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後台夠強大嗎?
導讀
上篇文章的後台設計原則能幫我們更好的提煉後台需求,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一個後台設計的小技巧。
1
後台產品的判斷標準
我們已經將後台產品定義為一款「辦公性質」的產品,滿足用戶在工作當中的一些需求。這讓後台產品的好壞能夠簡單的通過一個關鍵詞進行判斷,這就是「效率」。
我們最容易聽到的用戶關於後台的抱怨,其一是功能太少,不夠強大,其二便是效率低,業務辦理的慢。
功能太少,不夠強大
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只有一個笨辦法,花時間,投入更多的資源持續完善,它不只是產品設計的問題,更牽扯到項目的整體規劃,乃至企業的資源分布問題。
這部分內容就不在這裡展開了。
效率
相同功能情況下, 效率可以是天差地別, 這裡的效率是指產品的使用效率。
同樣是商品管理,功能幾乎百分百相同,但兩款產品之間的效率卻存在數秒之差,這數秒經過反覆的疊加,就會讓人們感到排斥,感嘆「效率太低」。
這篇文章主要給大家介紹幾個關於提高效率的小技巧,不僅僅可以提高產品的使用效率,還有空來審視判斷後台產品的設計方案是」好」還是」壞」。
2
路徑判斷法
後台設計很在意人們的操作效率,這是一種非常理性的設計方法,我們會想辦法將業務鎖定在「兩步達成」,只有一些不重要的或者低頻的業務被鎖定為「三步達成」。
這裡的「兩步達成」與「三步達成」是一種極致設計,有的項目會特別複雜,以至於完全無法將業務路徑控制在兩步,此時,我們要做的是盡量減少達成步數,縮短路徑。
為此,我們還犧牲了一些美觀,模塊劃分等結構上的設計,都是很簡單的將所有功能平鋪出來。
(圖片來自於百度)
左側主導航的設定,便是由此而來,我們將單個業務拆分成若干個小的業務,盡量讓業務的顆粒度變小,從而讓他的路徑變小,最終將這些小的業務,都放置在左側主導航里。
這個方法是目前主流的後台設計方法,微信公眾號也是如此。
這並不新鮮,大家只要稍作調研就會發現這種設計風格,不過許多朋友會經歷這樣的困惑,「為什麼都要放在左邊,選擇太困難了,完全可以把他收到大的分類里,再展開小的分類」就像這樣:
我們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忽略了 業務切換 時所需要花費的步數。
後台是被用工作的一種定製的「辦公系統」,我們在使用後台時,幾乎是將後台單獨打開,持續性的進行操作,即使業務辦理完了,也不會關閉後台,而是將他放置在那,等有新業務進入時,通過切換的方式來辦理業務。
這裡有兩套方案,來算算業務切換時所花費的路徑步數:
A方案
一共三種業務,每種業務之間的切換路徑步數均為 「1步」
B方案
相同的三種業務,每種業務之間的切換路徑步數為「2步」
點擊返回–>點擊下一業務
兩套方案,只是「一步之差」, 但這「一步」卻會持續累積下來,尤其是在短時間辦理多個業務時,這多出來的一步,會讓操作的人產生極大的排斥心理。
B方案,若一天之內產生100次業務之間的切換,相對於A方案而言,就多了「100步」操作,這也是產品使用效率低的一種表現。
因此,設計後台時,需要盡量削減路徑,盡量減少達成業務所需的路徑步數,這是一種理性的設計方式。
插播一個小廣告,本周六日(7.29~7.30)我將開展深圳線下培訓。
深圳線下培訓主題:
與時間賽跑的產品經理
培訓介紹:
做一位高效的產品經理,效率決定了一切,還需要我多說什麼嗎?
培訓時長:兩天
培訓安排
7月29日
10:00~11:00 : 時間去哪兒了
11:00~12:00 : 【練習】算一算我們的時間去哪了
12:00~14:00 : 午休,自由交流
14:00~15:00 : EXCEL撰寫需求文檔
15:00~16:00 : 【練習】動手寫一份需求文檔
16:00~17:00 : 需求文檔的意義
17:00~17:30 : 【討論】 代碼可複製,需求可複製嗎?
【討論】 節省出來的時間,可以做什麼?
7月30日
10:00~11:00 : YY性需求與小群體需求
11:00~12:00 : 【練習】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app,找到一個新的需求
12:00~14:00 : 午休,自由交流
14:00~15:00 : MVP與第一性原理
15:00~16:00 : 認識版本以及雙版本並行開發
16:00~17:00 : 【練習】針對woshipm的新需求,進行版本規劃,應用雙版本並行方法
17:00~17:30 : 【討論】 你賺了多少時間?
若有興趣,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枯葉咖啡館」獲取具體報名方式。
推薦閱讀:
※漲姿勢!手Q刷一刷紅包後台設計總結
※後台開發 和 伺服器開發有什麼 異同 ?
※使用了https後,還有必要對數據進行簽名來確保數據沒有被篡改嗎?
※軟體測試職業道路怎麼走?
※Mac下Web開發為為什麼都用Sublime而不用VIM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