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從你的人腦里,卸載一些垃圾軟體,安裝一些優質軟體

人腦的電腦隱喻

剛出生的嬰兒,就像是一台剛出廠的電腦。這台電腦並不是完全空白的,它已經具備了硬體和作為軟體的操作系統。操作系統自帶很多功能,比如瀏覽器、電子郵件、畫圖、掃雷遊戲等等。嬰兒剛出生也會呼吸,會喝奶。n

不過,光是這樣一台剛出廠的電腦,用處並不是很大。一個設計師的電腦必須要有設計軟體,比如PS。一個科研工作者的電腦也需要很多數據處理軟體,比如SPSS。而普通辦公室職員,也需要像Excel、Word、Powerpoint等經典的Office軟體。一台電腦如果沒有安裝這些軟體,那真的很難用。我們不能指望用操作系統自帶的記事本、畫圖、計算器來完成Word、PS、SPSS等軟體的功能。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公司不會僱傭小孩子來工作。學校不會請小孩子來當老師,醫院不會請小孩子來當醫生,警察局不會請小孩子來當警察。因為小孩子就像是那種沒有安裝好特定軟體的電腦,這種電腦不能滿足社會的要求。

那麼,小孩子長成大人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剛出廠的新電腦不斷安裝更多新軟體的過程。這些軟體不一定非得在學校的教室里安裝,我們父母的言傳身教也是我們安裝軟體的過程。我們看電視也能學到東西,也是我們安裝軟體的過程。我們看書、上網、和朋友聊天,都能學到新東西,都是在安裝新軟體。

文化中有太多垃圾軟體

既然學習新東西的過程,就是安裝新軟體的過程,那我們都會遇到一個麻煩。文化中有太多的垃圾軟體,我們一不小心就會安裝上那些垃圾軟體。我們的父母和老師以及朋友不一定都具備很高的鑒別能力,他們很可能給我們推薦許多垃圾軟體。而我們以為自己的父母、老師和朋友不會故意害自己,所以我們便會興高采烈地安裝那些垃圾軟體。

一些人可能會想到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讓每個剛出生的小孩都具備極強的垃圾軟體識別能力,從而只從應用商店中下載安裝優質軟體,自動避免安裝垃圾軟體。無論別人怎麼推薦,這樣的小孩都不為所動,因為他們具備極強的鑒別能力。

我不太清楚這種方案能不能在電腦上實現,也許可以。只要把電腦的軟體系統做得比較封閉,就可以限制用戶只能從特定的渠道下載安裝軟體。那我們只要把那個特定的渠道把控好,只讓優質軟體上那個渠道,把所有的垃圾軟體屏蔽在渠道之外,就可以了。

不過,我很確定,這種方案在人腦上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至少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是不可能實現的。人腦剛出生就是一團具備極強可塑性的神經網路,這團神經網路會如饑似渴地吸收各種各樣的信息,來自眼球的、來自耳朵的、來自舌頭的、來自鼻子的、來自皮膚的等等。然後這團神經網路會利用這些信息,改變自己的形態。這個過程有點像是自然選擇,一些神經網路的聯結因為有營養供給而得到鞏固,另一些神經網路的聯結則漸漸淘汰。我們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讓這團神經網路控制自己朝著一個預定的方向發展。這團神經網路只知道自己要發展,但它並不知道該怎麼樣發展。

所以,我們的文化中才會留下這個的成語:孟母三遷。孟子小時候就像是一台新計算機,他會不斷從外界環境中安裝新軟體。但是孟母不希望孟子從墓地、集市中學會葬禮、殺豬、做生意等新軟體,於是孟母搬到了學校旁邊,而孟子也就成長為了僅次於孔子的亞聖。

義務教育的作用

現在我們都知道了,作為一台電腦,我們應該去安裝優質軟體,不應該去安裝垃圾軟體。而且我們也知道了,自己很難鑒別哪些軟體是優質軟體,哪些軟體是垃圾軟體。同時,我們的父母、老師、同學、同事、領導等周圍的人,也不一定有這個鑒別能力。

縱覽一下整個應用商店裡的軟體,我們可以推論,大多數軟體都是垃圾軟體,只有少數軟體才是優質軟體。因為大多數軟體開發者都是愚民,只有少數軟體開發者才是精英。如果我們隨機地從應用商店裡安裝軟體,那我們的大腦一定會安裝上大量垃圾軟體和極少數優質軟體。

幸運的是,我們並不是隨機地從應用商店裡安裝軟體里,我們是有規律地從特定的渠道中安裝軟體。這在今天,叫做義務教育。

中國目前的義務教育一共有9年,小學6年,初中3年。義務教育的課本都是由專家設計的,它們大多承載了許多優質軟體。當然,還有很多優質軟體不在義務教育的課本之中,它們在高等教育或職業教育中才會出現。而且,也不是每一本教材都僅僅容納優質軟體,不會容納垃圾軟體。不過相比別的載體,教材上面的優質軟體密度更高。我相信,初中生物課本和高中數學課本比起《霸道總裁愛上我》這樣的網路小說,一定會包含更多的優質軟體。

