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影瑣憶·上世紀初,紐約人這樣準備聖誕節

玩具店櫥窗外的男孩。(點擊可看大圖)

西方節假日的高度商業化始於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當時的製造商和商店老闆意識到,在節慶氣氛中消費者花錢的慾望更強,從而帶來巨大的商機。

於是假日購物季就這樣誕生了,並且開始時間很快就從12月提前到了11月,後來連10月的萬聖節也被卷了進來。

有些堅守傳統的人對基督教節日的商業化感到厭惡,還沒進入冬季就出現的聖誕樹也顯得怪異,但商業化的大潮是很難抵擋的,當然最大的受益者是資產階級,他們手下的僱員卻要因此付出更多勞動。

社會改革家和勞工活動家弗洛倫斯·凱利就曾經呼籲消費者早點買好過節用品,而不是在聖誕節前一天才開始瘋狂購物,這樣可以讓售貨員和送貨工不那麼疲於奔命,他表示對這些勞動者而言,節日前的加班加點是「對節日喜慶氣氛的殘忍侵蝕」。

對於凱利的建議,大多數商店店主其實也是支持的,既然消費者總要買東西,在銷量不減的前提下,分散銷售壓力對他們也是一件好事。

不過改變消費習慣並不是一件易事,12月最後幾周的購物狂潮依然會逐漸升溫,並在聖誕節前達到頂峰。正如下面這些上世紀初在紐約街頭拍攝的老照片所反映的那樣,無論是商店、街頭小攤還是慈善機構,都不願白白錯過一年中人們最願意掏錢的黃金時機。

聖誕節前熙熙攘攘的購物大軍。(點擊可看大圖)

大人們在玩具店櫥窗前為孩子挑選禮物。(點擊可看大圖)

街頭小販也不願放過難得的商機。(點擊可看大圖)

琳琅滿目的玩具讓孩子們駐足。(點擊可看大圖)

購物者和她們的戰利品。(點擊可看大圖)

從商店到小攤都不缺乏人氣。(點擊可看大圖)

在街頭賣小玩具的小販。(點擊可看大圖)

賣聖誕卡的街頭小攤。(點擊可看大圖)

只需一個簡單的貨架就能上街賣節日小飾品。(點擊可看大圖)

麥迪遜廣場的聖誕樹。(點擊可看大圖)

這顆聖誕樹完全用洋娃娃做裝飾。(點擊可看大圖)

帶著買好的東西回家準備過節。(點擊可看大圖)

聖誕節前紐約街頭人頭攢動。(點擊可看大圖)

慈善晚餐募款車。(點擊可看大圖)

孩子們在玩具店外流連忘返。(點擊可看大圖)

上街募款的救世軍成員。(點擊可看大圖)

商家的櫥窗陳列花了不少心思。(點擊可看大圖)

節日前更難拒絕孩子的要求。(點擊可看大圖)

裝扮成聖誕老人的慈善募款者。(點擊可看大圖)

挑選聖誕卡。(點擊可看大圖)

街頭小販的生意也很紅火。(點擊可看大圖)

人人都穿上盛裝走上街頭。(點擊可看大圖)

街頭的購物大軍。(點擊可看大圖)

賣玩具的小販。(點擊可看大圖)

領到救世軍賑濟的老婦人。(點擊可看大圖)

發放救世軍賑濟物品的婦女。(點擊可看大圖)

人行道上擠滿了購物者。(點擊可看大圖)

提籃里裝著救世軍的聖誕節賑濟物品。(點擊可看大圖)

聖誕節前車水馬龍的紐約街頭。(點擊可看大圖)


推薦閱讀:

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歷史照片?(2)
舊影瑣憶·騎兵少尉邱吉爾,春風得意馬蹄疾
清單|國外攝影比賽/獎項/作品徵集
舊影瑣憶·第一次擁抱
Python PIL庫實現的照片牆成果圖分享

TAG:历史 | 照片 | 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