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圓桌派》的觀眾老罵蔣方舟?

我是《鏘鏘三人行》的忠實觀眾,順理成章的,也成為《圓桌派》的觀眾。

和以前一樣,我最喜歡的嘉賓是梁文道、馬未都、馬家輝和許子東。其中越發喜歡的,是馬爺。有他在,聊天永遠不幹。甭管什麼話題,他都能接上,而且永遠有故事。

細想一下,馬未都可能是所有嘉賓中最難得的一位。其他嘉賓在聊天中,總是自覺不自覺的提到一本書,一部電影,或者一段掌故,他們必須引用別人的經驗和觀點來佐證自己,而馬爺不用,他說的總是自己看到的、遇到的、聽到的。

我記得駱以軍的《西夏旅館》附贈了一本小冊子,叫做《經驗匱乏者筆記》,內容我忘了,但這個題目很能概括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狀況。從小到大,按部就班,上學、工作、結婚、生子,經驗高度趨同,很難再有什麼獨特的個人經驗。

大眾媒體加強了這種趨勢,一個又一個熱點成功轉移了大家對空心生活的虛無感,我們把人生經驗交由熱播劇和綜藝節目來填充。

不再生產經驗,而是修補、引用、評論他人的經驗。這是當今知識分子、文化人的生存方式。

評論,說到底是一種呼應,對被評論事物的呼應,也是對同行者的呼應。彈幕簡化了這重門檻,幾個字,一句話,就可以快速直接的表達意見,引發讚歎或者反對。我們面對屏幕,抱成一團,指指點點,抒發著生活帶來的焦慮。

看《圓桌派》,我總是開著彈幕。雖然我並無快速表達的衝動,但是好奇其他人的反應。

看了這麼多期,彈幕提到最多的人,是蔣方舟。沒有蔣方舟的時候,會有人打出「方舟快回來」、「女嘉賓最喜歡方舟」這樣的彈幕;有蔣方舟的時候,則幾乎有一半的彈幕在罵她,大家說她蠢、沒內涵,說她丑。

今年三月份,《圓桌派》有兩期請了蔣方舟和徐靜蕾,引起了一輪熱議。很多人大讚徐靜蕾,順便踩了踩蔣方舟。看視頻,徐靜蕾獨立、自信,新女性風範十足,蔣方舟則自卑、局促,甚至有些唯唯諾諾。大家更願意把自己投射到徐靜蕾身上,因為那是一個離普通人很遠的生活狀態。相比之下,蔣方舟過於坦誠了。

看了這麼多期節目,總是有很多彈幕說她沒內涵。這一點蠻好玩的,我想,這多半並不是因為蔣方舟的言論,而是因為她看起來太年輕了。對待年輕人,我們總是更加刻薄,如果是年輕女人,還要加倍。

就我看節目的感受,蔣方舟近乎有些刻意的把自己放得低一些,再低一些,她不厭其煩的自爆糗事,這其中不僅僅是自卑,更混含著一種自尊和自傲。這種自傲在於,她不願意把聊天變成賣弄和表演,她有點故意的反鄭重其事,反所謂的思想性。

蔣方舟聊天,是放鬆的,竇、梁、馬、許聚在一起,也是放鬆的,在視頻節目里能夠放鬆是很難得的,最極端的例子是上一季請了一位博物館的年輕人,他插不上話,終於有了機會,則大段的掉書袋。他私下未必不能好好聊天,只是坐在那裡,一定是有壓力,有「好好表現」的慾望的。作為一個年輕人,能夠淡定自若,並不像想像的那麼簡單。

對蔣方舟,以前並沒有形成印象,是看了《圓桌派》之後,才慢慢建立起的認識。

不過,話說回來,「蔣方舟」這三個字,倒一直有聽說。才女嘛,從小出書,上最好的大學,畢業後出任《新周刊》副主編,一帆風順。

很多年後,我才知道,原來《正在發育》的作者就是蔣方舟。我並沒有看過這本書,只是記得了這個名字。那是2002年,我在江西北部的某一個鎮上念初中,混沌無知,沒有讀過任何課外書,有一天,喜歡上網的政治老師提起了這本書,說是一個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學生寫的,我不記得他的態度是褒揚還是什麼,只是對「正在發育」這幾個字印象深刻。

我真正看她的書,是昨天。昨天晚上,花了好幾個小時,讀完了她的新書《東京一年》。是一本日記體的隨筆,記錄了她在東京一年的部分生活,內容包括旅行記錄,日常生活,看展的經驗,讀書、觀影的筆記。

在豆瓣上,關於這本書獲贊最多的短評是:「住一年的流水賬拿出來賣錢,思考未免太廉價了。」

另外還有一條差評:「豆瓣一刻的水平,卻出了精裝書。講真,不看個人光環,fairplay的話,我認為很多豆友都可以憑藉自己的日記過上這樣『並不清貧的』國外吃吃玩玩看看畫展的一年。蔣方舟名聲在外,不管前期名聲有沒有個人的汗水在裡面,也不能成為這是一本值得看的書的理由。」

看到這些評論,我蠻惶恐的,因為我竟然挺喜歡這本書。第一,我羨慕一年去另一個國度生活的經驗,當然她自己也說,其實去了,雞毛蒜皮還是雞毛蒜皮,生活和遠方從來沒有對立。

第二,對於年輕的作者,我一向更寬容,因為在讀這些作品的時候,會把自己帶進去,一帶進去,就改變了參照體系。有些書,會拿它和最好的作品去比較,但看這些年輕作者的書,會拿自己去比較,一比較,就知道別人比自己厲害得多。

《東京一年》里,有好幾篇根本就是主題非常集中的文章而不是日記。反躬自問,這樣的文章,我沒有辦法寫得如此遊刃有餘。光是讀書量,蔣方舟就遠遠超過我,而她對於人事的敏感觀察,也很有自己的見解。

承認別人的好,其實蠻重要的。

蔣方舟的這本書,雖然是東京一年,但其實大部分的內容,還是對他人經驗的轉述和評論,或許,這是慣於讀書和反省者的一種本能,我們對於現實生活的反應,有時候竟然不如對虛擬作品更有激情。


推薦閱讀:

400萬美國「豆瓣」網友票選出年度最佳好書!這個寒假好好充電
《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晚年口述》: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研究書目:全球化、跨國行動與恐怖主義|城與邦
書|世界閱讀日—讀啥子?我來告訴你
推薦幾本你現在正在看的床頭書?

TAG:书籍推荐 | 窦文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