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影瑣憶·論宇航員有個會照相的隊友有多重要
半個多世紀前的1965年,埃德·懷特成為第一個在太空中漫步的美國人,雖然今天宇航員出艙活動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例行任務,但當初這可是一種冒險。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前蘇聯在與美國的太空競賽中一度領先不少,他們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第一次實現載人航天(尤里·加加林),第一次完成太空行走(阿列克謝·列昂諾夫,1965年3月8日)。
列昂諾夫在太空中行走時遇到不少困難,他只能通過拉扯把自己連接在宇宙飛船上的臍帶式纜繩來活動,他的宇航服在真空環境中過度膨脹,返回飛船時他不得不從宇航服里排出一些氧氣才能回到艙口。直到冷戰結束後,這些嚴重的問題才得以解決。
跟蘇聯人較著勁的美國人可不希望被甩得太遠,於是國家航空航天局計劃在雙子座4號飛行任務中讓宇航員出艙。1965年6月3日,懷特藉助手持式穩定和移動裝置,在離宇宙飛船15英尺(5米)的範圍內呆了一段時間。
由於通訊設備發生故障,通知懷特返回飛船費了不少功夫,他接到指令後說:「我回來了……這是我一生中最悲傷的時刻。」此外,飛船的艙門開合也出現了問題,所以懷特使用的太空行走設備並沒有按計劃丟棄在太空中。
在此後的雙子座系列任務中,還有其他太空行走案例,但宇航員容易疲勞和體溫上升迅速問題始終沒能解決。巴茲·奧爾德林在雙子座12號任務時,在艙外呆了兩個多小時,一時被驚為天人。那是因為奧爾德林接受過水肺潛水訓練,受此啟發,國家航空航天局後來讓宇航員在一個大水箱里訓練,模擬宇宙空間失重狀態下的環境,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隨著太空梭的出現,太空行走變得越來越常見。1983年,美國宇航員開始使用艙外活動宇航服,這種宇航服自帶一套生命保障系統。此外,1981年投入使用的遠距控制系統也給宇航員的艙外活動帶來了很大便利。這套系統是加拿大發明的,所以俗稱加拿大機械臂,它能讓宇航員在太空中有所依託。
1984年2月7日,載人機動裝置的使用讓宇航員第一次擺脫了纜繩的束縛,藉助這套裝置,布魯斯·麥坎德利斯成為第一個在太空中自由活動的宇航員,他離開太空梭的距離達到了320英尺(98米)。
2001年,蘇珊·赫爾姆斯和詹姆斯·沃斯在艙外活動8小時56分鐘,創下了最長的太空行走記錄。
推薦閱讀:
※為啥評書裡面的歷史和真正史實差距那麼大,還有那麼多人津津有味的聽著?
※有什麼關於黑龍江的冷知識?
※一段被掩飾拋棄的歷史《泰景亨策》39
※為什麼俄語有很多類似英語的詞?
※龍的真容 - 14:「水之北為陽」的真正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