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科舉成績全記錄

唐朝詩人科舉成績全記錄

陳可抒/文

詩人,尤其是唐代的詩人,自然就是才子。辛文房撰寫《唐才子傳》,其實就是「唐詩人傳」。才子就應當在人才考試中嶄露頭角,唐代科舉考試又十分重視詩歌,那麼,唐朝的詩人們、才子們,他們科舉成績又當如何呢?

1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玄宗先天元年(712年)】

1.1 初唐四傑,各懷絕技

楊炯,高宗顯慶四年(659年)童子科。

王勃,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幽素科。

掀起大唐詩歌初次浪潮的初唐四小天鵝,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各懷絕技。

都說駱賓王七歲作詩《詠鵝》,是個神童,但這只是坊間傳言,楊炯卻是真正得到官方認證的神童。

唐朝有童子科,專為十歲以下的少年而設。顯慶四年(659年),十歲的楊炯「舉神童」,後來又授予校書郎,可算是少年得意了。

王勃則在乾封元年(666年)以幽素科及第,年十七歲,尚未達到唐朝二十及冠的年齡,也同樣傳為佳話。

初唐的科舉體系尚未成熟,盧照鄰和駱賓王走的都是薦舉路線,而不是科舉路線,王勃的幽素科,其實也算是薦舉的一種。

1.2 大佬、大佬、大佬外甥

沈佺期、宋之問、劉希夷,高宗上元二年(675年)進士。

上元二年(675年)的進士榜上,同時排列著沈佺期、宋之問,他們後來並肩推進了格律的發展,成為宮廷詩人領軍人物,並稱沈宋。還分別主持過幾次科舉。

同樣這一榜上,還有宋之問的外甥劉希夷,傳言他某一日福至心靈,寫出了千古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便被舅舅宋之問看上了,屢次索要未果,就乾脆把劉希夷用土囊壓死……

這個傳言的真實性有待考察,但宋劉二人舅甥同年同榜,且都是著名詩人,這已經是很有趣的佳話了。

1.3 得意起點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睿宗文明元年(684年)進士。

這一年,唐睿宗李旦被母親武則天立為傀儡皇帝,這一年,已駕崩的唐高宗李治的靈柩正準備長途跋涉地從洛陽運往長安,陳子昂中了進士以後,滿腔熱情,就此事上書發表議論,認為靈柩安置在洛陽就好了,不必遠赴長安而勞民傷財……上書寫得洋洋洒洒,打動了武則天,據陳子昂的《旌德碑》所載:

公乃獻書闕下。天后覽其書而壯之,召見金華殿,因言伯王大略,君臣明道,拜麟台正字。由是海內詞人,靡然而風……

好一個「覽其書而壯之」!還親自召見,而且,據其它一些史料所載,陳子昂「貌柔野,少威儀,而占對慷慨」,怎麼看都是一次極愉快的見面。最後陳子昂受的官職是麟台正字,就是說武則天十分感動,然後給了他一個九品芝麻官。

麟台正字就是圖書管理員,在唐朝的官制中,正九品下,而進士所授的官職一般是從九品下,而且許多人要等待幾年的守選之後才能授官,所以,雖然官階不高,也實在已經是法外開恩了,可算得是人生榮耀。

1.4 蘇杜兩位先祖

蘇味道,高宗乾封二年(667年)進士。

杜審言,高宗咸亨元年(670年)進士。

蘇味道做人圓滑,凡是模稜兩可,人送外號「蘇模稜」,杜審言則恃才傲物,曾公開表示:「(蘇)味道必死!」聽到的人都嚇了一跳,忙問怎麼回事,杜審言解釋說,他看到我的判詞,會立刻羞愧而死!

蘇味道當時是天官侍郎,專門負責官員的評選,杜審言只是個小官,位在被評選之列。但杜審言卻倚仗才華,以下犯上,他的意思是說:蘇味道忝居高位,卻來評判我這樣比他更出色的人,理應當羞愧死。

這個故事可能有誇張片面的成分,又或者蘇杜二人關係不錯,杜審言只是開了一個辛辣的玩笑,杜審言有《贈蘇味道》一詩流傳,足見兩人交情並不壞,但無論如何,蘇味道的模稜和杜審言的犀利,兩種形象已經植入人心了。

