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晉衡

周王壬臣於公元前618年正式即位為周天子。第二年秋七月,卿士蘇子與魯侯興在女栗會盟。賀天子新立。公元前613年,周王壬臣去世,謚頃。頃王身後,子班繼立。

在周王班的支持下,釐王之孫、卿士王孫蘇欲取太宰周公閱之位而代之。政爭影響了朝局,以至於王室都沒有向各方諸侯發出頃王駕崩的訃告。

周王班無力左右局面的發展,事情鬧到諸侯之長晉國那邊。於此之際,周王班或是自知理虧,放棄了對王孫蘇的支持,反而使卿士尹氏、大夫耽啟到晉國去表達對周公閱的支持。趙盾從中調停,平息了雙方的爭端,使二人各復其位。

同樣是在公元前613年,秋七月,中國為世界留下了一條「有星孛入於北斗」的記錄。這是人類對哈雷彗星最早的記錄。周內史叔服甚至於還據此對宋、齊、晉三國的變亂做出了預測。

齊國公子商人為奪君位,殺害了齊侯舍。齊侯舍的母親子叔姬是魯國宗室所出,魯國見此情境,希望能夠將子叔姬接回魯國生活。由於這一想法於禮有違,因此很難通過正常的外交途徑獲得解決,於是,魯國便希望周王室從中發揮作用。

前613年,魯國公子遂來到王廷,請求周王班以天子名義向齊國求歸子叔姬。這一年的冬天,卿士單伯奉周王之命赴齊。齊侯商人對於魯國欲借天子威名挾制自己的做法十分反感,非但沒有順遂他們的想法,索性將天子使臣單伯扣留在齊國。繼而,齊侯乾脆將子叔姬抓起來,將自己對魯國這一行為的厭惡與反感充分表露出來。

魯國見周使亦為所執,無奈之下,同樣只得求助於諸侯之長晉國。前612年春,魯國正卿季孫行父出使晉國。在晉國的影響下,齊國最終同意了單伯所請,釋放單伯,並請單伯親自到魯國去將此事告知魯侯。至於此,這事情卻還沒有完。這一年的秋天,齊國竟興起兵鋒,抵於魯國西境。季孫行父只得再次求助於晉國。晉國遂大會諸侯,謀劃以兵治兵,討伐齊國。齊國見晉國勢大,自知難勝,便向晉侯進獻大量財賄。於是,雙方未起戰端,晉侯罷兵還師。周曆十二月,齊國終於接受天子敕命,將子叔姬送歸魯國。

兩年後的秋天,王子帶後人,大夫甘歜趁戎人酒醉,在邥垂擊敗了戎人。歜,音觸;邥,音沈;邥垂,在今洛陽南。其後,晉國大夫詹嘉奉晉侯之命居間調停,平息了因之而引起的仇怨。天子亦使卿士單朝前往晉國以示感謝。

前607年九月二十六日乙丑,晉侯夷皋為趙穿所殺。其後,趙穿迎立在周為質的公子黑臀。

公元前607年周曆冬十月六日乙亥,周王班去世,謚匡。其弟瑜立。

周王瑜元年春,周王瑜便打破天子七月而葬的成法,將兄長周匡王早早下葬。

楚子旅勢頭正盛,借討伐陸渾之戎,兵抵洛水,在周境陳兵示威。陸渾之戎,在今河南嵩縣、伊川左近,其稍北即至周境。依郊勞之禮,周王瑜命大夫王孫滿代表周天子慰勞楚軍將士。楚子向王孫滿詢問具有強烈政治象徵意義的國之重器——鼎的大小、輕重,其代周而為天下主的野心暴露無遺。王孫滿以「在德不在鼎」為核心的一番巧妙回應,令楚子知遠未至於可取周而代之時,遂罷兵而歸。

前603年的夏天,新君周王瑜遣大夫子服代表王室求娶齊國公室女子,擬以其為周后。其冬,卿士召伯之子襄依禮代表王室至齊國迎接王后。

前600年春,周王瑜遣使赴魯國,示意魯侯遣使朝聘天子。夏,公孫敖之孫仲孫蔑前往京師聘訪天子。天子認為魯國知禮,對仲孫蔑予以重賞。翌年秋,周王瑜更使王子季子訪問魯國,作為仲孫蔑之訪的回訪。季子向魯國的各位大夫分送財物,發現季孫行父、仲孫蔑居高位而謹守節儉作風;叔孫僑如的地位不如季孫、仲孫兩位大夫,作風卻反而更趨奢侈;東門子家地位更低,卻最為奢侈。歸周后,季子將其所見告予天子,並大膽斷言,只有季孫、仲孫能夠維持其地位,另外兩位大夫將會很快敗亡,以東門子家之地位與所作所為,他不會有機會侍奉第二位魯侯,比他稍好一些的叔孫僑如,則將在下一代魯侯統治期間陷於敗亡。其後,季子之語皆有應驗。

