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謙讓在職場是一劑毒藥

有個朋友來訴苦,說領導給了自己和另外一個同事一起合作的任務,意思是讓兩個人商量著做,目的是要發揮兩個人的長處,把結果做到最好。

但是由於這兩個人之間是競爭關係,平時會有一定的利益衝突,之間的關係一般般。

那麼過程其實也可以猜測到,這個朋友人實在和認真點,另外一個同事八面玲瓏點找了個很好的借口,把所有的苦力和繁雜的工作都推到這個朋友身上。

工作做完後,這個同事要了結果說是看看,但是到了兩個人給領導彙報的時候,同事搶先給領導滔滔不絕的開講,朋友在哪裡根本插不上話。

估計領導如果不問過程的話,肯定會因為是這個同事做了絕大部分工作吧!

我問這個朋友,按理說誰做的工作,誰彙報,為什麼不堅持?

這個朋友卻說,當時領導也在,自己不好意思爭取機會,也不好意思打斷這個同事。

只是在彙報完畢的時候,覺得不對,不過最終沒有解釋。

其實這樣的表現,是一種習慣性的謙讓,那麼在職場的競爭環境中,這種習慣到底是有利還是有害呢?

1

其實大部分人的習慣性謙讓的養成,來自於家庭和學校。

我們經常說,不談使用條件只談方法論都是耍流氓,這裡也一樣。

在家庭和學校的環境下,謙讓實際上一副良藥。

在家庭和學校,父母和老師的需求是要孩子或學生「聽話」,家庭關係和學校關係需求的本質是和睦。

謙讓的習慣是在利益衝突的時候一種選擇。

引導孩子或學生主動避讓衝突,最後再對這種行為進行獎勵或讚賞,來達到激勵,反之則會被懲罰。

整個規則最終會讓「聽話」的孩子看起來有禮貌、有素質、樂於助人,不鬧事不生事,有利於人際關係處理,更便於管理。

最終符合父母和老師的需求,所以是一副良藥。

2

但是到了職場,使用環境發生了變化。

因為職場的本質是競爭。

比如在上面的案例中,這個朋友和自己的同事兩個人本身就是競爭關係。

在競爭關係中的謙讓,就相當於把自己可以爭取的錢白白推給別人。

在競爭關係中的謙讓,對於自己就是一副毒藥,除了害自己,還是害自己。

競爭的關係中,每一項機會或利益出來,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但是好處不會等著被分配,而是要靠自己來抓住機會來爭搶的。

這個時候,誰主動出擊,速度更快,第一個搶佔到,才算本事,就像市場上企業之間的競爭一樣。

這個時候選擇等待,選擇謙讓,其實就是主動放棄了自己的機會,坑了自己而已。

3

這個時候再看看那些道德上的讚美,不好意思爭取的想法,選擇逃避的一聲不吭,都是把以前的經驗,用錯了環境而已。

在家裡和學校的環境中,做到謙讓,是會得到家長或老師的讚美或獎賞,這是符合規則制定者的需求。

但是在職場中,環境變了,已經是適用了,必須要換了。

是時候放棄這一劑毒藥了!

當然肯定有人會不以為然,還要抱著這一劑毒藥,那麼不好意思,等待他們的會是另外一種結果。

破窗效應,意思就說,周圍人看這個人好欺負,有好處可以得,都會跑去佔便宜了,不是有句話說的好,便宜不佔王八蛋嘛!

4

職場的本質是競爭,那麼就要主動爭搶機會和利益,自己都不主動,沒人會主動送給自己。

就像文章開始的案例中,這個朋友的做法應該是自己好好做工作,同時要爭搶屬於自己的機會。

本來就是做的工作,花了時間和精力,在表現的時候也一定不要當仁不讓。

競爭,就是要主動的發現和發掘機會,然後抓住機會。

競爭就是要快速、高效的判斷和分析別人看不出來的機會,並迅速抓住。

抓住了機會,就有了更高的價值,才能在競爭中勝出。

等待,永遠等不來勝利。

-----------------------------------------------------------------------------------------------------------------------------------

掌握職場的本質和規則,才能掌握自己未來發展的主動權,更過信息見微信公眾號(51逆轉)

推薦閱讀:

隔壁茶館開張啦
大數據分析到底需要多少種工具?
還沒有聽說過劣幣驅逐良幣?快來看看吧!
計算機鮮為人知的實用小技巧!
工作中總是辯論不過對方怎麼辦?

TAG:职业发展 | 互联网 | 生活 |