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我,卻活了40年

——如果連我們都不堅定,還有誰會去鼓勵中國的年輕人勇敢的去看世界呢,他們的同事,爸媽與朋友嗎?

在平常的生活中和人聊天,我從來不會忌諱去佈道,也不會嘗試委婉的來表達:「年輕時應該儘可能的多看看世界」,這個觀點及其重要性。

最近看一些環球旅行者的文章,有好幾位在歸來之後,都傾向於用親身經歷去「理性」、「客觀」地,向內心懵懂而憧憬的年輕人講述,「旅行本身沒有意義,你得考慮回來後的柴米油鹽。放棄現在的生活去旅行,請慎重。」

封面圖是孟加拉小哥引以為豪的「美食」

我不同意這些旅行達人、意見領袖的觀點。回首他們以前的文字,彷彿立馬沒有了靈魂。曾經分享了那麼多美景美食,和那麼多有趣的人的思想交流與碰撞,是為了說明「這些經歷,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我做到了,但你要慎重」這樣結論的嗎?

不應該是這樣的。

因為中國的年輕人從來不缺少「瞻前顧後」的教育,我們大部分人,從25歲就開始計劃著死亡——一步一步:房子、結婚、養老——這是整個中國,從媒體,到長輩,到周邊的同齡人一直在教育我們的阿。

為什麼這些教育,還要這些已經睜眼邁出去看世界的旅行者去普及呢?

在萬馬齊喑的價值觀里,我們不是應該嘗試去發出一些,儘管微弱但卻堅定與明確的聲音嗎?比如:

旅行就是有意義的阿,年輕時或許就應該不惜代價去任性一次阿。

我想通過兩篇文章來講這件事情:

這一篇我要講:旅行對於人生到底有多棒?

接下來,我會寫:真的是有錢才能出去嗎?回來後真的會餓死嗎?

▲高加索的風,陪我在第比利斯的街頭走一走!

旅行到底有多棒?

旅行能讓你延命,讓你活的更久。

這是再多的養生保健品、藥物,和尋求駐顏的高級化妝品也比不了的療效。

因為,這延的是青春的生命,而不是苟留殘喘時的生命。

----------------------------------------------

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與新浪微博——「大西洋鰻魚」,那裡有更多精彩的原創環球遊記,在上面直接和我交流。

----------------------------------------------

知乎有一個據說是歷史上得到最高贊的答案,講的就是這個「延命原理」,先引用如下:

知乎問答:哪些素質很重要,但卻是讀書學不來的?

應對時空扭曲的應對能力

這個概念有點玄。這裡說的時空扭曲,指的是主觀的時間流逝感覺隨著年齡開始加速,而且一發不可收拾。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感覺,時間過得越來越快快了。小學時是一個月一個月過,大學一學期一學期過,工作後就變成了一年一年過,越往上過的越快,問問你的父母,他們會告訴你十年一眨眼就沒了,他們討論著十幾年二十年前的陳年舊事,好像就發生在昨天。

我很早就開始研究抗衡這種時空扭曲的方法。

我在網上找了一些解釋,有一個說法比較有趣。「五歲的時候人的記憶有五年,這時候過一年,到六歲時,記憶增加了五分之一。六歲到七歲,記憶增加了六分之一。七歲到八歲記憶就只增加了七分之一。以此類推,到了二十歲的時候,過多一年,記憶便只增加二十分之一。這一年的時光雖然沒變,但是參照物變了。所以大家就感覺時間過得快了。可能等你六十歲的的時候,過一年記憶只增加六十分之一,那時時間就過得更快了。」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仔細回憶一下,會發現童年的課間十分鐘休息足夠你從樓上跑下去玩兒點什麼;但現在你坐在公司電腦前,才喝了杯熱飲,吧東西攤開準備幹活,啥都沒幹呢一個小時就沒了。小時候兩個月的暑假特別漫長,現在的一個月不就是四個星期,一眨眼就沒了。

如果用記憶增量理論來解釋,那就說明我們在成年後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在簡單重複,所以大腦中的「總數據」並沒有像兒時那樣處在迅猛增長的階段,大腦處理今天的24小時,只需要動用幾年前就已經存好的索引,駕輕就熟,總信息量幾乎沒有增加,你主觀上感受到的「新東西」當然就少,而體驗「新東西」恰恰是放慢主觀時間的命門。

