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這個猶太戰神,敢孤身殺入阿拉伯陣地!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本文來自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只有這個猶太戰神,敢孤身殺入阿拉伯陣地!地球知識局

本文為我局的第273篇觀察文章

今天我們講講沙龍的故事

文字:Grasimov | 製圖:孫綠 | 編輯:大綠

35年前,一場「惡魔導演的戰爭」(劉亞洲語)在地中海之濱的小國黎巴嫩打響。

這「惡魔」,乃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阿里爾·沙龍(Ariel Sharon,希伯來語:????? ????;);這場「惡魔導演的」戰爭,則被以色列稱為「加利利和平行動」。

《時代》周刊上的沙龍

35年前,有人說沙龍指揮的這場仗,是「明天的戰爭」,而同年進行的馬島戰爭,則是「昨日的戰爭」。

35年前,同樣是軍人出身,同樣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兩場賭局,大洋一端的加爾鐵里賭輸了,輸的片甲不留;而沙龍則賭贏了,雖然名裂,卻留有完身,更為自己的祖國和軍隊賺足了籌碼。

軍人間的差距緣何如此之大?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一起看看沙龍的傳奇生涯。

沙龍的祖國——以色列

熱衷抗命的軍人

1928年2月26日,沙龍出生在特拉維夫附近一個叫做莫沙夫的村落。他的祖上生活在白俄羅斯,因此沙龍身上也具有部分斯拉夫人的性格特徵。

他的父祖輩,都是有著狂熱猶太理想的復國主義者,這讓沙龍的意識形態受到了深遠的影響。

青年時期,沙龍就報名參軍,成為了以色列特種部隊鼻祖「哈迦納」的成員,並很快成為了偵察連連長。

他骨子裡的桀驁不馴,開始在軍營里得到展現。

第一次中東戰爭後,阿以雙方開始了漫長的對峙期。有一次,阿拉伯軍隊虜獲了兩名以色列士兵,以軍指戰員一時手足無措。唯有沙龍二話不說,乘吉普車冒著槍林彈雨抓走兩名阿拉伯士兵,然後揚長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阿拉伯人。

幾天後,兩軍交換俘虜,問題解決。

時任以軍總參謀長的摩西·達楊並未因沒有請示上級擅自行動處分沙龍,反而嘉獎了他,並在不久後任命沙龍為以軍第一支空降部隊——202旅的旅長。

獨眼將軍

摩西·達楊

從連長到旅長,沙龍僅用了不到五年。28歲就擔此重任,更助長了沙龍桀驁不馴之風。

很快他的性格就讓以軍付出了代價。

兩年後,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為爭取戰場主動權,以軍參謀部決定派202旅前往「西奈心臟」——米特拉山口。

米特拉山口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到達山口後,沙龍多次請求佔領山口,但遭到上級拒絕。上了頭的他擅自派兩個步兵連進入了山口。

不料,埃及軍隊在此設伏,部隊陷入了埃軍的包圍圈中,進退維谷。

但擁有斯拉夫人血統的沙龍,在此關鍵時刻展現了斯拉夫民族特有的戰爭藝術——「反衝擊」。

關於斯拉夫人的反衝擊

《博羅季諾》

他孤注一擲,在狹長的山谷地帶投入了全部兵力,最終奪取山口,並一路向西,成為第一個抵達蘇伊士運河的以色列軍人。

儘管書寫了歷史,沙龍卻因擅做主張使部隊損失慘重,隨即被罷免了旅長一職。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而沙龍骨子裡那揮之不去的「桀驁不馴」,讓他可以真正「跳出一隅看世界」。在軍人的軍事思維之外,沙龍總是有著神來之筆一樣的視野。

進攻就是防守

長期以來,世人皆以為沙龍是一屆莽夫、甚至是「屠夫」。

沙龍以部隊主官的身份參加了五次中東戰爭的四次,幾乎次次都有屠殺平民的不良記錄。他的蠻橫強勢、嗜戰成性帶給了他「屠夫」和「推土機」的綽號。

這作為一個事實沒有錯,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同時是一個天才。

作為前線指揮官,沙龍最擅長抓敵人的軟肋。第三次和第四次中東戰爭,沙龍的裝甲師屢屢依託高速機動能力,通過埃軍結合部直插後方。隨之就在埃及本土攻擊防守薄弱的城市,堪稱現代版圍魏救趙。

第三次中東戰爭(六日戰爭)

埃及損失慘重,喪失西奈半島

而從前線退居幕後,沙龍的大局觀、大勢觀更是展現的淋漓盡致。他的高瞻遠矚在第四次與第五次中東戰爭時展現的尤為徹底。

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佔領了西奈半島,從而開啟了「守成模式」:

進攻方面,不再有大規模作戰行動,代之以小規模襲擾來消磨阿拉伯軍隊的鬥志;

防禦方面,傾注了大量資源,在時任總參謀長哈伊姆.巴列夫的主持下、耗資三億美元修建了長達170公里的「巴列夫防線」。

蘇伊士運河東岸的巴列夫防線

沙龍(右)與巴列夫商討軍情

以軍高層對修建防線基本予以支持,包括國防部長達楊,唯一的反對者是沙龍。

「巴列夫防線是毫無作用的擺設」,他說。

在沙龍的戰術辭彙中,沒有「防禦」的概念——他的指揮字典里,只有攻擊、攻擊、再攻擊。

但位卑言輕,最終巴列夫防線還是建成投入使用。結果,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開戰之日,埃軍用高壓水泵沖毀了防線的沙堤。3億美元建成的巴列夫防線僅5小時就宣告失守。

