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過去了,做商業地產的你,那些職業病就沒有變嗎?

近幾周,被一條關於商業地產人職業病的內容小刷一屏,《沒毛病!商業地產這行做久了,這些職業病不知不覺就上身》,好幾個號都在轉,我隨便選了一個。

看著眼熟,搜索了一下標題,第一頁結果裡面,最早的一條發布在16年1月,也就是說,至少這也是1年半前的一篇內容,竟然被那麼多公眾號挖墳出來做二次傳播,也是汗顏。

其實轉發沒啥啦,只是時間過了1年多,我們看看大多數公眾號末尾的「自我吹噓」,這樣一字不差的轉,有沒有用心思考過,至少這1年半的時間,我們的商業可能會有怎樣的變化?我們的「職業病」又會有哪些「變異」?只是複製粘貼,那就沒有意思了。

這裡插播一條,本來今天狗仔號是要二刷興業太古匯新開業品牌的,但由於在圖報首發後,又開了2個新品牌,並且明天城市超市宇宙旗艦店就將開門試營業,所以我寧願再等一天,明天為大家做最新更新,這才是正確的態度好伐……

好了言歸正傳,我不是很喜歡那篇「職業病」的內容,因為整篇就在貼標籤,收穫共鳴,給從業者一種感受,就是有這些「職業病」好像多了不起似的。

在我看來,「職業病」是一種比較調侃的說法,也就是說你在長期專業工作中養成的習慣,不由自主地會帶到日常生活中,並!產生笑料~比如:

在逛商場的時候,

路人甲問我:小兄弟,請問麥當勞怎麼走?

我說:yo~yo~

順著這條動線一直往前走,

不看到隔斷就千萬別回頭,

一二三四數到櫃位的盡頭,

之後你就會看到根大豬頭柱頭,

此時層高目測能有三米六,

那就是你要找的麥當勞老頭!

yo~

路人甲說:小兄弟,唱得不錯,keep real,這是5塊錢,拿去治病吧~

這,就是我說的職業病!

好了再次言歸正傳,我覺得那篇文章里的18個從業特徵,有些沒問題,有些很傻。

比如,朋友在買電影票的時候……

拜託現在看電影還現場買電影票?暴露年代。

又比如,用餐碰到服務不周到,不滿意……

這特么也是職業病?這是正常生理反應好嗎?

再比如,能在沒有導視的情況下找到廁所……

屁~我就不行……

好了,即使以上調侃都不成立,我們就說「職業病」,我認為,今天你發這篇文,如果不是為了賺流量,要好好做的話,那至少應該加一些內容,例如:

關注各種商場和品牌的微信公眾號,看他們類似樓層導購這樣的資訊信息有沒有進行數字化。紙質版的樓層導覽?有的話就用作收藏吧~

停車場停完車,看看柱面上有沒有貼停車付費系統服務商的廣告以及付費二維碼,即使商場提供人工收費,也要嘗試一下手機支付,看體驗如何。

進到商場後看wifi布局得怎樣,連接體驗怎樣,是否可以微信一鍵連wifi?是否連上wifi後能自動引導成為會員?

在購物中心,消費後看如何積分,是去服務台?還是用微信自助進行積分?積分可以用來幹嘛,是否可以減免停車費?

進到商場後先看中庭以及各種醒目處的海報,有沒有主題展?是玩IP?還是自行定製策劃?是引流導向?還是促銷導向?有沒有機器人?有沒有VR、AR元素的運用?

看品牌時不是每個都看,而是挑重點,哪些是首家?哪些是獨家?哪些是概念店?如果你能辨別,說明對市場夠熟悉,如果你能吃出每個奶蓋味的不同,那才是「病入膏肓」。

看廁所,但不只是看廁所,要看有沒有母嬰室,且不只是看母嬰室,要看有沒有親子衛生間,這些是理念的遞進,是商場好壞的評判標準之一,也是你的職業病需要「變異」的方向。

看人家的動線?環形動線?十字動線?有什麼好多看的?看人家是怎麼做死角的,這才牛逼。今天白天還在和朋友聊,K11後區的新鮮食·集,不要說學,放給你照抄你都不一定做得出來。

作為一個商業地產人,(對,現在流行說商業地產了,百貨人已經不吃香了,原文中有很多病其實是百貨人才會有的),商業日新月異,職業病要有,但要「病情不穩」才行,與一篇一年多前的文章產生共鳴,並不是什麼好事~

最後我想問下,那段rap給幾分?


推薦閱讀:

你見過的最奇特的賴賬手法是怎樣的?
超越了毒品大亨的雷布斯
CrossFit: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健身商業模式 | CrossFit系列之一
商界傳奇牟其中,當能力無法駕馭想法,註定一場悲劇

TAG:商业 | 商场 | 职业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