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都有了,還要啥自行車。

淺談《仁王》dlc「義之繼承者」之中的武器「拐」。

《仁王》這款由koei tecmo獨立製作發行,比之《最後的守護者》以及《最終幻想15》這等,號稱有著「十年磨一劍」也是不遑多讓的「魂like」遊戲,相信自年初發售至今,無論是熱衷於「魂系列」一種有著特殊體質的玩家,抑或是曾經的動作遊戲的忠實擁躉,都紛紛在其中找尋到了獨屬於自己的那份樂趣。

憑心而論,《仁王》作為一款將「魂like」向的一些閃光點,與動作養成要素相得益彰的原創遊戲,其本身的遊戲絕對是毋庸置疑,眾所周知的。更加之劇情部分由koei 這種浸淫歷史題材數十載,對於任何歷史題材早已是信手拈來之態的公司保駕護航,從而使得《仁王》本篇的主線劇情雖然稍顯老生常談,但是對於諸多歷史人物的架空以及二次解讀,卻又顯得令人耳目一新,也算得上是別出心裁了。

當然,對於很多熱衷於養成要素,終日沉迷於「紙娃娃」系統,抑或是一根筋埋首於研究動作系統的玩家而言,細究原本就是鏡花水月一場空的歷史故事,本就是捨本逐末的行為。故事什麼的,也是不存在的。

「東北張作霖」,奧州獨眼龍。n

從而對於五月二日所發售,在之前也早有餘熱的《仁王》系列DLC的先行章節「東北之龍」,很多玩家的目光,也並非是放諸於了日本歷史上的那個雄心壯志,常常感慨「生不逢時」,總是欲與德川試比高,一爭天下的「奧州獨眼龍」伊達政宗身上了。

反而玩家們對於DLC之中的新武器「野太刀」,以及早就覬覦已久,望穿秋水的小姐姐幻化,投入了更多的熱情。至於「東北之龍」到底是伊達政宗抑或是氣質舞王尼古拉斯 趙四,那也是無可無不可了。

當然玩家的這種情形,與《仁王》之中那令人五花八門,眼花繚亂的,均能夠在歷史之上找到原型,師出有名的武器系統,是有著直接的關係的。

故事什麼的,不存在的。n

無論是被玩家們所反覆重鑄,只為洗出一條自己滿意的極品屬性的「天下五劍」,抑或是在歷史之上亦真亦假,卻又總是各類ACG作品之中的常客的「野太刀」,都能夠讓玩家們所欲罷不能了,同時玩家們也在紛紛的猜測,即「東北之龍」之後的下一彈DLC之中的武器,又會以一個怎樣的面目,出現在玩家眼前了。

對於日本戰國歷史稍有涉獵的玩家,都會心知肚明的是,《仁王》的本篇故事,是圍繞著在日本戰國歷史的末期,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的「關原之戰」所展開的,而獲得最終的勝利,屹立於天守閣之巔的德川家康,雖然在名義上已經是一統日本,取得了「天下」,但是高處不勝寒,在遙遠的「大阪」,還有著一場勢必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硬仗,在等待著他。

日本第一「猛男」,真田幸村。n

沒錯,這也就是預計將會與2017年7月25日所發行的,《仁王》系列梅開二度的DLC,「義的繼承者」其中的內容了。

不過也就正如之前所說,故事什麼的,是不存在的。伊達政宗還是張作霖,真田信村還是小栗旬,都是可有可無的。玩家們所關注的,大致在與本次又會有什麼新的戰國武器,以及綽著小蠻腰的小姐姐幻化出現了。

《仁王》五花八門的武器系統,一直為玩家們所津津樂道。n

沒錯,本次的DLC的新武器迄今為止,想必也被諸多的玩家所知曉了,那就是向來是作為奇門兵器之一,雖然沒有位列我國的十八般武器之中,但又與其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拐棍了。

當然,這種奇門兵器,雖然我們可以稱其為「拐棍」,但是就如同「東北之龍」,總會讓玩家們回憶起那遙遠的哈爾濱,以及曾經的割據一方的軍閥張作霖,而並非是「奧州獨眼龍」伊達政宗一般。在提及「拐棍」,我們也就不可抑制的回憶起,曾經的那段被黑土以及范偉所支配的難忍效益的三叉神經了。

