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2.0時代來臨,您還在做傳統的防癌體檢嗎?

自古至今,癌症一直是世界難題。不可否認,醫療技術在飛速發展,甚至以大數據、雲計算作為依託,來對付癌症。但是,也只是延長了生存期,依舊談不上治癒。

面對威脅人類健康的這樣一個敵人,我們需要聯合起來,採取各種措施,儘力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

世界衛生組織在報告中指出,1/3癌症可以預防,1/3可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最終治癒,1/3通過適當治療,可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關於癌症這個疾病,目前唯一能夠治癒的辦法就是早期診斷,也就是在沒有發生轉移之前,診斷出來,進行手術切除。

隨著科學防治的大力提倡,防癌體檢應運而生。目前市面上有不同種類的防癌體檢,那麼這些體檢項目真的都靠譜嗎?

市面上幾百元或者一兩千的體檢產品,不乏出現體檢幾個月之後,又通過其他方式診斷出癌症的案例。那麼,試問大家,既然選擇防癌體檢項目,該花的錢也花掉了,但是為什麼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呢?

多數體檢當中的X線胸片檢查,對於早期肺癌來說漏診率很高

在正位胸片上,有大部分人的肺部面積與心臟、縱隔、橫膈等組織重疊,一些早期肺癌難以發現。另外胸片也缺乏密度對比,即使胸片發現腫物,也不能明確其準確位置、性質等。

能夠檢測出早期肺癌的手段是低劑量螺旋CT,但是CT也意味著有一定的輻射性,目前還沒有足夠有力的證據證明大規模篩查的得益超過風險,故只推薦高危人群進行。肺癌高危人群包括長期吸煙人群、肺癌患者家屬及家族遺傳史等。

一滴血可測癌症:測的不是癌,而是患癌風險

其次,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測癌症已被批准臨床使用》的文章最近網上很火。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於癌症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目前研究團隊已回應:測的不是癌,測的是患癌風險。

那麼,這種檢測,對於遺傳性腫瘤是否有風險提示?對於臨床診斷,作用又有多大?您是否知道那些5分鐘判斷幾十種癌症風險的都是忽悠,它們只檢測了少數的位點,而判斷患癌的遺傳性風險需要將關聯基因完全測序,並進行詳盡分析,才能判斷出來:「是」或者「否」的結論。

PET-CT輻射量大,具有致癌風險

再次,PET-CT能發現隱匿的微小病灶(大於5mm),是早期發現、診斷腫瘤的重要依據。但是,對於健康人群的防癌體檢,又存在輻射量大的缺點。PET-CT做多了,人體一生承受輻射的劑量是有限的,體檢本身導致的輻射致癌風險,超過了體檢所能獲得的收益。

防癌檢查並不是項目越多越好

最後,防癌檢查並不是項目越多越好,想通過一次體檢預防所有癌症不太現實,關鍵要有針對性。真正有效的癌症篩查,需要根據一個人的年齡、家族病史、性別、生活習慣等因素來做具體篩查。

體檢2.0時代來臨,您還在做傳統的體檢項目嗎?

基於常見的高發病率的肺癌、肝癌、胃腸道腫瘤等癌症類型而定製的體檢產品,使用的低劑量螺旋CT有助於早期發現肺癌等高風險癌種。國內出現了世界唯一會動的機器人膠囊胃鏡、無痛、無創、無麻醉、無感染,全方位無死角,無感染的,15min快速檢查腸胃檢測!體檢再也不用發愁會疼痛了!

每一個人都是特殊的,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從個人基因組測序開始

大約有5%-10%的腫瘤是由於遺傳所得,通過檢測關鍵腫瘤易感基因,確定受檢者的腫瘤遺傳風險,從而做到針對性預防。全面了解自身是否攜帶家族遺傳性疾病,包含遺傳性腫瘤風險預測、心源性猝死基因檢測、藥物敏感性分析、高血壓基因檢測、遺傳攜帶者篩查、個人特質基因檢測6大模塊,最全面的了解自身情況。

結直腸癌早期診斷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早期發現的大腸癌通過手術治療後5年生存率可達到90%以上,而晚期大腸癌5年生存率甚至低於30%。

因此大腸癌高風險人群在無明顯癥狀和不適前,定期檢查,早期發現大腸癌,進行早期干預,可以防止疾病進展甚至治癒疾病。

通過對Septin9基因DNA序列甲基化檢測,即可準確檢測出大腸癌早期病變,具有較高的準確度和靈敏度,避免結腸鏡的創傷性,與腸鏡的符合率為95.6%。

新型的便潛血檢測可便捷、有效地對受檢者糞便中潛在的血紅蛋白進行定性檢測。

既不需要毫無作用、檢測科學依據不牢靠的防癌體檢,又要避免過激使用輻射性較大、增加患癌風險的檢測手段。如何做到兩全其美——在安全的前提下,達到防癌體檢的目的,這是擺在每一位有健康意識的人面前的首要問題。


推薦閱讀:

如何做體檢:真的可以用一滴血篩查癌症嗎?
【美國傑出人才移民EB1A】美國移民體檢攻略及注意事項
50 歲以上的人體檢應該檢查哪些項目?
醫院哪些檢查可以一次性查出多種疾病?
現在入職體檢和入學體檢還需要查肝炎嗎?肝炎患者的歧視現狀是否有減輕?

TAG:防癌 | 体检 | 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