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米的旗艦手機總是供不應求?

本文來自於問題:

趙剛-零零發:為什麼小米6在2017年4月19日發布至今(七月中旬)還沒有官網線上現貨?

相關的問題我答了6年了,也差不多挨罵挨了6年了。

所謂債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怕咬,我也不怕再挨罵一次吧。

本質原因,還是「供需矛盾」,是「供給」和「需求」雙方面一起決定的。這個你認可吧?

所以,任何供需矛盾,只解決一方面,是不容易解決問題的。

對於一款長期供不應求的產品,比如說本題問的「小米6」,其實還有很多別的商品,也一樣,等一下再舉例子。

對於長期供不應求的小米6,發生這樣的供需矛盾,當然是供應小於需求造成的。

那麼,如何解決?

1,加大供應。2,減小需求。

……

以上其實都是顯而易見的廢話,但是很多人在面對小米這個品牌的時候,其實容易有意無意的忽略這些顯而易見的道理,以至於6年來,我不得不重複重複再重複的又說一次。

那麼問題一:小米有沒有加大供應?

答案是肯定的,一直在加大供應。從小米手機1時代的一天500台、1000台,到現在小米6一個月有差不多百萬級的供貨,小米一直在增加自己的核心供貨能力。

很多人僅僅通過自己沒有很容易的買到,就認為小米沒有在生產,沒有實際的賣貨,這種情緒化的吐槽我能夠理解,但是任何人稍微想一下就知道這不可能是真相。

那麼問題二,小米6的需求能不能變小?

其實小米6發布之時,我們根據以往的經驗,以及對小米6產能的準備,我們曾經內部預測到7月中旬就可以實現供需基本平衡,官網和線下敞開發售了。

為此,我們還在6月下旬給全體員工(超過一萬人)發過一人一個F碼。

但是沒想到計劃趕不上變化,也許是友商助攻,也許是米6的「水桶機」屬性確實贏得了用戶的口碑讚譽,讓小米6的需求,沒有隨著不斷的發貨而減少,反而隨著不斷的出貨而持續上升。

結果導致了供不應求的情況一直持續到現在。

也有不少朋友問,為什麼不採用預售的方式,現在這種搶購方式對用戶傷害很大啊,很多朋友聽到了他們朋友的推薦想來買小米手機,但是好幾個星期都買不到,最後都覺得被耍了,很不爽,改去買別的手機了……

關於為什麼小米採用過預售,但是用的並不多的問題,相關邏輯的詳細描述我在去年米5發布後面對長時間供不應求的時候,也和大家分享過:

關於小米5發布後一些典型問題的集中回答

當一件商品熱銷,出現短時間的供不應求的時候,預售制度可以均衡一段時間內的總需求和總供給,拉平需求曲線。nn但是如果這件商品會持續熱銷,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會供不應求的時候,無限制的預售也同樣無法提高產能,反而會造成用戶交錢後等待時間過長的問題。nn而且,如果需求持續旺盛,越往後預售等待的時間越長,用戶實際上的反饋就會越差。nn你無法無限制的做一些事。這就是原因。nn另外要說的是,面對供不應求,面對脫銷,會產生額外的購買預期。嗯,通俗的講,就是黃牛……有人想通過旺盛的需求賺錢。nn預售能夠一定程度上平抑這樣的預期。nn但是,請了解,黃牛需求並不是真實使用需求沒錯,但是黃牛需求只會放大脫銷預期,卻無法把不脫銷的需求變成脫銷需求。nn說白了就是,黃牛買回去的目的是賣掉,不是在自家後院刨坑埋掉。賣不掉的產品,黃牛是沒興趣的。nn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商品有黃牛參與炒貨,那麼假設有什麼阿拉丁神燈或者什麼七龍珠之類的東西讓黃牛瞬間消失,這個商品一定還是一定程度上脫銷的。nn那麼,持續放貨,和適當的預售制度,都是有效抑制黃牛需求,減輕脫銷現象的方法。nn但是還是注意,這沒辦法消滅脫銷——只要有持續熱銷的需求存在的話。nn而且,如果一個商品的現實需求本來就已經是大大的超出了供給能力,那麼有沒有預售,對用戶的感受其實也都是一樣了。nn用數字來打個比方:nn供給是100,需求是50,這個時候不需要搶購,不需要預售,也沒有黃牛肯進來玩。nn供給是100,需求是90,本質上不需要搶購,但是黃牛可以考慮囤貨居奇,搶走20個,但是也要面對10個商品最終砸手裡只能刨坑埋了的情況。這個成本要黃牛自己消化。nn供給是100,需求是110,註定有人買不到,有人願意加錢,黃牛進場,搶走20個,需求被放大到130。原本只該有十分之一的用戶買不到,但是現實中用戶會感覺到有三分之一的用戶買不到,罵娘。如果這時候打開預售,用未來產能預期平抑需求,黃牛不敢玩了,100個需求買了現貨,10個買了預售,皆大歡喜。nn供給是100,需求是200,黃牛進場,搶走20個,需求變成220,開預售吧,100+100也還是滿足不了這一次,還是脫銷。市場並不分辨黃牛和普通消費者,那麼熱銷持續存在,下一次產能已經被上一次透支,而下一次需求再次產生的時候,你會發現預售變得完全不可維繫,也無助於用戶購買到產品。nn……