拐都有了,要啥自行車。n

拐了,拐了,只是這次賣拐的不是貌似憨厚的黑土與高秀明,而是不懷好意的koei tecmo,而心甘情願上當的也由大脖子范偉換成了一眾翹首以待的玩家們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在DLC以及其中名為「拐棍」的武器信息公布之前,在此之前我是一直信誓旦旦的在對周邊人,篤定本次的新武器一定會是在日本兵器歷史上佔有著重要地位的「剃刀」的,而熟悉日本兵器以及戰場的玩家們也都會心知肚明,「剃刀」之於日本的古戰場,會是怎樣的一種存在,或許近代「西南戰爭」的影響力被影視作品們刻意的誇大了,反而「剃刀」這種古戰場的主戰武器,被人為的所忽略了。

只是似乎koei tecmo顯然是一個不喜按照常理出牌的公司,小弟早矢仕洋介除卻了對於女性角色的審美,一直讓玩家們放心之外,也總是善於給玩家們出乎意料的帶來各種或好或壞的「驚喜」,本次《仁王》DLC之中的奇門兵器「拐棍」,也算是一種別樣的驚喜了。

第一彈DLC之中的新武器,野太刀。n

之前也在前文之中有所提及,「拐棍」這種稱呼,其實是並不恰當,言不達意的。雖然這種武器往往是被人當做於一種奇門短打兵器所使用,但是其出處還是源自於古老的中國武術之中的「拐」類的。

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形容一個人的武藝高強,大致都習慣性的喜好用「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這樣的話語一言概之。而十八般兵器,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撾、鎲、棍、槊、棒、拐、流星錘。也只能夠說是威力性能不分排名的先後,而拐位於十八般武藝的末尾,其所包含的意義,也不僅僅是「拐棍」這一種武器了。

眾所周知的是,在武術發展的歷史之上,很多的門派以及機械的訓練技法,都是曾經遭受過當時的社會風氣以及制度所制約的。就譬如劍這種在唐代的志怪小說中,總是喜好以「千里之外,取人首級」的「飛劍跳丸」的形象出現,而在某一時期,卻是社會之上最為受到的推崇的裝飾物出現。

十八般兵器之中的「拐」。n

而拐這種武器的出現,最早也是由輔助於腿腳不方便的人士行走的拐杖,發展而來的。

就如同古時日本的諸多劍客,喜好將劍藏入拐杖中,多能夠用出其不意,一擊必殺的「居合術」來偷襲敵人一般。拐杖這種武器,雖然位於十八般兵器的末流,但是並不代表其地位要低於之前的任何一種武器。

而拐在我國的傳統武術體系之中,大多根據長度可以分為長拐與短拐,再根據外形,又可以細分為二字拐、十字拐、卜字拐、上下拐、鉤鐮拐、原樣拐等等。可謂是分支奇多,較為的龐雜,不少的門派也有拐這種兵器的操練法門,譬如白眉派等南方拳派,更是將「拐」這種兵器的出其不意,發揮至了極致。

影片《座頭市》之中藏在拐棍之中的劍。n

甚至於在明清末期,民國時代,也有不少無數門派,依然在使用著這種奇門兵器,只是由於時代的變遷,加之於傳統武術的門派之間,很多傳統的武技在外部環境的發展以及自身的敝帚自珍之下,諸多長拐的拐術,現如今已是難得一見,失傳已久了,反而短拐的拐術,在大浪淘沙之下,牆內開花牆外香了。

不得不說的是,大洋彼岸的日本,雖然很多文化傳承自中國,且我國自古以來便是以泱泱大國的天朝上國自居,但是多少年的下來,很多的文化反而失去了其原本的韻味,甚至於現如今的很多人早已忘卻了曾經屬於我們記憶之中的傳承,反倒是日本在繼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之後,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將其吸收轉化為自己的文化。短拐的武術技法,也便是如此。

