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與宋代的「尚意書風」

道家思想講求自然適意,其主要價值是直指人心,拓展人的精神空間,並為心靈找到駐足之所,從而使人通過自我約束而達到最終的心靈自由。行諸於筆墨,則是將書法視同了一種工具,一種表達自己情緒的工具。

而這一點,也恰恰是符合了書法自身的藝術規律的。書法作為集審美與操作於一體的藝術形式,在具體的操作中,在書法線條、節奏、形體、章法之中,必然會體現出作者的情感傾向與審美觀念。

「(張旭)喜怒窘窮,憂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發焉。」——韓愈《送高閑上人序》

「夫書,心畫也,有諸中而形諸外。」——劉有定《衍極注》

「書法乃傳心也。」——項穆《書法雅言》

「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緒,書之首務也。」——劉熙載《藝概·書概》

而中國書法史的事實也表明,在書法創作過程中,感情因素是根本無法被刻意泯滅的。例如,在「獨尊儒術」的西漢,隸書因其規整、雍容且整體風格統一,被指定為官方文字,一如我們現在的印刷體,在書寫過程中受到儒家明確的審美約束。但是,即便如此,也沒有能阻礙藝術家通過筆端進行情緒宣洩:西漢竹簡筆法、結體上的放逸、誇張,尤其是時不時出現的長豎撇,就是對儒家要求書寫規整的潛意識的反抗。

道家對個體精神自由的極力追求,在很多道家人物的書法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如齊梁之際的陶弘景,南朝梁庾肩吾的《書品》就將其書法列為中之下品,並評云:「翰彩拔于山谷。」唐李嗣真則直接在《書後品》將之列為中中品,並評之為:「隱居脫穎,得書之精髓,如麗景霜空,鷹隼初擊。」知識分子對道家精神的消化吸收,在宋代達到了頂峰,並在直接成就了有宋一代的

「尚意」書法。

何謂尚意?筆者以為,就是以書法表達自己的心境。宋代揚文抑武,加之宋太祖「不殺文人」的祖訓,使得宋代文人地位極高,但也造成了外交上的懦弱無能。一個二十萬人口的西夏,竟然弄得作為經濟大國的北宋拱手自稱「侄皇帝」,

年年納貢。這就使得那些充滿壯志豪情的文人墨客牢騷滿腹,書法也就成了他們向外抒發豪情壯志、向內追求精神自由的工具之一。

尚意書法,就筆畫而言,最典型的代表是長槍大戟。因為這種筆畫揮灑起來有淋漓盡致之感;就結構來說,就是不再追求規整,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創作;就行氣章法來談,就是「密不透風,疏可走馬」,完全按照自己對於書寫內容的理解而布局。心情壓抑的文字寫得格外緊密,讓人頓生壓抑之感;心情激蕩的文字寫得縱橫開合,顯得意氣飛揚。其最典型的代表,當推蘇東坡的《寒食帖》。在這幅尚意書法的開山之作中,書法已經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法度,完全成為了蘇東坡的個人情緒表達。其後,黃庭堅受其啟發,書寫風格大變,終成一代名師。

黃庭堅《花氣熏人帖》

黃庭堅《松風閣詩帖》

推薦閱讀:

惜字、敬字為什麼需要焚化?
古風為何沒有盛行,或者說成為一種高雅的品味和追求?
年味
喜愛看文史方向的書,應該買哪些出版社的書?

TAG:书法 | 传统文化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