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吧, 你只是在「偽裝學習」!
時代變化的節奏越來越快,信息的繁雜也讓人目不暇接,如何在龐大的信息海洋里選擇出最有效的信息成為一個強烈的需求。
有需求,就有市場,既然搜索可以成為一個好的商業模式,為人們提供信息篩選過濾的知識經濟,同樣也可以。
如果說搜索是在線上為人檢索出有用的信息,好市多 (Costco) 是在線下為人篩選出好的商品,知識經濟就為人提供了一個知識的篩選器。
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也湧現了一批販賣知識的商人。
但一兩年過去後,那些付費學習的人還好嗎?
.
據網上問答搜索,退訂、取關的居多。
這說明「藥效」過去了。
手機訂閱了一大堆的專欄,進了幾個高大上的付費知識群,連做飯、走路、睡覺都聽著知識精英的講課,每天都沉浸在學習的充實中。
對於這些幻想著馬上擁有無敵秘籍,吃下「知識速效膠囊」就能增加技能分的人,老方只有一個字:呸
.
你不是在學習,而是在追逐刺激。
一本難讀的書就像難以咀嚼的食物一樣,你難道還是無能的幼兒,需要別人咀嚼後餵給你嗎?
這種碎片化知識餵養,很容易讓一些心智又懶又不成熟的人成為自己逃避真正學習的借口。
你看,我每天也有在學習啊,為學習忙的連吃飯時間都沒有了呢。
.
從古至今,每一個成就事業的人,沒有是通過這種瑣碎學習而成功的。
對於那些「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張口閉口新名詞、專業術語的人,古代有一個專門稱呼:兩腳書櫥。
學習是為了什麼呢?
是為了智慧的增益,是為了有自知之明,是求「道」。
而不是為了社交上的吹牛顯擺,自欺欺人。
.
孔子讀《易》,韋編三絕;曾國藩「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曹德旺常年讀《金剛經》;馬雲包里常放一本《道德經》。
一本經典,勝過萬千碎片。
二手知識再多,也不是自己體悟出來的,壓縮餅乾式的精神食糧也沒有什麼營養,只會讓你陷入虛幻的「精進」滿足里,被「知識販子」們割智商稅。
這種低品質努力只會讓你日益平庸。
.
出名後,愛因斯坦經常去很多地方作演講,每次演講,他的司機就坐在旁邊聽,一天,司機告訴愛因斯坦,他已經對愛因斯坦的演講套路了如指掌,如果他來講說不定會更動人。
由於那個年代影像傳播落後,許多人都不認識愛因斯坦,於是下一場演講時候沒人發現演講的是司機。
演講很成功,司機贏得了人們熱烈的鼓掌,快結束的時候,有科學家問了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司機笑著說:「這個問題非常簡單,沒想到你們的研究水平這麼低,連我的司機都能回答這樣簡單的問題」。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是司機和愛因斯坦的區別。
所以,千萬不要成為司機型學習。
.
有網友說,成年人學習的目的,應該是追求更好的思維模型,而不是更多的知識,在一個落後的思維模型里,即使增加再多的信息量,也只是低水平的重複。
是的,不是給腦子裡塞進更多的內容就是在學習進步,那隻會讓人更蠢更笨,變成妄人。
再多的知識量不如你能夠領悟運用的一個道理,知行合一才是真的精進之道。
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
.
低水平的重複吸收淺層的內容碎片,只會讓你變得越來越機械,越來越焦慮,成為一個被情緒左右的「資深庸才」。
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是創造,是為這個世界貢獻了什麼,而不是你「吃」掉了多少「精英大咖」的知識膠囊。
別人肥了腰包,你卻成了一茬韭菜。
推薦閱讀:
※知識經濟時代,王利芬為什麼就做不過羅振宇?
※知識焦慮
※如何看待這一波為知識付費的現象?
TAG:知识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