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使命,追問人性回歸之路
精神病殺人的新聞越來越多、青少年自殺的事件不時曝光,一遍又一遍刺激著人們的神經,這些讓人心疼到滴血的社會新聞,貌似越來越頻繁繁,並沒有轉好的跡像。
心理問題為什麼這麼高發? 這個問題近幾年不時被人追問。
答案貌似很簡單,無非是說我們的壓力太大了,然後每個人照樣很無辜,誰也拿不出有效的應對思路。
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和心理健康教師,我一直在想,如何界定心理學這門學科的任務?常規的說法是: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發生髮展規律的科學,這個定義雖然準確,但我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不夠透徹,不接地氣。
本人在一所相對頂尖的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面對的學生可以說都是經過層層選拔的優秀的學生,但是這些優秀的孩子們,心理亞健康狀態卻十分普遍,並且有逐年惡化的趨勢。
這幾年秋季開學時,都要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
以SCL-90測驗結果來說,強迫、焦慮、人際關係這3項得分陽性的學生超過了3成,這是一個很值得擔憂的調查結果,
我會對這些學生進行約談,但是了解心理測量的夥伴們都會明白,這些學生,能夠在卷面表現出心理問題的,其實都是問題不大的。真正心理問題嚴重的,往往是測不出來的。
事實也是證明如此,幾乎每年都會有幾個學生暴發嚴重心理危機,嚴重者暴發精神疾病,抑鬱、躁狂、幻覺等精神異常都有出現過,這些學生不得不退學或休學,實在令人痛心!
根據我的經驗,這些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無一例外都來自於親子關係緊張的家庭環境。
根源在於父母的養育方式出現了問題,給使孩子的性格發育走向偏離。
懂心理學的夥伴們都會明白,原生家庭對於孩子早期的教育方式是孩子性格發育的根基,根基中的根基,將會影響到孩子成年後的性格和行為模式,有些錯誤,甚至終生難以彌補。
如果說,這世界上如果只有一種崗位需要先培訓後上崗,那也必須是為人父母的崗位,但是現實中,各種培訓撲天蓋地,做父母卻是不需要培訓的。這實在是一件太恐怖的事情了。
前幾天,朋友介紹我去給一個軟體工程師團隊做講座,那家公司的張總在請我做這個講座時候,掩飾不住的焦慮,因為這些年輕人,大多數人的年齡在25-32歲,學歷多為碩士、博士,高學歷高智商,多是遠離家鄉來到這座城市打拚,多是未婚青年,工作、戀愛、成家、買房。。。理想的問題,現實的問題,太多太多的焦慮困擾著大家,有太多的心理問題需要解決。
最後我確定了一個思路,就是給大家引導建立一個保健意識,心理健康的保健意識。
健康==心理健康+生理健康
但是一提到保健,我們往往想到的是吃好睡好運動好,針對的都是生理方面的健康,我們的文化對於心理健康的提倡,幾乎是缺失的,這幾年雖說開始重視心理健康,但說到如何樹立心理健康的保健常識,就是感覺很飄,很玄乎,找不到一點實在的內容。
考慮了好久,最後我想到從生理健康常識談起,最後再類比投射到心理保健,我想到以眼球和頸椎作為例子。
眼睛和頸椎都是我們這個物種在億萬年進化中形成的精密的器官,進化的結果必然是符合人類的生活方式的,但是我們知道,近百年之內,我們人類的生活方式突然間變化了,這一百的的時間,跟億萬年的時間相比,就相當於近在眼前的一瞬間。所以,這些器官,是符合原始人的生活方式的。
原始人外出打獵,用眼睛看遠處,至少看到半米之外吧。原始人的眼球是轉動的,擴大搜索覆蓋的範圍。
現代人把眼睛盯在最近處,眼球一半天不動,這種生活方式是眼球最不適合的方式。
原始人野外活動,眼光平視或仰視,頸椎是放鬆的,頸椎最不適應的就是低頭的姿勢。現代人從小低著頭,看書寫作業,工作了低頭看電腦,下了班繼續低著頭看手機。
所以,我們的生活方式違背了基本的生理特性。
所以,我們近視病高發,我們頸椎病高發。
把這個邏輯對應到心理健康方面,其實是一樣一樣的。心理是腦的機能,腦是心理的器官。
大腦是億萬年的生物進化而來最為精確的一個器官了,在漫長的進化中,大腦一步一步演變,形成一些神經反應模式,通過DNA遺傳下來。所以,大腦有著自己確定的工作方式,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這就是人性吧。
比如我們追求自由,我們不喜歡被他人控制,我們喜歡親人的呵護,不喜歡被親人傷害
我們喜歡,,,不喜歡,,,
但是現實的生活理念,有那麼多對最基本的人性的否定
從小,孩子們被要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學棋學畫學琴學書法,卻沒人在意孩子喜歡不喜歡。
當孩子開始對異性產生好奇,面對的卻是大人的斥責或顧左右而言他。
當孩子開始對喜歡異性,卻被教育要好好學習,不許早戀。
當孩子開始喜歡遊戲,卻被父母像防賊一樣的說教,不要玩物喪志。
當孩子傷心的時候,多少家長板著臉說,不許哭。。。
有幾個家長可以心平氣的接受孩子,並告訴孩子說,你這樣是正常的,你這樣沒有任何問題
有幾個家長可以說:你感到傷心是嗎,想哭,你就哭吧,哭過就會好受了。
有幾個家長可以說:孩子你長大了,像你這個年齡的孩子,一定會喜歡打遊戲的,爸爸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也喜歡打遊戲!
我們從小就不斷的被禁止做各種事情,
我們不斷的被禁止做我們喜歡的事情,不許這樣,不許那樣,
於是為了生存下來,我們不得不違背基本的人性,去屈從於周圍的壓力!
於是我們從小就被逼著表裡不一,心口不一。
我們從小就被逼著壓抑自己的本能,扭曲自己的靈魂。
隨著一天天長大,我們習慣了這種扭曲的心理狀態,
我們被社會潮流裹脅著,用最反人性的方式對待自己
也這樣反人性的對待他人。
但是,病態永遠是病態,
也許我們表面人畜無害的存在著,
背地裡卻被莫名其妙的焦慮,抑鬱、躁狂折磨著,活在精神亞健康的狀態里
我們無法與他人和平共處,
無法與家人和平共處,
無法輕鬆愉悅的應對生活
於是我想到這麼一個思路,所有關於心理健康的反思,必須回歸到人性的角度,思考人性最本真的需要是什麼?
我們太多的人,從嬰幼兒開始,就被生存環境中太多反人性的因素誤導,我們就逐漸偏離了正確方向。
今天,當我們需要深刻反思自我,我們哪裡出了問題?
我們需要回到起點,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選擇重新出發的方向。
推薦閱讀:
※狗口逃生-說說我為什麼那麼怕狗
※Gaydar真的存在?| 在傳播刻板印象上,人們又搞出新花樣了...
※不想活亦不想死,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