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2200+,只錄了一所保底校,DIY難道真的錯了嗎?

想必大家看了之前馬丁菌那篇《哈佛招生官:中國人申請造假,我們當然知道...》一定對我們這位好奇心甚強的H君並不陌生吧!最近H君又遇到了一位美麗的實習小姐姐J,作為一位DIY申請者,以SAT2200+,新加坡數學奧賽銀牌的背景卻只錄取了一所排名40名保底院校的經歷讓曾經有過三個申請季、一個月內連收UC系統八封拒信的H君再次感慨良多,實在忍不住托馬丁菌分享給大家。

H:你在申請時的背景是怎麼樣的?

J:當時申請的是編程和心理兩個專業,對它們都有很大興趣。SAT是2015年考的,2230。在新加坡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里拿了銀牌,還參加了幾個編程、語言學相關的研究項目這樣。

H:為什麼會決定參加SM1項目呢?

J:其實我從初一就有這個打算。後來因為也參加了中考,所以有三個選擇,一個是新加坡,一個是普高,一個是國際部高中,當時想擺脫家裡的一些限制,所以就去了新加坡。去了SM1之後感覺挺好的,挺自由。

H:怎麼決定要DIY申請本科呢?

J:開始的時候接觸了一些中介,進入了它們組織的微信群,但是和它們聊過之後感覺非常不舒服,就跟像賣假藥的江湖騙子一樣,印象不太好。 後來有一個本地的諮詢公司在我們學校其實還挺有名的,我覺得他挺靠譜的,但事實證明雖然他特別厲害,有特別多獎項的客戶,比較靠譜,但對於其他的普通客戶卻是忙不過來的,是有重點的服務的這樣。大的一個原因也是因為我身邊的比較信任的一些新加坡同學和中國同學都是自己去DIY,大家的信息都是互相流通的,而且都參加了一個Singapore-based的公益Mentorship Program,所以覺得好像DIY也沒什麼問題。

H:其實現在很多諮詢機構,服務流程都是公開透明的,還可以體驗服務,更有一些藉助互聯網的優勢幫助學生半DIY式的,這兩種模式里都有可以說是質量不錯的公司,當時為什麼沒試試這些呢?

J:當時覺得有名氣的中介,都有點程序化。互聯網平台類的,UI都太丑了,而且見不到人會有疑慮,申請季剛開始的時候自己搗鼓了一下,感覺自己是能搞定的。而且身邊的氛圍,大家一般都不主動談請中介的事情,而且我比較信任的朋友們都是在DIY。 身邊的同學的話,找了中介的都是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比如兩年前甚至四年前。其實真的就是不了解,很大程度上只能信任周圍的人,而周圍的人又DIY居多,所以在申請季開始前打消了請中介的念頭,甚至到了中期也堅持沒有請。

H:當時那些一起DIY的同學,最後都錄取得怎麼樣?

J:只有一個申到了夢校,其他人都不是非常理想。

H:從你自己的角度來說,DIY感覺怎麼樣?

J:開始的時候,因為我可以聯繫到我選校清單上在這些學校里讀書的長學姐們,所以我覺得還是可以DIY的, 就覺得工作量挺大的,需要自己找資料,找人,每個學校這麼弄過去,特別花時間。那個時候就在想,可能還是找中介比較靠譜點,至少自己沒這麼累,時間還都可以用到文書這些刀刃的地方。但是自己已經做了一半了,半途而廢前面努力又前功盡棄了,那就做完吧。

H: 其實我覺得,在申請季不管是DIY還是請諮詢公司,大部分人都是一條路走到黑。比如我在自己的第一個申請季,就覺得自己當時的中介不靠譜。可你懂得,人就總有些鬼迷心竅的時候,科學地來說,就是難以放棄sunk cost,否定過去的自己。同時又因為自己也不是非常地明白,不能放手去DIY,如果再請第二個,又要花一筆不少的錢,還不一點就靠譜,所以就乾脆寄希望於運氣。

