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西非:非洲傳統手工業漁民之困
位於非洲大陸最西端的塞內加爾,國土面積196,712 平方公里,接近於中國陝西省的面積。塞內加爾是農業國家,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70%以上。長達531千米的海岸線孕育了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不僅為這裡的人提供了70%的動物蛋白來源,也是當地手工業漁民的主要生計來源。
而漁業則是塞內加爾的第一大創匯產業和第二大就業產業,全國就業人口中約有15%從事捕魚業——而在整個西非,這一比例接近25%。
塞內加爾當地約有10萬漁業從業者,其中只有10%在外國遠洋漁船、合資運營及本土的大型工業漁船上工作,剩下的90%都是手工業漁民, Youssou Diouf就是這9萬人中的一員。
2016年7月15日凌晨,塞內加爾最大的漁港Joal Fadiout。手工漁船船長Youssou Diouf和他的漁民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正在靠岸。這種傳統的「靠海吃飯」的勞作方式十分依賴季節和天氣,每當遇上天氣不好的日子,Youssou Diouf就會像這樣深夜裡才能回到岸邊。?Yuyang/Greenpeace
Youssou Diouf今年38歲,從15歲就開始出海打漁。信仰伊斯蘭教,和他的妻子一起養育了4個兒女,出海捕撈沙丁魚的收入是他全家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從事手工漁業23年到現在,他已經成為一個擁有自己的漁船和幾十名船工的手工業船長。
2016年7月15日晚上8點,夜幕降臨,Joal Fadiout的岸邊卻顯得比白天更加熱鬧。當地的手工業漁船陸續從海上歸來,漁民們忙著把捕撈回來的鮮魚運送到岸上,賣給等待收魚的各路商人。當地的漁民以捕撈沙丁魚為主,他們以這些魚為食,更以這些魚為生。在塞內加爾,據估測每年人均的魚類消耗量約為26千克,遠多於16千克的全球平均值。除了食用,漁民的漁獲也會賣給當地和鄰國的工廠,用於製作魚粉。?Yuyang/Greenpeace
晚上11點,船長Youssou Diouf(右一)正在跟一位漁民交談當日的漁獲。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當地豐富的漁業資源吸引了歐、美、俄、中等越來越多的外國工業漁船來到西非,這些工業漁船的捕撈能力和技術都遠遠超過傳統的手工業方法,導致當地的漁業資源不可避免地減少;另外,手工業漁民的漁獲量還取決於季節、天氣狀況等自然因素。?Yuyang/Greenpeace
見到Youssou Diouf的那一天,他正在Joal Fadiout漁港處理當天的漁獲。天氣不好,他直到凌晨才回到岸邊,回到家中已經是凌晨1點多。他先讓跟隨自己出海捕魚的漁民吃晚飯,之後才打著手電筒,獨自一人吃晚飯。飯後,他又獨自一人在家裡坐著休息了一會,5個小時後,他又要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凌晨1點,Youssou Diouf在家吃晚飯。?Yuyang/Greenpeace
23年的打漁生活在Youssou Diouf身上留下了許多印記,最明顯的印記莫過於因為常年拉漁網在雙手上留下的傷痕。?Yuyang/Greenpeace
凌晨1點, Youssou Diouf坐在自家房間內。這個看上去似乎有點「家徒四壁」的家代表了當地中等收入水平的人家的生活水平。?Yuyang/Greenpeace
第二天,Youssou Diouf掌著舵,帶著2艘漁船和40多個漁民再次出海。這是典型的塞內加爾手工漁船,除了馬達和用於返航導航的GPS之外,再也沒有其他任何現代化的設備。一直以來,當地漁民都保持著一種傳統而原始的作業方法:這種方法一般需要2艘漁船結伴出海,由40-80位漁民相互配合完成捕撈工作。這兩艘漁船大小有別,較小的漁船大約16-18米長,負責撒網;較大的漁船通常18-21米長,承重約16-25噸,主要負責裝漁獲。
早上8點半,Youssou Diouf(後排)正在掌舵,從Joal Fadiout出海捕魚。作為船長,Youssou Diouf的職責是負責掌舵和開船,並指揮船上的漁民捕撈作業。過去,手工業漁民們基本上在岸邊就可以完成捕魚作業,但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外國工業漁船來到這裡,完全不對等的捕撈能力導致這些手工漁民需要去到離海岸線越來越遠的地方才能捕撈到魚。Youssou Diouf一般會去距海岸40公里左右處捕撈,這意味著他們要在清晨出發,開船2小時左右才能到達捕撈地點。?Yuyang/Greenpeace
正式的捕撈開始之前,Youssou Diouf船上的漁民正在修補漁網,塞內加爾當地漁民主要採用傳統的手工業捕撈方式,採用手工方式修補漁網是他們的日常工作之一。除因正常的捕撈作業造成的漁網破損,漁民們近年來還面臨著漁網被工業漁船破壞的問題。根據綠色和平2014年的數據統計,塞內加爾共有執漁業執照的工業漁船111艘,其中既有掛外國國旗作業的漁船,也有以合資形式掛塞內加爾國旗作業的工業漁船。?Yuyang/Greenpeace