杜審言的孫子,便是大名鼎鼎的杜甫,而蘇味道的後代,一直「模稜」到北宋年間,終於出了另外一個大詩人蘇東坡。

1.5 其他

張鷟,高宗上元二年(675年)進士,和宋之問、沈佺期、劉希夷同榜。張鷟詩名不算很大,但他著有傳奇小說《遊仙窟》,很有詩人的風流,特意在此記之。

賀知章,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進士,後來官至太子賓客、秘書監,人稱賀監,官位已是很高了。

賀知章最令人稱道之事,便是揄揚李白,此事也變成了一個小典故,張祜曾用此事自鳴不平,詩曰:「賀知章口徒勞說,孟浩然身更不疑。」意思是推薦也徒然無用,寒士的命運已經註定。

近些年來頗有人謠傳賀知章是當科的狀元,此言不實,不知何據。

張九齡,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年)進士,而十分賞識他的主考官,則是沈佺期。

大概是沈對張的賞識太顯露,引起了別人的嫉妒,更是有人進行了「謗議」,於是張九齡被迫接受了重試,但仍然順利過關。

沈佺期寫過「漢月生遼海,曈曨出半暉」,而張九齡寫的卻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氣象博大,心胸恢宏,果然在玄宗朝成為一代名相。

王翰,中宗景龍四年(710年)進士。留有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2 盛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至代宗永泰二年(766年)】

2.1 王維人生贏家

王維,玄宗開元九年(721年)狀元。

有唐一代的著名詩人里,獲取了狀元殊榮的,只有王維,而且其過程頗有趣。

王維本來年少時即聲名遠揚,左手文章,右手琵琶,翩翩少年,尤其為岐王所眷重。然而,那一年競爭很激烈,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也同樣呼聲很高,據說都已經被公主暗定為狀元了,岐王便連忙安排王維去謁見公主。

當時,王維並沒有明露自己的身份,只是扮成一個隨從,「妙年潔白,風姿都美」,以翩翩舉止打動公主,此其一。

王維又「獨奉新曲,調聲哀切,滿座動容」,使公主「大奇」,此其二。

岐王趁機言說王維的文采,王維便取詩卷呈上,公主一見,便覺「驚駭」,因為這些詩篇都是她常常誦讀的,原以為是古人詩篇,沒想到卻是王維所作,此其三。

有這樣的三次靈魂推進,王維一舉佔據了公主心中的重要位置,也得以取代張九皋成為狀元。

2.2 高適盧瑟逆襲

高適,玄宗天寶八載(749年)有道科,年近五十。

年齡固然是偏大了些,比起楊炯、王勃、王維這些年輕有為的人,確實很不露臉——不過,最重要的是,有道科是個冷門考試,並不是很能服眾的科目。

科舉制度經過初唐的發展和改革,盛唐時已經基本形成了成熟的系統,考試以明經和進士為主,其中進士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又漸漸大於明經,以致於後來有種種進士鄙視明經的段子,那麼,在明經進士之外的有道科,則更不必提了。李白曾被推薦為有道科,他卻沒有去,此科的地位可見一斑。

被有道科錄用後,所授官職也不會很高,高適只是被授了一個封丘尉,小縣小官,從九品下,明顯不能滿足高適的志向,於是他便感慨地寫道:

只言小邑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

拜迎官長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高適《封丘作》

高適很快就辭退了封丘尉的職務,不過,他隨後被哥舒翰所聘用,在安史之亂中,因為種種因緣,五六年間便提拔為御史大夫、淮南節度使等位高權重的職務。高適最終進封渤海縣侯,食邑七百戶,死後謚曰忠。《舊唐書》評價他:

有唐已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

——《舊唐書》

2.3 一樣的考試,不一樣的詩人

祖詠,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進士。

應試時寫《終南望余雪》詩,規定應寫六韻十二句,祖詠只寫四句便停筆,有人以此詰問,祖詠淡淡地說,「意盡」。

錢起,玄宗天寶十載(751年)進士。

那一年的題目是《湘靈鼓瑟》,錢起寫了一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深深地打動了主考官李暐,認為「有如神助」。

其實,同時應試的陳季寫的是「一彈新月白,數曲暮山青」,魏璀寫的是「柱間寒水碧,曲里暮山青」,意境並沒有差太遠,但差距就在於:其它人把這層意境埋在了詩的中間,而錢起把這一句放在了全詩的最後。