J:完全沒錯,所以後來申請結束,我的同學們甚至已經開始拜佛之類的。我有一個同學去歐洲旅遊,他沒有去各種名勝景點,他只去了教堂,把所有教堂都拜了一遍(笑)。

H:其實申請說穿了,學校考察我們的就三個大方面:成績,活動,文書。到了申請季,還要考慮的是選校,自己高中的對口大學,申請策略等等等。

J:哎,總的說來,選校方面是特別失敗的地方。當時最想去的是布朗大學和羅德島設計學院的聯合項目,而這項目全球就錄30個。然後接下來又在波士頓近郊選了一些學校,比如Tufts,BU,NEU ,還有NYU,再加上UCB,UCLA,USC,U Miami,最後還有如NUS幾所新加坡大學就沒了。

H:那你事怎麼確定這個選校清單的呢?

J:很多招生官會到學校來做宣講,我會跟他們聊一下,聊完了覺得不錯就選了,一般還會想一下自己可不可以visualize自己在那所學校里的樣子這樣。其次的話,地理位置特別重要,不想要太偏僻太村的學校。

H:其實這個申請名單,我個人覺得還是有待商榷的。比如HMC, CMU, Gatech,Rochester,這些學校在理工上都不弱的。

J:CMU招生官來的時候表現得有點奇怪,讓我感覺不太好。又因為當時一起去的那些同學問的都是一些高深的多問題,然後他們就會覺得你問的問題怎麼都那麼入門。我思考了一下我們學校好像玩編程的人比我厲害的人挺多的,考慮到內部競爭會很激烈,我就一慫沒報。

H:那Gatech呢?其實EA申請這所學校是個不錯的選擇。

J:Gatech就完全是調查不到位,因為他們的AO沒到我們學校來,我也就沒了解過。 我了解信息只有兩個渠道,一個是學長學姐,另一個就是AO。所以,如果這個學校沒有過學長學姐,AO也沒有來過,那我就沒直觀地了解過。而且那個時候我還覺得自己很厲害,基本上應該可以錄自己選的這些學校。所以…

H:這個選校清單,你當時有沒有想過修改一些?

J:當時覺得選的這些學校應該,至少可以進個幾所,而且還是那種進了就一定會去的學校,所以我當時選校覺得不是一個問題。而且你知道很扯淡的就是我會相信緣分這種,當時就一股腦把自己都交給死腦筋和命運了。當時扯淡的我還覺得自己這樣挺對的…但…後來你懂得……

H:那你是怎麼去寫文書的呢?因為對於你來說成績,活動都是還不錯的,所以文書和選校應該是需要花很較多時間的兩件事情。

J:這也是一個問題,我寫文書的時候可能和專業脫節了。我文書寫的Airy Fairy,但我申請的專業是CS, 計算機,應該特別Logical, 特別Matter of Fact的。就…跟我文書Style會很不一樣,可能AO們就會覺得我這種應該申Art啊Lit啊之類的,你怎麼會選CS。我當時有翻在網上找到的以前申請者的文書,然後自己平時也喜歡記一些東西,以至於我後來寫的文章也就有點東拼西湊的感覺,就是有點串在一起的感覺。 因為我平時寫一些段子,就那種特別二的段子,比如「自己學英語的時候被室友吐槽半夜說夢話的時候用的是英文啊之類的」,然後就在文書里把這些段子牽強附會地串起來了。

H:那你有沒有買什麼專門講如何寫文書的書去看?比如《On Writing The College Application Essay》這種。

J:看了,有時間的時候就會看。圖書館有一整個書架全部都是這一類的書, 文書集錦什麼的,但是文書質量良莠不齊,比如有匿名校友文書集,但也不知道他們去了什麼學校,看完還感覺每個人套路、思路都不一樣。他們也不會說you shouldn』t,他們會說I advise against… 反正就是覺得比較迷茫,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種。所以看了一些之後,就乾脆索性按自己的想法寫。我和同學一起申請嘛,就和同學一起互相改文章。其實在坡是有一個願意合作的申請者的小圈子和不願意合作的一個圈子,然後合作的圈裡的信息畢竟是有限的。而且很可能跟你合作的人都是和你走得比較近的,說不定大家性格都差不多,改來改去都是同一類的essay,還是有很多局限性的。

H:寫完文書以後什麼感覺?

