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消失新能源銷量就暴跌的情況,會在國內市場重演嗎?
在節能減排的大政方針和國家補貼政策的刺激下,我國新能源車汽車市場出現過一時的「繁榮」景象。
比如201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7.48萬輛,到了2015年,這一銷量猛增至33.12萬輛,同比增長340%,但是隨著「嚴查騙補」以及「目錄重申」,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50.7萬輛,同比增長53%,儘管銷量數據有所提升,但增速比例已經嚴重下滑。
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年年初,有業內人士曾樂觀預測,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80萬輛左右。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在2月份(春節前),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發改委四部委聯合發布「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根據新政,新能源汽車補貼額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財政補貼不得超過中央單車補貼額的50%。
按照新政,以北京市為例,去年,續駛里程250公里以上的電動車,國家補5.5萬元,北京市再補5.5萬元。今年,同樣的車,「國補」降到了4.4萬元,「地補」只有2.2萬元,買車就得多掏4.4萬元。
那麼,補貼退坡後,銷量有什麼變化呢?根據7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今年1-6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19.5萬輛。對於全年80萬輛的銷量目標,上半年的銷量成績實在是差得有點多。
從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與國家和地方補貼政策息息相關,補貼退坡,銷量下滑明顯。而根據已知的政策,這些補貼政策還會逐漸下滑,直至2020年補貼完全可以取消。到那個時候,我國新能源市場會不會出現大幅度萎縮呢?
有這個可能,但並不一定發生。
首先,新能源汽車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層面,國家鼓勵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和決心從未改變。當前,國內企業新能源汽車在動力電池、發動機等核心技術方面發展迅速,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使中國從「汽車大國」變成「汽車強國」。雖然國家新能源補貼逐年退坡,但對於像發展新能源汽車這樣的重大科技項目,國家是加大支持力度,但與此前對整車廠新能源汽車補貼陽光普照的模式有所不同。
同時,今年7月4日,由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主持召開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座談會上,馬凱提出了要抓好「三個統籌」和「四個創新」的要求,並堅定表示要「始終堅持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不動搖」,充分表明政府堅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立場。
另外,汽車電動化是汽車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之一,加上我國對新能源汽車扶持的大方向不變,眾多車企業紛紛加快了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步伐。隨著補貼的退坡以及外資品牌的加入,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發生重大變革。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放開,互聯網汽車企業為顛覆未來而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推動電動車市場的發展。另一方面,補貼退坡,外資品牌將逐步加快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競爭,電動乘用車領域競爭格局有望得到重塑。
與傳統汽車一樣,新能源汽車的主要成本和技術來自於三大核心零部件:電池、電機、電控系統,其中電池系統成本佔到了總體的30%~50%。
新能源汽車銷量受制約,最大的問題在於續航能力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續航能力歸根結底是電池的原因,而我國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技術短板就是在電池。國內的電池在能量密度、性能等方面都和國際上的標準有差異,如果這一核心技術被突破,不僅續航里程得到保障,同時造車成本也有望大幅下降。屆時,新能源汽車市場價格會更加符合消費者預期。
除此之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新能源汽車廠商會想方設法提質增量,以於核心的零部件,會採用性價比更高,由專門零部件供應商供貨,至今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生產鏈,與傳統的汽車產業有些類似。如果國內企業能夠布局一個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生產鏈,那麼新能源車生產成本也將有望下降。
寫在最後:
政策收緊、補貼額度下降、技術門檻提升,並不一定是環事,這將倒逼著新能源汽車提質增量。同時,企業也逐漸從跟隨政策轉向尋求市場需求,通過市場競爭樹立自己的競爭優勢。而且隨著核心技術的突破以及完整產業鏈的建立,中國新能源汽車完全有可能憑藉產品實力在未來打出一片天地。
推薦閱讀:
※無鑰匙進入的車,怎麼確定車鎖沒鎖上?
※共享出行:汽車分時租賃市場與財務模型探析 | 熊貓研究
※從沒騎過摩托車的女生去泰國租摩托車騎危險嗎?需要注意什麼?
※空間大+配置高+品質好 預算10萬元,合資帶「T」家轎怎麼選?
※30萬和10萬的汽車,開起來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