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關於孤獨的詩詞
每一種狀態向上可以升華,向下也可以墮落,孤獨亦不能例外。向上則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下則是「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
《禮記·學記》中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孤單的個體不論是因自卑而封閉,還是因高傲而捨棄,都很可悲。
所以陶潛躬耕南山,雖然辛苦,仍然從容,因為他沒有違背自己的本心。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n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n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n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博學而有才的王靜安先生,也沒有違背自己的」本心「,卻最終縱身躍入昆明湖中,一個寂寞的靈魂就此隕落。
NO.1
此樹婆裟,生意盡矣。——庾信· 《枯樹賦》n
NO.2
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魏風·園有桃》
NO.3
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於毛,不罹於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詩經·小雅·節南山之什·小弁》n
《舊五代史》曰:「桑以養生,梓以送死。」n
「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思其人而不見,放佛處處遇之。然與父母的關係,卻是無所依存,這恐怕是天地間最孤立的。
NO.4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n
稼軒君不同於蘇子瞻的地方,就在於心境,一曠達,一沉鬱。n
NO.5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辛棄疾· 《鷓鴣天》n
蘇軾經歷過宦海浮沉,牢獄之災,生死之禍;稼軒南渡宋庭,也一直在政治上遭受排擠和邊緣化,他經歷家國興亡,山河殘破的現狀,有英雄壯志難酬的隱痛。n
NO.6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
梁啟超評這首詞曰:「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n
唯獨在這句詞里,他的孤獨,才有溫潤平靜的一面。n
NO.7
萬人如海一身藏。
——蘇軾· 《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其一》
歷來真正的文人,哲人都愛這句。所謂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老年參禪的蘇軾,頗有點得意,不藏又怎樣,藏又怎樣?得意是因為,有了超脫之心。n
我久居深圳,這句話也送給自己。n
NO.8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蘇軾· 《臨江仙》
當年那個「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蘇子瞻不見了,只有「倚杖聽江聲」的孤寂,和「長恨此身非我有」的對於俗世生活的無奈,這是表面。內心呢?超脫,飄逸,隱隱到了收放自如的境地。n
老子《道德經》中曰:「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n
NO.9
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屈原· 《九章·涉江》n
NO.10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陶潛· 《飲酒·其五》n
「心遠」,棄世;「地自偏」,世棄。陶淵明不棄世而棄世,不世棄而世棄。此乃見道之言也,有自得之趣;蘇子瞻是自喜,二者差之毫釐,謬以千里。n
最後,奉送老子《道德經》中的一段話: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
未完·待更
歡迎關注·點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