提到拐就不得不提的琉球古武術之中的「tonfa」。n

而現如今我們在提及「拐」這種武器,所不得不提及的,便是沖繩古武道其中的「tonfa」了。

沖繩這一片,在古時被稱之為「琉球國」,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其吸收了不少源自於我國的傳統文化,其中「拐」術的技法,據傳就是由我國流傳至「琉球國」的,而諸多的歷史學家們也認為這種奇門兵器的最早發源地,乃是出自於中國以及東南亞一帶,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琉球國在多年禁武的社會風氣之下,村民們由農具發源而來的一種武器。

當然「tonfa」這種武器發源於農具這種說法,到也並非是空穴來風的無稽之談。現如今我們所熟悉,早已被各種ACG作品,諸如《火影忍者》等作品所大書特書的忍者形象,在歷史之中,也大多隱藏於這些農夫之中。根據史料記載,日本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忍者流派伊賀、甲賀,其中就有不少的村落,舉村上下都是由忍者假扮而成,而忍者手中的武器,譬如苦無,以及同樣為奇門兵器的鎖鏈,平日之中除卻了當做農具使用外,在戰場之上,就搖身一變成為取人性命的利器了。

據說「tonfa」是源自於磨盤上的把手演變而來。n

根據琉球古武術的說法而言,「tonfa」這種武器,乃是由琉球自古村民由研磨穀物的磨盤手把演化而來,由於彼時社會明令禁止民間習武的風氣,從而只能夠在平時下田插秧的時候暗暗的進行聯繫,從而就如同巴西的戰舞卡波耶拉一般,最終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之中,發展出來獨屬於自己的一種使用法門來。

當然,「tonfa」以及琉球古武術之中的拐法,大部分還是建立在這種「卜型」拐的基礎上的,這種拐形在我國則被稱之為「浮萍拐」,材質也多喜好用堅硬的紅橡木製作而成,大都在40至50裡面之間,成雙成對,左右開弓之下一起使用,往往能夠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收穫奇效。

不過在同時代而言,相較之於同樣發源自中國,並也同樣自中國流傳於了琉球等地的「十手」而言,同為奇門兵器的範疇之內,但是由於日本古時對於刀劍的依賴,從而使得在日本的江湖時代,「十手」這種兵器反而成為了捕快甚至於浪人階級的最愛了,就如同於我國武俠小說之中,捕快總是好以鐵尺的形象出現一般,反而「tonfa」這種類似於判官筆一般的存在,就遠遠不及了。

同樣是由我國傳入於琉球的奇門兵器「十手」。n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時過境遷之下,原本的很多曾經紅極一時的武術、兵器,現如今早已成為了束之高閣,僅僅能作為藝術品賞玩的玩物了,曾經在刀光劍影之下,書寫下了時代的大篇章的太刀、打刀如此,被譽為「武士刀剋星」的「十手」雖然現如今還有人在演練,但是想堂而皇之的掛在身上,美其名曰防身之用則就是萬萬不可了。反而曾經作為奇門兵器,乏人問津的「tonfa」,倒在數百年之後的今天,煥發了新的活力。

現如今的「tonfa」早也不被人們稱呼為「tonfa」,抑或是「浮萍拐」了,取而代之的是。由於這種兵器的操作性與在近身纏鬥之中所能爆發出來的威力,從而被全世界各地的警隊所青睞,搖身一變,成為了警隊乃至於特種部隊的寵兒了。

現代被警隊所採用改良的「J型」警棍。n

故而現如今的「tonfa」,多被人稱之為「警拐」、「丁字拐」、「T型拐」都是其稱呼,當然隨著稱呼的變化,其形狀也由最初的多為「卜型」,從而演變為了現如今的,多呈現出「J型」的形狀,當然在材質上也摒棄了現如今更為稀缺的紅橡木,改為使用現代的合成材料,甚至於金屬材料,例如鋁,鈦合金的材料,更有甚者,能夠在其中輸入電流,甚至於胡椒噴霧等裝置,間接的可以作為電棍,防狼噴霧所使用。

不僅如此,隨著形制以及所用材料的改變,在「拐法」的使用技巧之上,現如今也與早先的琉球古武術多有不同。曾經的琉球古武術之中的拐法,由於曾經躲在插秧時練習,所以多以雙手格擋突刺等手法為主,而現如今的警隊聯繫,則更強調以一手持防爆盾牌,一手持「J型」警棍,利用手中握把的旋轉力,從而能夠進行利用慣性的作用,發揮出巨大的威力,在這一點上,與雙節棍的發力有些類似。