錢起的結尾恰似一雙手當心一划,曲聲戛然而止,一切景物也驟然不見,給人留下無限的想像和惆悵,自然比那些「遺音如可賞,試奏為君聽」之類的結尾要高明多了。

於是又有傳言說,錢起在之前的一個傍晚,聽到旅館外有鬼謠,即是「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一句,他再三尋找,卻彷彿人間蒸發,蹤影全無,他便用了這個句子,並將這種戛然而止的感覺寫入了結尾。

總之,詩人總要和別人不太一樣,雖然陳季和魏璀等人也考中了進士,雖然錢起也並未因此詩而獲得當科狀元,但是,他的靈性還是使他做為一個詩人脫穎而出,名傳千古。

2.4 一句頂一萬句

張繼、皇甫曾,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進士。

皇甫冉,玄宗天寶十五載(756年)進士。

皇甫冉和皇甫曾是親兄弟,兩人前後中第進士,已是嘉話。而皇甫冉又與張繼交好,「契逾昆弟」,張繼又與皇甫曾同榜,三人又同有詩名,也是很可以大書特書的事了。

三人的風格又比較相近,筆法高逸,敘述委婉,只不過,張繼寫出了驚人名作《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名噪千古,而皇甫兄弟則顯得沉寂多了。可見代表作的重要性。

2.5 其他

崔顥,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進士。「昔人已乘白雲去,此地空餘黃鶴樓」,一首《黃鶴樓》傳名千古。另外崔顥的著名之處在於,他很花心,「娶妻擇有貌者,稍不愜意,即去之,前後數四」。

儲光羲、崔國輔、綦毋潛,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進士。

王昌齡、常建,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

顏真卿,玄宗開元二十二年年(734年)進士。

李頎,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進士。

賈至,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明經。賈至詩名不算顯赫,但他與杜甫、李白、王維、岑參等人都有唱和,也是詩圈常客。

岑參,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授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是一個純粹的武職,十分符合他詩歌的邊塞風格。

韓翃、元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進士。

顧況、嚴維,肅宗至德二載(757年)進士。

魏萬,肅宗乾元三年(760年)進士。李白至交好友,曾拜託他為自己的詩文做集流傳。

乾元元年(758年),李白因為永王之亂而獲罪入獄,乾元二年(759年),李白獲得赦免,而乾元三年(760年),魏萬考中了進士,為李白結《李翰林集》,似乎也是冥冥中有種安排。

3 中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至文宗大和九年(835年)】

3.1 韓氏集團

韓愈,德宗貞元八年(792年)進士,時年25歲。

天寶以後的進士榜上,三四十年間都很寂寞,792年韓愈中第,拉開了又一代詩人集體亮相的大幕。

柳宗元,德宗貞元九年(793年)進士,時年21歲,同年還有劉禹錫和元稹。

韓愈柳宗元共同倡導了古文運動,但兩人的交情卻比較泛泛,柳宗元是個敦厚君子,沒什麼詩人小圈子,姑且算是韓氏集團的邊緣人吧。

孟郊,德宗貞元十二年(796年)進士,時年54歲,忍不住寫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千古名句。與韓愈共同引領了韓孟詩派。

張籍,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年)進士。這一榜上還有孟郊的從弟孟寂,張籍曾有《哭孟寂》一詩:「曲江院里題名處,十九人中最少年。」

張籍是韓愈的得意弟子,娶了他的侄女,當是韓氏集團中重要人物。張籍為人熱情,交際廣泛,與之交善的人很多。

姚合,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進士。與韓愈弟子賈島齊名,開創了一代晚唐詩風,與整個韓氏集團的人交情都不錯。

朱慶餘,文宗寶曆二年(826年)進士。最令人稱道的便是給張籍的兩句詩,「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朱慶餘和張籍可謂是惺惺相惜了,不僅如此,他和賈島、姚合等人也很有交情。

3.2 白氏集團

劉禹錫,德宗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劉禹錫與白居易並稱劉白,這個稱號無人可奪,概因為二人基情無限,不僅經常寫聯句,還乾脆共同寫下《劉白唱和集》,共收入且只收入兩人互相唱和的詩作一百餘首。

元稹,德宗貞元九年(793年)明經,時年15歲。元稹與白居易並稱元白,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常有詩作往來,一句「唯夢閑人不夢君」,使人傷感無限。

