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北京摺疊》,聊聊人工智慧和教育公益 | 專訪郝景芳

郝景芳,1984年生於天津,小說、散文作者。世界經濟論壇文化領袖,《東方文化周刊》專欄撰稿人。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2006-2008年就讀於清華大學天體物理中心,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畢業。2008年7月,郝景芳加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2016年8月,她的小說《北京摺疊》獲第74屆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成為繼劉慈欣的《三體》之後第二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作家。

文學:科幻作家寫的也是人的故事

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他也是首次獲得該獎項的亞洲人,自此有「科幻藝術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開始廣泛為人所知。次年8月,郝景芳的《北京摺疊》又獲得第74屆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她的名字也開始進入公眾視線。

一時之間,採訪、報告、論壇的邀請紛紛向郝景芳襲來,她成為了科幻小說界和大劉齊名的作家,她的文學之路也為人津津樂道,比如在高一的時候就獲得過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

作家郝景芳獲雨果獎獲獎感言_騰訊視頻

但在郝景芳的口中,自己與文學結緣並不是「命中注定」、「一見鍾情」,她甚至說「寫作只是一個愛好」。給她帶來文學啟蒙的是她13歲時遇到的初中語文老師,她帶著學生讀詩讀詞,猜字謎,推薦有思想的書,講評俄羅斯文學,尤其鼓勵學生自由寫作。郝景芳就和班上幾個同樣有寫作熱情的同學一起寫作、互相點評。嚴格來說,她第一次寫小說是在14歲的時候。

郝景芳部分代表作

而她第一次在雜誌上發表作品是在大四的時候。之所以選擇科幻題材,是因為她學的是天體物理,所以寫起來比較容易。

郝景芳前期的一些作品可以看做是她對最喜歡的作家卡爾維諾的致敬,比如《從前有一個小孩》《我的時間》《阿米和阿豆的故事》等,都帶有卡爾維諾的影子。她也很喜歡《小王子》的作者聖.埃克蘇佩里,還有兩個美國的作家:福克納和塞林格。這些大師們都影響了她後來的寫作。

《小王子》作者聖.埃克蘇佩里(左)和伊塔洛·卡爾維諾,義大利當代作家(右)

郝景芳對於自己的成名非常冷靜,對於中國文學在世界上近年的崛起,她的也表現得平和而又謙遜。她說:「文學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領域,它不是關於一個國家的集體水平,而是關於每一個人。文學是關於每個個體,每個作者,每一篇文章。 」

儘管如此,郝景芳依舊筆耕不輟,她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拿出一段時間來寫作,這段時間基本上都是在早上4-7點。除了科幻,她也在嘗試其他題材。今年的目標主要是完成科幻的中短篇小說集,明年希望可以完成一個科幻長篇小說。

很多人說《北京摺疊》沒有那麼「科幻」,反而像一則寓言。在郝景芳看來,科幻不一定要去要超前或者去預測未來,有時候是討論科技的變化對人的影響是什麼。所以有些時候,即使寫的是過時的科技,也可以激起對人類影響的討論。

在她去年寫的一本小說里,討論了關於克隆人這個話題。雖然克隆人這個技術已經被討論了很多年了,但是她仍然認為有寫個題材的必要。科幻小說仍然是小說,它討論的是人的故事。如果要預言未來的科技發展,可以,那就是偏預測類的書,比如說《未來簡史》。但是科幻作家寫的是人的故事。

科技:強人工智慧不會很快出現

作為以科幻成名的作家,郝景芳時常會思考未來科技相關的問題,比如當下大熱的人工智慧話題。

郝景芳對此的看法較為保守。她不是很贊同強人工智慧馬上就會出現。她認為現在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在數據分析上的應用不算特別難,具備機器思考等能力的強人工智慧目前還不太可能出現。

郝景芳在第二屆LIFE教育創新峰會發布會上談AI與教育創新

她給出以下兩點理由:首先在思考方式上,人工智慧的大數據分析學習的思考方式和人類很不一樣。很多時候,人類是在小數據中去抽象把握事物,並且有很強的通識和聯想能力。這些能力都和人工智慧強調的大數據的專業化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包括現在的深度學習也是一種統計式的學習方法,但是人腦的學習方式不是這樣的。

其次還有適應性和可塑性上的差別。人腦的生物特徵讓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可塑性,因此人的想像力很強大。人有自己主觀化的感受,這點是人工智慧沒有的。人類的很多情緒情感,人與人之間、和其他生物之間有許多複雜的聯繫。人與外界聯繫的方式也和人工智慧不一樣:人工智慧是符號到符號的聯繫,人類是主觀的反射之間的關係。