小米核心旗艦產品的持續性缺貨,受到傷害最大的還是小米公司。

當然這個鍋要小米自己來背。所以,雷總在過去一年裡,最重要抓的一項工作就是「交付」問題。

我們以前曾經認為,手機缺貨,長時間供不應求,這是我們產能爬坡的鍋,是小米供應鏈的鍋 ……

但是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才發現,這個問題叫「交付」,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供應鏈和工廠的產線,只是整個複雜的「交互」環節中的兩個重要部分而已。

這個話題實在太專業,我聽雷總講了好幾節課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可能涉及到一些企業經營的秘密,我就不詳細展開說了。

所以,總結的說:

1,小米的核心旗艦產品長時間供不應求,確實給用戶帶來了不友好的購買體驗。這一點,原因是客觀的,責任確實是小米的。但是小米要解決這個問題,負起這個責任,是需要時間的,不是簡單的說改個點子,用個方法就能行的。這一點,希望大家理解。

2,「供不應求」,「供需矛盾」說白了也是「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共同決定的。小米在自身努力不斷增加供給的同時,由於市場選擇,友商助攻,小米6自身的產品給力和水桶機屬性等,讓小米6的需求不斷攀升,這也導致供需矛盾持續突出。

3,小米6的持續缺貨,小米公司本身也很受傷。在小米公司追求更高的市場佔有率的期望下,一款有望獲得更多用戶的產品卻因為自己的原因,讓用戶買不到不說,還讓很多原本想買小米的用戶轉頭去買其他產品,這也是很無奈的事情。

4,但是儘管有以上原因,小米公司也不打算,相信所有消費者也不願意,讓小米6做出主動降低用戶需求的嘗試,比如大幅度提高售價到一個爵士級別,或者比如降低配置比如掛掉某些塗層,或者增加用戶的厭惡感比如在內存上搞「抽獎」什麼的……

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一年有4億台上下的手機售出。即使是這個市場上排名第一的公司,這個市場上最激進的品牌,他們的計劃也沒有滿足這個市場哪怕是一半的需求。在這樣的市場上,如果存在著一款公認的「最好的」產品,那麼很顯然這款產品必然會面臨被優先搶購的命運。

@雷軍 在2014年1月3日寫道:

我意識到,僅僅靠小米一家公司,是無法滿足全中國用戶對於高性價比的好手機的全部需求的。為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手機,推動整個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現代化進程,不僅僅是小米的使命,也是所有同行們共同的責任。我們欣喜的看到,像華為這樣的同行已經開始積極響應,行動起來,和我們一起為開始為用戶讓利,增加供給,把高性能、好體驗的手機提供給更多的中國消費者。

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面對這樣的市場,僅憑小米、華為等少數企業的覺醒,任憑我們如何增加產能,增加供給,恐怕都難以快速滿足所有對高性能手機充滿期待的用戶群。因此,我向全行業呼籲,所有的手機廠商都像華為和小米一樣,行動起來,把性能做上去,把體驗做精細,把價格降下來,讓中國的消費者無論收入高低,都能夠輕鬆的用上高性能的好手機。

——《光靠小米是不夠的 - 雷軍說》

如果我們希望這個市場上不再有搶購,與其期待某一款產品的供應無限大,不如希望整個市場上所有的產品都能夠達到用戶期望的水準之上,產品好,價格又厚道,這樣我們消費者可以從容的有各種選擇,不必陷入到非要「粉這個,黑那個」的不正常環境中去。。。。


推薦閱讀:

七夕節營銷哪家強?主打趣文化的「咪咕」穩當年輕人新寵
案例學習|看KateSpade如何掀起時尚品牌營銷戰役!
國產手機的悲哀,雷軍一聲「唉」,表達了多少無奈
馬雲說不會用互聯網就完蛋,傳統行業要怎麼用?

TAG:小米手机 | 市场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