捕撈時,首先較小的漁船開船撒網,讓漁網在水下40米左右的深度形成一個周長約500米的圓形,然後隨船出海的4-5個少年會跳入水中用力拍打水面,同時船上的船員一邊唱著船號、一邊用木頭用力敲打船幫,通過模仿魚在水中的活動和製造聲音的方式,吸引儘可能多的魚游進撒網區域,最後再由船上的漁民人力收網,整個過程一般持續40分鐘至1個小時。
Joal Fadiout漁港,13歲的Amath(左一)正在漁港岸邊招攬生意。因為經濟條件不好,未成年工人在這裡很常見,他們除了在岸上幫助大人對漁獲進行挑揀和分類,也常常跟著漁船出海捕魚,與成年人們一起面對海上的各種風險。?Yuyang/Greenpeace
當天出海,Youssou Diouf的漁民們總共下網3次,前兩次的漁獲都比較少,只有最後一次才捕到了相對較多的魚。?Yuyang/Greenpeace
Youssou Diouf說,這「靠海吃飯」的營生正在變得越來越難。以前他們直接在岸邊就可以捕魚、後來最多出海十幾公里作業,就能獲得滿意的漁獲。而現在,他們的船至少要行駛2個小時以上、去到遠離海岸線40公里的區域去捕魚、每次出海下網3-4次,可漁獲卻還不如從前,最差的時候甚至一周都沒什麼收穫。
中午12點半,漁民們第二次收網。除了漁船配備的馬達和用於返航導航的GPS,這種漁船上再也沒有其他任何現代化的設備,所有的工序都保留著最傳統的模樣。常年的打漁工作塑造了漁民們結實健壯的身體。?Yuyang/Greenpeace
中午1點剛過,兩艘漁船上的漁民們相互配合準備收網。?Yuyang/Greenpeace
漁民正在把已經收起的網連同漁獲一起拉回到漁船上。?Yuyang/Greenpeace
出海40公里以上捕魚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跟著Youssou Diouf出海的那天,我們早上6點從Joal Fadiout出發,先是連續航行2個多小時到達捕撈地點,然後開始下網、捕撈、收網。前兩網的漁獲都不太令人滿意,不僅沙丁魚的數量少,個頭也都不大。
第二次上網之後,漁船上的漁民正將這次捕獲的沙丁魚裝船。出海一次,他們大約會下網3至4次。?Yuyang/Greenpeace
由於離岸遙遠,漁民們一天的飲食都在船上解決。中午吃過法棍麵包之後,為了得到更好的收穫,Youssou Diouf決定開船去找另一個捕撈點,終於,第三網的漁獲有了起色。下網四次之後,船員們用剛剛捕撈的沙丁魚做了烤魚當晚飯,並決定飯後開始返航。
工作間隙,Youssou Diouf 正在吃法棍麵包。?Yuyang/Greenpeace
晚上6點,漁民正在將一條烤魚扔給夥伴。?Yuyang/Greenpeace
晚上6點,漁民們以烤魚作為晚飯。?Yuyang/Greenpeace
天色漸濃,所有人終於返回到Joal Fadiout,開始處理漁獲。每次出海的漁獲多少直接影響著漁民的收入和生活:船上的漁獲賣掉後,除去用於船舶使用的成本,餘下的錢會分為四份,三份歸船長,一份由船員們均分。這些漁獲不僅是漁民們的主要收入,更是這個國家居民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
晚上7點,Youssou Diouf和他的漁船回到了港口,正在岸邊和船員交談。?Yuyang/Greenpeace
至於為什麼手工業者捕魚變得越來越難,Youssou Diouf覺得這和來到塞內加爾捕魚的外國工業漁船有關。
西非是世界最後僅存的漁業資源豐富的幾個漁場之一,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當地豐富的漁業資源吸引了歐、美、俄、中等越來越多的外國工業漁船來到西非,而西非各國政府也利用這個資源優勢,通過向國外船隊出售入漁權來「創收」。根據FAO 2014年的估計,該收入來源為整個非洲大陸產生了每年大約4億美元的收入。FAO的報告同時估計理論上,如果非洲各國的國家船隊能夠依靠自己力量捕撈同時出口漁獲可以產生約33億美元的收入(8倍於目前的收入)。
外國工業漁船無論是捕撈能力還是技術水平都遠遠超過傳統的手工業方法,使得西非當地的漁業資源快速減少,再加上西非各國漁業管理體系的不完善,各種類型的IUU(Illegal, Unregulated and Unreported)漁業活動和過度捕撈幾乎導致當地手工漁業的崩潰。
漁民Madou Lamine Thior正在岸邊和夥伴告別。?Yuyang/Greenpeace
分別的時候,Youssou Diouf船上的漁民之一、現年44歲的Madou Lamine Thior告訴我們,他已經從事手工漁業24年了,但他希望有一天,能去外國人的大船上工作,因為能賺到更多的錢。
[1] 數據來源: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3年人類發展報告》
推薦閱讀:
※「窮游錦囊系列知乎 Live」—— 摩洛哥不下線「直播15天」
※傳音靠功能機在非洲擊敗三星,現在轉型是關鍵
※非洲迦納見聞錄
※漫畫 | 天氣太熱,大汗淋漓,渾身濕透!想知道這裡面的小秘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