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擁家庭右抱事業」,最不靠譜的成人童話

作者:爪大大

1)「30年後的我,會是什麼樣?」

這是一個我平時不太敢想的問題。

倒也不是說2047會是個糟糕透頂的年份:那時無人駕駛車或許已經普及,交通事故會大大減少;更厲害的藥物會被研發出來,又少了幾個不治之症;以及,說不定已經有第一批人搬到火星種土豆去了。

但30年後,56歲的我自己,會是什麼模樣呢?

我會定居在哪裡?做什麼樣的工作?會不會有穩定伴侶和孩子?會養狗嗎?會給他起什麼名字?會釋然些什麼?會緊張些什麼?如果被出軌了,該怎麼辦?

看完「英國國民作家」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的新作《兒童法案》(The Children Act),我好像有了更清晰的圖景。

作者: [英] 伊恩·麥克尤恩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譯者: 郭國良

2)女性碰上中年危機,第一反應總是鞭笞自己

這個圖景不怎麼理想:《兒童法案》說的是菲奧娜這位事業有成的高等法院法官,如何在結婚35年後,目睹著自己的婚姻、職業與生活一點點失去平衡的故事。

好吧,這麼說有點太簡單化《兒童法案》了,它更深刻的主題埋藏在宗教信仰-科學無神論-社會正義的三角交織中。麥克尤恩又是出了名的「乾貨型」作家,無論寫什麼題材都會準備一大堆資料:《兒童法案》中的庭審辯論都相當精彩,同時還有各種極富現場感的古典音樂穿插。

可惜我對這些話題都沒有什麼發言權,只能說說中年危機這個我尚無感知、但終究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大俗話題。

《兒童法案》的中年危機線圍繞著菲奧娜與丈夫傑克的婚姻問題展開,在第一章里就被挑明:

- 「傑克,你想要幹什麼?」

- 「我想出軌。」

- 「你是想要離婚吧。」

- 「不。一切都和以前一樣。我只是不想瞞你。」

傑克由此開始解釋他需要一場驚天動地的戀愛,夫妻倆太久沒有性生活,他的人生需要最後一次機會,blah blah blah...

但菲奧娜的反應是什麼呢?「不,她寧願過一種不完美的生活,即她目前的生活。」

這似乎是很符合刻板印象的反應:男人碰上中年危機,馬上向外扒拉搞事情,女人碰上中年危機,卻習慣性向內自省鞭笞自己。但之後展開的故事裡,麥克尤恩緊跟菲奧娜的自我探索,她變得越來越讓人心疼,也讓我與她的距離越來越近。

貫穿全書,菲奧娜總會在不經意間回想起年輕時的濃情蜜意瞬間,這讓當下的菲奧娜陷入不可掙脫的兩難境地,面對丈夫不知如何是好;

菲奧娜每日在法庭上則會忘掉家務事:面對各種和兒童有關的官司,她噁心於父母的醜惡嘴臉,把孩子當做要挾對方的籌碼,但不得不保持理性與公正;

不過話說回來,這的確是菲奧娜很長一段時間內的人生動力:世界每天那麼多糟爛事情,至少我的工作為眾多無望境地帶去了正義之光。

3)真實人生不是《傲骨賢妻》

事業成不了救命稻草

但被傑克宣布自己將被出軌後,菲奧娜陷入了自我責問:她開始懷疑「為滿足個人成就感而追求事業」是否是自欺欺人,以及這份工作是否真的總和正義站在一起。

菲奧娜的前後轉變,可以被視為職場女性「成就負擔」(burden of greatness)的體現。女性進入職場雖說已有些時日,但在心理上尚無法和男性平起平坐,而越是「高級」的工作,性別比率就越不平衡。

類似於祖國老一輩運動健兒出門比賽總背著「為國爭光」的包袱,作為少數派的高層女性,總覺得自己身上有點擔子,因此也對事業注入了更高的熱情:我必須得實現點什麼,努力證明自己,要不然肯定會被說「你是個女的嘛,做不好很正常」。不是說職場男士生活多輕鬆,但他們至少沒這層壓力。

接下來呢,菲奧娜的工作也出現了問題,這也是《兒童法案》的主線故事:她想要借用法律的理性之光,挽救一個因宗教信仰拒絕治療的白血病男孩,到最後卻給自己惹上了一連串麻煩。

《兒童法案》很容易讓我聯想到《傲骨賢妻》(The Good Wife)。我對這部美劇感情很深,畢竟給它做了六年字幕,有些台詞幾乎能背出來。但當一些人將它視為可效仿的女性勵志榜樣劇,認為整部劇說的不過是「老公靠不住,但你還有事業」,就真的有些好笑了。

追求事業,男女機會均等,不可能因為你更需要它它就對你更好些。即便是事業上有所斬獲,「事業有成但精神空虛」是男性中年危機故事的標準模板之一,憑什麼覺得女性就能幸免於難呢?

4)大多數人生不會突然崩塌

而是好與壞之間的微妙搖擺

話說到這份上絕不是想說:反正事業靠不住,女人還是回歸家庭吧。「成就負擔」的極度不合理才是關鍵所在。

這也是為什麼類似於「左擁家庭,右抱事業」的人生贏家型女權特別讓我崩潰:不好意思,要求太高,做不到。怎麼從來沒人要求男性要兼顧事業與家庭呢?

解決「成就負擔」很大程度上需要社會力量介入,也需要時間慢慢消除我們的心理障礙。但老實說,合上《兒童法案》後,倒也沒有對自己的未來失去信心。

這一來和它有些讓人意外的結局有關,二來通過麥克尤恩的抽絲剝繭和生活細節展示,也讓我漸漸明白:越是人到中年,生活越是摸著石頭過河,這件事不分男女;以及大多數人生不會突然崩塌,而是一輩子好與壞之間的微妙搖擺。

由此來看,一種「雞賊」的生活態度或許更加穩妥:這世上有不少事值得行動上全力以赴,卻沒有一件事值得注入所有的生命熱情。

況且,將「中年危機」概念介紹給世人的心理學家榮格也會強調,中年危機是一個必經的成長過程。可能是因為主流話語權多被中年人把持,才把中年危機搞成了人生盡頭。但它或許和艱難的青春期一樣,是有可能被跨過的。

想到這兩點,30年後的我自己,也沒那麼讓人害怕了。


推薦閱讀:

和女孩子聊天,能聊哪些話題?
遭遇職場潛規則如何機智的絕地反擊
名媛紳士禮儀第三期:婦女節快樂!男士們四種展現紳士風度的行為

TAG:事业 | 中年危机 | 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