套用知乎上「舒適區」的說法,要解決時空扭曲的問題,我們必須走出「熟悉區」,熟悉區是時空黑洞,會不斷加速消耗,吞噬你的時間。如果你走出辦公室,去陌生的國度一個月,就會發現這一個月並沒有像辦公室里那樣,星期三過完就差不多能指望星期天了,而是覺得比在辦公室兩個星期都要多,這便是對抗時空扭曲的一個例子。並不是只有旅遊才能有這樣的效果,你如果在自己身上多試驗,會發現能找到很多適用於你個人的手段,但前提是你要有「擺脫熟悉區」的意識。

講真,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回答時,我有一種「頓悟」的感覺,我想明白了我的很多關於記憶的困惑。

▲土耳其的爺孫倆

我坐在上海陸家嘴一個相同的辦公室已經一年了。而回首過去這一年,除了日以繼夜,忙忙碌碌的寫字樓工作,我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呢?

是去年9月到10月,我在烏克蘭,高加索,南美的一段旅行。是今年5月,我在前南斯拉夫地區僅僅7天的冒險。

這兩次旅行,總的持續時間才一個月,而在一年後的我回想起來,清晰的像撐滿了一整年

「種馬」與「乳牛」之國,這裡是烏克蘭!烏克蘭的乳牛與種馬們,他們的美貌,現在還深深映刻在我的記憶里。

亞塞拜然的機場,和剛剛認識的伊朗朋友睡機場,約定互相叫醒的那一晚,彷彿發生在昨天。

遙遠的高加索,在喬治亞的山頂,大風吹走了新娘的婚紗頭飾,穿西裝的新郎脫下皮鞋下山去撈婚紗,我不意間卻與滿臉懊惱的新娘子四目相對。

一年後的你們現在過得幸福嗎?

里約熱內盧的美妙肉體阿,噢那個當街向我約炮的巴西人,你的笑臉和那麼爛的英語,至今我都記得好深刻。

還是熱情似火的巴西阿,我竟然第一次在公眾場合看到帥哥美女旁!若!無!人!的作愛。

就是下面的這一對情侶,男人的手放在女人的內褲里長達四分鐘左右,沙灘上,前後很多人經過,沒人多看他們一眼。

這就是里約阿,作愛就跟吃飯一樣平常的里約,不會壓抑自己任何想法與慾望的里約。

貝爾格萊德的難民公園,這些從戰火摧殘的故鄉逃離出來的敘利亞難民,所有當地人去火車站經過這條路時,都繞開他們走,他們強姦女人的新聞甚至頻繁傳到遙遠的中國。可好多人都是跟我一樣的年紀阿,他們怯生生的看著我,那種非常想打招呼卻又怕被拒絕的表情,讓人心酸。

「我們不是怪物阿」,是的,那個午後,我和幾個敘利亞難民握手,用互相都不懂的語言聊天。

離別的時候,一個小青年在兜里找了半天,才掏出一顆快要融化了的巧克力,一定要送給我。那一刻就像是掏盡了他的全部。

如果不去薩拉熱窩,我怎會理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還會在世界最富饒的歐洲發生如此殘酷的戰爭?而薩拉熱窩這座傷城,如今仍分別歸屬於戰爭的兩個民族,同一條街道,卻可能分屬兩個敵對的,居民不相往來的(自治)共和國。

巴厘島,小我8歲的小D早已經結婚生子,步入生活的沉默漩渦中。他的那顆音樂的夢想彷彿永遠不能再實現。每天在OK便利店上班的他,換班時才有空在店外面羞澀的彈一首歌。半年過去了,你現在終於能勇敢的去街邊彈奏表演了嗎?

路上認識的每一個人,邂逅的每一個表情,都如此鮮活地縈繞在我的回憶里,我的29歲這一年,是如此的豐滿與綿長。

旅行讓我的人生更有指望

每當長時間的在國內生活時,我總能理解為什麼如今,新聞報道中的抑鬱症會越來越多。

因為社會上遍布著:咪蒙的「實習生月賺5W」,各大媒體報料的「保潔阿姨月賺2W」,前同事講的「我跳槽了,工資勉強翻番」的新聞與言論。

每個人都在比。比的事只有一件。

這能不讓人抑鬱嗎。彷彿你再怎麼努力,在追趕別人的路上,在追逐金錢的路上,總是有追不過的人,生活就再也看不到希望。「比不過阿,而且可能保潔阿姨和實習生也比我成功。」

