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修行問題

很多人認為宗教和科學是相違背的,從我個人的認識來說,它們之間的矛盾是表層矛盾,屬於「知識」層面的糾正,比如世界的構造,比如風雨雷電的形成,比如避雷針的發明等等。科學是從「意識」層面破除「無明」,而宗教則是對大精神的崇拜,都不是徹底究竟的方法。禪宗非常特殊,它直指世界的本源,其本源就是「萬法唯識」。

這個「識」,也稱「心識」,我們討論了很多遍。「識」遍布我們全身(乃至遍布宇宙世界),我們其實是「識」的傀儡,是「識」讓我們做這做那,我們無法做自己的主人。「識」不完美,識有慾望,看見美食、美景、美女就不能自制,導致痛苦的產生。但是如果我們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們就明心見性了。明心見性並不神秘,不像某些人所吹噓的那麼高大上,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識」的表現形式,因此從可能性上說,每個人都可以明心見性。反觀自照,一旦看到(領會到)這一點,就幾乎「成道」了。

領會到我們是「識」的傀儡之後,就反過來可以跟「識」玩,重新做回主人,這就是修行。

不要把修行看成是多麼高大上的事情,好像自己了不得,在走向「解脫」之路。你的「心性」——也就是「識」,它有時候不聽話,像匹野馬亂竄亂跑,你給收拾收拾它,這就是修行。可是你又是誰呢?你就是那野馬,或者說你的某些部分(的識)是野馬,某些部分是清醒意識的「識」,這個清醒意識不喜歡自己的「不受控」部分(阿賴耶識),於是自己跟自己玩,把不受控的那部分(識)給捋順了。這裡有一個關鍵點——「我」並不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我是一個執著(我執、末那識),下意識地我們認為我是整體。

推己及廣,一個大能量級別的「識」,比如毛澤東,他的「識」很強,因此他可以強迫別人的「識」順從他老人家的意志,否則就會被滅掉。這就是「意志力」——識的強度。但是他老人家也不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後人評價他說:「毛澤東違背了毛澤東思想。」這個評價是合適的,只不過現在政府不讓討論這樣的問題。

我們要克服自己的惰性(身識的一部分),意識(第六識)的意志力必須強過身識的惰性。有的人減肥總是不能成功,就是身識的意志力強過意識的意志力,因此身體反過來控制意識,意識知道吃多了不好,可是舌識和身識(胃)不聽話,停不下來,非要吃過量。

貪嗔痴是潛藏在我們阿賴耶識里的不受控部分,比如有人看見美女就不能自制,有人看見美食不能自制,就是「貪」的力量勝過意識。我們要鍛煉自己的意志力,勝過這些貪才能超越物質對我的吸引力,才能夠從物質中解脫。所謂物質,也是宇宙大精神的表現形式。

阿彌陀佛也是識的表現形式,但是他完全清除了(自己的)貪嗔痴慢疑,並且用超強的意志力化現凈土,以此來幫助其他的人(眾生)清除他們的貪嗔痴。觀世音菩薩則用慈悲的方式來幫助眾生。有些魔頭,他們也有超強的意志力,但是他們的貪念很強,導致入了魔道,為了一己之欲戕害眾生。可是,這些魔頭一旦醒悟,他們成佛的速度反而比我們這些吃瓜群眾來的更快,這才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說法。

阿彌陀佛為什麼要幫助眾生?他必須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即使分離的,同時又是一個整體,是識之大海的表現形式,這就是佛家所提倡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只不過阿彌陀佛他老人家先行一步,滅掉了貪嗔痴,獲得了最終成就。而吾等屁民由於貪圖享受,或者靈魂力不強,被惰性所控制,踟躕(輪迴)在途中,這裡看看,那邊玩玩,耽誤了行程。


推薦閱讀:

哈瑞奎師那是什麼?
未來有意識的人工智慧能修行佛法成佛么?
《趙州錄》之「豈有二文殊也。文殊,文殊」

TAG:佛教 | 禅宗 | 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