中唐時,進士地位已經高於明經,元稹一度官至相國,卻是明經出身,以致於好事者編排了一個段子,說元稹去拜謁少年李賀,卻被李賀拒之門外,嫌他的出身丟人。

這故事荒誕不經,僅供一笑而已。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元稹與白居易又參加了拔萃科的考試,雙雙及第,結下了通榜之誼。拔萃科的難度比進士只高不低,所以,就算十五歲的元稹考中了明經不算露臉,拔萃科的中第,也是十分令人驕傲的,不會觸發什麼被鄙視的劇情。

張仲素,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年)進士。本無顯著詩名,以白居易和關盼盼一事知名天下。

白居易,德宗貞元十六年(800年)進士,時年29歲。應試的詩是:

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

矩浮光灧灧,方折浪悠悠。

凌亂波紋異,縈迴水性柔。

似風搖淺瀨,疑月落清流。

潛潁應傍達,藏真豈上浮。

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秋。

——白居易《玉水記方流》

白居易並不像孟郊那樣大器晚成,但也絕非少年得意,他曾慨嘆道「此生知負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應試詩中的「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也是自己的心事寫照。

李紳,憲宗元和元年(806年)進士。與白居易、元稹交往甚密,也參與了新樂府運動。「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正是這樣的一次實踐。

白行簡,憲宗元和二年(807年)進士,白居易的弟弟,寫詩很一般,但他寫了一篇《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和張鷟一樣,讓人感覺他確實像個詩人。

3.3 不是神仙也是地仙

施肩吾,憲宗元和十五年(820年)進士。

中唐的詩人扎堆,不是韓愈集團,便是白居易集團。獨有施肩吾,高來高去,他最令人傳頌的事迹便是炒了皇帝的魷魚——沒走正規手續,就自行離職了。

施肩吾好詼諧,同榜進士崔嘏是個獨眼龍,施肩吾便作詩曰,「二十九人及第,五十七眼看花。」我稍微心算了一下,才確定他的演算法是對的。

他行事風流,又喜歡神仙,修道求真多年,作品散見於各詩集和各道教著作集。有兩句詩頗能代表他的狀況:

獨對春光還寂寞,羅浮道士忽敲門。

3.4 其他

徐凝,長慶三年(823年)進士。

許渾,文宗大和六年(832年)進士。

雍陶,文宗大和八年(834年)進士。

4 晚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年)至哀宗天佑四年(907年)】

4.1 小李杜心事各異

杜牧,文宗大和二年(828年)進士。

李商隱,文宗開成二年(837年)進士。

和李杜類似,小李杜的年齡相差也是約十年。

杜牧的科舉之路比較順利,他的《阿房宮賦》當時已經流播於世,為他贏下聲名無數,太學博士吳武陵因此而特意找到主考崔郾,希望能幫杜牧求到一個狀元,不過,當時狀元已經內定了,第三名也已定,只好定了一個第五。

杜牧當年又入了賢良方正科,考為第四等,這意味著他當年便能被授官,而同一年連過兩次考試的人只有他一個,於是他不無得意地寫了一首頗為討打的《重登科》:

星漢離宮月出輪,滿街含笑綺羅春。

花前每被青蛾問,何事重來只一人?

相比之下,李商隱的科舉之路就顯得比較坎坷了。他家境貧困,名聲不夠,都是使他吃虧在起跑線上的客觀原因,最主要的,他得罪了當時的權貴賈餗,在賈餗出任主考的幾年裡,李商隱毫無機會。直到最後,他的好友令狐綯替他向考官高鍇全力推薦,李商隱才得以登第。

李商隱開成四年(839年)通過了吏部的考試,獲得弘農縣尉的小官,會昌二年(842年),才又考中了拔萃科,授予秘書省正字,就是當年陳子昂受到金殿召見一舉獲得的官職,這既說明了陳子昂當年是多麼榮耀,也說明了李商隱是多麼不易。

李商隱仕途不順,大概是感覺總有小人當道,他便很感慨地提筆寫道:

