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出血熱/腦炎 之 奧羅普切熱

病毒性出血熱 之 奧羅普切熱

(主要內容轉譯自參考文獻[1])

————

本文章屬於布尼亞病毒專題第五篇專欄文章——正布尼亞病毒 之 奧羅普切病毒(OROV)

本專欄其他布尼亞病毒相關文章還包括——

白蛉病毒 之 SFTS病毒(SFTSV) 病毒性出血熱 之 嚴重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

布尼亞病毒 之 命名規則 新的病毒目——布尼亞病毒目,病毒命名的又一調整

白蛉病毒 之 裂谷熱病毒(RVFV)病毒性腦炎/出血熱 之 裂谷熱

內羅畢病毒 之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病毒(CCHFV)病毒性出血熱 之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

————

病毒性出血熱 奧羅普切熱

奧羅普切病毒(Oropouche Virus,OROV),可以引起人的奧羅普切熱(Oropouche fever),感染後潛伏期約4到8天,癥狀與登革熱類似,包括突發高燒、頭痛、肌肉、關節痛,食慾降低和嘔吐等。部分病人會出現無菌性腦膜炎的臨床癥狀。

奧羅普切病毒(OROV)為有脂質包膜的球形病毒,直徑約在80至110nm。分類上屬於布尼亞病毒目(Bunyavirales)、周布尼亞病毒科(Peribunyaviridae)、正布尼亞病毒屬(Orthobunyavirus)。基因組為三節段單負鏈RNA,三個片段根據長度大小命名為大/L、中/M、小/S,分別編碼病毒的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261.25 kDa),包膜糖蛋白前體GPC(可以被宿主蛋白酶裂解為Gn/28.03 kDa、Gc/107.14 kDa和NSm/26.65 kDa三個蛋白),和核衣殼蛋白NP/26.26 kDa、非結構蛋白NSs/10.65 kDa;

奧羅普切病毒(OROV)最早是1955年從特立尼達島和多巴哥島(Trinidad和Tobago)(位於南美洲大陸東北)發熱的一名伐木工人血液中分離出來的。1960年又在白喉三趾樹懶和築路工人血液中分離到該病毒,也在最初的暴發地點(特立尼達島和多巴哥島),從當地捕捉的一種致倦庫蚊中也分離到了OROV。隨後的1961年,巴西貝倫市郊(Belém)爆發OROV的感染,超過1萬人發病,隨後的流行病學調查逐步得到以下信息。

從1955年至今,OROV在南美已經爆發多次,區域也不局限在巴西,目前已經在巴拿馬和秘(bi4)魯也有報道,WHO去年(2016)還專門針對秘魯的OROV疫情有過專門的疾病報告。不過每次爆發的時候都有一種現象存在,那就是發現一個人發病之後,繼發的病例大多為其附近的人群,但是迄今為止沒有報道直接的人傳人的證據,這提示有一種媒介可能吸食了處在病毒血症期的人的血液後傳播給了其他人。

所以目前認為OROV存在兩種循環,也就是叢林循環(森林循環)和城市循環。在叢林循環中,靈長類、浣熊和樹懶是存儲宿主,兩種蚊子可能是傳播媒介,鳥類是否為存儲宿主還沒有確切的證據。而城市循環目前認為主要是人進入森林後可能經由森林循環的傳播酶切傳播而感染,返回城市之後(並處在病毒血症期)在另外兩種傳播媒介的傳播下,主要是庫蚊和一種吸血蠓(midge),從而介導了城市循環。通過在實驗室的實驗證明,庫蚊傳播OROV的能力其實很低(庫蚊是一種常見的蚊類,在亞熱帶,包括我國廣泛分布,流行的乙型腦炎病毒就是其傳播的),所以一般認為巴西本地的帕拉庫蠓(Culicoides paraensis)可能是主要的傳播媒介。

————

庫蚊傳播的病毒相關專欄文章——

病毒性腦炎 之 乙型腦炎/日本腦炎

前車之鑒 西尼羅病毒是怎麼席捲全美的?

