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這些美帝音樂類夏校,沒準你就是下一個李雲迪……

在美帝呆了三年,換了三位導師,作為一位業餘彈鋼琴的,回頭才發現,原來夏校才是對學琴幫助最大的經歷,沒有之一。器樂聲樂的夏校,就像是體育學校開展的運動員集訓。雖說以專業為目標的學生是這類夏校的常客,但作為業餘玩家,也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

與傳統科目的夏校相比,音樂夏校有較高的強度和專業性,是檢驗學習成果,突破瓶頸,勾搭大神的好機會,當然也能很好地避免在暑假裡退步或荒廢。

所以,音樂類夏校好在哪兒?

1.對非音樂專業申請大學的幫助。音樂夏校作為一項課外活動,有成為一個含金量很高項目的潛力。在如今眾多夏校門檻降低的大前提下,音樂夏校可以逆流而上證明學生強大的學習和抗壓能力,因為音樂夏校的時間安排會非常緊張,在結尾也往往有大型的表演,這對於學生的鍛煉和考驗早已不是xx十級能夠比擬的了。同樣,因為音樂夏校有很多的private lessons,與大牛導師交流甚至拿到推薦信的機會也很多。除此之外,如果想要準備申請的補充材料,夏校可以幫你把曲目變得更成熟——在 xx 大師的 masterclass 上彈過一首曲子是給音樂簡歷的一個很大加分點。

2. 優秀的資源。一個優質的音樂類夏校,必定會有「鎮校之寶」級別的名師。這些老師通常都是各大音院的教授,或者國際知名的音樂家。今年我在的夏校就有一個來自波蘭的教授 Krzysztof Jablonski。他本人是 1985 年肖邦比賽的季軍,是波蘭最著名的兩個老教授的學生,講課方式也很獨特。他的 masterclass 上正好有學生彈了肖邦的夜曲,因此講到了許多肖邦作品演繹的關鍵,聽完有醍醐灌頂的感覺。曾經有一個學姐和我說,好的老師進化到大牛老師的關鍵在於,大牛老師講到的某個概念,學生時隔多年想起這個概念的時候,還能清晰地回想起當時的場景。這些名師大約就是這樣。讓我們這些即便以後並不走音樂道路的業餘玩家,也能更深入地欣賞音樂。

3. 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夏校里,以樂會友,總是能遇見許多神奇的小夥伴。我去年夏天認識的一個某小國來的小哥哥,到今天也經常發郵件交流心得。五月時他因一個大型比賽中拿了金獎並且在國家音樂廳演出,還給我發了視頻。想到剛認識的時候大家一起每日每夜地準備比賽,為了一個夢想一起搶琴房堵教授,現在看他的演出錄像時真的有熱淚盈眶的感覺。在夏校里,我見過大學以後沒有空餘時間而不得不放棄音樂的同學,也遇到過讀完了生物 major 卻決定申請音樂本科從頭開始的同學。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但夏校的時候大家都在同一個地方做同一件事, 因此有一種奇妙的惺惺相惜。

4. 開闊眼界。親眼見識一下厲害的同學老師才知道自己還有多遠的路要走。音樂的世界絕對不僅僅是給朋友炫技時收到的幾句誇獎,有太多太多值得探索學習的東西,在夏校里我就開發了比如李斯特的彼得拉克十四行詩、德彪西的東方風情等愛好。對於熱愛音樂的同學來說,這樣的夏校是一個更高的平台,也是一個新的起點。在這裡我只想插一句我的夏校手冊上 John Perry 教授的話: 「There is no question that one walks away from this experience greatly enriched and knowledgeable about the art of music」.

在音樂類夏校到底都在幹些啥?

說完了好處,再來看看音樂類夏校都在幹些什麼?不管在什麼水平開放的夏校,安排其實都類似——吃飯睡覺上課搶琴房。

1.練琴是必修。都說一個音樂家的養成關鍵是要看他空餘的時候做什麼,因此即使我夏校的日程表有不少的留白,我也從來沒有閑著的機會。同學們對於練琴也是瘋狂的狀態,經常出現凌晨琴房爆滿,早八點琴房排長隊的情況。久而久之,就連像我這樣每天下課了就回宿舍的划水黨,晚上也要學習樂譜整理筆記,就連周末也排得滿滿當當——緊張的氛圍往往從第一天就開始,陪伴學生一直到夏校結束。

2.搶琴房也是音樂夏校的必備技。我參加的這個夏校,每個人每天都有一小時的分配琴房,但是一小時肯定是不夠的,剩下的時間就靠自己搶了。有時候我和我室友八點多就到了琴房,已經有好多人在那裡等著了。我們也經常是中午出去吃個飯回來,發現好的琴房就沒了。甚至下午講座結束到大師班開始前的一個小時,也能掀起各種腥風血雨。所以有時實在不行就只能在各種踏板踩不下去或者鍵按下去回不來的立式琴上湊合。一些土豪的夏校可能提供多個琴房不用讓學生們這麼劍拔弩張,但也有地方會出現聲樂學生佔了三角琴琴房之類「寶寶心裡有苦說不出」的窘境。

