圖像識別、語音識別還有深度學習究竟是什麼嗎?真的會有人去看相關的科普文章或是更艱深的學術論文嗎?

如果這些節目真的能做到如其所說的科普人工智慧相關知識,那麼智能君認為還是值得鼓勵的。

畢竟當下有不止一路人馬在各種鼓吹AI威脅論,甚至於誇張到AI滅世論,一些對人工智慧了解不深的觀眾很有可能會被誤導。倘若這些節目真能如其所說用一些有趣且門檻較低的方式向大眾傳播了這些知識,能讓更多人云亦云的群眾對人工智慧多一份了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想收穫更多AI、科技資訊,歡迎在微信關注前方智能(qianfangAI),或者搜索我們的網站:前方智能丨有遠見的人都在看的媒體!


推薦閱讀:

馬雲拋出NASA計劃搞「技術導彈」,掀起互聯網技術軍備競賽?

TAG:人工智能 | 综艺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