現代的「J型」警棍用法也與「tonfa」有著很大的不同。n

甚至於這種「J型」的警棍,由於其有一個直角的存在,往往在特殊的時候,還能夠臨時充當作為敲門等物的撬棍所使用了。

而除卻了這種曾經的奇門兵器,在經過改良之後,被現如今的警隊所發揚光大,除暴安良之外。相信更多的玩家,對於這種兵器其實也並不陌生了。

首先相信很多的玩家在看到《仁王》之中出現「拐」這種武器,想必也會在稍顯錯愕之後,便會會心一笑了。畢竟《仁王》的製作組乃是大名鼎鼎的Team Ninja,其曾經也在有著「硫酸臉」的美名的板垣伴信的領導之下,開發出了令全世界的動作玩家都為之酣暢淋漓叫好的《忍者龍劍傳》系列。而在被無數的動作玩家至今都還津津樂道《忍者龍劍傳2》之中,我們也看見這種「拐型」武器所發揮出的巨大威力了。

《忍者龍劍傳2》之中的「tonfa」。n

雖然拐這種武器在《忍者龍劍傳2》之中相較於通關神器「猛禽爪」以及中庸的「龍劍」而言,武器威力稍微有些遜色,更加之普通的攻擊較為的緩慢,範圍也捉襟見肘,甚至於在某些攻擊動作之後,還會忙裡偷閒的擺出帥氣的造型。這就使得在鞭炮陣陣,鑼鼓先天,儼然蛻變為了一個射擊遊戲的超忍難度下,用拐作為主打武器,無疑是一種自虐了。

但是《忍者龍劍傳2》之中的拐,除卻了其本身的缺點十分突出外,其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拐可以在趕路的時候無限飛檐走壁,使用飛燕落地神剃取消,然後繼續飛燕循環的特點,使得拐成為了《忍者龍劍傳2》之中趕時間乃至於最速攻略的不二之選,其次是拐的某些招式,例如2UT,在人多的時候極其好用,且斷肢率極高,發動終結技的安全時間,也能夠更多,可以說是一種上位級武器,也是諸多高手的最愛。

《忍者龍劍傳2》之中優缺點同樣明顯的「tonfa」。n

不僅如此,除了在與《仁王》一脈相承的《忍者龍劍傳2》之中我們能夠使用這種武器大殺四方之外,在諸多的影視作品之中,我們也能夠一窺其靚麗的身影了。

《一封來自於父親的信》之間李連杰所使用的「T型」警棍。n

譬如在曾經的由李連杰所主演,由元奎所擔任動作指導的電影《一封來自父親的信》之中,李連杰在最後的船艙大戰之中,便手持這種拐狀警棍,以一當十,大殺四方。而在由泰國動作明星托尼賈的成名作《拳霸》之中,我們也能夠見到這種拐狀的兵器,在其中大放異彩,甚至於追溯到數十年前,由成龍所主演的《師弟出馬》之中,也有這種拐狀兵器的身影了,尤其可見,拐類武器雖然是一種奇門兵器,但是其向來都是各種遊戲,以及影視作品的最愛了。

所以我們在現如今梅開二度的《仁王》的DLC之間,看見的才不會是剃刀,而是「tonfa」這種奇門兵器了。當然或許也是因為製作組出於DLC第一彈便是野太刀這種長距離重武器,以及原先的本篇之中變早已有了大斧和長槍,而剃刀這種武器實在是與這幾種武器有些同質化的考慮,從而加入了這種更加具有趣味性的貼身肉搏,一寸短,一寸險的武器了,從而也是給予玩家一種別開生面的遊戲體驗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吉田松陰作為「尊王攘夷」的先驅卻上了佩里的船?
如何給日本皇室公主寫情書?
敗象——日美開戰前的外交形勢與政策(1939~1941)
一場真正的國際戰爭(4)
專欄|炸掉了一隻手,他依然畫出了不朽的漫畫

TAG:家用主机游戏 | 武术 | 日本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