3. 音樂夏校的精華自然也是上課。總的來說有三大類的課:

第一種是 private lesson。一對一的形式最適合處理沒有成熟到可以表演的曲目,也是和老師套近乎的最好的機會。private lessons要好好對待,運氣好的話就是豪華VIP待遇。去年我就拿到了我很喜歡的一個老師的聯繫方式,厚著臉皮成了她的私人學生跟她學了一年。好老師自然是非常非常重要,而夏校這個平台可以近距離感受不同老師的教學特色,就算沒有機會拜入門下,也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老師類型。如果項目靠譜,甚至可以和有名的大師上私課,這種機會對於沒有渠道的業餘人士簡直是可遇不可求。

第二種是masterclass。masterclass有很強的實戰性,是殘酷而rewarding的鍛煉。masterclass上課的模式是這樣的:學生帶著能夠表演的曲目上台彈,彈完以後老師進行點評與講解。整個過程在音樂廳或者大教室,被其他同學家長全程圍觀甚至錄影。大師課一般曲目就有十到十五分鐘長,一個人一般是半小時到四十分鐘,所以不太可能會用來解決基本的技術問題(而且能到這個程度多半不應該有技術問題了),比起細節的處理更多會講一些大家的通病和大的概念,即使是觀眾也可以學到很多。有些項目的 masterclass 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參加的,需要再有一輪選拔。不管是形式還是老師學生的水平,masterclass ≥ private lesson。最好的情況是,學生在private lesson和自學時盡到了最大的努力,通過 masterclass 更上一層樓。

第三種是 lecture。與我們理解中的 lecture 類型相似。一名老師在舞台上講,眾多學生圍坐一堂。lecture的質量就比較依靠運氣。我今年去的夏校非常好,有老師講如何高效練琴,有老師講表演的注意事項,還有教練琴後的放鬆和手部保健等等。有些項目這方面會是樂理或者鋼琴構造介紹,但也有項目的 lecture 很水甚至沒有 lecture。

除了這三種課也會有其他的活動,比如說在義大利的音樂節就有去附近城市一日游之類的等。音樂類夏校也會有表演機會,一般都是在夏校的最後階段。業餘選手往往缺乏上台的經驗,讓他們真槍實戰地在大堂里表演,對樂手的成長也是很有幫助的。當然,演出完的心情是自豪還是心酸,就只有自己才能體會了。

很多夏校都有 faculty recital。這個算是錦上添花吧,就個人學習而言不是必須的。也有夏校順帶有比賽,也可以考慮一下。

那到底該如何選夏校呢?

一看老師。大家都是追著老師上課的,所以項目本身的名氣並沒有老師的名字有意義。比如說有名的Curtis Summerfest 夏校,在官網看 faculty 就發現老師主要還是 Curtis 自己最近 20 年的畢業生,就三周六千多刀的學費來說,Curtis並不算是非常有誠意。

二看masterclass。在老師足夠好的情況下,masterclass 機會自然是越多越好。畢竟師傅領進人,修行看個人,masterclass是檢驗成果最好的方法。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 masterclass 上彈的機會,這就需要在申請前看清楚夏校的具體安排了。

三看時間長度。兩周算是比較好的一個長度,六周或者一個月對於業餘的同學來說沒有什麼必要。時間太長容易產生注意力不集中,課程不緊湊的情況。

雖說有以上三點,但是音樂類夏校實在是太多太多太多了,沒有辦法一個一個說過來。不知道去哪裡找這些項目的話可以參考 JHU Peabody 網站上的目錄。

比較有名的如 Aspen、Morningside、Tanglewood 質量都非常好,可以看到各種 Juilliard Peabody 的教授,甚至還有郎朗,王羽佳出沒。剩下的不算最有名的就需要自己判斷了。鋼琴類申請一般最低程度都需要兩個不同時期的作品的錄音錄像,高階會要求必須有巴赫、古典作品、大型浪漫時期作品和肖邦練習曲。不論什麼樂器曲目都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搞定的,台下十年功肯定必不可少。

好的項目申請截止都比較早,可能 12 月就已經截止了,其他的也有到 5 月都還沒截止的。基本上都是網申。提早準備,儘早申請總是不會錯的。

最後想說的是,此類夏校更適合有一定基礎的同學,一般門檻是 advanced,也有一些接受intermediate 向上的。具體的技術問題還請諮詢自己的老師。

如果只是想看音樂會和別人的大師課,Verbier、Luzern 國際音樂節的錄像網上都可以找到, 樂理/歷史/音樂賞析等等的網課也有不少,質量一定是有保證的,比網路自媒體什麼的要靠譜很多。

本文作者系三士渡hanwen

更多申請的乾貨,留學的趣事,哈耶普思麻學長學姐的經驗分享

請關注三士渡公眾號:StooogesEducation

推薦閱讀:

藝術管理留學美國學校有哪些?
日本前15大學的詳細介紹
如何克服自己的"名校情結"?
長期在海外的朋友,你這些年回國看到普通居民的生活上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經濟變化?和你所去過的國家的差異還有哪些?

TAG:美国 | 音乐 | 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