人對於不確定問題的抉擇能力也和人工智慧不一樣,很多時候人工智慧是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但是人很多時候是在兩個同樣好的目標之間作出選擇。這種能力是人工智慧並不具備的。人腦最具有智慧的時刻,就是在決定這些不確定因素的時候。

2017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各領域思想領袖齊聚,又展開了關於「人工智慧是否會帶來的大面積失業」這一話題的討論。在郝景芳看來,勞動取代必定會發生,這是一個客觀的現實。但是相對來講,人類的適應性比較強,可以通過一些適應性的方法找到新的就業機會。

公益:如果想要改變世界,必須要從教育入手

和大部分人不同,郝景芳把人工智慧最大的願景放在教育事業上,她一直專註於教育的公益事業,希望能把人工智慧運用於兒童科技教育中。

「現在師資力量是一個很大的瓶頸,所以我很期待人工智慧教師可以成為我們很強的輔助,給孩子進行初級教育和測試反饋,這樣一來人類教師就可以起到更具有情感溝通和創造性的部分。」郝景芳說道。

郝景芳在新浪「2016年度科技風雲榜」頒獎盛典上談教育創新

沒有像大眾預期的那樣激動,獲得雨果獎的郝景芳從容且淡定。「我覺得這個小說迎合了熱點話題,所以受到很多人喜歡,話題性也很強。」對她來說,獲獎成名讓她最高興的是她可以開始做她一直都想做的公益教育。

事實上,在她剛獲雨果獎的時候,她就發布了旅遊和公益相結合創業項目「童行書院」。童行書院與風光優美的貧困山區的度假村合作,在度假村內設立實體書院;這些書院將會在小假期、長假期通過旅遊活動來盈利,在平時,這些書院就會成為山區貧困兒童接受教育的一個基地。郝景芳說:「我們要做一個企業,但是這是一個公益企業,是一個社會企業。這種企業在國外很成熟但是在國內很少」。

童行書院 與你同行_騰訊視頻

公益是郝景芳自畢業起就有的理想,畢業後她在關注留守兒童的基金會工作了四年。《北京摺疊》給她帶來的關注和資源,她都投入到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的公益教育中了。她目前已經在西部貧困的貴州省和河北的山區都設了一些駐點。她高興地說:「我非常希望能夠通過我現有的能力,通過自己的社會企業去聚集一些資源,因為我覺得社會企業比慈善基金會的力量更強,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8xUzV4YVRiRVFtczlyWElLOTN2SA== (二維碼自動識別)

WePlan童行計劃

此外,郝景芳也非常關注下一代的閱讀問題。她認為雖然文學是一個比較小眾的領域,讀者少對於作者而言並不是什麼很嚴重的事情,但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她仍希望社會整體的文學閱讀氛圍可以更強一些,社會的閱讀氛圍會對下一代兒童的思維產生巨大的影響。

童行團隊前往貴州樓納,組織當地的孩子和晴晴、童行工程師的孩子一起畫畫

「你有沒有耐心去閱讀一篇長篇小說,會決定接下來你對很多事情的認知深度夠不夠。很多時候,文學帶來的對一個人的提升並不是一兩天可以體現的。所以我們希望可以推動一些有深度的文學作品的發展,讓更多人受益。」

作為世界經濟論壇的文化領袖,郝景芳也在積極推進「共享教育」。未來,她將會開啟知識付費的節目,介紹經典文學故事,也通過閱讀小組,閱讀課,寫作俱樂部,以及眾多閱讀相關計劃把更好的內容分享給大眾。她在教育公益上的野心根源於她對教育的重要性的深刻認識。在她看來,想要改變「高收入家庭的教育壟斷「的現象,就要從提供教育資源的機構入手,教育是人人平等的。

採訪 | 張自靈、逯成霖

撰文 | 孟詩琦

------------------------------------------------------------------

轉載請與我聯繫,並註明文章來源

原文鏈接:不談《北京摺疊》,聊聊人工智慧和教育公益 | 專訪郝景芳

來特贊,解決設計創意需求

特贊(www.tezign.com )| 產品策劃 | 貴妃奶黃包


推薦閱讀:

【兩百年間】21世紀的日本金融崩潰事件是如何催生《博鰲協議》的?
每日電訊【2217-11-08】肅殺
當賽博不再朋克,一切都無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三體中伊文斯為什麼不用黑暗森林法則毀滅人類?
每日電訊【2217-06-07】異塵餘生

TAG:郝景芳 | 文学 | 科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