第四次中東戰爭(十月戰爭)

在初期被埃軍一戳就破的巴列夫防線

沙龍的異見,在戰場上成真了。人們終於意識到,對以色列來說,「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到了1982年,沙龍成為了以色列的國防部長。儘管埃以當時已實現停火,但敘利亞軍隊駐紮在黎巴嫩,不時外出騷擾。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更是依託黎巴嫩這個基地對以色列本土實施游擊戰,讓以軍高層頭疼不已。

黎巴嫩雖然小

但卻是敘利亞和巴解組織

襲擊以色列的一個替身

沙龍的對策,就是進攻黎巴嫩,把敘軍和「巴解」都趕出去,一石二鳥。

又是一片反對之聲,以色列建國30年,年年打仗;《戴維營協定》簽署後,以色列與埃及和解,沒有人再想打仗了。

貝京、卡特和薩達特在協定簽署現場

但在沙龍看來,這無疑是絕好的、一勞永逸解決以色列心腹之患的好機會。

觀大勢,當時以色列的戰略形勢如下:

此前的主要對手埃及已經退出戰場。儘管主張議和的埃及總統薩達特剛剛死於刺殺,但這導致埃及國內宗教極端勢力猖獗、局勢動蕩,新上任的總統穆巴拉克無暇東顧。

無暇東顧的穆巴拉克

以色列的另外兩個大敵——伊拉克和伊朗,正斗得不可開交。而兩伊戰爭又讓阿拉伯國家集體捲入被迫站隊,阿拉伯世界內亂還搞不定。

要面對的對手,只剩下敘利亞和「巴解」這兩個輕量級對手。

打敗敘利亞,中東再無敵手

前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每次都要面臨「以一敵多」的窘境,還能不落下風;這次只需「以一敵二」,勝利幾乎就在眼前。

縱使敘利亞有蘇聯軍事顧問團的支持,但囿於阿富汗戰場和越南方向的掣肘,蘇聯已不能分出更多的精力關注中東地區。

蘇聯老大哥已經顧不過來了

何況,阿富汗這個關口打不下來,蘇聯進一步染指中東是完全不現實的事情。

當然,沙龍面對的一部分阻力來自軍方內部,他們忌憚敘利亞在貝卡谷地部署的SA-6地空導彈——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一百餘架以軍戰機被這種導彈擊落。

但沙龍看清了蘇式防空體系的巨大漏洞——過度依賴地面指揮控制,體系之僵化有如蘇聯的政治體制一斑。

因此,沙龍在為期一年半的準備期中,早已備好了針對敘利亞防空系統的打擊預案。

在前線,這位國防部長在甚至帶人孤身驅車前往黎巴嫩首都偵察,以親眼所見撰寫了可行性報告。

在內閣,他力排眾議,在一片反對聲中堅持出兵黎巴嫩。

沙龍與貝京同期出現在

《時代》周刊封面,

職務較低的沙龍排在了貝京的前面

最終,這一次以色列軍政高層選擇相信沙龍,借著以色列駐英國大使什洛莫·阿格夫遇刺身亡的「東風」,以軍於1982年6月6日挺進黎巴嫩。

沙龍介紹戰局

軍人?戰略家?

6月8日,以空軍突襲了敘利亞位於貝卡谷地的SA-6導彈基地,前後摧毀了25個SA-6導彈連,擊落敘利亞82架殲擊機,掃除了以軍進入首都貝魯特的最後一道屏障。

經過兩個月的苦戰,1982年8月21日,元氣大傷的「巴解」撤出黎巴嫩,以軍作戰任務達成。

深藏黎巴嫩的貝卡谷地

進攻黎巴嫩,是一場豪賭,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但以色列終於永久驅逐了敘利亞軍隊和巴解,「近憂」暫告解除。

那一年,大洋遠端阿根廷的加爾鐵里也下了一盤賭注,但和沙龍相比,加爾鐵里在戰術素養、戰略修為上都差得遠。

關於加爾鐵里為什麼失敗

《馬島戰爭的豪賭》

同為軍人,素質和能力天差地別,結局自然也是大相徑庭:

加爾鐵里被送上軍事法庭收審;沙龍雖因戰爭中以軍犯下的屠殺罪行而被解職,但很快便重回政壇,擔任「不管部長」。

自立國以來,以色列政界就有「退伍軍人參政」的傳統。歷任以色列總統、總理,除少數幾人外(如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的總理果爾達.梅厄夫人),幾乎都擁有光輝漫長的軍旅生涯。

沙龍也不例外,強敵環伺的以色列似乎就是需要這樣的「軍人戰略家」來把握航向,縱覽大勢。

在政壇上的沙龍,此後也會不斷展現他優秀而激進的戰略思維。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推薦閱讀:

巴爾扎尼一擲「族運」的大豪賭——伊拉克庫區「獨立公投」縱覽
從《薩巫頌》看伊朗文化
理解中東亂局根源,不可不知的部落因素
北敘利亞戰紀④:保衛羅賈瓦解放區(2013年)
淺析伊朗「巴斯基民兵」

TAG:中东 | 沙龙中东政治家 | 阿拉伯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