鸞皇期一舉,燕雀不相饒。

4.2 溫庭筠又孤傲又倒霉

溫庭筠,文宗開成四年(839年)等第罷舉。

雖然考場上沒有考中的人很多,但倒霉蛋溫庭筠是可以在這個榜單中出現的,據《唐摭言》的記載,溫庭筠已入等第,卻罷舉,明明煮熟的鴨子卻飛走了。

唐代的科舉,是可以由地方進行選送的,京兆府的解送很有分量,名單中的前十名叫做「等第」,基本上會被全部錄用,至少也是十之七八的比例,如若這十人中有人落選,還必須由貢院給出明確的落選理由,很多時候,等第和登第基本上就是走一個流程的事。

而溫庭筠當年以第二的身份被京兆府推薦,理應被錄用,但最終卻被「等第罷舉」了,而這一年等第罷舉的人也只有他一個,活脫脫是個悲劇。

沒有被最終錄用,其具體原因很難考證,大概是和他被捲入政治風波有關,畢竟溫庭筠名聲並不算好,以恃才傲物著稱,還有去妓院要錢、醉後被巡邏兵士打斷牙齒的風流事。

這些放蕩不羈的事也為溫庭筠博得了名聲,有《舊唐書》《新唐書》為其作傳,其他考中的進士,反而默默無名。

類似的狀況還出現在李賀身上,李賀的父親名叫「晉肅」,「晉」與進士的「進」同音,父諱不可犯,故此李賀與進士考試無緣。

4.3 晚唐餘音

晚唐留下作品的詩人不少,將其中金榜題名的人摘錄於此:

薛逢,武宗會昌元年(841年)進士。

姚鵠,武宗會昌三年(843年)進士。

項斯、趙嘏、馬戴,武宗會昌四年(844年)進士。趙嘏名句「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人稱趙倚樓。馬戴、項斯,頗能代表晚唐風格。

孟遲、顧非熊,武宗會昌五年(845年)進士。顧非熊,顧況之子。

薛能,武宗會昌六年(846年)進士。

曹鄴,宣宗大中四年(850年)進士。

劉駕,宣宗大中六年(852年)進士。

李頻、劉滄,宣宗大中八年(854年)進士。

李郢,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進士。

儲嗣宗,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進士。

於濆,懿宗咸通二年(861年)進士。頗有樂府民謠之風,有名句「惟行舊巢燕,主人貧亦歸。」

汪遵,懿宗咸通七年(866年)進士。

皮日休,懿宗咸通八年(867年)進士。晚唐大家,與陸龜蒙並稱皮陸。

司空圖,懿宗咸通十年(869年)進士。著有《二十四詩品》。

許棠、聶夷中,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進士。聶夷中有名句「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周繇、張演,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進士。

唐彥謙,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進士。

章碣,僖宗乾符四年(876年)進士。名句「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秦韜玉、於武陵,僖宗中和二年(882年)進士。

鄭谷,僖宗光啟三年(887年)進士。以一字師而聞名:將齊己《早梅》的「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改為「昨夜一枝開」。

崔塗,光啟四年(888年)進士。

吳融、韓偓,昭宗龍紀元年(889年)進士。

杜荀鶴,昭宗大順二年(891年)進士。

韋莊、徐夤,昭宗乾寧元年(894年)進士。

王定保,昭宗光化三年(900年)進士。雖然王定保沒有詩作流傳,但他撰寫了《唐摭言》,全方位地詳細地記錄了唐代科舉,這些詩人們的科舉狀況才能被我們所知曉。

曹松,昭宗光化四年(901年)進士。名句「一將功成萬骨枯」。

5,結語

科舉固然是重要的出路,當然也不是唯一的出路,未曾通過科舉考試的唐代詩人中,據不完全統計,可以列出一份長長的名單:

駱賓王、盧照鄰、張若虛、李白、杜甫、王之渙、賈島、李賀、韋應物、盧綸、孟浩然、李益、劉長卿、陸龜蒙、羅隱、皎然、齊己、貫休、溫庭筠、方干、盧仝、劉叉、馬戴、魚玄機……

而其中還有一位優秀的詩人,肯定也是要包含在這份「科舉無名榜」之中的,那就是:

李世民

(全文完)


推薦閱讀:

學習時候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為什麼一學習就困?感覺腦子根本不轉,一句話需要讀好幾遍才能反應過來~?
2016專四改革後新題型 作文怎樣寫?樣題作文有官方範文嗎?
參加普通話考試是怎樣一種體驗?
定義一個學術概念需要考慮哪些要素?
陝西省公布2017年一建違規考生處理結果

TAG:文学 | 历史 | 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