所以,對於人類來說,義務教育大體是一件好事,能防止孩子遭到糟糕的父母或者自己的毒害。當然,這裡不是有意毒害,而是無意毒害。父母和自己都不打算給自己的腦子裡安裝上垃圾軟體,不過由於父母和自己可能都沒有鑒別能力,可能會將垃圾軟體誤當作優質軟體安裝進了孩子的腦袋中。

現在,我們又要面臨另一個麻煩。對於每個人類個體來說,從義務教育中安裝的優質軟體,並不能讓我們比別人更強,因為大家都安裝了這些優質軟體。我們安裝好這些優質軟體,僅僅意味著我們處於合格水平,還完全稱不上優秀。而我們不去安裝這些義務教育中的優質軟體,就會導致我們在與他人的競爭中被遠遠甩在後面。

人與人的之間的不平等

人與人之間似乎有著天生的不平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小明的煩惱是:「優質軟體太多了,我的時間太有限了,我究竟該先學哪個優質軟體,後學哪個優質軟體呢?」。

小強的煩惱是:「我腦袋裡面已經安裝了太多的垃圾軟體,我的時間又太有限了,我究竟該先刪除哪個垃圾軟體,後刪除哪個垃圾軟體呢?」。將小明和小強做個對比,我們就會發現,小明的煩惱真的是幸福的煩惱。

不過,還有個小華,他從來沒有煩惱,他會說:「我的腦袋裡全都是優質軟體,從來都沒有垃圾軟體,我也不需要安裝更多優質軟體了,因為我的腦袋裡的優質軟體已經足夠多了。凡是和我腦袋裡的優質軟體不同的,全都是垃圾軟體。所以你們這些垃圾軟體攜帶者,就別想來污染我的優質大腦了。」

從一個廬山之外的角度來看,我們會發現小華真是可悲。小明最令人羨慕,也許是他天資聰穎,父母也很懂教育,家境也不錯,從小到大都在最優秀的學校里當學霸。小強雖然安裝了很多垃圾軟體,但他至少還是有自知之明,願意改進。而小華則讓人可憐,他都不知道自己的頭腦里有哪些垃圾軟體,他也拒絕承認那裡有垃圾軟體,從而拒絕做出任何改進的可能。

提高信息鑒別能力

說了這麼多,還沒有提到哪些具體的軟體屬於垃圾軟體,哪些具體的軟體屬於優質軟體。優質軟體其實很多,比如社交技能,Office軟體操作技能,英語技能,游泳技能等等。而我想給大家推薦的一類優質軟體,叫做批判性思維能力。

為什麼我不優先推薦英語技能,而要優先推薦批判性思維技能呢?原因在於,批判性思維技能可以部分實現我們之前設想的垃圾軟體鑒別能力。我們假設有兩個10歲小孩,一個叫張三,一個叫李四。兩個小孩在同樣的環境中長大,換言之,他們能接觸到同樣多的垃圾軟體和優質軟體。我們假定兩個小孩的學習能力、學習意願、智力水平等,都一模一樣,唯一的差異在於,張三擁有批判性思維技能,李四則沒有安裝批判性思維軟體。

設想20年後,張三和李四都30歲了,兩人的在社會成就上會有什麼樣的差異?

排除出車禍或者中彩票這種極端的意外事件,我們可以合理地推論,張三的成就一定遠遠高於李四。因為張三可以主動鑒別自己所遇到的軟體中,哪些是垃圾軟體,哪些是優質軟體,從而主動去安裝優質軟體,避免安裝垃圾軟體。而李四則沒有這樣的能力,他可能僅僅憑藉自己的喜好去安裝軟體,或者先遇到哪些軟體就安裝哪些軟體,亦或者只安裝哪些容易安裝的軟體,複雜軟體一概不安裝。

我們假設兩人都安裝了100個軟體,那張三腦子裡的優質軟體可能有90個,垃圾軟體有10個,而李四則剛好相反,垃圾軟體有90個,優質軟體只有10個。腦子裡的優質軟體越多,我們的思維能力就越高,能做到的事情也就越多。所以,張三比起李四才會更加優秀。

這也正是馬太效應的原因。強者會越來越強,弱者會越來越弱。因為強者知道自己應該去變得更強,也知道如何去變得更強,而弱者既沒有這個意願,也沒有這個能力。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郵箱:Reason_Think@126.com


推薦閱讀:

要求抽出自習甚至午休去練習學校運動會項目,是集體團結協作的體現,還是名為為班爭光的道德綁架?
人人都能改善自己的發音
早熟是不是一種悲哀?
不快樂的教育,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逃避責任的父母,總在盼著孩子快點長大

TAG:学习 | 教育 | 隐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