————

儘管有些暴發沒有完整的統計數據,但推測從1961到2007年,有超過38萬的發病病例。通過血清學等調查的結果估計的OROF發病率可能在30%(也就是被攜帶OROV的蠓叮咬後,大約1/3的人發病),其中一個有記錄的暴發的發病率居然達到了63%。

根據OROV S片段的核苷酸保守性,可以把OROV至少劃分為3個基因型:

特立尼達島和多巴哥島只存在基因型I(genotype I);秘魯(Peru)僅有基因型II;巴拿馬(Panama)僅有基因型III;巴西僅發現基因型I和II,其中東亞馬遜主要是基因型I,而基因型II主要在西亞馬遜地區分布 ;

OROV N片段的核苷酸替代率約為每年每位點3.7 × 10E?4的替換率,從進化的分子鐘推算出來OROV的美洲先祖約在223年前出現(95%最高概率密度/ highest probability density為148-342年),基因型I 約112年(95% HPD:95-189年),基因型II約91年(95% HPD:59-144年),基因型III約37年(95% HPD:33-70年)。

作為分節段RNA病毒,類似流感病毒,OROV的基因組也可以進行重配,這也是這類病毒進化上重要的一點。

最早的OROV重配,是1999年從秘魯一個發熱病人體內分離到的Iquitos virus (IQTV),後來又在秘魯發現另一個重配後引起人類疾病的OROV——Madre de Dios virus (MDDV)T。後來在委內瑞拉一種猴子(Cebus

olivaceus Schomburgk)體內也分離到了MDDV。最近的一種重配OROV是從巴西非人靈長類(Callithrix sp)的內臟中發現的——Perd?es virus (PERDV)。具體的重配基因組分布機制可參考下圖。

目前OROV的相關研究還比較薄弱,具體的致病機制並不清楚。

部分病人腦脊液中可以分離到病毒,但是病毒怎麼入侵神經系統的,不清楚。

在倉鼠模型中,顱內接種病毒可以導致肝臟損傷,6小時候就能觀察到枯否細胞(kupffer cell,肝臟里的巨噬細胞)的肥大和肝細胞的壞死。皮下接種病毒的倉鼠模型能在肝臟和腦內觀察到損傷,並且神經元可以檢測到病毒抗原。小鼠模型也能觀察到類似現象,說明OROV具有神經嗜性。

其他的一些研究還證實NSs是強烈的干擾素誘生抑製劑,而缺失NSm對病毒的正常複製沒有明顯影響。不過從病毒60多年前就被分離的歷史來看,目前這個病毒,我們了解的還是很少,OROV是否能成為下一個寨卡病毒(ZIKV),這種可能性不能忽視,尤其在這個世界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針對這個可能由庫蚊傳播的病毒就更不能忽視了,相關研究確實需要加強。

至於預防措施和治療手段就更不用提了。

延伸閱讀——

guokr.com/article/27787

zysj.com.cn/lilunshuji/

http://www.shaphc.org/webcontent/x_content.aspx?a=35&b=13642

參考文獻:

[1] Am J Trop Med Hyg.2017 May;96(5):1019-1030. doi: 10.4269/ajtmh.16-0672. Epub 2017 Feb 6.

[2] NatRev Microbiol. 2014 Oct;12(10):673-85. doi: 10.1038/nrmicro3332. Epub 2014 Sep 8.

[3] 與人類疾病相關的布尼安病毒研究進展[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09,25(06):589-593+610.


推薦閱讀:

國際關係學雜談(一)
九二共識關於外蒙古的問題?
怎樣評價薩繆爾·亨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的文明衝突理論?
如果現在發達國家對我國進行絕對的科技封鎖,比如 CPU 等一切我國不能自主生產的東西會怎麼樣?
難民流入對國家有什麼影響?

TAG:生物病毒 | 流行病学 | 国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