公元前594年六月,先前爭政的王孫蘇再生事端,這一次則是與召氏、毛氏兩卿士爭政,並使王子捷將召伯、毛伯衛殺害。召伯之子襄襲其父位繼立。

秋,季子再下斷語。其時,晉侯獳新滅赤狄潞氏,趙同奉晉侯命入朝獻俘,態度有所不敬。季子直言其十年內必遭大禍。後,趙同全家被殺,其年距此,亦僅十有一年而已。

前593年夏,成周用以習射講武的台閣——宣榭,發生了人為引起的火災。

這一年的冬天,晉侯再次出面調和周王朝諸卿士間的矛盾。士會奉晉侯之命至於王廷,周王瑜以享禮相待,周大夫原公佐天子主持儀式,以殽烝之禮相待。有肉的骨頭,即為殽;在祭祀及宴會活動中殺牲置於載牲器俎中,即為烝。殽烝,也叫折俎,是將牲體折斷骨節置於俎中。以今日眼光觀察,基本可以認為與排骨相類。殽烝的關鍵之處在於,是可以被參與宴會的賓主所真切食用的,這與若干其他形式的宴饗禮儀有所不同。士會認為王室宴饗禮儀中不應折斷牲體,便私下向原公詢問待其以殽烝的緣由。周王瑜了解後,親自向士會做出解釋,指出王室禮法有著繁密而嚴格的規制,對於不同的接待對象適用各異的禮法,房烝之禮不將牲體折斷,也不用作切實的食用,只是形式上的擺置,且針對的是各國諸侯,士會為卿,依禮以殽烝待之。士會歸晉後,著手修訂晉國的禮儀規範。

前590年春,季子認為自晉國調停周戎關係後,雙方相安無事,戎人必不設守備,這是再次擊敗戎人的良機。叔服以為這樣既背於政治道義,更是對大國晉國的不尊重,不會收穫理想結局。季子不予採納,執意進擊茅戎,其地乃今河南省濟源市西。三月十九日癸未,周王室的軍隊在茅戎徐吾氏聚落被晉軍擊敗。這一年的秋天,周廷將此事告於諸侯。

前589年冬,晉侯使大夫鞏朔將對齊國戰爭中的戰俘進獻天子。周王瑜選擇不在公開場合接見鞏朔,僅遣單朝辭謝所獻之俘,同時表達了三點意見,一是獻俘之禮,僅針對邊蠻之國,對中原國家,不應獻俘;其二,獻捷之使,應以王室所命卿士為宜,鞏朔為晉國自任屬臣,於周王室無政治身份,使周不妥;其三,王后齊出,齊國與王室世代婚姻,為親戚之國,對於齊國的軍事行動,應當是慎重而有所顧慮的。這以後,周王瑜仍以大夫禮降格宴饗鞏朔,並私下予以賞賜,囑其事不合禮,勿留史志。

三年後,即公元前586年冬周曆十一月十二日己酉,周王瑜去世,謚定。

自周頃王元年公元前618年,至周定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86年,周廷經三王33年。其間顯著的趨勢是周廷對政治局面的控制力已經下移至諸侯伯長,晉國雖名義上是代天子行調停之名,但實則是掌握了真切的控制效力。兩番周卿爭政,王不能為,而賴於晉;魯求子叔姬,王不能為,天使反為所執,而賴於晉;周敗醉戎,仇怨所起,而賴於晉;季子背盟,而為晉敗,告之諸侯,無所迴響;王后母國,亦為晉敗,以致獻俘,尚與私賄。件件樁樁,皆可見周之顯著式微。

單以王廷視角而觀察歷史,我們似乎發現於此之際,進入了一個周廷不與天下的階段。「庄王問鼎」作為這一時期最具象徵意義的史事,同樣也是這一時期王廷變遷的縮影。卿士對於權力的訴求,於此之際顯著於歷史舞台,從晉國的趙盾之周廷的政爭,都可算作萌芽與縮影。

牽涉王廷的政事寥寥,無非是有晉國取代了周王室其時的作用。上述事實,僅是以周廷觀之,因有牽涉而見晉國之力,而各諸侯無預天子徑結晉侯的外交往來,毋寧說更是當時的主流。

士會之事,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出,其時「禮崩」已經開始,以晉之重,尚不知禮,遑論以其主導社會結構。

然而,即便如此,王孫滿所言周之國運尚在,亦誠然也。周頃王、周匡王在位較短暫,周定王相對有了穩定的執政時期。在此時期內,周王室的意識形態尚不缺乏統治力,無論是王孫滿的應對,還是士會歸晉之後的反應,都說明「禮崩」尚在初始階段,未到碎裂無辨的地步。晉國行事,也依舊深知固有秩序之遠未虛塌,明裡暗裡,仍借天子之名。此外,周王室與晉國之間,雖強弱判然,而並不缺少互相制衡的元素。公子黑臀質周,應是當然的默契,而非偶然的現象。鞏朔獻俘,皇皇然的對待齊國這樣一個大國,雖說於周已有顯然的壓制意味,然周定王的「弗見」而「辭」,也算是基本守住政治底線,並作了力所能及的轉圜。

總體而言,在一個似已劃定了的歷史進程里,在目下缺乏更多社會領域或經濟領域數據觀瞻的歷史視角里,單論周定王的個人作為而言,其已算得稱於職守的常人君王了。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的時間制度
【史圖館】中國歷代疆域變化52 嘉靖怠政 南倭北虜
為什麼總說明朝官俸極低呢?官員幾乎都是地主階級,有田有地,還靠俸祿吃飯嗎?俸祿低能有什麼影響嗎?
趙匡胤是如何憑藉「老實人」的標籤上位的?
西藏·吐蕃篇(五)——消逝的女兒國

TAG:周朝 | 东周历史 | 中国古代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