J:我感覺我要把文書收起來不能再看了,因為看了就覺得尷尬,就覺得怎麼交了這樣的文章上去。不太滿意,曾經有一個advisor跟我講說文書這東西你要早寫,然後把它放一放,每過一兩個月再去讀再去改,但我覺得我這文書不管放多久,回去看都覺得不好(笑),大抵就是這個感覺。

H:所有後來出結果之後,你是什麼感受?

J:就特別難受,但又哭不出來。那時候做了一個reaction video的總結,所以我大概已經有一點心理準備了。我知道那些收到拒信的reaction video,就是收到拒信打開以後笑容消失立馬關攝像頭的那種,然後我竟然自己錄了自己(笑)。只錄了大概五次,後面真的不想錄了。我現在沒看,不敢看。那時候的reaction可能就是沒有表情。但感覺…就…每次你嘴裡說要拒了要拒了要拒了,可是心裏面覺得好像可以錄。

H:如果重來一次,你覺得你會怎麼做?

J:那要看穿越幾年了(笑)。穿越兩年或者四年的話,我會在那個時候就安排中介或者對自己有個長遠的計劃。我那時候的計劃可能就太短期了,比如說我要去Top JC,或者是我這次考試要考好,或者是我這次活動要做好,對自己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如果是穿越到最緊張的那個時候,在思考要不要找中介的時候,我一定會選擇找中介。就因為可能找了之後的半年就不會那麼憔悴那麼辛苦,半年之後也就不會這麼傷心。說實話,自己DIY的話其實還是挺孤單的,雖然會有同學跟你一起改文書,但是真正可以為你自己未來負責的只有你自己,對吧?

H:這樣回顧來講,其實主要是三方面的問題:第一是選校,不能全面了解學校信息,資源不多,個人認識的學長學姐的資源是有限的。而第二文書上,又恰恰相反,是資料太多,流派太多,不知道該信哪一個了。 其實第三最重要,是宏觀規劃,申請的結果其實很大一部分在申請季開始前就已經決定了,而很多申請者僅憑藉自己的時間、經驗、和見識是很難在申請季前就做好充分的準備的。

J:真的,人跟人的眼界差異真的很大。比如有的家庭、有的孩子在高一高二時就已經完全準備好了這種事情,但像我這種走一步看一步都就沒辦法看得長遠。對於走一步看一步的,就不會想到中介這個事兒。觀念上出問題的話,就不太可能想到除了一條路之外,還有很多條其他的路這樣。

H:其實我覺得,一個人請不請中介,都是可以有很好的結果。關鍵在於申請者對自己是不是有自知之明,而不是抱著一個船道橋頭自然直的心態,靠運氣靠人品。用這種心態去申請,誰也幫不了他。申請者應該明確我請中介,是為什麼,不請中介又是為什麼。對於自己的認知是否清晰,定位是否準確,理由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數據支撐,在申請當中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又如何彌補自己的劣勢?申請者如果能清楚回答好這些問題,一般來說,都應該會有一個好的結果。當然,其實要做到這些,更重要的是棋在局外,規劃好自己的人生,不管是在申請季之前的十八年還是在申請季之後的日子,都要讓自己一步步,成為一個更出色的人,這樣才Deserve the Better One。

本文作者系三士渡H君和J小姐姐

更多申請的乾貨,留學的趣事,哈耶普思麻學長學姐的經驗分享

請關注三士渡公眾號:StooogesEducation

推薦閱讀:

18Fall面試錦囊妙計,四項加分技巧讓你面試沒煩惱! | 大咖說
在澳洲意外受傷 父母遠在中國 到底該怎麼辦?
申請理念丨明確初衷,別讓留學變「囧途」
美國四大名校對PS的要求
如何找到好的留學顧問

TAG:美国 | 留学 | 留学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