所有人生目標只是這件事。而社會對人的所有價值判斷,也都在這一件事上。

第比利斯。青旅有一隻天天跟蹤我(連洗澡都溜進來),總是盯著我的麵條流口水的小狗。以後一定不要亂吃東西阿,人並不是那麼可靠的動物,不要如此的信賴他們。

我剛畢業在北京工作的那兩年,有很多次加完班,回到狹小的出租屋,心裡都是異常的低落與沮喪。

工作好忙,也沒有另一半,這樣的工作是圖啥阿?每天這個問題都這樣追打著我,我的人生將來就是這樣了嗎。

我在空虛沮喪的時候,強制自己找的那些聊天玩耍的夥伴,這真的有意義嗎?

而在我邁出出國旅行第一步之後,我的人生變了顏色。

美麗的土耳其妹子,好可惜沒好意思要你們的聯繫方式,茫茫人海,可能真的再也見不到了呢

首先是,我繼往的空餘時間,雖然「空餘」,但絕不再「空虛」了。

在後來的日子裡,即使在大片時光仍是單身狀態的時候,我在工作以外的空閑時間,有了很多的事情去填充,查機票,看攻略,研究目的地的歷史文化,有好多好多有意思的事填充我的時間,我哪來的心思和功夫去「空虛」與「寂寞」呢?

而且,當我出去的地方越多,我會發現我沒去過、我想去、而且我能去的地方,也越來越多。

就像,當我只去過泰國的時候,我覺得去歐洲和巴西是好遙遠的事情,而當我到達了歐洲和巴西之後,我覺得全世界我都能去探索的阿。

當我覺得我的人生中還有好多喜歡的事情沒有做的時候,我會覺得,人生好有指望和盼頭,我會有更積極的心態去努力,去工作去賺錢,為了實現我做的夢。

我的內心也再也沒有那麼焦慮了,我自信了好多。

咪蒙「實習生月賺5W」,各大媒體報料「保潔阿姨月賺2W」,前同事的「我跳槽了,工資勉強翻番」,這些關我屁事阿?

這兩個國家,相同的人均GDP數據,前一個國家到處是表演歌劇與鋼琴的高情調餐廳,後一個國家卻在首都也難找到一個體面的餐廳。這是為什麼呢?猜猜是哪兩國呢?

我的世界因為我的經歷,變得開闊了很多。我為什麼要跟人比阿。這世界上只有一個我。

當我的巴西朋友在紐西蘭皇后鎮做酒吧服務員時,當我認識的56歲美國醫生騎自行車到烏克蘭住青旅寫作時,當我看到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身體條件並不適合旅行的人(聾人,盲人),而他們都在克服艱難,不去「理性」、「正確」的去過「別人認為殘疾人應該過的生活」的時候,我的內心變得更加的堅定與安寧。

聽障人石松的故事,網上能搜到

曹晟康的故事,網上能搜到

李躍中的故事,網上也能搜到

我真的沒必要和你們比,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雖然還是會偶爾焦慮,但那些困擾我很多年甚至在無數個晚上讓我無眠的夜晚,再也不會有了。

我的微信簽名是「youve got one life to live so make the most of it」,這是我的巴基斯坦沙發客朋友跟我說的一句話,意思是「你只有一次生命,一定要最大程度的體驗與經歷它」。

真的,為什麼要活成一個樣子呢?

你看我,30歲的我,卻活了40年。

----------------------------------------------

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與新浪微博——「大西洋鰻魚」,那裡有更多精彩的原創環球遊記,在上面直接和我交流。

----------------------------------------------

- 往期精選 -

土耳其 |好可惜,土耳其 | 親歷伊斯坦布爾四次爆炸現場

印度 |不可思議的印度(一)我在「印度的上海」孟買翻了一萬道白眼

紐約 |在曼哈頓遇見精液流淌

烏克蘭 |「種馬」與「乳牛」之國,這裡是烏克蘭!

烏克蘭 |烏克蘭第二章 | 親愛的安德烈

以色列|大年三十在死海全裸漂浮是一種什麼體驗?

韓國 |韓國真的是「東亞之光」嗎?

菲律賓 |亞洲的紐約?我在菲律賓撕了這輩子最多的逼


推薦閱讀:

陸志剛:無論如何,醫生到老都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也談白雲觀教眾燒死住持安世霖案
喪文化和燃文化的碎碎念
馮煒煒:用醫術救人,用心術影響人

TAG:旅行 | 环球旅行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